管弦樂《皇帝圓舞曲》

2021-03-01 演奏家網

視頻來自2003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奧地利尼古拉斯·哈農庫特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

《皇帝圓舞曲》,作品第437號(Kaiser Walzer,op.437),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作於1889年秋,同年10月在柏林王宮庭園舞廳由作者親自指揮進行首次演出。當時作者擔任宮廷舞會樂長,曾創作兩首以皇帝為題材的圓舞曲,另一首是為慶賀奧皇即位40周年而作的《皇帝慶典圓舞曲》(Op.434),寫於1888年。而本首《皇帝圓舞曲》以華麗的旋律、典雅的風格勝過前者,且廣為流傳。

樂曲採用維也納圓舞曲形式、由序奏、四首小圓舞曲和結束部構成,其中序奏部分為帶結尾的三部曲式,規模較大,有獨立的音樂形象,採用了並非圓舞曲節奏的2/2拍子。整個樂曲給人以端莊嚴肅、富麗堂皇的感覺。

序奏本身獨立成章,C大調,2/2拍子,為帶結尾的三部曲式。樂曲開始先呈示出具有典禮進行曲特點的段落,它以從容的速度出現,莊重而具有進行曲風格。序奏部分開始,樂隊以從容不迫的速度奏出具有典禮進行曲特點的音樂,仿佛是在舞會正式開始之前,人們紛紛步入舞池時的情景。簡短的中間部採用第一小圓舞曲。序奏的最後,出現了富於男性特點的大提琴獨奏旋律,極為抒情、優美,正是後來的第一圓舞曲主題的變奏形式,使人聯想到男士們邀舞的場面。

第一圓舞曲為C大調,由對比性的二部曲式組成。兩個主題充分體現了全曲的基調:第一主題徐緩、舒展,具有濃厚的典禮色彩,以大跳音程為主的旋律如波浪起伏奔湧,它的主要音調在序奏中已出現,人們認為這是上了年紀的主賓起舞的場面;第二主題熱情活躍,這一主題使樂曲情緒漸漸生動,與第一主題形成對比,喻示著參加舞會的人們都開始翩翩起舞。在三小節的過渡之後,兩個主題都反覆了一遍。

第二圓舞曲採用降A大調,二部曲式。流暢的旋律充分地體現出了施特勞斯圓舞曲所獨具的特色。第一主題舒緩平靜,溫情脈脈;第二主題頓挫跳躍,活潑而富於生氣。

第三圓舞曲又轉回C大調,採用二部曲式。第一主題突出附點節奏,流暢而明澈,富有彈性;由管樂和大提琴奏出的第二主題端莊穩重,富於男性氣質,表現了富麗堂皇的氣氛,將樂曲推向了高潮。

第四圓舞曲為F大調,帶有再現的三部曲式。活躍華麗的主題繼續表現盛大的舞蹈場面。第一主題以短促的八分音符使樂曲顯得活潑而又詼諧;第二主題以悠揚舒展性格與前後形成對比。

結束部首先再現第一、第三小圓舞曲,接著,在熱鬧的舞蹈氛圍中忽然放慢速度,隨後在寧靜的意境中再現第一小圓舞曲的第一主題,最後在三拍子的圓舞曲速度上,用整個樂隊強烈的全奏結束全曲,形成熱烈的氣氛。

相關焦點

  • 評《皇帝圓舞曲》:一本「過時」的書 | 青年維也納
    評《皇帝圓舞曲》:一本「過時」的書本文為上海政法學院鄭非老師撰寫的《皇帝圓舞曲》書評,已發表於「澎湃新聞」。提示:近期有個別 籤名本《皇帝圓舞曲》出版社發貨錯誤(無籤名),請在工作日打電話:010-85924648 唐女士,可得到妥善解決。
  • 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以及「春之聲「圓舞曲
    圓舞曲(Waltz), 也稱為華爾茲,是一種極受歡迎的交誼舞,起源於18世紀的倫德勒。說到倫德勒,其實大家並不陌生。在電影「音樂之聲」中,有一個令人難忘的畫面——瑪利亞和馮.特拉普上校在舞廳外共舞。那段舞蹈就是倫德勒。一.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這首著名的圓舞曲起初其實是一首為維也納男聲合唱團創作的一首合唱作品。
  • 豪送10本《皇帝圓舞曲》,只需猜猜注釋有多少字?猜對了送! | 青年維也納
    《皇帝圓舞曲》編者手記
  • 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
    op. 125 Phönix-Schwingen (1853)雪花蓮圓舞曲 op. 143 Schneeglöckchen (1854)夜蛾圓舞曲 op. 157 Nachtfalter (1855)人生僅此一次!
  • 《萬眾團結圓舞曲》圓舞曲
    2020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芭蕾之一《萬眾團結圓舞曲》圓舞曲表演:
  • 圓舞曲之王 | 小約翰·施特勞斯
    1849年老施特勞斯在維也納死於猩紅熱,小施特勞斯將他們兩人的樂隊合併到一起重新開始週遊歐洲。而小約翰也改變了曲風,作了不少「愛國」的進行曲,獻給革命後登基的新皇帝,如《奧皇弗朗茨約瑟夫進行曲》(Op. 67)和《奧皇弗朗茨約瑟夫銀禧榮歸進行曲》(Op. 126)。名聲漸隆最後小施特勞斯的名望甚至超過了他父親的名望。他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華爾茲作曲家。
  • 貝多芬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在wifi下打開更佳)
    【新同學】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鋼琴課堂」關注。 【老同學】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皇帝協奏曲  貝多芬的第五鋼琴協奏曲是他所有的鋼琴協奏曲作品中規模最為龐大的一部,常被人稱為《「皇帝」協奏曲》。不過「皇帝」這一標題並不是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關,公認的說法是由於該曲在當時被譽為無可爭議的「協奏曲之王」,故此得名,並沿用至今。
  • 小約翰·施特勞斯|不擅跳舞的圓舞曲之王
    ▲小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 II,1825-1899.6.3)「小約翰·施特勞斯終其一生創作了400餘首樂曲作品除了令其收穫盛名的「圓舞曲在其一生中,小約翰被稱為「圓舞曲之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十九世紀華爾茲舞在維也納大為盛行的原因。小約翰還有兩個弟弟,約瑟夫·施特勞斯(Josef Strauss 1827 -1870)和愛德華·施特勞斯(Eduard Strauss 1835-1916)。雖然名聲遠不及自己的哥哥,但他們倆也是輕音樂作曲家。
  • 【賞心「樂」目】快速了解圓舞曲,來這場音樂會就對了
    由於舞蹈時需由兩人成對旋轉,展現飄逸華麗的舞姿,故而被稱為圓舞曲。這種音樂形式起源於奧地利北部的一種農民舞蹈,原為緩慢的三拍子。17、18世紀流行於維也納宮廷後,速度才逐漸變快,後來由維也納音樂家蘭納把它加以改良擴大,使它具有近代圓舞曲的風格和規模。
  • 【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
    圓舞曲或許是人們最容易接受的古典音樂形式,它又叫做華爾茲,本身它就是一種舞蹈形式,是生命力非常頑強的自娛式舞蹈,而圓舞曲則是為華爾茲舞蹈所創作的舞曲
  • 圓舞曲的世界
    那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圓舞曲這種大家熟悉的風格。圓舞曲(Waltzer)的前身是奧地利民間的「蘭得勒舞曲」(Landler),這也是一種源於鄉村的舞曲。圓舞曲在「蘭得勒舞曲」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三拍子舞蹈,跳舞時一對對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節奏旋轉打圈,動作輕快、優美,情緒熱烈、歡快。圓舞曲的體裁特徵,更鮮明地體現在它的伴奏音型中。
  • 圓舞曲的終結者
    今年是拉威爾《圓舞曲》誕生100周年。100多年前,歐洲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1871-1914年)終結,身處歐洲歷史的分水嶺的拉威爾曾親歷的痛苦,造就了這部終結了圓舞曲這一體裁的圓舞曲。
  • 圓舞曲和波爾卡 | 新年音樂會上的兩大「主角」 到底有哪些區別
    施特勞斯父子創作了大量圓舞曲和波爾卡舞曲,因此,與這個家族淵源頗深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圓舞曲和波爾卡舞曲就成了主角,歡快優美的旋律渲染了節日氣氛。那麼圓舞曲和波爾卡有哪些區別呢?老約翰•施特勞斯將圓舞曲從民間的舞場帶入高雅音樂廳,他被譽為「圓舞曲之父」;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出大量傳世圓舞曲,被譽為「圓舞曲之王」,他的《藍色多瑙河》更被奉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
  • 陳樹熙老師親薦丨周六好聽的圓舞曲等著你
    關注我們並點擊右上角●●●菜單欄選擇「設置⭐️標」周六下午3點(明天),貴陽大劇院音樂廳將上演賞心「樂」目系列普及音樂會之【色彩繽紛的圓舞曲本場音樂會詳情請戳這裡:11月9日演出信息圓舞曲有多好聽周六等你到音樂廳感受賞心「樂」目系列普及音樂會色彩繽紛的圓舞曲
  • 圓舞曲憑什麼迷倒了上流社會
    輕鬆自然、飄逸灑脫的圓舞曲,一時間成了當時人們追求高雅生活與自得其樂的方式。此後,舒伯特寫了二百餘首供鋼琴獨奏的圓舞曲。著名的浪漫主義鋼琴作曲家蕭邦,則創作了十四首音樂會圓舞曲。維也納作曲家約翰·史特勞斯一生寫了447首圓舞曲,享有「圓舞曲之王」的美稱。他創作的大量圓舞曲中,最膾炙人口的非《藍色多瑙河》莫屬。但無論是約翰施特勞斯輕柔的《藍色多瑙河》,孟德爾頌明朗的《春之歌》,還是柴可夫斯基優雅的《天鵝湖圓舞曲》,都將沉澱千百年的古典藝術與文化的傳承融入了圓舞曲中。
  • 當京劇舞臺響起西皮圓舞曲
    小劇場京劇《鑑證》劇照攝影/劉昂 ◎水滿則溢當光緒和夢中的珍妃跳起華爾茲,舞臺上響起圓舞曲,只不過這是一首用胡琴伴奏的圓舞曲。字幕一出,觀眾哈哈大笑,隨即一陣掌聲,「西皮圓舞曲」。一位年輕的皇帝要突破家庭的阻力二次創業,今天的年輕人為自己的理想奮鬥時會不會也面對相似的處境?從光緒夢碎的悲劇中對比自己,從倫理之中見國家與民族,從國家與民族之中又見倫理。所以,《鑑證》是一出歷史劇,但不是宏大敘事、虛無縹緲、脫離時代,它是以小見大,以當下視角思考歷史,形成古今互動的歷史「小戲」。
  • 洪聲音樂 柴可夫斯基的圓舞曲
    這首優美至極的圓舞曲,原本為柴可夫斯基《弦樂小夜曲》的第二樂章。
  • 圓舞曲之王:在小約翰·施特勞斯的音樂中忘記生活的重壓
    1870年,作為圓舞曲和舞曲作曲家處於榮譽高峰的施特勞斯(他當時已經寫作了大約340首圓舞曲和其他舞曲)轉向舞臺樂的創作。他寫了17部輕歌劇、一部歌劇和一部芭蕾舞曲,在這些作品中,絕大部分都由於其低劣的歌劇腳本而宣告失敗,或很快以半失敗而煙消雲散。1872年,施特勞斯的美國之行轟動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