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優美至極的圓舞曲,原本為柴可夫斯基《弦樂小夜曲》的第二樂章。
我對柴可夫斯基作品的喜愛,有很大程度上,與他寫的圓舞曲有關。
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從薄膜唱片中,聽到過柴可夫斯基很多著名的圓舞曲。
那些圓舞曲,幾乎都出自他的芭蕾舞劇,如《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
另有印象最深的一首,就是這首《弦樂小夜曲》的圓舞曲。
我那時還住在長沙東塘,那是我母親單位一棟紅磚的平房宿舍。
我家那時只有兩間狹小的住房,我視之如珍寶的一臺唱機,就放在家裡一張舊書桌上。
但就在那間灰暗潮溼的小屋,在那張簡陋老舊的書桌上,我感受到的,卻是仙境一般的美妙!
當唱片在唱針下不斷地旋轉,當天鵝絨一般柔滑的圓舞曲在那空氣中不斷地旋轉,我心裡禁不住驚嘆——這世上怎麼有如此之美的旋律!
這首圓舞曲,三年多前,我在音樂群曾分享過三個版本:卡拉揚的柏林愛樂、小澤徵爾的波士頓交響樂團、菲德勒的琉森節日弦樂團。
群友聽完三個版本之後,多數比較喜歡小澤徵爾的版本。
只有幾位群友,比較喜歡卡拉揚的版本。
其中一位海南的大姐,對卡拉揚的版本情有獨鍾。
「我為何那麼欣賞卡拉揚指揮的柏林愛樂?那是因為他們每個人高尖的專業水平和指揮長期的訓練要求下才能達到的境界。」
「他們奏岀的每一個音,時值、輕重是完全一致的,樂句的每一個進入、氣息,又都是同時整體劃一的……」
沒有想到,就在第二天晚上,遠在多倫多度假的她,還專門為此發來了微信。
對於她的感受,我深有同感。
卡拉揚的版本,既有一種光滑、明亮、跳躍,又有一種舒緩、飄逸、浪漫。
這位大姐對音樂是如此熱愛,令我非常感動。
能夠與樂友有如此的連接,是一種莫大的精神享受。
弦樂小夜曲 第二樂章 圓舞曲
Peter Tchaikovsky: Serenade für Streicher C-dur, Op. 48 - Valse. Moderato. Tempo di valse
所屬專輯 Complete Recordings on Deutsche Grammophon (Vol. 8.5 1979-1981)
唱片公司 Deutsche Grammophon
作曲 俄羅斯作曲家 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弦樂 柏林愛樂樂團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882年成立
指揮 奧地利指揮家 赫伯特-馮-卡拉揚
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
圖二 專輯封面,奧地利指揮家 卡拉揚
洪聲音樂
洪聲音樂 心海
洪聲音樂 孤獨的等待
洪聲音樂 音樂讓我更美好
洪聲音樂 一個尋常女子的隨想
洪聲音樂 愛的幸福
洪聲古典音樂
洪聲音樂 動聽與深刻
洪聲音樂 蒙特羅的激情
洪聲音樂 一部迴腸盪氣的小提琴協奏曲
洪聲音樂 彼得-利茲的即興演奏
洪聲音樂 光榮與夢想
洪聲音樂影畫
洪聲音樂 母愛
洪聲音樂 蝦米
洪聲音樂 氣質
洪聲音樂 年終
洪聲音樂 命運
洪聲音樂人生
洪聲音樂 愛國的小男孩
洪聲音樂 一個逝去的身影
洪聲音樂 中山大學舊址
洪聲音樂 北海往事
洪聲音樂 聖玫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