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APP偷窺隱私:十幾分鐘偷看照片文件25000次

2020-12-27 新晚報

近日

有網友利用App隱私記錄功能

記錄手機上安裝的App

訪問個人信息的過程

而看到這些數據後

他大吃一驚

……

手機App頻繁自啟動收集個人隱私觸目驚心

大三學生小劉是一個科技發燒友,他有機會作為體驗用戶,將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升級到該手機廠家推出的最新測試版本。

在這個測試版本中,新增加了一個功能,該功能可以記錄自己手機上安裝的App啟動和使用過程。

使用幾天後

讓小劉大吃一驚,

他發現自己手機上

安裝的很多App

存在頻繁自啟動,訪問、

讀取手機信息的現象。

其中,一款移動教學軟體「優學院」十幾分鐘訪問手機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

另一款辦公軟體「TIM」一小時內嘗試自啟動近7000次,並不停讀取通訊錄

還有很多常用的社交、辦公、娛樂軟體也都存在後臺高頻率讀取著手機信息行為。

之後,小劉登錄了一些社區論壇,發現有網友用另一款手機作業系統也偵測出大量App在後臺頻繁訪問的「小動作」。

有網友發現↓↓

「拼多多」「美圖秀秀」等頻繁嘗試自啟動;「全民K歌」「王者榮耀」「新浪微博」等軟體,一個App喚醒了手機裡十幾個App偷偷在後臺運行。

手機用戶 李小睿:有一些App我是很想裝它,但是裝的時候它就要求授權,你不同意就沒法裝這些App,但是後臺我個人信息它到底知道多少我也是不清楚的。

手機用戶 劉倩:我跟同事聊給寶寶辦理證件的一些問題,我的購物軟體和瀏覽器會給我推寶寶證件套這類商品,我甚至沒有上網搜過寶寶證件套這些,我感覺挺恐怖的。

針對投訴App運營商均未給予明確答覆

針對這一問題,記者也採訪了幾家手機App運營商。

記者通過線上方式將「優學院」App訪問手機信息及啟動情況發給他們的客服人員。他們給出的解釋是,「系統裡的考試和作業都會涉及圖片和文件等」。

但當記者追問「在沒有登錄、沒有授權、並非在考試和上課等使用狀態下」,為何優學院就可以自由訪問讀取手機信息,這是否侵犯了個人隱私。

他們給出的回覆是,可能是手機中了病毒,並始終並未回答為何如此頻繁地訪問手機個人信息。隨後,記者在專業機構證實,手機並未中毒。

記者在TIM辦公軟體問題反饋專區,就軟體頻繁讀取通訊錄、頻繁自啟動的情況投訴,並上傳截圖憑證,留下電話,但始終並沒有得到在線客服的反饋。

記者還聯繫了多家自啟動程序、後臺收集用戶信息行為頻繁的App運營商。

直到記者發稿,沒有一家運營商針對記者的投訴給予明確完整的答覆,記者投訴的問題依然存在,並沒有改變。

記者就相關問題諮詢了業內人士

他表示App之所以要廣泛地

儘可能地收集用戶信息實際是為了

實現精準營銷

軟體工程師 李傳奇:比如你手機裡安裝了兒童電話手錶的程序,並且使用頻度較高,那麼你家裡應該是有學齡兒童了,給你投放兒童相關產品成功率會比較大。

在這個基礎上,App獲得你的定位信息就可以分析你的活動範圍和活動習慣,通過分析數據來做精準廣告。

有專業人士也表示

App頻繁地啟動

可以使App「日活躍用戶」等流量數據變多

這是其獲得融資和廣告投放收入的重要參考

網際網路廣告投放業內人士 陳名興:我們在某大型短視頻平臺,它日活大概是4個億左右,我每天在它上面的廣告投放預算是3萬到5萬,在某個音頻平臺,它的大概日活是3000萬左右,我們每天在它平臺上面投的廣告預算是3000到5000。

App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相關部門出手制約

針對這一問題,國家相繼出臺《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和《網絡安全實踐指南——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基本業務功能必要信息規範》,對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授權、過度索權等個人信息安全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 郭延虎:

相關部門明確規定了網絡運營者收集個人信息要向用戶告知相關規則,並徵得對方同意後才能收集

然後要遵循「最少夠用原則」,也就是只收集滿足自身業務功能需要最少類型、最少數量的信息就可以了,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信息。

另外,收集個人信息要明確方式和範圍,除因安全目的外不得強制收集。

針對手機App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用戶隱私洩露隱患等問題,今年5月中旬,工信部通報了一批侵害用戶行為的App,「噹噹」「知乎日報」等App被通報,並被責令在5月25日之前完成版本更新整改。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副所長 陸峰: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監測分析發現,在目前下載量較大的千餘款移動App中,每款應用平均申請25項權限,其中申請與自身業務無關權限的App數量佔比超過30%,App採集用戶信息的情況是不容樂觀的。

陸峰介紹,比如這款「手電筒」App,用戶必須授權位置信息、儲存空間和設備信息才能使用,而位置信息和存儲空間與手電筒的使用毫無關聯,這就涉嫌過度收集用戶信息行為。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副所長 陸峰:App應用上架之前,就加強對應用App的監測,一旦發現超範圍獲取用戶隱私行為則不予上架。同時提高用戶對自我隱私保護的意識,手機作業系統可以對App進行可視化的監測,安裝時作業系統可以提示這些App要採集哪些用戶信息。再者,要加強App網絡執法能力建設。

來源:央視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責任編輯:張宗

審核:張雷

相關焦點

  • 十幾分鐘偷看照片文件25000次!你的手機可能被「偷窺」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可以撥打045182898289,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給我們留言或直接發送您拍攝的照片和視頻。其中一款移動教學軟體「優學院」十幾分鐘訪問手機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另一款辦公軟體「TIM」一小時內嘗試自啟動近7000次,並不停讀取通訊錄;還有很多常用的社交、辦公、娛樂軟體也都存在後臺高頻率讀取著手機信息行為。
  • 10分鐘訪問照片文件25000次 手機App為何如此任性
    10分鐘訪問照片文件25000次 手機App為何如此任性 2020-07-01 16:36:29 來源:法制日報  |  作者:韓丹東 祁增蓓其中一款移動教學軟體「優學院」10多分鐘訪問手機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另一款辦公軟體「TIM」1小時內嘗試自啟動近7000次。業內人士認為,App之所以要廣泛地、儘可能地收集用戶信息,實際上是為了實現精準營銷。還有專業人士稱,App頻繁地啟動可以使App「日活躍用戶」等流量數據變多,這是App獲得融資和廣告投放收入的重要參考。
  • 什麼APP?十幾分鐘訪問你的手機照片和文件2萬多次……
    其中一款移動教學軟體「優學院」十幾分鐘訪問手機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另一款辦公軟體「TIM」一小時內嘗試自啟動近7000次,並不停讀取通訊錄;還有很多常用的社交、辦公、娛樂軟體也都存在後臺高頻率讀取著手機信息行為。之後,小劉登錄了一些社區論壇,發現有網友用另一款手機作業系統也偵測出大量App在後臺頻繁訪問的「小動作」。
  • 一個APP「叫醒」同行一起偷窺你
    6月8日,一則央視新聞揭露了手機APP「偷窺」亂象,不僅有多款APP存在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並在後臺「悄悄」活動,更甚至存在一個APP能偷偷「叫醒」手機裡其它十幾個APP「集中開會」,「偷窺」你手機裡的個人信息,造成你的手機卡頓、耗電。    那麼,鄭州的手機用戶是否也遭遇過類似現象?對此,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展開調查。
  • 手機App頻繁自啟動搜集隱私,新浪微博、美圖秀秀等在列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TMT頻道6月8日訊,據央視新聞報導,近日網友小劉反映,自己手機升級系統後,增加了App隱私記錄功能,而這項功能可以記錄手機上安裝的App訪問個人信息的過程。其中一款移動教學軟體「優學院」十幾分鐘訪問手機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另一款辦公軟體「TIM」一小時內嘗試自啟動近7000次,並不停讀取通訊錄;還有很多常用的社交、辦公、娛樂軟體也都存在後臺高頻率讀取著手機信息行為。
  • 你離「免費午餐」只差一條視頻;警惕,有的手機APP在偷窺你
    下面小天帶大家走進今天的《早安新區》5分鐘速覽天下事今日天氣預計我區11日白天陰天間多雲,有分散陣雨,氣溫23~34℃,臭氧汙染氣象條件3級,較有利於臭氧生成;森林火險氣象等級4級(易燃)特別關注一款App
  • 工信部委託機構檢測偷窺App自啟動等問題 並將加大整治力度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工信部最新資訊 > 正文 工信部委託機構檢測偷窺App自啟動等問題 並將加大整治力度
  • 美圖秀秀等APP頻繁自啟動 工信部:約談整改
    據工信部官網12日消息,6月10日,針對近期媒體曝光手機APP侵害用戶權益的問題,工信部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並對發現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了集中約談,要求相關企業於6月17日前完成整改。  工信部還表示,逾期不整改的,將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相關處置工作。
  • 央視315曝光超50個App竊取隱私,包括簡訊驗證碼
    7月16號晚間,因疫情而延期的央視「315晚會」播出。這次315曝光的App竊取隱私問題,比以往更變本加厲一些。其實用戶隱私問題則是老生常談了,甚至這次連熱搜都沒有安排上。所謂蝨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的確可能是個應用就會想要你的各種權限,定位、網絡、照相等,如果考慮太多,那就只能回到遠古功能機時代了。那怎麼辦呢?
  • 臥室隱私在網上被公開叫賣,誰在偷窺你的家?
    據犯罪嫌疑人王某交代,他非法獲取某攝像頭破解軟體,採用黑客手段破解網絡攝像頭IP,破解網絡攝像頭密碼,控制攝像頭偷窺他人隱私。隨之在相關QQ群中出售控制攝像頭的軟體和已被破解的攝像頭IP。今年6月,央視播出了一則關於家庭攝像頭遭監控的新聞,通過記者的調查發現,市場上八成智能攝像頭產品不符合標準。據了解,攝像頭產品主要銷售渠道是電商,安裝簡單,複雜密碼僅為最低安全門檻,智能攝像頭圖像被替換輕而易舉,使得人們隱私得不到保護。
  • 工信部約談侵害用戶權益APP 美圖秀秀、王者榮耀等被要求限期整改
    通告顯示,6月10日針對近期央視新聞曝光手機APP侵害用戶權益的問題,工信部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   根據央視6月8日報導,民眾反映自己手機升級後增加了App隱私記錄功,通過該功能可以看到手機上 App訪問個人信息的過程
  • 工信部針對手機問題APP進行檢查約談 並要求限期整改
    消息顯示,6月10日,工信部針對近期央視新聞曝光的手機APP侵害用戶權益的問題,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組織了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並對發現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了集中約談。要求相關企業於6月17日前完成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將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相關處置工作。
  • 頻繁自啟動、喚醒其他軟體運行……手機APP正在偷窺你!
    近日,據民眾反映,自己的手機升級系統後,增加了APP隱私記錄功能,而這項功能可以記錄手機上安裝的APP訪問個人信息的過程。而當他看到這些數據後,大吃一驚。其中一款移動教學軟體「優學院」十幾分鐘訪問手機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另一款辦公軟體「TIM」一小時內嘗試自啟動近7000次,並不停讀取通訊錄;還有很多常用的社交、辦公、娛樂軟體也都存在後臺高頻率讀取著手機信息行為。
  • 國內手機雙雄「盯緊」個人隱私安全
    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2019年1月份聯合發布的《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的公告》顯示,我國近9億網民中手機上網比例高達99.1%,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商店上架推廣的APP有近400萬款,總下載量超萬億次。顯然,人們的工作生活與網絡空間的交疊共生程度正在不斷加深,但隨之而來,個人隱私信息的洩露和流轉也成為常態。
  • 自己竊取數據還不夠 部分APP竟組團「偷窺」
    近日,媒體曝光的手機APP「偷窺」亂象調查顯示,有的APP能夠在十幾分鐘內訪問照片和文件兩萬多次,其中涉及移動教學軟體「優學院」、辦公軟體「TIM」等多款產品。手機APP竊取用戶隱私為何屢禁不止?作為用戶,如何保護個人隱私?面對一系列疑問,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這17款App正在偷窺你的隱私,很多江門人在用,速自查
    這17款App正在偷窺你的隱私,很多江門人在用,速自查 2020-12-19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用攝像頭成「偷窺神器」,臥室隱私被公開叫賣!
    在此之前,她和家人從來沒邀請或允許任何網站的人到家中拍照片,「照片的角度就是從掛攝像頭的位置拍攝的,而且畫質、顏色都和手機APP上的實時畫面一模一樣,這個隱患實在太可怕了,如果是臥室的畫面洩露,那後果不堪設想。」 此後,張女士設法與該網站取得了聯繫,對方很快將網上照片刪除。「對方說,圖片不是他們拍攝的,而是從網上下載的,我繼續追問圖片來源,對方拒絕回答。」
  • 有些App可能在「偷偷」訪問你的照片和通訊錄
    其中一款移動教學軟體「優學院」十幾分鐘訪問手機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另一款辦公軟體「TIM」一小時內嘗試自啟動近7000次,並不停讀取通訊錄;還有很多常用的社交、辦公、娛樂軟體也都存在後臺高頻率讀取手機信息行為。之後,小劉登錄了一些社區論壇,發現有網友用另一款手機作業系統也偵測出大量App在後臺頻繁訪問的「小動作」。
  • 繼央視曝光50款APP後,360董事長正式發聲,用戶隱私安全何在?
    在今年遲來的315晚會上,央視曝光了50款APP,共有50款APP存在內置SDK插件,來竊取用戶的隱私。一些閱讀軟體還要獲取用戶的手機定位,手機號碼。應用要求獲取大量的授權,根本就是為了竊取用戶的隱私,進行惡意扣費。如果不給授權的話,就不給用。在被曝光的50款APP中,還有10多款可能被植入病毒,造成手機硬體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