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鋼琴家殷承宗:中國鋼琴藝術需紮根傳統文化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殷承宗 中國鋼琴藝術需紮根傳統文化  

  可以說,殷承宗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鋼琴演奏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的知名度遠超過現在的「李、朗」(李雲迪和郎朗)——他是首個在「音樂聖殿」卡耐基音樂廳演奏中國演奏家,被稱為「公認的舒伯特和李斯特樂曲的最佳演繹者之一」。如今,他與聶耳、冼星海、馬思聰一同入選僅有4個中國音樂家之名在列的《新格羅夫音樂和音樂家詞典》,亦與傅聰、劉詩昆等鋼琴大師齊名,為屬於他們的年代創造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殷承宗不僅開創了屬於中國職業鋼琴家的歷史,首次讓東西方的音樂有了聯繫,還參與創編迄今中國最重要的、在世界範圍傳播最廣和演奏次數最多的鋼琴協奏曲——《黃河》。如今,這位已經73歲高齡的新中國鋼琴界元老級人物仍活躍於世界舞臺,4月19日他將在廣州大劇院彈一曲行雲流水的《春江花月夜》,以紀念他在卡耐基音樂廳首演30周年。演出前,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這位大師。

  談現狀

  年紀越大

  對曲目體會越深

  南方日報:1983年,您首次在「音樂聖殿」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出,過去30多年了,自己也從藝超過60年,自己和周圍認識的中國藝術家們對這個地方的看法和感情發生了什麼變化?您已是73歲高齡,很多同時代的鋼琴家都已經退隱,您卻依舊頻頻亮相國內外舞臺上,最大的動力是什麼?

  殷承宗:60年前,國內還沒有人走職業鋼琴演奏家的道路,直到1983年我到美國卡內基音樂廳首演之後才開闢了這一條路,那算是相當關鍵的一步,在當時算是比較冒險的。我在9歲登臺之時,就確立了自己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當一名演奏家。雖然一路上有很多坎坷,但是始終堅持不放棄,到了今天,在一個藝術多元化的時代裡,民族的東西更應該受到重視,我希望儘可能向全世界的人介紹中國的鋼琴藝術,這也是動力之一。

  說到年紀的問題,以前我在美國時,每天都會練7、8個小時,現在年紀大了,每天5個小時的練習都是必不可少的,其實正規的練習並不會給人帶來損傷,相反年紀大了,人對曲目的理解和體會更完善。尤其是這幾年,我的演出比之前更多,國內外演出甚至還有巡演,去年剛剛走完北美洲的7個城市。上了年紀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非常難得的,雖然有些曲子彈了超過50年了,但不論是技術還是理解上都有新體會,不會重複。今天我剛剛接到通知,5月份費城交響樂團將會來演出,到時候我也會和他們合作,廣州明年將迎來冼星海110周年,我也會參加其中的紀念活動。

  南方日報:曲目單中,很多都是極具藝術表現張力並深具內涵的作品,古曲《春江花月夜》是在您此次對外公開的曲目單中唯一一首中國樂曲,為什麼會在自己眾多作品中選擇這一首?像《黃河》這樣的作品在今天來聽或者演奏會有什麼新的感受?

  殷承宗:《春江花月夜》是我在美國演奏的曲目中最先被大家熟知和接受的,它很優美,像一幅國畫盡展江南風光。節目單經過了很多次編排最終確定,主打是下半場的勃拉姆斯的鋼琴奏鳴曲,它有一種向上的正能量,像是訴說人從艱苦、低谷走出來的種種不易,雖然是勃拉姆斯年輕的時候創作的,但在當前依然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另外,我從小都喜歡舒伯特的音樂,因為它們非常清澈、乾淨,能夠洗滌大家的靈魂,尤其是在當下的環境格外需要這樣讓人安靜、善良的聲音。

  《黃河》裡有一種屬於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當年根據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改編創作,產生在中國特定的歷史時期。那時候的中國相對貧苦,但現在不同了,屆時費城交響樂團來了也會重奏《黃河》,會加入新的時代感。這種曲子不論世界上哪個地方的華人都能接受,就是因為曲目中體現的5000年奮鬥不息的中華精神。

  談問題

  年輕鋼琴家的

  誘惑太多

  南方日報:出自您手中的中國式代表作比比皆是,在今天怎樣才能創作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優秀鋼琴作品?能談談您一直追求的「不刻意炫技」、「讓鋼琴說中文」的內涵?

  殷承宗:現在很多「琴童」都不太重視這些,像上世紀50年代時我們也在學習西方,但鋼琴想要在中國立足,一定要有一批人尤其是作曲家創作出一些能代表中華民族的曲目。那時候,我不是作曲家,但依然能夠投入其中去研究創作。當時《紅燈記》的誕生就相當不易,它將鋼琴和京劇進行結合跨界,一個是西方發展得相當成熟的樂器之王,一個是中國傳統的發展了幾百年的藝術精粹,在語言表達上也差別巨大。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無法彈奏《紅燈記》,畢竟很多人已經不懂京劇了,這需要學習,並不是很簡單的上一兩堂課的事情。當時解放初期,其實我也不懂京劇,多聽的是前蘇聯音樂、西洋音樂,學習的也是貝多芬、蕭邦的作品,跟現在的小孩子一樣,對傳統一竅不通,後來有一段時間,鋼琴被禁止,除非是彈老百姓們聽得懂的。我也受此啟發,當時在北方京劇是最普及的,後來通過不斷地拜師、學藝,硬著頭皮一步一步去打基礎,真正學進去後才發現中國5000年文化無比燦爛。現在的孩子學習交響樂的時候,也不要排斥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說:「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就是這個道理。

  南方日報:您曾經在早年指導過郎朗,對於最近的「郎李之爭」和音樂家「明星化」的現象如何看待?

  殷承宗:我指導郎朗是比較早的事情了。我曾帶過他兩年,後來就沒有什麼聯繫了。我接觸他的時候,他非常用功,學東西很快。藝術之路走好不容易,尤其在中國,誘惑也很多。年輕鋼琴家我希望他們能堅持下去。現在有很多孩子,剛從國外回來時很不錯,但因為所受誘惑太多,年紀輕輕就離開了舞臺,非常可惜。相比我們當年,整個社會環境都變了,但真正想要做出「中國的」,僅僅靠彈奏一些輕音樂、爵士等等的確能吸引眼球,但從藝術價值上而言,還是需要留給後人一些東西。少年成名並不是壞事,我當年也是這樣,關鍵是這條路如何繼續走下去,有些人90歲依然在彈琴。

  南方日報:您那一代人為拯救鋼琴曾經吃了不少的苦頭,現在中國有5000多萬人彈鋼琴,但沒有那麼多天才,很多孩子都是為家長學的,「琴童」現象也越來越泛濫了,您對於女兒殷悅的藝術教育持怎樣的態度?

  殷承宗:家長不要代替孩子選擇專業,學藝術想要學出來是非常痛苦的,作為業餘愛好是相當好的;另外學藝術的目的要非常清楚,商業社會「功利心」是免不了了,現在藝術教育也成為了一門生意,一牽扯到商業,很多就變味了。如果從小把練琴完全變成技巧性的工作,就相當沒意思了。現在很多家長和學生的心態就不對,說到底藝術不是每個人都能學出一個成績來的。讓孩子學琴是一件好事,但切忌押寶的心態,有功利思想只會適得其反。

  南方日報記者 周豫

相關焦點

  • 殷承宗和許斐平,兩位愛「較勁」的鋼琴大師
    7歲時,殷承宗正式開始學鋼琴,9歲就在鼓浪嶼毓德女中禮堂舉行了獨奏音樂會,12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 殷承宗在家裡使用的鋼琴,是姑父林文慶先生特別從歐洲定製的。 林文慶是新加坡愛國華僑,當年受陳嘉庚之邀出任私立廈門大學校長,一幹就是16年。
  • 52年前,鋼琴天才殷承宗名聲大噪,後來帶女兒移居美國
    出生於鋼琴之鄉的音樂神童  在中國的東南沿海,有一個名叫鼓浪嶼的地方,這個地方給人們的印象,大多是一望無際的海面、獨特的人文風情,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鼓浪嶼是中國的「鋼琴之鄉」。  在廈門鼓浪嶼,曾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鋼琴家,而殷承宗便是其中一位。
  • 2020國際鋼琴系列啟幕 15位鋼琴名家打造鍵盤藝術盛宴
    公開資料顯示,國際鋼琴系列音樂會自2011年策劃推出以來,憑藉其高品位、高規格的演出水準,已經成為大劇院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品牌之一。9年來,已有超過九十位鋼琴家通過這個舞臺與北京觀眾見面,不同流派、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演繹,不僅讓觀眾見證了鋼琴藝術的偉大璀璨,也目睹了世界頂級演奏家的迷人風範。
  • 【演出日】鋼琴大師殷承宗與指揮家吳懷世攜手廈門愛樂共同演繹拉赫瑪尼諾夫專場交響音樂會
    鋼琴大師殷承宗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更為中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黃河》鋼琴協奏曲每年演奏上千場,堪稱傳奇經典。如今,這位鋼琴大師心繫祖國,心繫故鄉。他希望通過交響樂的方式增進城市間的交流合作,為廈門市的招商引資鼎力相助。
  • 15位鋼琴家將亮相2020年「國際鋼琴系列」音樂會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餘俊傑)記者13日從國家大劇院了解到,包括殷承宗、昂特蒙、布赫賓德等在內的15位國內外鋼琴名家將登臺亮相國家大劇院2020年「國際鋼琴系列」音樂會,為觀眾帶來多種藝術風格的視聽盛宴。
  • 中國最具影響力九大鋼琴家,郎朗李雲迪齊上榜!
    世界殿堂級鋼琴家,施坦威全球代言鋼琴家,中國70年代鋼琴家領軍人物 ,畢業於紐約茱麗亞德音樂學院。曾在40多個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多項金獎和大獎。被紐約權威樂評雜誌《樂壇評論》稱為「一位非凡卓絕的屬於二十一世紀的青年鋼琴家」。鮑蕙蕎中國第一女鋼琴家鮑蕙蕎,原籍香山(今珠海山場),1940年出生於四川省犍為縣五通鎮。
  • 許雋姝-鄧小忠鋼琴音樂直播「南強興鷺」弘揚閩南文化
    2020年12月17日下午14:30求是雜誌主管的圓點直播福建頻道鄧小忠直播間,展示一場鋼琴家庭音樂會和閩南文化答嘴鼓、閩南俗語的特殊音樂直播帶貨,創新廈門民盟社服委的社會服務工作新模式,用音樂演繹好中國故事、創新廈大校友「南強興鷺」 文化自信和扶農助創話題,講好廈門文藝之家的故事。
  • 澳門風景|鬼馬鋼琴家陳偉民玩轉「鋼琴+」
    在澳門蔡高中學,陳偉民接受了我們的專訪,暢聊他的音樂夢想,他為鋼琴走向大眾所做的努力和心路歷程,暢聊他的「鋼琴+」:「鋼琴+流行音樂」、「鋼琴+戲劇」、「鋼琴+傳統文化」、「鋼琴+聆聽」、「鋼琴+夢想」等等,嚴肅與鬼馬並不相悖,嚴肅認真做事的面孔下是一顆鬼馬童真的心。「我是一個很怕悶的人。」陳偉民說。
  • 中國還有哪些知名鋼琴家? 除了李雲迪朗朗 排名是怎樣的
    在中國,幾十年前的鋼琴熱造就一批知名度較高的鋼琴家,據說數量上並不比鄰國韓國、日本少。從活動軌跡看,他們活躍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島、天津、長沙等地。那麼,中國最著名的鋼琴家有哪些人?鋼琴家的實力排名是怎樣的?
  • 從黃河到長江 原創鋼琴協奏曲《長江頌》在滬首演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20日電(王子濤)「從黃河到長江——中國原創鋼琴協奏曲專場音樂會暨原創鋼琴協奏曲
  • 請你聽一場音樂會~體會將鋼琴融入生命的旋律
    鼓浪嶼有家庭音樂會的傳統走在鼓浪嶼的小道上時不時可以聽見鋼琴聲中國優秀鋼琴家殷承宗即將回到故土在廈門奏響他的代表性旋律位於鼓浪嶼雞母山上的殷家舊宅,是鼓浪嶼遊覽地圖上的標誌性建築。這座法式建築倍受人們關注的原因,不在於它的建築如何精美,而在於從這裡走出了著名鋼琴家殷承宗。事實上,從這座近百年的老建築走出去的音樂家不僅殷承宗一人,殷家的九個兄弟姐妹,幾乎人人都懂音樂。9歲時,殷承宗就辦起了「家庭音樂會」。以前鼓浪嶼的家庭音樂會大都是高質量的。有些愛好音樂的主人,會邀請懂音樂的其他家庭,湊在一起進行演奏。
  • 世界殿堂級鋼琴家——趙胤胤
    趙胤胤,1972年出生於遼寧省營口市,畢業於紐約茱麗亞德音樂學院,鋼琴演奏者,世界殿堂級鋼琴家,施坦威全球代言鋼琴家,中國70年代鋼琴家領軍人物。2000年應邀加入聞名全球的「世界華人精英」,成為其唯一鋼琴演奏家。2004年開始構思個人獨奏會。
  • 一部不同尋常的鋼琴音樂百科全書
    距離書中收錄焦元溥1999年第一次採訪鋼琴家圖蕾克,跨時整整二十年。可以說,作者焦元溥從20歲到40歲,在最好的年紀,以旅行、聆樂、訪問、翻譯、寫作的形式,完成了一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古典音樂個人朝聖,採訪了20世紀至今在世的108位鋼琴大師,實實在在地書寫了「一段正在發生的古典音樂史,一部不同尋常的鋼琴音樂百科全書」。
  • 中國 常德站《獻給琴童的夢幻鋼琴音樂會 》 陳學弘:實力派鋼琴家...
    金鐘獎中國音樂最高獎實力派金牌鋼琴家—陳學弘中國 波蘭兩國元首籤署的首屆北京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青年組冠軍、2017 中國音樂金鐘獎冠軍、蕭邦瑪祖卡最佳演奏獎、波蘭蕭邦音樂大學校長獎、CCTV鋼琴小提琴大賽金獎
  • 今日演出 | 法國鋼琴家艾莫·帕金&中國鋼琴家崔音的雙鋼琴之夜
    法國鋼琴家艾莫·帕金&中國鋼琴家崔音匯聚經典法式浪漫優雅,
  • 第16屆柴賽安天旭攜手中國長江鋼琴創佳績
    中國品牌長江鋼琴作為本屆「柴賽」鋼琴組指定用琴,助力中國選手安天旭贏得「第16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鋼琴組「第四名」以及「組委會特別獎」,創造了17年來中國選手在「柴賽」鋼琴項目的最好成績。歷史上,該項賽事曾推舉出包括範·克萊本、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弗拉基米爾·克萊涅夫、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等眾多鋼琴大師。中國著名鋼琴家劉詩昆和殷承宗曾獲得此項比賽鋼琴組二等獎。
  • 浪漫鋼琴演奏傳統的最後一人丨鋼琴家切爾卡斯基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的反覆樂段與揉弦 舒拉·切爾卡斯基(Shura Cherkassky)俄裔美國鋼琴家。1911年10月7日出生於烏克蘭敖德薩(Odessa)的一個猶太家庭。母親是鋼琴教師,曾在柴可夫斯基面前彈奏過《F大調變奏曲》。切爾卡斯基早年隨母親學琴,11歲開始登臺演奏。
  • 世界大賽出烏龍,20歲中國鋼琴家表現獲網友怒贊!評論區莫名歪出發...
    一位中國的青年鋼琴家算是體驗過了。今天一早相關話題就衝到微博熱搜榜第四名怎麼回事?6月26日,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鋼琴組在俄羅斯莫斯科進行決賽,20歲的中國鋼琴家安天旭當日準備先演奏《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再彈奏《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 小時候經郎朗點撥的鋼琴神童,如今棄柯蒂斯,考進哈佛
    ——黎卓宇 今年的8月21日,在上海保利大劇院,鋼琴家黎卓宇在大家如雷的掌聲中,又一次完美地結束了他的鋼琴獨奏。這個一直備受中國和世界音樂界關注的鋼琴獨奏家身上帶著這個年齡的年輕人少有的自信與沉穩。 可以說黎卓宇相對於其他學習鋼琴的人來說,是幸運的。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現代雕塑與傳統文化
    雕塑在一開始就是用實體的表達法來模擬入物形象,這種傳統的方法從古希臘開始到現代已經沿續了幾千年的歷史,因此它已經根深蒂固地紮根在人類的頭腦中,人們一談雕塑就會聯想到古代希臘。聯想到人體。這種習慣聯繫是必然的,想改變這種聯想不可能一舊之勞。不過在歷史中並沒嚴格的遵照這種實體的事擬手段,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探索新的規律,但最終卻由於時代的限制而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