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鋼琴演奏傳統的最後一人丨鋼琴家切爾卡斯基

2021-02-09 每天一首古典音樂

△舒曼《交響練習曲》

為何這首鋼琴練習曲要叫「交響」練習曲?

你不是在詮釋巴赫

「我每天的生活是從巴赫開始的」

我喜歡用這種大提琴表達巴赫

是她拉大提琴,還是大提琴拉她?

大提琴家王健演奏巴赫無伴奏組曲

他眼中的《大無》及其現代演繹

馬友友演奏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人琴合一」才能拉好琴,大提琴是身體一部分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一種心靈的瑜伽」

大提琴家馬友友在故土尋找巴赫的感覺

與麥斯基聊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如何理解與演繹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十二年,他才把全本無伴奏大提琴搬上舞臺

巴赫的大提琴神曲應該聽哪些人的演奏版本?

演奏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會遇到哪些問題?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的反覆樂段與揉弦

 舒拉·切爾卡斯基(Shura Cherkassky)俄裔美國鋼琴家。1911年10月7日出生於烏克蘭敖德薩(Odessa)的一個猶太家庭。母親是鋼琴教師,曾在柴可夫斯基面前彈奏過《F大調變奏曲》。切爾卡斯基早年隨母親學琴,11歲開始登臺演奏。1923年隨家移民美國,不久即應哈定總統(Warren Gamaliel Harding)之邀在白宮演奏。後曾求師於拉赫曼尼諾夫,拉氏認為他技術上存在問題,要求他停止演奏活動兩年,以便重建正確技術。1980年代定居倫敦。1991年12月2日曾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80壽辰獨奏會。1995年12月27日逝世於倫敦。

△舒拉·切爾卡斯基鋼琴精選

    舒拉·切爾卡斯基曾師從約瑟夫·霍夫曼。據說他在練習鋼琴時經常用「半速」去演奏,力求精準的控制鍵盤和彈出絕妙的音色。這也是他的演奏一直很慢的緣故。切爾卡斯基後來在英國逝世。他的經歷和另一位同樣出生於烏克蘭的超級大師霍洛維茨驚人的類似。這不能不讓我們發出一些感嘆。東歐,只有東歐,才能誕生這樣偉大的鋼琴家,尤其是演奏同樣來自東歐的鋼琴作品時。《交響練習曲》,這一樂曲寫於1834年,這一年舒曼已經二十四歲。就在前一年,舒曼在鋼琴練習中損傷了右手,從而使他不得不放棄了當鋼琴家的念頭,於是他轉而立志當音樂批評家與作曲家。1834年,他以批評家的身份發行了《音樂新雜誌》,以弗羅雷斯坦、歐塞比烏斯、拉洛姜吉利等筆名開展熱烈的活動。至於作曲方面,在數量上還很少,這一年的作品也只有這首《交響練習曲》與第二年完成的《狂歡節》而已。然而這兩首樂曲都稱得上是舒曼的代表作,顯露了他不凡的才華曲名中的「交響」一詞究竟因何而來,不得而知。不過由曲子的音樂本身,可以感受到以往的鋼琴曲所沒有的「音域」,這是一件無可爭議的事實。也許舒曼就是針對這一效果,才為本練習曲冠以"交響"這一響亮的曲名的整部作品共有十三首樂曲,為變奏曲式。本曲代表了當時鋼琴技巧。 

    ——鋼琴家霍夫曼丨魯賓斯坦教我彈琴丨用鼻子去彈吧丨在手指觸鍵前必須在思想上開始演奏

 上世紀的鋼琴家,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徵,他們的形象雋永,輪廓分明,如拉赫瑪尼諾夫嚴肅深沉,令人難以接近;義大利鋼琴家米凱蘭傑利有一種貴族氣派,超然高雅;前蘇聯鋼琴家斯維亞託斯拉夫·李赫特像巖石般結實,讓人難以猜透;德國鋼琴家、作曲家威廉·肯普夫像個羅馬貴族,豪爽瀟灑,才華橫溢。

   切爾卡斯基也不例外,他有自己的特殊形象,他在鋼琴上的表演手法變化萬千,近似一個淘氣的小精靈。這位個子矮小的鋼琴家出場時總是快步走上舞臺,面帶神秘的微笑向聽眾致意,好像手中自有訣竅。由於他這種神態,有時往往使人不太習慣,但當他手觸琴鍵,響起美妙的音樂,馬上會使你感受到其新鮮的效應。他的演奏確實給聽眾帶來了愉快。為舒拉·切爾卡斯基灌制和發行唱片的布賴斯·莫裡森用一句話簡明地總結說,以後再沒人會像他一樣了。這是句真話,但還不完整,因為從前也沒有人像他這樣過。

 切爾卡斯基以演奏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為主,被認為是拉赫曼尼諾夫、戈多夫斯基、列文涅、霍夫曼、霍羅威茨所代表的浪漫鋼琴演奏傳統的最後一人。他的演奏既有高超的技巧和多變的音色層次,又有豐富的想像力。其一生最輝煌的莫過於在倫敦演奏李斯特的歌劇片斷改編曲,這批作品要求高度技巧和熾熱激情並重,向來被鋼琴家視為畏途,其中《唐璜幻想曲》與《費加羅婚禮幻想曲》最為艱難。切爾卡斯基的演奏可以說達到了最高成就。晚年為保持頭腦清新,他也喜歡挑戰現代作品,包括梅西安、斯託克豪森、伯恩斯坦等。切爾卡斯基1924年13歲時即開始錄製唱片,直到1995年逝世以前,其中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諾夫、普羅科菲耶夫等人的作品,甚得好評。

相關焦點

  • 【今日鋼琴大師】切爾卡斯基
    烏克蘭裔美國鋼琴家舒拉·切爾卡斯基(Shura Cherkassky)1909年10月7日生於敖德薩一個猶太家庭。 切爾卡斯基的母親是鋼琴教師,曾在柴可夫斯基面前彈奏過《F大調變奏曲》。切爾卡斯基早年隨母親學琴,11歲開始登臺演奏。1923年隨家移民美國,不久即應哈定總統(WarrenGamalielHarding)之邀在白宮演奏。後曾求師於拉赫曼尼諾夫,拉氏認為他技術上存在問題,要求他停止演奏活動兩年,以便重建正確技術。1980年代定居倫敦。
  • 浪漫時期鋼琴演奏技法研究
    D.959浪漫時期鋼琴演奏技法研究因此,本文對浪漫時期的鋼琴演奏技法進行了具體分析。—— 不同歷史時期鋼琴彈奏方法及其演變丨鋼琴傳統彈奏法與現代彈奏法詳解演奏技法是鋼琴表演過程中需要具備的基本要素,每一個藝術表演都需要具備技巧性的內容,也只有這樣,才能將不同的藝術作品表達出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就進一步說明了演奏技法對演奏者和樂曲的重要性。在浪漫時期,鋼琴演奏技法獲得了巨大的變化發展,呈現出逐漸演進的趨勢。
  • 鋼琴家魯普演奏特色簡析丨「他把刮鬍子的時間都用在練琴上了」?他為何要用帶靠背的椅子演奏?
    不過在我喜歡的鋼琴家裡,他的確是比較特別的,正是因為他演奏時的變化莫測與那堪稱無比敏感的手指相結合得異常緊密,表現出一顆富於浪漫色彩的心,所以大家都叫他:夢幻詩情金手指。12、布朗寧談鋼琴演奏丨當今鋼琴學生們的問題所在丨體型和體重與鋼琴技術的關係丨不要把鋼琴踏板當汽車變速器丨鋼琴家應學會不用踏板演奏巴赫;13、鋼琴家霍夫曼丨魯賓斯坦教我彈琴丨用鼻子去彈吧丨在手指觸鍵前必須在思想上開始演奏;14、波蘭總統鋼琴家帕德列夫斯基丨他將蕭邦作品中浪漫主義的內涵提升到無以復加的極致丨唱片文獻裡的蕭邦演奏大師(三); 15、熱愛中國文化的霍洛維茨弟子格拉夫曼丨郎朗、王羽佳、張昊辰
  • 帶你了解浪漫時期鋼琴演奏技法的特點
    因此,本文對浪漫時期的鋼琴演奏技法進行了具體分析。 本文作者董文鑫,原載《音樂時空》 , 2016年。演奏技法是鋼琴表演過程中需要具備的基本要素,每一個藝術表演都需要具備技巧性的內容,也只有這樣,才能將不同的藝術作品表達出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就進一步說明了演奏技法對演奏者和樂曲的重要性。在浪漫時期,鋼琴演奏技法獲得了巨大的變化發展,呈現出逐漸演進的趨勢。
  • 拉赫瑪尼諾夫丨優秀鋼琴演奏的十大特點
    6、趙曉生丨練琴的十二條至理名言;「琴是每天都要彈的」丨周廣仁先生為什麼長壽?由安東.魯賓斯坦奠基的俄羅斯鋼琴學派,是同李斯特的鋼琴演奏藝術一脈相承的,吸收了他感情鮮明、熱情奔放、以創造性的態度對待所演奏的作品等浪漫主義演奏風格特點。要求純樸,忠於原作,反對浮誇和不追求外在的效果而要求表現的真摯。
  • 聆聽鋼琴大師(七)丨喬治·博列特丨他演奏李斯特時「擁有霍洛維茲般的指鍵與列文涅的音色」.
    按著是蕭邦的《24首前奏曲》,每首之間有著狂想式的情緒變化,與隨之釋放浪漫精神所再創造的速度步調,聽聽這些波雷同步演奏的雙手如何訴說出最充滿活力的雄辯性格,而不是偽造出來的效果(尤其是第二、四、六與十三首)。有多少鋼琴家真正能將《降D大調雨滴前秦曲》輕鬆愜意而充滿音色細微差別之美地「唱」出來?
  • 奧地利女鋼琴家海布勒丨專為莫扎特而生丨她像操控木偶般演奏丨深知木偶的優雅與脆弱丨她不會刻意求新求變丨只是誠摯地面對內心之美.
    傳統,真正的傳統;優雅,真正的優雅;永遠保持自然的格調,絕無譁眾取寵之態。她的演奏中,推陳出新這四個字並非主旨,她最有魅力的地方,是對傳統氣質的真摯再現。她也非常聰明,知道自己最喜歡也最適合的是什麼,她不會去刻意求新求變,只是誠摯地面對內心感受到的美。無論是她的巴赫,莫扎特還是舒伯特,每時每刻都如明媚的春風吹過,讓人愜意,舒適,愉悅。
  • 【樂壇奇聞】28位世界著名鋼琴家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和李斯特一樣,拉赫瑪尼諾夫也是一位非常熟悉交響樂寫作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其鋼琴獨奏作品具有強烈的交響性色彩,而其鋼琴協奏曲也猶如樂隊協奏曲一樣,鋼琴是樂隊中一個特殊的聲部,而不是游離於樂隊之外由樂隊陪襯的早期古典傳統協奏曲。
  • 鋼琴學習必讀丨中文鋼琴演奏及作品研究書目大全丨給鋼琴學習及一切音樂愛好者的購書與研究指南丨試讀版
    最後感謝本文的原整理者,希望我們的整理能夠讓更多人熟悉百年以來積累下的漢語鋼琴音樂研究。給鋼琴音樂學習及一切音樂愛好者的購書指南是研究鋼琴教學全過程,揭示培養多層次、全面發展的鋼琴演奏人才和鋼琴教師隊伍內在規律的,具有綜合性、交叉性、概括性、專門性的學科。它與傳統的以總結鋼琴演奏經驗為主的鋼琴教學法不同,是多學科相互結合滲透形成的邊緣學科。它探討鋼琴演奏能力的本質、發生條件、發展規律以及如何通過教育有效地培養和發展這種專門的演奏能力,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對鋼琴演奏和教學的方法進行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
  • 古爾達丨一位「背叛」古典音樂的現代鋼琴家
    *文章轉自上海音樂學院公眾號;往期鋼琴家系列:1、布倫德爾自述丨「我並不認為有什麼成功秘訣,如果真有什麼秘訣,我知道我並沒有遵循它。」 2、法國鋼琴外交家讓•皮爾•阿蒙格丨他把「拉威爾」帶到中國!3、我們找到的朱曉玫還是「鋼琴隱者」嗎?4、他是德慕斯的老師丨法國鋼琴家伊夫斯·奈特(Yves Nat)5、把樂譜的內在涵義表達出來才有真正的價值丨魯賓斯坦的以色列告別音樂會;6、鋼琴家周廣仁丨「 我要讓更多的人會彈琴!」 7、一份古爾達曾經銷毀卻幸運保存下來的莫扎特奏鳴曲全集錄音;8、我聽巴克豪斯彈勃拉姆斯《六首小品》(Op.118)丨他「雖然豪放,卻倒也善於演繹這類輕巧的小曲兒。」
  • 鋼琴家齊柏絲坦丨阿格裡奇曾「自愧不如」.
    第三期:鋼琴家米凱蘭傑利丨「我不為別人而演奏,我只為我自己演奏」    第四期:鋼琴家範·克萊本丨他是贏得蘇聯鋼琴大獎的「美國英雄」    第五期:鋼琴家波利尼丨「這孩子要比我們所有評委都彈得好。」    第六期:鋼琴家佩拉希亞丨忠實於作品的三重含義    第七期:鋼琴家古爾德丨「演奏不是一個比賽,而是一場戀情。」
  • 偉大演奏家與鋼琴技術風格演變(上)丨在現代鋼琴誕生兩百年的表演和技術風格變化,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時期.
    (這種「兼職」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末,這時「專職」的鋼琴大師才開始出現。)這些「兼職」鋼琴家的作品為我們了解那些沒有趕上錄音技術發明的十九世紀鋼琴家們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因為那些歷史久遠的文字資料難免會加入編撰者主觀的審美判斷,況且十九世紀又是一個流行誇張、浪漫的時代,難免出現以訛傳訛的現象。所以那些鋼琴家本人的作品幾乎是留給我們研究他們演奏風格的唯一線索。
  • 音樂書評丨鋼琴女王阿格裡奇的孤獨丨「她逃避一切,除了愛情」丨評《童子與魔法:鋼琴女王瑪塔·阿格裡奇傳》
    阿姐是天生的鋼琴家,但她終其一生,都在試圖與這個世界上最反人性的藝術形式抗爭。世人眼中,鋼琴演奏家大概是世界上最浪漫和輝煌的職業,殊不知卻是最孤獨最辛苦的一行———如巴倫博伊姆所說,獨自一人守著一個龐大的傢伙,日復一日地打磨技術,每天要證明自己是大師。
  • 在鋼琴演奏中肢體該如何律動?
    首先鋼琴教師應該給學生示範不同的彈琴姿勢,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審美來選擇適合自己,並且自己認為最美的姿勢,接下來是學生再正確的進行鋼琴學習。其次,在自然放鬆的狀態,學習者自己找到坐位支點、腳位支點以及手位支點;最後是找到最佳的穩定位置,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位置,可以通過琴凳的升降等等調整相關工具來達到這樣的目的。 肢體協調與演奏訓練相結合。
  • 宓多裡談巴赫(上)丨「對於巴赫的研究與學習是永無止境的.」
    第二期:鋼琴家利帕蒂:「原始樂譜很重要,但作品內在精神更重要」     第三期:鋼琴家米凱蘭傑利丨「我不為別人演奏,我只為我自己演奏」    第四期:鋼琴家範·克萊本丨他是贏得蘇聯鋼琴大獎的「美國英雄」    第五期:鋼琴家波利尼丨「這孩子要比我們所有評委都彈得好。」
  • 演奏蕭邦鋼琴練習曲《離別》應該注意些什麼?
    12、一口氣聽完蕭邦二十七首鋼琴練習曲丨與李斯特的鋼琴練習曲異同;13、音樂家電影裡,我最愛這一部丨解讀影片《一曲難忘》中蕭邦鋼琴作品的美學特徵;14、無論欣賞抑或演奏,蕭邦音樂的這些特徵你都該熟悉!15、很高興你沒去查蕭邦的生平、去看外人對他的評價;十八年來,你只是在聽!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演奏要點
    他繼承了十六世紀以來德國聲樂和器樂的傳統,吸收了義大利和法國先進音樂技法,把復調音樂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巴赫的鋼琴作品在風格上是崇高、深刻的。換言之,就是古典人道主義的世界觀的體現。另方面它又富於世俗的生活氣息與人情味,因此演奏巴赫的鋼琴作品一定要掌握其風格。巴赫的風格主要體現在音樂的處理和演奏手法的運用上。
  • 沐浴鋼琴音樂中「最清新的光亮和空氣」丨如何演奏格拉納多斯《戈雅之畫》?
    》Quejas o la maja y el ruisenor 是相當抒情的段落,格拉那多斯把蕭邦式的浪漫唯美融入自己的西班牙血液中,窗前凝思的瑪哈在情人離去後發出陣陣的喟嘆,最後夜鶯的巧囀聲傳來,這種頗具靈性的鳥類似乎已理解了瑪哈的命運。
  • 致敬帕格尼尼丨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鋼琴演奏分析
    :一個是天馬行空的幻想,一個是技術手段的靈活運用與創新;2、淺析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丨通過這首曲子來認識勃拉姆斯,會發現其鋼琴作品充滿了華麗而複雜的技巧,並伴有較高的演奏難度;3、400年小提琴演奏史丨帕格尼尼陳薩17歲演奏《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據說她想刪掉這段視頻?
  • 鋼琴結構與演奏方法的演變
    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鋼琴家才把身體的各部位統一協調來演奏,李斯特的彈奏法雖然與後來的現代彈奏法還有差異,但是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偉大的鋼琴家戈多夫斯基,他認為重量彈奏法應縮小手指與鍵盤的距離,減少不必要的多餘動作,使手、手腕放鬆,並認為這種鋼琴技巧是產生疲勞和消耗最小的科學的演奏方法。同時是要做到鮮明的層次力度變化的基礎。美國鋼琴教育家奧託.奧特曼把手指、手腕、手臂、肘肩看作是一個互相聯繫的槓桿,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了觸鍵中力量運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