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帕格尼尼丨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鋼琴演奏分析

2021-02-18 西方音樂評論

紀念帕格尼尼誕辰

Niccolo Paganini 

1782.10.27——1840.5.27 

往期帕格尼尼:1、帕格尼尼小提琴音樂的風格特徵丨他異於常人的兩個優點:一個是天馬行空的幻想,一個是技術手段的靈活運用與創新;2、淺析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丨通過這首曲子來認識勃拉姆斯,會發現其鋼琴作品充滿了華麗而複雜的技巧,並伴有較高的演奏難度;3、400年小提琴演奏史丨帕格尼尼

陳薩17歲演奏《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據說她想刪掉這段視頻?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鋼琴演奏分析

   導讀:拉赫瑪尼諾夫是俄羅斯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家,他的一生在音樂的道路上獲得讓人矚目的成就。其中《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拉赫瑪尼諾夫晚期重要的鋼琴作品之一,本文就以該作品的演奏分析作為主要研究內容,首先對《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創作背景進行簡單的介紹,然後對該作品鋼琴演奏進行深度分析,通過對作品的研究,為我們演奏拉赫瑪尼諾夫作品提供參考依據。 

普雷特涅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一、《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簡介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Op.43)為拉赫瑪尼諾夫後期的作品之一,創作於1934年,以「死亡」這一形象主題貫穿始終。作品以義大利著名小提琴名匠帕格尼尼一百多年前所作的第24首小提琴隨想曲為取材,在一個音樂主題上展開24個變奏,繁衍成一步氣勢輝煌的大型作品,將24個變奏分為三組,猶如三個連續的不間斷演奏的協奏曲。整部作品將作者輝煌的創作技巧和個人風格展現的淋漓盡致,複雜的結構形式完整統一,音樂動人心魄,感人至深。在這部作品的第18個變奏處最讓人難忘,節奏突然變緩,一曲舒緩柔情的曲目緩緩奏來,優美動人,令人難忘,隱含著古老而新潮的「俄羅斯憂鬱」,用鋼琴彈奏出的這部作品質樸純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將熱情推向高潮,成為十九世紀風靡一時的浪漫主義音樂的絕響。 

哈梅林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二、《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創作者生平簡介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創作者是俄羅斯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Rachmaninov,Sergei- Vasilyevich)。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生於1873年,出生於俄羅斯的一個貴族家庭,拉赫瑪尼諾夫是一個音樂世家,因而拉赫瑪尼諾夫受到父輩的影響對音樂有著與生俱來的熱衷,加之父輩對拉赫瑪尼諾夫潛移默化的薰染,使其在音樂的道路上獲得巨大的成就。拉赫瑪尼諾夫在學生時代就相繼創作了《第一鋼琴協奏曲》、《科雷裡主題鋼琴變奏曲》,展示出極強的藝術天分,隨後又相繼創作《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科列利主題變奏曲》等優秀的音樂作品。 

往期拉赫瑪尼諾夫:1、拉赫的音樂是在「沒有勝利希望的地方開始的鬥爭」丨「他的作品深處不僅飽含虔誠的宗教情緒,更充滿孤寂的心靈對通體透明的彼岸的嚮往。」 2、陳學元丨我心中的拉赫瑪尼諾夫《幻想小品集》丨「我不認為藝術家應將自己心裡所想的畫面告知於世;應讓聽眾自己去描繪心裡所想的畫面」;3、傾聽拉赫的自我救贖丨從「病中」恢復後,拉赫瑪尼諾夫寫了《第二交響曲》,從此他再也沒有陷於絕望…… 4、作為革命洪流中「多餘的人」,拉赫瑪尼諾夫唯一明智的選擇就是進行內心和現實的雙重流亡,並在對祖國的思念煎熬中抑鬱或激憤地結束此生;5、詩人王家新談拉赫瑪尼諾夫丨「他不僅在安慰著我們,也在提升著我們。」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由拉赫瑪尼諾夫在1943年在瑞士雪納創作的鋼琴和管弦演奏作品,《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特殊之處在於它的結構形式,該作品打破了拉赫瑪尼諾夫以往作品中奏鳴交響套曲的形式,在《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中的24個章節分別用24個變奏的形式進行展現。該作品通過變奏形式的協奏曲,使作品的24個章節相得益彰,既使每個章節都各自獨立,有相互聯繫、相輔相成,當每個章節的變奏出現都使我們充滿新鮮感。 

三、《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創作背景理解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繼承了浪漫主義音樂風格。拉赫瑪尼諾夫在67歲的高齡仍然保持高度的創作熱情,雖然身處於新舊交替的時代,但並沒有被新的藝術思潮所影響,構思扔停留在19世紀的浪漫派風格,將內心的感觸直觀的表達出來,集抒情性與歌唱性於一體,用復調的手法配以和聲語言將俄羅斯的民族色彩展現出來,寫出了這一堪稱經典的傑作。這一作品與小提琴名匠帕格尼尼的心有靈犀絕非偶然,作者周遊列國的所看所聞、所思所想以及創作、排練、演出的經驗為其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旅途中不斷徵服自我、提高自我、克服自我,拜託庸俗,走向清新脫俗的境界。 

四、《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演奏分析 

 作為鋼琴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拉赫瑪尼諾夫在其華麗的音樂、純熟的技巧、高水平的創造力之下,徵服了世界音樂界和所有的觀眾。這首曲子無論從結構設計還是調性的組合上都非常的複雜,本曲的第一部分(變奏一到十)一直停留在a小調上,引子簡短而有力,為活潑的快板,2/4拍,用高昂飽滿的感情揭開全篇序幕,高低不同的持續音、伴隨著半音、主音在一種不穩定的心理情緒之下逐步引出主題,在第一變奏之處便將全曲的主題鎖定,突破常規,與引子部分完美的融為一體,形成穩定的過渡。全曲以簡潔乾淨的f開始,以p結束,頭尾形成鮮明的對比。 

 整部作品的核心是帕格尼尼與魔鬼之間的契約,用強拍上的主屬交替將帕格尼尼主題框架清晰的呈現出來。變奏1由樂隊演奏出,小提琴將帕格尼尼主題引出,鋼琴的演奏簡單、隨和,觸鍵簡短有力,讓人進入到一種神秘而緊張的氛圍當中。變奏1的後半部分由樂隊將帕格尼尼主題更加突出的演奏出來,在鋼琴這一主題的框架當中填充上豐富的情感。 

 本曲在一部分素材保持不變的基礎之上,在變奏2、12、13、23中作者運用變奏、速度、音區、調性、力度等將帕格尼尼主題用不同的造型展示出來。變奏2的演奏速度與1相同,是在圓號、長號的伴奏之下,突出了鋼琴表現主題的主角性,流暢的十六分音符琶音將主題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來。這一變奏的彈奏要求演奏者必須保持心態平和,在穩定中求均勻。 

 變奏3和4採用環繞的形式、倒影的手法繼續表現帕格尼尼主題。變奏3採用小提琴和長笛交互演奏16分音符,鋼琴奏對位的形式將主題的片段表現出來,變奏4較3活潑,用鋼琴來演奏主題,將主題分解成為小的片段,用木管和弦樂來表現片段,用跑動的技巧將主題的內容進行擴展,雙手交替與重音相互輝映,將主題更加突出。 

 變奏4、5、6均採用鋼琴表現主題。變奏4後邊的幾個變奏輕快有力,變奏5以全新的節奏在鋼琴的高低音中將粗獷豪放的風情表露出來,頻繁的強弱轉換,將音樂天然的動感和張力增強,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變奏6在鋼琴的演奏中加入裝飾音,速度明顯放緩,木管樂器演奏出一絲憂傷,在憂傷的變奏下暫時結束帕格尼尼主題。 

 變奏7為安靜而低沉的旋律,將「死亡」主題引入進來,由鋼琴奏出,並用低音管、大提琴、低音提琴為背景弦樂來烘託主題,在二拍子和弦中被豐富化,將莊嚴肅穆、震撼人心的「死亡」主題形象塑造出來,使得兩個主題交相輝映。

     變奏8用鋼琴將帕格尼尼主題堅強有力的演奏出來,經過一系列的變化過渡到以三連音符伴奏、鋼琴穿梭於伴奏之 間的變奏9,八度和弦為此變奏的一大特色,音色更加的飽 滿 、紮實。

   變奏10為再現「 死 亡 」主題 ,在節奏的切分當中孕育著爵士風格,用a小調在結尾處推向高潮,用pp靈巧的結束第一部分。

    變奏11為過渡性片段,為豎琴滑奏模式,以華彩表現主題,將第一、二部分分隔開來。此變奏將帕格尼尼主題自由、輕鬆的表現出來,在三連音的配合之下,闡釋出了三次若隱若現的表達,將這一主題深深的引入人們的腦海之中。

    變奏12採用的是小步舞曲的節奏模式,以木管的表現為 主,在柱式和弦的推動之下,平和的旋律從容淡定的流淌出 來,猶如一隻美麗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力度始終保持在p—mf—p 之間,起伏不大,p與mf相互對應,為將典雅、柔美的音色表現出來,在鋼琴的觸鍵上一定要貼著琴鍵。

    變奏13與12不同,採用的是快板形式,用樂隊將主題清晰的演奏出來,鋼琴奏出和弦,形成的號角音調飽滿而有力,在演奏時應手臂放鬆,將手型和每個手指關節保持在結實、有 力的支撐狀態。

    拉赫瑪尼諾夫在既保持原有風味又突出新特點的基礎上,從和聲的角度,對句子的結構進行調整,呈現出一種全新 的變奏曲形式。例如,變奏 3—7、9、19—21 都是採用的這 種形式。變奏16和17鋼琴優美的旋律將浪漫氣質烘託出來, 帕格尼尼主題與鋼琴翩翩起舞,柔情中充滿幻想,變奏17雖然表面平靜但是使人的內心波濤洶湧,有種真情呼之欲出的 流露欲望。

   變奏18為降B大調(譜例1),為整部作品的高潮部分,採用倒影式的變奏手法,大氣宏偉的抒情旋律配上感人肺腑的音調,將 B 大調的明朗、舒暢以及靈巧、活潑的音樂主題,轉化為柔美抒情的「愛的主題」。


   變奏 23 用鋼琴演奏旋律將主題再現,採用 a 小調與降 a 小調,並沒有多大的變動性。變奏 24 在旋律活潑、華麗的到達 巔峰之後,用鋼琴演奏主題,用樂隊演奏《末日經》,將帕格尼 尼主題與「死亡」主題相融合。

五、結論

   本文以《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演奏分析作為主要研究內容,首先對《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情況進行簡單的介紹,其次分別介紹了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旅程和創作背景,最後本文對《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鋼琴演奏分析進行深度分析,通過本 文研究為我們對拉赫瑪尼諾夫作品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本文原載《文藝生活·文海藝苑》)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學琴必讀丨傅聰談如何"表達"音樂丨既忠實又生動丨演奏者的個性要滲入原作中丨一個人的個性越有彈性,能體會的作品就越多。丨傅聰深圳訪談丨我練琴的時候在想什麼丨談鋼琴學派丨談阿勞丨減壓的惟一辦法是投入丨很多學生缺乏整體知識丨面對大師作品我永遠戰戰兢兢。丨傅聰寫給父母親的一封家書丨越是對西方文化鑽得深,越發現我內心的東方氣質丨古典音樂的德法之爭丨「音樂純淨,但音樂界是名利場」丨「海頓以來音樂家一直迷失在激情裡,自我太大,上帝只對寂靜之聲言說。」丨德國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與社會 丨「音樂是從心靈射向心靈的語言,音樂無須言詞,直達內心深處,言說語言無法言說之物,音樂是一種情緒的藝術。」丨周廣仁談鋼琴演奏風格問題丨朱曉玫談海頓丨《傅雷家書》教你學習鋼琴丨我心中的拉赫瑪尼諾夫《幻想小品集》丨世界動蕩之際,她卻借錢錄製《哥德堡變奏曲》丨朱曉玫說:「30段變奏好像是我人生的30個章節,我人生的各種經歷都能在裡面找到。」丨陳薩讀過很多音樂家傳記丨拉赫的音樂是在「沒有勝利希望的地方開始的鬥爭」丨十九世紀俄羅斯民族樂派的鋼琴音樂丨朱曉玫首次回國巡演訪談丨勃拉姆斯的戀母情結與偶像情結丨紀念維瓦爾第丨從舒曼早期鋼琴套曲《大衛同盟之舞》看他的雙重性格丨論格裡格的音樂風格丨傾聽拉赫的自我救贖丨蕭邦說:「必須讓每個音符歌唱起來!」丨聆聽柴科夫斯基的「悲愴與激情」丨高雅、嚴肅,就是這倆字阻礙了古典音樂的普及丨如果不從現在開始練,你後半生的耳朵就是寂寞的,靈魂就少了一塊避難的場所。


歡迎關注以下古典音樂公眾號

古典音樂放映廳


古典音樂歌單


每晚古典音樂會

每晚一張音樂CD


加入古典音樂交流群可聯繫微信:17098908309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公眾號的推薦閱讀書單

相關焦點

  • 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 拉赫曼尼諾夫創作《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背景
    【老同學】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拉赫瑪尼諾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拉赫瑪尼諾夫所有的音樂都被世界遺忘了,最後剩下的也會是《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很多音樂愛好者通過這部作品認識拉赫瑪尼諾夫,後來才接觸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鋼琴協奏曲》、《交響舞曲》等等。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丨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據說,很多音樂愛好者都是通過《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他的精妙絕倫的演奏技巧和火熱的演奏風格是浪漫派作曲家渴求的境界,激發了許多音樂家的熱情,追隨效法者甚眾。他們一方面在技巧和演奏風格上提高精進,另一方面直接從帕格尼尼的音樂裡獲取靈感,把他的作品改編成其它樂器的獨奏曲,或者是以他的音樂主題為素材創作出自己的音樂。和帕格尼尼一樣,拉赫瑪尼諾夫也有被迫不得不遠離祖國的痛苦。
  • 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 | 魔鬼琴藝的挑戰書
    帕格尼尼的《24首隨想曲》顯示了作者艱深的演奏技巧(當然,並沒有包括他所掌握的全部技巧,其中就沒有人工泛音,而左手撥弦只出現在第24首)。他寫的曲調優美如歌,轉調大膽,有些樂曲,如隨想曲第21首採用了新的曲調發展原則,預示了李斯特、華格納的寫法。帕格尼尼對19世紀30年代器樂藝術的轉變有巨大影響。
  • 帕格尼尼名曲手風琴演奏視頻欣賞
    ,今天我們刊發手風琴版專輯,再次向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小提琴家致敬!李斯特的鋼琴練習曲《鍾》就根據該主題創作。這段音樂運用了變奏手法,兩個主題交替變奏,聲音明亮而有色彩,音色圓潤,將幻想的鐘聲晶瑩閃爍的美感發揮地淋漓盡致。
  • 【樂壇奇聞】28位世界著名鋼琴家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今天再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三部鋼琴協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的創作體裁涉及到鋼琴獨奏、協奏曲、室內樂、聲樂、歌劇、改編曲等。其中,以他的三部交響曲和五部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變奏》也應該算鋼琴協奏曲)最為有名。而演奏最多和聽眾最熟悉的就是他的《第二交響曲》、第二、三鋼琴協奏曲和《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霍洛維茨演奏 561
    拉赫瑪尼諾夫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他的創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響,有深厚的民族音樂基礎,旋律豐富,擅長史詩式壯闊的音樂風格;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畫練習曲,歌劇《阿萊科》、《利米尼的法蘭契斯卡》和第二交響曲、管弦樂「死島」、鍾等。
  • 【今日大師】帕格尼尼
    法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魯道爾夫·克魯採爾聽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為他驚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記中寫道:「猶如見到惡魔的幻影」。為此,人們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稱作「惡魔的演奏」。《帕格尼尼隨想曲 No. 24 》(亞倫·羅桑/Live- Chicago 1970) 帕格尼尼開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為名震歐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
  • 帕格尼尼的炫技風格是如何形成的?
    他演奏技術和驚人的才華徵服了整個歐州,演奏會上,聽眾們驚魂未定似的讓他親自寫出「我不是魔鬼之子」的證明。帕格尼尼造就了巔峰式的純技術,快速湧出的旋律給人一種心理暗示、一種超自然力,這就是帕格尼尼真實的性格和心靈的超越。從情感特徵上分析,有著憂鬱特質,如帕格尼尼五首協奏曲裡,每一部的第二樂章都是採用慢板或柔板寫成。從創作和演奏技術上來分析,炫技不純粹是帕格尼尼的唯一表白和追求。
  • 李傳韻演奏不可能演奏的曲子-帕格尼尼《天佑吾王主題變奏曲》附小提琴譜
    1837年至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和1952年伊莉莎白二世登基後將它的名稱改為《上帝保佑女王》    義大利小提琴大師、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以《上帝保佑國王》的弦律寫成小提琴炫技作品《天佑吾王主題變奏曲》以此感謝參加他演奏會的普魯士皇帝。    作品共有8段變奏,華麗的炫技使此作品在演奏上有著非常大的難度。
  • 世界10大最著名的鋼琴曲,蕭邦三首鋼琴曲上榜,你都聽過了嗎?
    1、蕭邦—軍隊波蘭舞曲:這首曲子情緒昂揚、氣魄宏大,富有戲劇性,是一首勝利凱旋的進行曲,被認為是蕭邦音樂中民族精神體現得最為強烈的作品之一。2、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這是一首風格是古典音樂,取材於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隨想曲,所以這首曲子又稱為「帕格尼尼主題變奏」。
  •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你聽過哪些?
    在這部作品中,鋼琴技巧的運用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音樂則更深刻、更富戲劇性。 相比於《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科萊利主題變奏曲》在演出和錄製的次數上都較少些,拉赫瑪尼諾夫筆下的變奏曲,褪去了些許舞曲的味道,更多地展現了如唱詞般的旋律和獨屬於作曲家本身的個人特色。
  • 見證當代拉赫瑪尼諾夫的最佳詮釋者丨挑戰鋼琴技巧顛峰的馬祖耶夫
    馬祖耶夫演奏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隨想曲》>馬祖耶夫丨挑戰鋼琴技巧的顛峰往期拉赫主題:1、音樂短札丨拉赫《鐘聲》的意象分析丨「如果我能成功地在作品中用鐘聲表現人類的感情2、聆聽拉赫瑪尼諾夫丨他用樂調彈奏悲劇人生,呼喚美好命運到來丨論拉赫音樂中的民族性和悲劇性丨他何以能與同時代作品的單調乏味截然不同;3、【主題】阿什肯納齊演繹拉赫《前奏曲》( Rachmaninov 24 Preludes);4、【點評】張燁凱尼諾夫:阿什肯納齊的鋼琴藝術;5、拉赫瑪尼諾夫《悲歌》(《幻想小品集》);6、《拉赫瑪尼諾夫鋼琴獨奏小品集》;7、蝦米樂友樸雲的拉赫瑪尼諾夫自選集;8、勳伯格丨音樂是來自俄國的大師丨紀念拉赫瑪尼諾夫丨
  • 【音樂】莫斯科最後的浪漫:賞析著名的俄羅斯音樂巨匠——拉赫瑪尼諾夫的傳奇人生及作品
    有趣的是,拉赫瑪尼諾夫的身材高大,擁有一雙得天獨厚的大手,這使他的左手能很輕易地演奏跨十二度的旋律。欣賞:《練聲曲》▍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精品賞析拉赫瑪尼諾夫有著深厚的民族音樂基礎,旋律豐富,擅長史詩式壯闊的音樂風格,而他一生創作的作品很多,其中包括三部交響曲、四部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三部歌劇以及交響詩《死島》、《懸崖》、《波西米亞隨想曲》和大量的鋼琴前奏曲
  • 為炫技而生的小提琴曲—帕格尼尼《鍾》
    追根溯源,在小提琴界有如神一般地位的義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藝術,至今仍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範本。帕格尼尼似乎就是為了拉琴而生,他在演奏和作曲兩方面都把小提琴技巧推上了頂峰,不僅是震撼19世紀的炫技大師,且為後世留下了一批質量極高的小提琴作品,其聲名傳至今日。
  • 帕格尼尼《鍾》為炫技而生的小提琴曲
    帕格尼尼的《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模仿鐘聲的迴旋曲」(俗稱「鍾」),便是他向世人展示自己令人眼花繚亂技巧的最著名作品之一。這個樂章經常被單獨演奏,也被改編成其他樂器演奏的版本。隨後的對比樂段更加重了鐘聲,延伸出緊張的高音,正像一個人緊緊盯著鍾看,時間的快速流逝和無所事事形成鮮明的對比,好比故事的一波三折和小說的一張一弛,隨著鋼琴的介入,給予主題更厚實的音響,從而使旋律顯得不再那麼緊張,亢奮中又含有柔情,雖然琴音越來越鏗鏘和大幅度起伏,那一抹溫柔的漣漪,仍然在聽眾心中蕩漾。最後,小提琴以急匆匆的迴旋曲歸來,留給聽眾「逝者如斯夫」的喟嘆和警醒。
  • 珍藏拉赫瑪尼諾夫最佳的十部作品
    拉赫瑪尼諾夫有著龐大的作品體系,其中包括四首鋼琴協奏曲、三部交響曲、兩首鋼琴奏鳴曲、三部歌劇、一部合唱交響曲、一組晚禱曲、以帕格尼尼為主題的狂想曲、四十一首前奏曲和練習曲、交響舞曲以及許多歌曲。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被很多人認為是鋼琴協奏曲中最偉大的一部。以下是拉赫瑪尼諾夫的十部佳作,這是你生命裡不可缺失的音樂,也是能讓你的情感永不乾涸的源泉。
  • 小提琴演奏【帕格尼尼《鍾》】,以高難度的技巧,創造出模仿鐘聲的特殊音效.
    (康珠美)小提琴演奏【帕格尼尼《鍾》】
  • 搶票| 天才琴童的《帕格尼尼隨想曲》
    2019深圳「藝術大觀」公益系列演出帕格尼尼隨想曲天才少年超技小提琴名曲音樂會演出時間:9月7日(星期六)15:00演出地點:深圳大劇院音樂廳小提琴:吳喜悅鋼琴:姚茜>帕格尼尼是小提琴發展史上的裡程碑式人物,擁有魔鬼般的驚人琴藝。
  • 欣賞小提琴協奏曲 帕格尼尼《鍾》
    哈哈,其實小編最開始聽的是李斯特的鋼琴版本(我最喜歡的鋼琴家之一),但是說實話小提琴版的我也很喜歡,畢竟鋼琴的版本是根據小提琴版本改編的。這兩個版本都很不錯的,大家可以找來聽聽。原曲的演奏實在是太難了,至今為止也只有帕格尼尼自己才能演奏,為了降低難度,目前的這部作品的演奏版由維爾赫密改編而成,該曲也曾經被李斯特改編為鋼琴曲,今天欣賞到的是克萊斯勒的鋼琴與小提琴改編版(arrange by Kreisler)。1840年,李斯特在帕格尼尼的訃告上寫著:「我毫不猶豫地說,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帕格尼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