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當代拉赫瑪尼諾夫的最佳詮釋者丨挑戰鋼琴技巧顛峰的馬祖耶夫

2021-02-19 每晚一張音樂CD

馬祖耶夫演奏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隨想曲》

馬祖耶夫丨挑戰鋼琴技巧的顛峰「姐夫」導演的《柴科夫斯基對話布魯克納》即將上演!

聽過丹尼斯·馬祖耶夫(Denis Matsuev)的人,很容易被他的琴藝所迷惑。他是新一代的俄國鋼琴新星,被譽為「具有完美的技巧與藝術」的鋼琴家。 

馬祖耶夫生於一個以擁有俄羅斯最多藝術館聞名的伊爾庫次克市(Irkutsk),他的父親是他的第一任鋼琴老師,本身也是一位作曲家,他的母親也是鋼琴老師。據說小馬祖耶夫3歲時,就可以用一根手指頭在鋼琴上彈出他在電視上所聽到的音樂。 

馬祖耶夫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第二、三鋼協》,斯拉特金指揮

馬祖耶夫在18歲參加南非國際鋼琴大賽獲得金牌。但讓他聲名大噪的,是在5年後的1998年,23歲的馬祖耶夫在第11屆柴可夫斯基大賽奪冠。回顧柴可夫斯基大賽的金牌得主,個個在樂壇,都有不錯的成績表現,不論是:

第一屆的範克萊本(Van Clibun)、

第二屆的阿胥肯納吉(Ashkenazy)、

第三屆的蘇可洛夫(Sokolov)、

第四屆的克瑞涅夫( Krainev)、

第五屆的加裡洛夫(Gavrilov)、

第六屆的普雷特涅夫(Pletnev),

到第九屆的貝瑞佐夫斯基(Berezovsky),

以及第十屆的魯岡斯基(Lugansky,銀牌,此屆金牌從缺)都有不少的追隨者。

那麼,第十一屆的首獎馬祖耶夫的表現如何呢? 


展現出強大音響效果 

從馬祖耶夫目前在市售的8張CD來看,他似乎偏重浪漫派以後曲目,而在BMG所留下的3張CD,都是需要高度技巧的曲目。

馬祖耶夫在此充分的表現了此曲所要求的清晰、層次分明,流暢而生動,尤其快速音群及多次左右手交替的段落,在他指尖下,完全見不到吃力的痕跡,可見他技巧十分精湛。另外,馬祖耶夫也能展現出強大的音響效果,他在此曲的表現更勝於同為BMG所出版的另一張著名版本:迪希特(Dichter)在第三屆柴可夫斯基大賽的現場演奏(74321-52959-2),我認為馬祖耶夫這張的錄音演奏,可與費德尼可夫( Vedernikov , Denon) 及波裡尼(Pollini,DG),並稱為此曲最優秀的三個版本。 

馬祖耶夫演奏「九月」、「十月」(柴可夫斯基《四季》)


《四季》細膩度稍遜 

至於柴可夫斯基的《四季》,馬祖耶夫雖然彈得不錯,但以他能夠彈出精採的《彼得洛羅卡三樂章》,筆者的期待就更為苛求。 

很可惜,馬祖耶夫的演出,雕琢仍然不夠細膩:雪花(四月),白色的夜晚(五月),雪橇(十一月)雖然很有音樂性,但是律線似乎刻畫的不夠細緻,而在收割之歌(七月)第十五小節以後要求斷奏部分,竟然踩住踏板而造成一片模糊,更讓筆者感到不解。不過,這些小小的瑕疵都不足以抹殺這張CD的成就,以四季而言,這幾乎是繼普雷特涅夫(Pletnev,BMG)和阿胥肯納吉(Ashkenazy,Decca)之後最受矚目的全曲演出。

編者按:今晚國家大劇院,馬祖耶夫與捷傑耶夫將上演拉赫瑪尼諾夫的《第四鋼琴協奏曲》,西安音樂廳的一組營銷漫畫(做得可好玩了,給西安音樂廳點讚!一直聽說他們的演出秩序與服務都是最棒的之一)推薦給大家,附帶一篇關於捷傑耶夫的文章:「姐夫」導演的《柴科夫斯基對話布魯克納》即將上演!今晚,我們見證當代最佳拉赫瑪尼諾夫的演奏者!

往期拉赫主題:1、音樂短札丨拉赫《鐘聲》的意象分析丨「如果我能成功地在作品中用鐘聲表現人類的感情,那是因為我的生命時時處於莫斯科鐘聲的包圍之中。」 2、聆聽拉赫瑪尼諾夫丨他用樂調彈奏悲劇人生,呼喚美好命運到來丨論拉赫音樂中的民族性和悲劇性丨他何以能與同時代作品的單調乏味截然不同;3、【主題】阿什肯納齊演繹拉赫《前奏曲》( Rachmaninov 24 Preludes);4、【點評】張燁凱尼諾夫:阿什肯納齊的鋼琴藝術;5、拉赫瑪尼諾夫《悲歌》(《幻想小品集》);6、《拉赫瑪尼諾夫鋼琴獨奏小品集》;7、蝦米樂友樸雲的拉赫瑪尼諾夫自選集;8、勳伯格丨音樂是來自俄國的大師丨紀念拉赫瑪尼諾夫丨「鋼鐵是拉赫的手臂,黃金是他的心。想到他的神聖莊嚴我就無法抑制眼中的淚水。」 9、【薦書】林育:《怎樣彈好拉赫瑪尼諾夫24首前奏曲》;10、拉赫瑪尼諾夫丨每天五個小時不間斷練習,《車爾尼740》、《哈農》是他最為鍾愛的練習曲集;11、古典音樂會丨霍洛維茨演奏拉赫《第三鋼琴協奏曲》丨「高潮部分的錯音不絕於耳,但這恰恰是其亮點所在,因為他將情緒的表達放在了首要!」

相關焦點

  • 聆聽鋼琴大師(六)丨阿什肯納吉丨無論李斯特還是拉威爾,阿胥肯納吉的表現就像一位傑出的雕塑家,其它詮釋者則是壁畫家.
    當年這套錄音在聽眾或樂評界都沒有得到好評,因此阿胥肯納吉放棄彈奏完整的十二首練習曲以及向《B小調奏鳴曲》挑戰。經過二十多年的沉澱,有人會認為阿胥肯納吉不缺超凡的技巧,也不乏熱情與活力來探索李斯特的作品,或許他唯一欠缺的是碰觸到世俗一般人的喜好(例如:《第一號梅菲斯特圓舞曲》中段部份)。
  •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馬祖耶夫
    而今天為大家推送的是由俄羅斯著名鋼琴家丹尼斯.馬祖耶夫所演奏的版本,我第一次現場聽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就是在聖彼得堡愛樂大廳由馬祖耶夫演奏的,非常的震撼,他也被認為是當今樂壇第一協奏的最佳詮釋者之一,下面就請大家欣賞!柴可夫斯基一生共譜寫了三首鋼琴協奏曲,其中以第一鋼琴協奏曲最為出色,最常演奏,是眾多同類作品中最受世人喜愛的名曲之一。此曲具有西歐風格,以及豪放的斯拉夫特性。
  • 挑戰力度極限的作曲家丨拉赫瑪尼諾夫與他的《小丑》
    ,尊敬,仰慕去理解,去欣賞,去詮釋。,也挑戰著聽眾的承受能力,那聲聲的sffff強烈的敲擊在人的心上。拉赫瑪尼諾夫《升C小調鋼琴前奏曲》指南BBC紀錄片丨拉赫瑪尼諾夫回憶錄《悲歌》如何欣賞拉赫瑪尼諾夫的六首《音樂瞬間》你聽過拉赫的兩首《悲歌》鋼琴三重奏嗎?1917年聖誕前夕,拉赫從聖彼德堡逃往西方。
  •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的創新之處
    而拉赫瑪尼諾夫卻基本保持了19世紀的浪漫主義藝術觀,沒有追隨新的潮流。這在當時那個主義迭出、流派分呈的年代似乎是不合時宜的。然而繼承並不意味著消極地遵循。拉赫瑪尼諾夫不是浪漫主義的復古者,而是革新者。他在浪漫主義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第三鋼琴協奏曲》中主要的表現手段――旋律、和聲、曲式、鋼琴音樂織體的運用及獨奏與樂隊的關係等無不體現了他的這一創作風格。
  • 拉赫瑪尼諾夫丨優秀鋼琴演奏的十大特點
    1、趙曉生丨音樂的光是什麼光?2、趙曉生丨譜子背熟了,為什麼彈的時候還要看?3、趙曉生丨背譜的八個「訣竅」;4、重慶人但昭義丨「我並非只教有天賦的學生」;5、周銘孫丨真正的鋼琴十級是什麼水平?6、趙曉生丨練琴的十二條至理名言;「琴是每天都要彈的」丨周廣仁先生為什麼長壽?由安東.魯賓斯坦奠基的俄羅斯鋼琴學派,是同李斯特的鋼琴演奏藝術一脈相承的,吸收了他感情鮮明、熱情奔放、以創造性的態度對待所演奏的作品等浪漫主義演奏風格特點。要求純樸,忠於原作,反對浮誇和不追求外在的效果而要求表現的真摯。
  • 致敬帕格尼尼丨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鋼琴演奏分析
    :一個是天馬行空的幻想,一個是技術手段的靈活運用與創新;2、淺析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丨通過這首曲子來認識勃拉姆斯,會發現其鋼琴作品充滿了華麗而複雜的技巧,並伴有較高的演奏難度;3、400年小提琴演奏史丨帕格尼尼陳薩17歲演奏《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據說她想刪掉這段視頻?
  • 聆聽鋼琴大師(九)丨紀新(基辛)丨鋼琴是他表達自我情感以及個人溝通的工具,音樂並沒有破壞而是豐富了整個童年.
    當紀新於1989年4月首度在慕尼黑演出時,德國最富盛名的鋼琴樂評人凱瑟表示,他確信「年輕的霍洛維茲或是年輕的阿勞正坐在鋼琴前」。少年紀新最常在音樂會中排上蕭邦的作品,而李斯特也是他經常演奏的曲目之一,例如:第十二號匈牙利狂想曲。紀新*著直覺來詮釋樂曲,他以幾近於少年的天真純樸與活力來彈奏鋼琴,因此聽者常會在紀新的音樂中發現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新意。
  • 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作品及其藝術特色
    導讀:拉赫瑪尼諾夫鋼琴演奏家的身份決定了他對於鋼琴作品的獨特愛好,他的鋼琴作品在他的全部作品中處於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他自己也成為了他的鋼琴作品的最出色和最權威的演繹者。他的鋼琴作品有些氣勢恢宏,有些抑鬱暗淡,有些豪放灑脫,有些小巧精緻,表現出了拉赫瑪尼諾夫心靈的方方面面與人生豐富多彩的經歷。
  • 聆聽鋼琴大師(八)丨威廉·卡佩爾丨他是一個技巧奪目的演奏家,其演出以燦爛光芒和戲劇性著稱.
    浪漫、狂熱,充滿鬥志的鋼琴家    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有許多不同觀點,而詮釋者無可避免地會放入他自己的看法也許是他的抱負,也許是他的痛苦。他的老師奧麗嘉·薩瑪羅芙、偉大的茱麗亞音樂學院教育家及雷波德.史託科斯基之妻,在1945年一封情感真誠的信中,責備他演奏低音音符時,悖離了偉大蕭邦詮釋者阿弗列德.柯爾託和伊格納齊.弗利德曼那懂高度主觀風格的旋律線:「我從來沒有聽過比你獨奏會中更美麗的音色,只除了當你的低音是黯然無色而遠離旋律線的時候。你知道帕德列夫斯基演奏時雙手離得很遠,但是低音永遠都在旋律線前。」
  • 保利雲劇院 | 在聖彼得堡愛樂樂團的演奏中,聆聽拉赫瑪尼諾夫最後的浪漫
    , piano丹尼斯·馬祖耶夫,鋼琴Prelude Opus 32 No.12 in G sharp minor升G小調前奏曲 Op. 32 No.12Denis Matsuev, piano丹尼斯·馬祖耶夫,鋼琴Symphonic Dances, Opus 45交響舞曲,Op. 45Saint-Petersburg
  • 一句一句講解拉赫瑪尼諾夫《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的演奏處理
    演奏這部作品需要精心研究拉赫瑪尼諾夫創作的意圖,對整個音樂效果要有充分的想像,對作品的思想內涵要有自己的理解;要研究樂隊的作用,注意鋼琴與樂隊的關係,做出完美無瑕的配合;各樂章的音樂性格、作者要表達的內心情緒是音樂表現中至關重要的藝術因素,要調動一切表現手段來詮釋樂曲的內涵。本文就從這幾個方面來詳細談談對這部作品的演奏處理。
  • 【今日名曲】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創作於他的輝煌時期(1908—1917年),以濃烈的情感表達和艱深厚重的演奏技術而聞名於世。為了此次演出,他在短短幾個星期內專門創作了《第三鋼琴協奏曲》丹尼爾·特裡福諾夫(Daniil Trifonov 1991—,俄國鋼琴家,2011年柴賽金獎)/瓦萊裡·捷傑耶夫指揮《第三鋼琴協奏曲》是激情迸發出最極致的罕見作品,氣勢雄奇,表現了最堅毅的俄羅斯精神與最強大的生命力,標誌著拉赫瑪尼諾夫浪漫風格的協奏曲創作達到了頂峰。
  • 聆聽鋼琴大師(七)丨喬治·博列特丨他演奏李斯特時「擁有霍洛維茲般的指鍵與列文涅的音色」.
    波雷在唱片上的表現比起現場演出較為克制,就如波雷所言,現場演出時,他所詮釋音樂會更加自由無束且具自發性。雖然對波雷而言,輕鬆與嚴謹並非不能共存,但是波雷有時候會重視李斯特音樂中的技巧展現更基於詩意也是公認的事實,有時候他的音樂會因為縱容技巧而完全失去詩意。
  • 拉赫瑪尼諾夫| 蒼茫憂鬱的俄羅斯畫卷
    本劇設有鋼琴獨奏&弦樂六重奏的現場樂隊,完美結合偶像氣質與古典質感,為觀眾呈現了小而美、高品質的中文版音樂劇作品,被觀眾評價為「閉上眼睛欣賞, 也能值回票價」的作品,收割了一波古典音樂愛好者、鋼琴學習者的青睞。
  •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你聽過哪些?
    這部作品明朗、真摯、完整而深刻,音樂中洋溢的熱情和力量,顯示了拉赫瑪尼諾夫音樂創作中的浪漫主義風格。拉二的誕生其實並不順利,在《D小調第一交響曲》首演失敗後,遭受打擊的拉赫瑪尼諾夫患上了抑鬱症,治療過程中他前往義大利,新的環境讓他重拾創作靈感,在那之後便寫完了堪稱20世紀偉大作品之一的《第二鋼琴協奏曲》。
  • 珍藏拉赫瑪尼諾夫最佳的十部作品
    拉赫瑪尼諾夫有著龐大的作品體系,其中包括四首鋼琴協奏曲、三部交響曲、兩首鋼琴奏鳴曲、三部歌劇、一部合唱交響曲、一組晚禱曲、以帕格尼尼為主題的狂想曲、四十一首前奏曲和練習曲、交響舞曲以及許多歌曲。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被很多人認為是鋼琴協奏曲中最偉大的一部。以下是拉赫瑪尼諾夫的十部佳作,這是你生命裡不可缺失的音樂,也是能讓你的情感永不乾涸的源泉。
  • 世界十大鋼琴協奏曲 | 從巴赫到拉赫瑪尼諾夫
    鋼琴協奏曲是由鋼琴(或羽管鍵琴)獨奏,其他樂器組成的大合奏組伴奏(通常但不總是一整支樂團)的一種體裁。這份榜單著眼於最偉大的十部鋼琴協奏曲(以及一條JFrater提供的附贈曲目)。甄選、評判這些曲目的標準基於音樂與技巧的藝術性、鋼琴演奏的力量、鋼琴與管弦樂的平衡及其歷史影響力。
  • 拉赫瑪尼諾夫 - 第二鋼琴三重奏「悲歌」,作品第9號
    拉赫瑪尼諾夫的籤名,1935年晚年的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與拉赫瑪尼諾夫的深厚情誼可以追溯到年輕的拉赫瑪尼諾夫就學於莫斯科音樂學院的時期。當時拉赫瑪尼諾夫寄宿於他的鋼琴教師尼古拉·茲韋列夫(Nikolai Zverev)家中。
  • 兩個拉赫瑪尼諾夫丨哪怕他定居到美國,作為抒情和悲壯的俄羅斯音樂形象將永遠升起在他撫琴的十指底下!
    》中初顯端倪,多種多樣的鋼琴技法被織入作品裡,清淡的華彩、經過句、雙音、濃密的復調織體、輕快機敏的斷音和大量宏偉的和弦等等,這些好比一個現代派小說家採用的寫作技巧,隱喻、象徵、意識流、超現實,不過一切手法都是為作品服務。
  • 鋼琴大師講「法」 鮑利斯·貝爾曼:音符是死的 表演是活的
    他內心的音樂和海量的學識,會感染到在場的每一個人。無論是他講課的方式,還是他的現場示範,都體現了一個詞彙——「生動」。  登錄鮑裡斯·貝爾曼的個人網站可以看到業界給他戴上的各種桂冠:「當代鋼琴作品演繹的大家、俄羅斯鋼琴學派的代表人物、以色列鋼琴家、美國鋼琴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