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耶夫丨挑戰鋼琴技巧的顛峰「姐夫」導演的《柴科夫斯基對話布魯克納》即將上演!
聽過丹尼斯·馬祖耶夫(Denis Matsuev)的人,很容易被他的琴藝所迷惑。他是新一代的俄國鋼琴新星,被譽為「具有完美的技巧與藝術」的鋼琴家。
馬祖耶夫生於一個以擁有俄羅斯最多藝術館聞名的伊爾庫次克市(Irkutsk),他的父親是他的第一任鋼琴老師,本身也是一位作曲家,他的母親也是鋼琴老師。據說小馬祖耶夫3歲時,就可以用一根手指頭在鋼琴上彈出他在電視上所聽到的音樂。
馬祖耶夫在18歲參加南非國際鋼琴大賽獲得金牌。但讓他聲名大噪的,是在5年後的1998年,23歲的馬祖耶夫在第11屆柴可夫斯基大賽奪冠。回顧柴可夫斯基大賽的金牌得主,個個在樂壇,都有不錯的成績表現,不論是:
第一屆的範克萊本(Van Clibun)、
第二屆的阿胥肯納吉(Ashkenazy)、
第三屆的蘇可洛夫(Sokolov)、
第四屆的克瑞涅夫( Krainev)、
第五屆的加裡洛夫(Gavrilov)、
第六屆的普雷特涅夫(Pletnev),
到第九屆的貝瑞佐夫斯基(Berezovsky),
以及第十屆的魯岡斯基(Lugansky,銀牌,此屆金牌從缺)都有不少的追隨者。
那麼,第十一屆的首獎馬祖耶夫的表現如何呢?
展現出強大音響效果
從馬祖耶夫目前在市售的8張CD來看,他似乎偏重浪漫派以後曲目,而在BMG所留下的3張CD,都是需要高度技巧的曲目。
馬祖耶夫在此充分的表現了此曲所要求的清晰、層次分明,流暢而生動,尤其快速音群及多次左右手交替的段落,在他指尖下,完全見不到吃力的痕跡,可見他技巧十分精湛。另外,馬祖耶夫也能展現出強大的音響效果,他在此曲的表現更勝於同為BMG所出版的另一張著名版本:迪希特(Dichter)在第三屆柴可夫斯基大賽的現場演奏(74321-52959-2),我認為馬祖耶夫這張的錄音演奏,可與費德尼可夫( Vedernikov , Denon) 及波裡尼(Pollini,DG),並稱為此曲最優秀的三個版本。
《四季》細膩度稍遜
至於柴可夫斯基的《四季》,馬祖耶夫雖然彈得不錯,但以他能夠彈出精採的《彼得洛羅卡三樂章》,筆者的期待就更為苛求。
很可惜,馬祖耶夫的演出,雕琢仍然不夠細膩:雪花(四月),白色的夜晚(五月),雪橇(十一月)雖然很有音樂性,但是律線似乎刻畫的不夠細緻,而在收割之歌(七月)第十五小節以後要求斷奏部分,竟然踩住踏板而造成一片模糊,更讓筆者感到不解。不過,這些小小的瑕疵都不足以抹殺這張CD的成就,以四季而言,這幾乎是繼普雷特涅夫(Pletnev,BMG)和阿胥肯納吉(Ashkenazy,Decca)之後最受矚目的全曲演出。
編者按:今晚國家大劇院,馬祖耶夫與捷傑耶夫將上演拉赫瑪尼諾夫的《第四鋼琴協奏曲》,西安音樂廳的一組營銷漫畫(做得可好玩了,給西安音樂廳點讚!一直聽說他們的演出秩序與服務都是最棒的之一)推薦給大家,附帶一篇關於捷傑耶夫的文章:「姐夫」導演的《柴科夫斯基對話布魯克納》即將上演!今晚,我們見證當代最佳拉赫瑪尼諾夫的演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