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義的名義——《冤假錯案何以發生》帶來的思考

2021-01-09 正義網

  入夏以來,夜幕將至,後院蛙聲鼎沸。倚音造夢,應聲展眸,難在市區有如此世外桃源。手捧吉姆·佩特羅夫婦所著一書,推脫功利,茗氤書香,重拾冤假錯案這一沉重話題。

  受各種有失偏頗的宣傳影響。我始終認為美國司法不一定永恆的建立在公平正義的基石上,但是起碼可以杜絕冤家錯案。因此看到張彪檢察官奔走呼告並最終把正義送到張氏叔侄手中的時候。對張彪檢察官佩服之餘,對國之司法再添糾結。

  關一扇窗戶,打開一扇門

  《冤假錯案何以發生》一改美國司法的美好形象:冤假錯案、刑訊逼供、偽證陷害這些廣為詬病的司法頑疾顯露無疑。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全美冤假錯案率的估算雖在25%至0.5%之間波動,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冤假錯案客觀存在!美國對冤假錯案的糾正成本、無論是時間的消磨與金錢的消耗同樣顯得高昂,「遲來的正義非正義」的司法悲劇也時常上演在美國本土的某個角落。苦難最終由一個或者幾個家庭來承擔。國家賠償雖豐厚,但條件之嚴苛,啟動之困難並沒有讓所有洗刷了罪名的人感受到慰藉。

  初看之下,美國的司法制度頹敗不堪。實則不然,感知吉姆·佩特羅夫婦著書的基本立場:「通過對美國發生的冤假錯案的研究,以期喚醒人民改變對一些固有的、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的堅守。」

  因此該書為我國法治建設打開了一扇可供借鑑的大門:美國司法制度的先進不僅僅在於司法制度本身,而在於以司法制度為核心的配套制度的完善。縱觀全書,吉姆·佩特羅先生倍加推崇,就像是司法公正的強心劑一般的DNA技術的發展和革新自不待言。通過DNA技術,美國洗刷冤假錯案的成績斐然。依託先進的技術和政府投入,逐步建立起來的DNA資料庫,確保鎖定真兇更加高效。私家偵探、辯護團隊、託收機制、催眠師、心理醫生這些不可勝計的人、財、物都是組合成龐大的司法系統中的一個螺絲釘、螺絲帽。正是依託這個強大的系統,美國的司法制度才能夠一直為美國民眾所樂道並且堅信:他們的司法系統是全世界最佳的刑事司法系統。

  把一種被人為鼓譟的制度從神壇上拉下來的之後,那些晃眼的光芒才會真正的消退。它背後的優劣方成為我們路徑選擇之借鑑。

  腳下的法治土壤

  對吉姆·佩特羅夫婦分析問題的獨特視角的嘆服並不能掩蓋我對該書所持的謹慎態度。雖然他們開宗明義的宣稱:「儘管世界各國在文化和刑事司法程序上有諸多的不同,但是導致刑事錯判的大部分原因是共同的。」

  我持謹慎的態度並不是認為吉姆·佩特羅夫婦的觀點不正確,而在於我認為這些觀點於當下的中國而言顯得「不合時宜」。筆者前面講到過,美國龐大的司法系統應該是未來中國司法制度發展的有益借鑑,但請注意是未來。就當下觀察,我們還屬於司法系統自身建構和成熟階段,外圍的配套制度未有或還在孕育之中。比如,大多數法律界人士認可:我們的社區矯正制度還處於步履蹣跚的階段。因此吉姆·佩特羅大加推崇DNA技術、勞倫·摩卡瑞提的雙贏機構、遍布全美的私家偵探基礎上提煉的觀點於我國法治而言無疑是「超前」的。

  這還僅就技術和制度層面而言。技術的革新和制度構建的周期並不會太長。但是束縛法治中國進步,為眾人所擔心的是如何樹立起全民族對法律的信仰。導致冤假錯案的八大司法迷信的前提是美國公民對法律的信仰這一法治生態。我們法治信仰仍在艱難的推開是我國當下刑事審判的法治土壤。縱然立法的腳步從未停歇,法律體系的完善各界公認。但是法條到心中的法律的距離有多遠,這個問題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答案。除了矢志不渝地「讓法律成為全民的信仰」一路奔跑之外,法律人沒有其他的選擇。

  從邏輯角度而言,前提條件的不一致,時刻提醒著我們對結論推廣的慎重。科學就在於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

  第九大迷信:冤假錯案發生在重刑犯中

  八大迷信:1.監獄裡的每個囚犯都會聲稱自己無罪;2.我們的司法制度很少冤枉好人;3.有罪的人才會認罪;4.發生冤案是由於合理的人為過失;5.目擊證人是最好的證據;6.錯誤的有罪判決會在上訴程序中得到糾正;7.質疑一個有罪判決將會傷害受害者;8.如果司法體制存在問題,體制內的職業人士將會改善他們。

  成為一名基層檢察院的人員時日尚淺。對於這八個觀點我本身並不自信做過多的評論。不過從刑事訴訟法對案件管轄的劃分這一法律依據和我國司法運行這一實然角度著眼,筆者認為對司法工作者尤其是基層檢察院、法院從事刑事檢察或審判的人員,第九條導致冤假錯案的司法迷信:冤假錯案發生在重刑犯中。

  嚴格意義上來講我國應該沒有重刑犯的界定標準。吉姆·佩特羅在書中稱重刑犯主要是謀殺罪、強姦罪、搶劫罪、縱火罪和嚴重暴力傷害人身罪,大抵對應我國中級人民法院一審管轄的刑事案件。趙作海、杜培武、佘祥林、張氏叔侄都是被指控為故意殺人的重罪。國內外的學者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聚焦點都是在這些重刑犯案件上。

  這樣的研究視角容易讓人當然地認為冤假錯案僅發生在重刑犯之中。可這個結論是不是靠的住呢·我們能否高枕無憂的認為輕罪案件不存在冤假錯案?答案是否定的。就在《冤假錯案何以發生》一書作者也不無遺憾的承認因為倚重DNA導致一些未能保留樣本的案件當事人喪失了洗刷冤案的機會。這隻一個方面,不妨讓我們「杞人憂天」而「大膽放肆」的做這樣的猜想:一些輕罪的案件,因為洗刷冤屈的成本過高、周期過長或者因部分辦案人員的態度最終選擇了忍氣吞聲而「自認倒黴」?

  沒有人甘願罹患冤假錯案,然而慣性思維容易讓人放鬆警惕。輕罪或是重罪的冤假錯案對公平正義的踐踏和對良心的拷問毫無區別。

  對正義的極限追求

  吉姆·佩特羅夫婦在書中並不避諱這個悲觀的結論:「無論多麼強大的技術支撐,多麼美妙的制度設計和投入多大的責任心,冤假錯案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杜絕。

  法律在理想和現實之間遊走就必然需要付出代價。從社會——法律——社會經歷著幾次跨越。每一次跨越都可能存在於之前本意之間的差距,而我們要做且能做的是對正義的極限追求。

  植根於法治土壤的司法自信。對國家的司法制度要抱有自信,對基層司法人員尤為重要。對制度的信心是我們直面千變萬化的案情最堅實的依靠。從法制運行的現實出發,我們我們還需要解決眾多課題比如銀行查帳困難、證人對於作證還心有餘悸、辦案人員不願走向法庭接受交叉詢問……對司法制度的自信成為我們在守護正義中推進法治高擎的火把。

  促使法律信仰得以形成的歷史擔當。即便是一個極嚴重的缺點經過千百年的沉澱也難以一時之間改變。何況人情社會的中國並不能被斥之為民族的劣根性。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為我們展示了民風淳樸下的田園詩書般美好圖景。只是轉型時期的中國,矛盾焦灼與凸顯在法治領域內的井噴讓人們短時間感到觸目驚醒。鄉土中國慢慢的為城市化所衝擊,對法律的信仰必將在這種轉型的陣痛中成為全民的信仰。這需要一個過程,或許漫長。而鑲嵌在歷史中的檢察人需要的是一種默默的堅守!

  極限正義——每一位檢察人的思考和踐行攸關正義理想與實然有多遠的距離。無窮的接近乃源自法律的本性和檢察人的本職!

  再回到《冤假錯案何以發生》一書,感謝吉姆·佩特羅夫婦智慧的啟迪。縱觀全書再度讓我確信:任何一個正直且善良的人都將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祖國和人民的愛,我選擇法律,矢志不渝!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餘市渝水區檢察院)

相關焦點

  • 王松苗:雙管齊下共防冤假錯案 讓正義不再姍姍來遲
    王松苗表示,「任何一起冤錯案件的發生,不僅會對當事人及其親屬造成巨大甚至無法彌補的傷害,而且會嚴重損害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影響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心。執法司法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就是百分百的傷害。冤錯案件雖然是極少數,但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上百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法治信仰。所謂『100—1=0』,也蘊含這個道理。
  • 導致冤假錯案的八大司法迷信
    本文原題為《正義可能遲到,但早晚會到——讀《冤案何以發生》》,系2013年公安部直屬機關第5期讀書交流會獲獎演講文字稿,刊於公安部直屬機關黨委主編的
  • 冤假錯案:扭曲的司法訴訟結出的毒果——觀電影《以父之名》有感
    相關閱讀最高檢檢察長曹建明列舉十大重大冤錯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糾正冤假錯案讓正義不缺席我們應當如何防範冤假錯案冤假錯案:扭曲的司法訴訟結出的毒果——觀電影《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然而,我們必須深究「為什么正義會遲到?誰該為正義的遲到負責?」因為換取遲來的正義的代價太大了,其代價不光是冤假錯案受害者的自由、權利,甚至生命在囹圄內無辜消耗。而生命喪失的代價是任何救濟都無法彌補的。
  • 一八七三年中國歷史上,曾發生一樁冤假錯案,牽動朝廷,轟動全國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3年),在餘杭鎮發生了一樁命案,豆腐店的幫工葛品連喝了自己老婆小白菜(畢秀姑)煎的湯藥,到了下午反而病情加重,經草藥郎中用萬年青和蘿蔔子煎湯灌救無效,傍晚時分一命嗚呼。於是葛品連的母親沈喻氏和義母馮許氏起了疑心,上報官府,要求驗屍。
  • 《巡迴檢察組》,公平正義,砥礪前行!
    這麼幾年以來,意猶未盡的人們,一直渴望和期待著《人民的名義》2的到來,然而直到今年12月13日,才在湖南衛視和優酷平臺同步迎來了這部由于和偉、韓雪、馬元、馮雷、韓童生、等一眾老戲骨們傾情主演的《巡迴檢察組》。有人說它就是我們期待的《人民的名義》2,有人說它本來的名字是《人民的正義》。一般說來,一部姊妹篇的電視劇,在強大班底或團隊手中多者也只需一年左右。
  • 《陽光下的法庭》開播,法院版《人民的名義》有啥看點 | 沸騰
    映照人文、法治、公平、正義,《陽光下的法庭》能不能成為第二個《人民的名義》?
  • 電影《不一樣的焰火》定檔10.12 糾正冤假錯案
    電影《不一樣的焰火》定檔10.12 糾正冤假錯案  本片總製片人、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專職副主任範子文表示,電影《不一樣的焰火》以糾正冤假錯案為主題,以「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宗旨,是一部深刻揭露人性、弘揚正能量的優秀作品。影片根據真實案例創作,緊貼依法治國方略和社會關注熱點,通過講述刑事執行檢察官張文彪嚴格履行職責、勇糾冤假錯案的故事,塑造了政法幹警守護公平正義的法律形象。
  • 《因法之名》:一部比《人民的名義》更揪心的電視劇
    1 當然,一看到劇名和畫風,就很容易與去年此時播出的《人民的名義》相比較。 當然,僅就話題熱度來說,兩者沒法比。《人民的名義》上來就反腐、官鬥、拆遷、貪官外逃、草根逆襲、階層固化……都是當下熱點。 《因法之名》從1996年的一樁冤假錯案開始,被稱為第一部反映平反冤假錯案的電視劇,顯然從話題度來說不夠。 但勝在真實。
  • 《人民的名義》第二部悄然上線,老戲骨雲集,拒絕粗製濫造
    如今時隔三年,《人民的名義》第二部《巡迴檢察組》原班團隊,原班人馬再創經典!這部劇其實一開始準備以《人民的正義》為名上線的,但在開播前突然改名,不過依舊不影響他的品質。《巡迴檢察組》的題材和《人民的名義》不同,雖然都是將的法律體系內的東西,但一個是反腐題材,一個則是反冤假錯案的題材。
  • 《人民的名義》續《人民的正義》開播,于和偉韓雪韓童生傾情加盟
    》的出品方、導演以及大部分主要演員都與兩年前熱播的《人民的名義》一樣,所以相對於周梅森之前被撤檔的那部電視劇,很多觀眾稱其才是真正的《人民的名義2》。劇情簡介平遠監獄檢察室發生人事變動一系列突發事件讓羅欣然和馮森在日常工作中對新時代檢察官堅持人民正義的職業精神產生了新的詮釋,二人最終收穫了愛情 。幕後花絮範子文是《人民的名義》總出品人,將繼續在《人民的正義》中擔任總出品人。李學政是《人民的名義》總監製和總發行人,在電視劇《人民的正義》將擔任總製片人和總發行人。
  • 什麼是正義,在人與人的博弈中,可以給你帶來一些思考
    古往今來,所有有關正義的勃論都富有極大的魅力,身處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之中,你是否有過關於絕對正義的思考?在風平浪靜的世界的表象之下,又蘊藏著怎樣湧動的暗流?看起來是一部宣揚道德和正義的片子,然而在槙島聖護這位人物出現之時進入高潮,槙島聖護是徘徊在監測系統之外的免罪體質,支配者對其不起作用,一頭銀髮,似乎是純白的象徵,嘴裡說著各種哲學家名言的人卻是犯罪活動的幕後操作者,也因此和劇中的原監視官狡齧慎也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 《人民的正義》是《人民的名義》的姐姐還是妹妹?
    相信大家對這些名字不陌生,是因為上一部《人民的名義》電視劇演得的太出色,也就潛移默化的吹眠了大家的第一印象,老戲骨表演的淋漓盡致,小鮮肉的畫龍點睛,劇情的波折反轉和貪汙受賄的瞠目結舌,每個鏡頭讓你目不轉睛的會流連忘返沒看夠,人民的名義正是以這種態度在觀眾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口碑,也是第一部大膽的反貪神劇,那它的下一部《
  • 首部反映平反冤假錯案電視劇開播 源於真實案件
    首部反映平反冤假錯案電視劇《因法之名》昨晚開播 編劇趙冬苓深入司法機關「取經」以保證真實與嚴謹  沒有抹黑與頌揚 《因法之名》還原真相  李幼斌、李小冉、張豐毅領銜主演的45集法治題材的電視劇《因法之名》4月14日晚登陸北京衛視黃金檔。該劇是中國第一部反映平反冤假錯案的電視連續劇,根據真實案件改編。
  • 《人民的名義》原班人馬悉數回歸,《人民的正義》將襲,又是爆款
    《人民的名義》原班人馬悉數回歸,《人民的正義》將襲,又是爆款千呼萬喚,《人民的正義》終於要來了。作為《人民的名義》的續集,這部劇備受期待。今年1月份,這部劇還獲得了2019今日頭條年度盛典年度最受期待電視劇,可以說是千呼萬喚了。最近,《人民的正義》終於有了新消息,從官方網站更新的資料來看,該劇將於今年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並且在優酷視頻同步播出。
  • 面對冤假錯案,是以暴易暴,還是以直報怨
    這部網絡推理小說翻拍的電視劇,以引人注目的地鐵拋屍案開始,採取倒敘的手法,三個時空齊頭並進,劇情頗為燒腦,但卻能迅速抓住觀眾眼球,最終歸於一條主線——勇敢檢察官與血性老刑警為山村支教老師伸張正義,打掉黑惡勢力及保護傘的故事。    故事背景設置在2000初,新世紀的曙光剛剛照亮東方,黑惡的迷霧卻未散去。
  • 《模範刑警》令人重新思考何為正義的故事
    但現場搜查後,並未發現案件發生。而後警方又接到一個失蹤者申報電話,失蹤者叫李恩惠,她正好是5年前sha人犯李大喆18歲的女兒。而正在監獄服刑的李大喆即將在一個月後執行si刑......加害人:應該心有畏忌才行《模範刑警》中,前任檢察院院長即使在服刑期也能隨意召見外人,並滿不在乎地揭發自己曾經參與過的冤假錯案
  • 遲到6年的正義,「凍」住了這部冷門電影
    然而自從人類歷史上的法律被發明被應用之後,冤假錯案一直以來都不會受到任何的重視。他們被認為是法律所衍生出來的弊端,這樣的弊端會一直存在,然而根治他們,徹底的肅清這些弊端看上去距離人類社會還有不小的距離。旁觀者很容易看到這些弊端,然而真正被這些弊端所攪擾的人們,他們可能會因此而入獄,會因此而丟掉自己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
  • 「美國的《人民的名義》」,有個比陸毅還煩的正義主角
    這是一個一看便知「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的故事,但是……為什么正義的男主角那麼讓人看不下去呢?有人說了,那是陸毅演技被碾壓,第一場戲他去抓侯勇演的貪官,威風八面的樣子反而像暴發戶,可憐了老實淳樸、演技老辣,兩集後就被(領)抓(便)走(當)的侯勇老師。正義的主角反倒招觀眾恨,這事不僅發生在《人民的名義》上。
  • 《人民的正義》重磅登場了!
    今年有很多即將開播的電視劇都引起了很多的關注,其中一部《人民的正義》最近官宣開播在即,觀眾們紛紛表示期待萬分。《人民的正義》作為反貪反腐類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姊妹篇,自然是備受關注,畢竟《人民的名義》在很多觀眾心中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部2017年的大型反貪汙電視劇,無疑是一部值得眾人緬懷的經典之作。
  • 審判監督: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為實現公平正義砥礪奮進
    依法糾正冤假錯案,牢築公平正義防線  「人民群眾每一次求告無門、每一次經歷冤假錯案,損害的都不僅僅是他們的合法權益,更是法律的尊嚴和權威,是他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心」;  「我們做糾錯的工作,就是亡羊補牢的工作」;  「再審重在解決依法糾錯、維護裁判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