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十一年(1873年),在餘杭鎮發生了一樁命案,豆腐店的幫工葛品連喝了自己老婆小白菜(畢秀姑)煎的湯藥,到了下午反而病情加重,經草藥郎中用萬年青和蘿蔔子煎湯灌救無效,傍晚時分一命嗚呼。於是葛品連的母親沈喻氏和義母馮許氏起了疑心,上報官府,要求驗屍。由於官府仵作的疏忽把未用肥皂水洗過的銀針刺入屍身,又把葛品連口鼻中流入耳中的血水,誤認為七竅流血,因此判斷葛品連中毒致死,就此「楊乃武與小白菜」屈打成招的冤案拉開了序幕。
這起冤假錯案雖然已過去140多年,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情也早已大白於天下。現在楊乃武與小白菜,以及當時相關的人也已化為灰燼,但是留給後人的思考與反省卻遠遠沒有過去。反而因餘杭小白菜文化園的建立,楊乃武與小白菜奇案展示館落成,以及書報、電視的記錄,及後人的口口相傳,永遠留傳下去。人世間的冤假錯案,也不會因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的平反,而永遠杜絕。否則這個世界上就沒有許許多多,得不到伸冤而枉死的「冤死鬼」了。所以比比這些枉死的人,楊乃武與小白菜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
餘杭小白菜文化園坐落在杭州西部餘杭區,位於天目山西路與上和路交叉口,距離杭州市區約二十公裡。小白菜文化園佔地450畝,園區內的建築以江南民居風格為主,粉牆黛瓦,松窗竹戶,不但外觀樸實無華,室內典雅別致,而且環境幽雅,文化氣息濃厚。楊乃武與小白菜奇案展示館佔地20多畝,展館面積4680多平方,展館收集了大量有關楊乃武與小白菜奇案的珍貴資料。並用高分子材料製成仿真塑像,以藝術場景的形式向人們生動地展現了整個冤案的始末。
走進展示館有兩塊像門板大小的仿古木板,上面寫著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的故事前言,走進展廳內,有兩塊圓弧形巨大的壁牆相對而立,用黑底白描的手法刻畫著冤案中所有的人物。說走就走,讓我們來一場「看景說話」的旅行,雖然沒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沒有景色秀麗的風景,沒有古樸雅致的建築,沒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故事。但是了解一下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的整個過程,看看當時宦官腐敗與麻木不仁的面目,看看人世間小人陰險狡猾和嚼舌如簧的嘴臉,看看各界社會人士、報社記者主張正義的義舉,對我們來說也不失為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小白菜本名叫畢生姑,也有人說是畢秀姑,小名阿生,因從小喜歡穿綠色衣服,人又長得白淨,相貌姣好,街坊鄰居都叫她「小白菜」。小白菜八歲隨母改嫁,來到餘杭縣城,就居住在楊乃武的隔壁,與葛品連也是鄰居。隨著小白菜長大,十一歲時經其母喻王氏,與葛品連之母沈喻氏湊合,和葛品連相親訂婚。葛品連成年後被其繼父沈體仁推薦到豆腐店當夥計,到小白菜十六歲時,倆人拜堂成親,葛品連便把小白菜娶進家門。
當時恰巧楊乃武在澄清巷口的三間新樓房剛造好,而葛品連的繼夫正好是造房的監工。聽說楊乃武有多餘的房屋要出租,就讓葛品連以800文的月租,租了一間,與小白菜居住。因葛品連還在豆腐店幫工,天天早出晚歸,有時晚上還要住豆腐店守夜。小白菜閒來無事,就經常去楊乃武家串門,說說閒話聊聊天。有時還會幫楊乃武老婆大詹氏做做家務活,遇到葛品連不回家,楊家人也會招呼小白菜一起同桌吃飯。因為小白菜從小沒讀過書,不識字,楊乃武空閒時還會教小白菜識字,兩家關係一直其樂融融。
當時楊乃武的老婆大詹氏沒死,小白菜與楊乃武的來往還沒遭人非議。但是大詹氏因難產死後,小白菜與楊乃武仍不避嫌疑,繼續過從甚密,就遭人流言蜚語了,街坊鄰居中還有了「羊吃白菜」的閒言碎語。小白菜夫婦在楊乃武處租住了一年之後,因楊乃武房租要增至每月1000文,小白菜夫婦覺得難以承受其重,就搬到了太平巷租住。此時楊乃武和小詹氏詹彩鳳已成婚,次年八月,楊乃武參加癸酉科鄉試,中了浙江第一百零四名舉人。
一八七三年十月九日上午,葛品連突然感到頭昏眼花,就讓小白菜去藥鋪抓藥。小白菜抓來中藥煎好就讓葛品連服下,希望自己的丈夫儘快好轉。沒曾想到了下午,葛品連病情反而加重了,小白菜急忙趕去告之沈喻氏和葛品連的義母馮許氏。沈喻氏和馮許氏趕到之後,趕緊叫來中醫郎中,用萬年青和蘿蔔子煎湯,給葛品連灌下,但是葛品連沒有半點起色,在傍晚時分因併發症去世。到了第二天馮許氏發現葛品連口鼻流有血水,和沈喻氏起了疑心,於是就趕到衙門敲鼓報案,要求官府派人驗屍。
餘杭知縣劉錫彤帶著驗屍仵作沈祥和衙差沈彩泉,一同趕往葛家。一路上知縣劉錫彤又想起地方紳士陳竹山跟他說起過「羊吃白菜」的閒話故事,腦子裡有了先入為主的慨念。沈祥把葛品連口鼻流入耳中的血水,誤認為七孔流血,加上用未經肥皂水洗過的銀針刺入屍身,使銀針發黑,判斷葛品連中毒致死。衙差沈彩泉猜測葛品連自己不可能服毒自盡,定是有人下毒加害。知縣劉錫彤認為「羊吃白菜」,害人的嫌疑楊乃武與小白菜最大,定是這倆人合謀用砒霜害死了葛品連。一個誤認,一個胡說,一個歪想,敲定了一起震驚全國的冤假錯案。
餘杭知縣劉錫彤先是把小白菜帶到縣衙,嚴加審訊,詢問她與楊乃武的私情,以及用毒藥害死葛品連的經過。小白菜堅決不承認與楊乃武有私情,也沒毒死自己的丈夫。劉錫彤因小白菜的鄰居阮桂金勸說徒勞無功,只得動用大刑伺候,小白菜經受不了大刑的疼痛,只好屈打成招,違心招供。承認與楊乃武有私情,並用楊乃武給她的砒霜毒死了葛品連。於是楊乃武也鋃鐺入獄,在酷刑一次又一次的折磨下,只得低頭認罪。無法之下信口胡說是從愛仁堂藥店買的砒霜,劉錫彤又派人威逼恐嚇藥店老闆錢坦寫下書面證明。口供、證詞一應俱全,劉錫彤一級級上報,杭州知府陳魯作出判決:「楊乃武斬立決,小白菜凌遲處死」。
知府陳魯又級級上報,浙江巡撫楊昌浚最後把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宗上報朝延,等待皇帝最後御筆的裁定。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件之所以成為冤案,主要當地官員敷衍了事、官官相護、貪贓枉法造成的。如果有一級官府能夠認真辦案、秉公處理,不官官相護的話,就不會有楊乃武與小白菜這樁冤假奇案。後來因為楊乃武的老婆詹彩鳳、姐姐楊菊貞,一而再地上京喊冤告狀,加上18位浙籍京官的聯名上書,又有上海《申報》的新聞追蹤報導。終於驚動慈禧皇太后,使楊乃武與小白菜之案峰迴路轉。最後130多名各級官員被革職查辦,楊乃武與小白菜雙雙責扙幾十大棍後出獄,冤案因此塵埃落定。
楊乃武拖著兩條廢腿回到餘杭後,養兒育女,植桑養蠶,有空幫助街坊鄰居寫寫書信、訴狀等,享受著平凡生活帶來的樂趣。可是楊乃武對當時的冤案一直無法釋懷,於是就將自己蒙冤受屈的經歷,寫成一本書《虎口餘生》,來陪伴自己的晚年。1914年楊乃武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而小白菜回來之後,因遭到葛品連母親及自己繼母的白眼,嘗盡人世間的冷酷與勢利,於是看破紅塵,去準提庵削髮為尼,取法名慧定。1930年慧定尼姑(小白菜)圓寂,終年七十六歲。請人代筆留給世人一紙文字:「楊二爺(楊乃武)蒙受天大不白之冤,受盡摧殘,遭受終生之殘,此時此事,終生難忘。均我所故,均我所害。二爺之恩,今生今世無法報答,只有來世再報。我與二爺之間絕無半點私情,純屬清白。後人如有懷疑,可憑此條作證。」
結束這趟看場景聽故事之旅,走出楊乃武與小白菜奇案展示館,看到外面的藍天白雲,我們一直被冤案壓抑、鬱悶的心情,豁然開朗。回頭望望小白菜文化園的門樓,私心在想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案,明明有兩個主角。遭受牢獄之災的也是楊乃武與小白菜兩個人,為何「小白菜文化園」單單只給小白菜留名於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