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至今已走過五個年頭。這一最高法派出的常設審判機構,致力於依法及時公正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等案件,推動審判工作重心下移、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當事人訴訟。
五年時間裡,被喻為「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充分發揮司法改革「試驗田」「排頭兵」的作用,審理了聶樹斌案、顧雛軍案等大要案,彰顯著中國法院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第五巡迴法庭庭長李少平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回顧總結了巡迴法庭五年間所取得的成效。李少平還介紹了巡迴法庭在破除司法地方保護主義藩籬、促進裁判尺度統一以及審理社會影響較大的大要案方面的經驗做法。
談及冤假錯案,李少平說,最高人民法院既主動加大冤假錯案的複查甄別力度,也非常重視「防患於未然」,出臺多項規程、意見,以期從制度上機制上把錯案可能降到最低限度。
談巡迴法庭取得的成效:
實現審判重心下移,既方便群眾又服務當地發展
澎湃新聞
:巡迴法庭被喻為「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亦被視為十八大以來司法改革的「試驗田」「排頭兵」。過去五年間,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有何成效?起到什麼作用?
李少平
:
各巡迴法庭自設立以來,不負黨中央的重託和人民群眾期待,狠抓執法辦案第一要務,率先推行司法責任制改革,著力提升司法服務水平,有力化解涉訴信訪矛盾,積極服務和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實現審判重心下移。通過分流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大量案件,減輕本部辦案、信訪壓力,初步形成本部統一領導、集中精力制定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釋、審理對統一法律適用有重大指導意義的案件,巡迴法庭分區下沉的基本審判格局。
二是發揮司法改革「試驗田」作用。各巡迴法庭率先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隨機分案、隨機組成合議庭,實行合議庭辦案負責制,案件不再層層審批,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改革要求。落實庭領導帶頭辦案制度,庭長、副庭長帶頭辦案。加強審判團隊建設,釐清主審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職責範圍,辦案效率明顯提高,以第五巡迴法庭為例,年均結案率均超過90%。加強審判監督管理,堅持放權與監督相結合,建立完善類案強制檢索、主審法官會議、裁判文書交叉檢驗、第三方案件質量評查等制度機制,推進法律適用統一。通過組織觀摩庭審、業務授課、業務調研等形式,加強對巡迴區地方法院的審判業務指導,提高巡迴區法院的審判水平。精減機構設置,實行扁平化管理,提高運行效率,為司法體制改革的推進提供了示範和借鑑。
三是方便人民群眾訴訟。各巡迴法庭充分發揮貼近基層、貼近一線的優勢,不斷拓展便民服務範圍,被人民群眾親切稱為「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有的巡迴法庭積極開展巡迴接訪閱卷等巡迴工作,堅持「當日來訪當日接談」,開展跨域立案、視頻接訪、法律諮詢等便民服務。有的巡迴法庭堅持「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深化信息技術應用,藉助遠程視頻接訪系統,為交通不便當事人提供在線訴訟指導。同時,各巡迴法庭積極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就地化解涉訴信訪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四是服務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各巡迴法庭立足區域特點,通過審判、調研、提出司法建議等方式,積極為巡迴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第一、第六巡迴法庭掛牌設立國際商事法庭,完善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服務保障「一帶一路」建設;第二巡迴法庭發布關於東北三省法院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典型案例,為東北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法治氛圍;第三、第四、第五巡迴法庭通過發送司法建議、積極與巡迴區省級政府法制部門溝通交流等方式,促進提高地方行政執法規範化水平。
談行政爭議訴源治理:
做到案結事了,堅持保障相對人合法權益
澎湃新聞
:第五巡迴法庭如何處理徵地拆遷、暴力拆違等行政糾紛?在探索行政案件「訴源同治」上有何經驗?
李少平
:第五巡迴法庭成立三年多以來,受理的行政案件數逐年增長,已累計受理4877件,其中過半數因徵地拆遷引起,案件類型包括徵收決定、徵收補償、強制拆除及賠償、政府信息公開等。這與近年來西南地區城市建設快速發展有關,亦反映出人民群眾在徵地拆遷中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第五巡迴法庭在處理此類案件時遵循以下三個基本原則:
一是充分保護被徵收人的實體權利。注重實質化解有關行政爭議,確保被徵收人能夠依法獲得足額補償或賠償,保障其生活水平不因徵地拆遷而降低。
二是嚴格審查徵收行為的合法性。對合法徵收行為依法支持;對未批先徵、少批多徵、違法強制拆除房屋等行政行為堅決糾正,促進徵收行為在法治軌道上進行。
三是積極促進徵收補償的公平公開。對徵收補償中的行政裁量進行合理性審查,依法糾正「同等情形,不同補償」等行政行為。支持被徵收人要求對有關政府信息予以公開的訴求,促進徵收補償工作的公開透明。
針對巡迴區內快速增長的行政案件,第五巡迴法庭積極探索行政案件的訴源治理工作模式。
一是積極開展行政案件巡迴審判。在巡迴區五省市選取10個中、基層法院,設立巡迴審判點,直接下沉到基層一線,集中開展案件審理、協調化解行政爭議等工作。
二是加強與巡迴區各省市政府和政府法制工作部門的良性互動。第五巡迴法庭高度重視與巡迴區行政機關的溝通協調,努力做到案結事了,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避免行政訴訟程序空轉。對於暴力拆違等矛盾較為激烈的案件,建立四級法院溝通聯絡機制,加強與當地黨委、行政機關的溝通協調,始終堅持法律效果導向和保障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處理原則,最大限度化解矛盾。
三是積極提供融合法治宣傳、爭議化解功能的訴訟服務。第五巡迴法庭堅持由審判團隊接待行政案件當事人的來訪,審判團隊在接收、初審申請再審材料時,對申請人進行法律宣講及息訴勸解;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律師諮詢室,由重慶市律協委派的志願律師向前來申訴信訪的群眾提供法律諮詢服務,以中立、專業的法律知識為群眾答疑解惑,達到服判罷訪的效果。
四是加強再審審理案件裁判文書的釋法說理。通過裁判文書形成相應的規則導向,培育和增強行政機關及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和規則意識,努力做到「審理一案,規範一片」,從源頭上減少與之類似的案件。
談破除地方保護主義:
巡迴法庭人員定期輪換,強化院庭長監督管理責任
澎湃新聞
:在實現重大行政案件、跨區域民商事案件就地審理方面,巡迴法庭如何避免地方保護主義?
李少平
: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跨區域管轄案件,更好地監督指導地方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進一步破除了司法地方保護主義藩籬。
一是發揮跨行政區劃優勢。巡迴法庭作為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設審判機構,在人、財、物管理方面均脫離了地方行政區劃影響,能夠保持客觀中立地位,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
二是落實定期輪換制度。巡迴法庭人員實行輪換制,以確保法官與地方利益無涉。同時建立籍貫迴避制度,選派到巡迴法庭的法官,原則上不能審理其原籍地法院移送的案件。
三是完善巡迴法庭內部監督機制。巡迴法庭全面推行司法責任制改革,堅持放權與監督相結合,在實行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院庭長監督管理責任,防止內部人員幹擾辦案,消除司法腐敗。全面發揮主審法官會議功能,重大行政案件、跨行政區域民商事案件均提交主審法官會議討論,由各主審法官獨立發表意見,為合議庭提供參考意見的同時對案件質量進行把關,進一步提升案件審判質量。
談促進裁判尺度統一:
實行類案強制檢索制度,強化裁判文書說理
澎湃新聞
:「類案不同判」是長期以來司法裁判的痛點。在您看來,第五巡迴法庭是如何發揮以案指導作用,促進裁判尺度統一的?
李少平
:司法的權威來自於判決的理性,「類案同判」是司法正義的應有之義。第五巡迴法庭主要從三個層面入手,著力化解「類案不同判」問題,促進裁判尺度統一。
一是實行類案強制檢索制度。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必須進行類案及關聯案件強制檢索,充分了解案件所涉法律問題是否已有在先的裁判規則。如案件裁判結果與已有規則不一致,需要作出充分說明並提請主審法官會議討論。
二是強化裁判文書說理。樹立精品文書意識,強調裁判文書應當基於事實和一般性規範為個案找到更為具體的規則,既要注重法理,也要關照情理。重視個案把握,充分挖掘案例價值,通過凝練案例更好地將抽象的法律規範統一、有效地適用於具體個案中。
三是加強對下業務指導。定期對巡迴區法院審判工作開展集中調研,集中通報改判、發回重審、提審、指令再審案件情況及地方法院審判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就疑難複雜問題開展專題業務研討,充分發揮巡迴法庭積澱司法經驗、促進法律適用統一的作用。建立「巡迴講習堂」學習制度,定期組織業務學習,邀請審判業務專家、知名專家學者授課,並通過視頻連線等方式向巡迴區法院和地方律協開放。
談糾正冤假錯案:
加大複查甄別力度,試點律師介入申訴審查
澎湃新聞
:巡迴法庭全覆蓋後,輿論期待最高人民法院能在糾正冤假錯案上進一步有所作為,您如何評價這幾年間的努力和成效?
李少平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視、依法糾正冤錯案件,如第二巡迴法庭對聶樹斌案、趙明利案依法改判無罪,第一巡迴法庭對顧雛軍等人虛報註冊資本,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資金一案依法部分改判等。為及時有效糾正冤假錯案,巡迴法庭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在巡迴法庭訴訟服務中心設置專門的刑事申訴窗口,同時開通網上申訴、來信申訴渠道,申訴人可以選擇申訴方式。
二是主動加大冤假錯案的複查甄別力度。認真細緻審查每一份申訴材料,對存在冤錯可能的案件及時報請院審判委員會討論研究,及時發現和甄別冤假錯案。
三是加大對巡迴區刑事審判工作的指導力度。對申訴案件審查中發現的案件瑕疵和問題,及時通報有關法院,加大對轄區法院的業務指導力度,促進刑事審判的規範化。
四是探索建立多元化解申訴案件矛盾的社會參與機制。目前已經在第四、第五巡迴法庭探索試點律師介入申訴審查。由地方律師協會選派有豐富刑事辯護經驗的律師參與刑事申訴案件審查並提出審查意見,進一步增強社會參與度和司法公信力。
在依法糾正冤假錯案的同時,最高人民法院也非常重視「防患於未然」,制定印發了《人民法院辦理刑事案件庭前會議規程(試行)》《人民法院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規程(試行)》和《人民法院辦理刑事案件第一審普通程序法庭調查規程(試行)》等「三項規程」,以及《關於全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期從制度上機制上把錯案可能降到最低限度。
談涉訴信訪:
從源頭減少涉訴信訪,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
澎湃新聞:
在涉訴信訪法治化方面,巡迴法庭做了哪些工作?
李少平
:涉訴信訪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環節,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到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努力做好涉訴信訪工作,意義十分重大。目前,巡迴法庭按照中央要求,堅定不移地推動涉訴信訪問題回歸法治軌道解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視涉訴信訪工作。各巡迴法庭從積極推進依法治國,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高度,來認識和開展涉訴信訪工作,把涉訴信訪工作當作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
二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按照中央要求,認真落實法官員額制改革,嚴格落實辦案質量終身制和司法責任制,實行「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司法能力,努力實現司法公正。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切實改進司法作風,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讓案件當事人在訴訟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自覺接受司法裁判,從源頭上減少涉訴信訪。
三是大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巡迴法庭大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積極爭取社會力量,聯動化解涉訴信訪矛盾。實行訴訪分流,對應當通過訴訟程序辦理的案件,按照法律規定立案審理;對訴訟程序已經走完的申訴案件,主動協調黨委政府、職能部門、群團組織或社會第三方力量聯動化解矛盾。建立律師參與涉訴信訪矛盾化解和代理申訴制度,各巡迴法庭目前都在訴訟服務大廳設立了律師志願者工作室。對申訴理由不成立的,由律師進行釋法勸解和思想疏導,做息訴服判工作;對申訴理由可能成立的,由律師向司法機關提出立案審查的建議意見。
四是認真執行涉訴信訪終結制度。對生效裁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裁判結果公正的信訪案件,案件當事人反覆上訪的,按照有關規定,決定信訪終結。對已經終結的涉訴信訪,除有法律規定的情形外,不再啟動複查程序。
談大要案審理:
院庭長帶頭辦案,深化司法公開
澎湃新聞
:巡迴法庭在審理社會影響較大、媒體普遍關注的大要案上,有哪些有效做法?
李少平
:大要案審理是人民法院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保護國家利益、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權益的重要一環。巡迴法庭高度重視大要案審理工作,依法審理了如聶樹斌案、顧雛軍案等一批大要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顯示了中國法院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也傳遞了法治中國建設的信心和前景。
2019年10月,我擔任審判長在第五巡迴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了上訴人國家開發銀行與被上訴人云南東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主體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該案涉及金融借貸、融資租賃、破產重整等複雜法律關係,矛盾衝突尖銳,是整個雲南煤化工集團涅槃重生的最後關鍵一環,社會影響較大、群眾關注度高。經過合議庭紮實細緻的工作,成功地將這起案件調解結案。我結合這起案件辦理情況,談談大要案審理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是貫徹落實改革要求,院庭長帶頭辦案。巡迴法庭作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試驗田」「排頭兵」,全面貫徹落實司法責任制,院庭領導帶頭辦理重大疑難複雜案件。在這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中,我擔任審判長、第五巡迴法庭副庭長魏文超,以及其他三位主審法官共同組成合議庭,集中「優勢兵力」,較好地化解了矛盾糾紛,實現多方共贏。
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審判能力。在該案審理期間,合議庭曾先後多次到雲南進行現場調查。通過現場調查,合議庭對案件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發現本案如果逕行判決,後續處理必定會存在處置變現難、變賣價值低以及高額處置費用等問題,不僅各方當事人的利益難以實現,社會效果亦不理想。於是合議庭立即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各方共同盤活處置發電設備這個方向,從而為最後的調解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堅持調解優先理念,切實解決糾紛。合議庭從一攬子解決矛盾糾紛的目的出發,根據庭審查明的事實和對爭議問題的研究,提出了最佳的調解建議方案,既平衡了國家開發銀行與招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的權利衝突,又協調雙方共同盤活處置整套發電設備,同時還考慮了司法變現不及時情況下的處置方案,從而達到了實現資產價值最大化、兼顧債權人與債務人合法利益保護的良好效果。
四是深化司法公開,上好「法治公開課」。這個案件在第五巡迴法庭進行了公開開庭審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重慶市機關代表、中央及地方媒體記者、高校師生和重慶市三級法院法官代表220餘人旁聽了庭審。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組以「重生」為題攝製「大法官開庭」節目。司法審判通過公開開庭審理和媒體的報導,讓公平公正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既充分體現了最高人民法院重視司法公開的態度,也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並彰顯了司法裁判對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引領社會風尚、維護公共秩序的重要作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