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芬賈伯斯曾在2005年時,在美國的史丹福大學做過一次演講,這場演講在當時非常火爆,我聽過這場演講,感觸很深,哪怕已經過去十幾年的時間,依然印象深刻。而當時還在讀高中的我,確實因為這篇演講,改變了我的人生。
賈伯斯在演講中分享了三個人生中的小故事,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卻特別發人深省。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選擇。
賈伯斯是一個大學沒畢業的人,他在裡德大學讀了6個月以後就退學了,那麼他為什麼要退學呢?
他在出生前,就被生母籤了讓別人收養的協議,雖然生母對於收養賈伯斯的養父母要求很高,但這依然給賈伯斯帶來了不一樣的人生經歷。他的養父母花盡所有積蓄供賈伯斯上了一所很貴的學校,但那時候的賈伯斯卻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因此發現,自己上這麼貴的學校,除了耗盡父母的積蓄,沒有任何幫助。
所以他決定退學,雖然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他才17歲,也會因為這個重要的決定而感到害怕,但是他並沒有在退學後放棄自己,他只是放棄了那些自己不想修的課程,而把所有的心思都投放在了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上,選擇去旁聽。
退學以後的賈伯斯,沒有宿舍可以住,只能睡在朋友房間的地板,靠撿一些塑料瓶子為生,但是他一直跟著自己的選擇在走,並沒有為此放棄或迷茫,他總會讓自己有路可走。他去參加了當時裡德大學中他最感興趣的美術字課程,去學習怎麼寫出最漂亮的美術字。在當時看來,他學習的這些東西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用處,似乎只是因為興趣所致而去了解的,但誰也想不到十年以後,他會在設計第一臺蘋果MAC電腦的時候,用到這些印刷字體。
所以我們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如果賈伯斯當時沒有退學,他就沒有機會去旁聽這門書法課,那麼我們現在的電腦就不會有像現在這樣神奇的排印術。但是,我們在當下的時候,事不可能把未來的每件事都串聯到一起的,只有在回顧往事的時候,才能把所有事都聯結到一起。
賈伯斯認為,我們要相信,人生中所有的選擇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串聯起來。我們要去相信「因」和「果」的聯繫,要去相信一些東西:我們的勇氣、命運、生命、因緣等,隨便什麼,總之要去相信那些會給我們信心去跟隨自己的意願,哪怕萬人阻擋,也不能自己投降,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成。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依然有大把機會的時候,有很多的岔口的時候,首先得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跟隨自己的本心和直覺,做出為自己負責的決定。
賈伯斯分享的第二個故事和愛與取捨有關。
賈伯斯在事業上比別人幸運的點就是,他在人生的起步階段,也就是20歲的時候,就明確了自己喜歡什麼,他在父母的車庫裡創立了蘋果公司。十年的時間裡,賈伯斯和他的合伙人Woz把蘋果公司發展到超過四千名的僱員、價值超過十億美金的大公司。但又因為和合伙人的意見發生分歧而被公司炒魷魚。
接下來的一切可想而知,事業是賈伯斯最重視和值得驕傲的事,也是他所有專注的點,沒了事業,出了局的他,這種打擊是具有毀滅性的。
但很有意思的是,他在後來提到說,曾被蘋果公司炒魷魚最後竟成了他這輩子最棒的事情。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卸下了包袱,丟掉了成功者的沉重感,以一個「一無所有」的創業者的心態來重新開始,對一切事物都不再自負,也因此進入了創造力最佳的階段。
我曾經想過,為什麼他在大學裡的畢業演講要會分享這些,畢竟退學,被炒魷魚,聽起來似乎都不是很正能量的事,但是看到這裡我突然意識到,他是智慧的。他想告訴所有的孩子,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哪怕是看起來如果成功的賈伯斯也依然一路崎嶇。而那些成功的人,只是比別人多了一些承受失敗的勇氣,並且為了自己喜歡做的事,可以丟掉所有一切,比如面子,比如「外界的聲音」。他們更願意去追隨自己的本心;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命是自己的,路也是自己的。
第三個故事與死亡有關。
為什麼中國人其實很避諱和孩子談論死亡的話題,總認為他們還小,不該讓他們知道這些。但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有很多新聞報導,因為被父母臭罵而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孩子;因為在學校幹了錯事怕被家長知道而結束生命的孩子;甚至還有因為父母的責怪而結束父母生命的孩子……因為他們不懂,不懂生命的意義,不懂死亡的意義,才會如此輕視,不尊重我們每個人的生命。
賈伯斯在17歲的時候偶爾讀到過一句話:「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後一天去生活,那麼有一天,你會非常確定你是正確的。」這句話讓他在往後的33年裡都過得如此清醒,他每天都問自己:「如果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將要做的事情呢?」當你得知答案,就知道自己需要做些什麼了。
我們每個人都會死去,所有的尷尬,失敗,榮耀,一切的一切都會在死亡面前消失不見。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去追隨自己的本心,每個人的時間都有限,為什麼要浪費時間過別人的生活,為什麼要被別人的觀點所困擾,最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賈伯斯在離世前經歷過一次死神的考驗。他已經被診斷出胰腺癌,當他被告知只有三到六個月的時間時,他是無法接受的。但同時,他有是被上帝眷顧的,他的胰腺癌是可以被治癒的,所以後來他的生命線又延長了。
他用他那最真實的,面對過死亡的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人願意死,但死亡的確是我們每個人的終點,那麼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在這沒有回頭路的單行線上,去找到自己所愛的東西。
就像他的最喜歡的那句話:」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渴,虛懷若谷,我們要有容納所有東西的勇氣,要保持探索知識的好奇心,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掉自己內心的聲音。要有勇氣追隨自己的本心,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90後美帝留學海歸,對外漢語老師&英語老師,喜歡讀書,寫作,繪畫,一個人獨立帶娃,我相信美好的生活,自然經得起各種折騰,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花醬的成長日記,一起探討育兒世界裡的小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