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正在史丹福大學做訪問學者的陳一丹,再次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陳一丹結合騰訊的創業和成長經歷,第一次深刻地總結了生於草莽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如何在全球實現「彎道超車」的秘訣。當然,這不單是因為他在演講中爆料不斷,更因為陳一丹在英文演講「處女秀」中,展露出直率、幽默而務實的性格魅力。
史丹福大學法學院院長M. Elizabeth Magill現場還透露了一個小故事,陳一丹去年秋季入學後不久,便放棄自己在矽谷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漂亮公寓,擠進一間與計算機系學生合住的學生宿舍(這裡充斥著流行音樂和臭襪子的味道),原因是擔心自己「與校園生活脫節「。
演講後,陳一丹接受了史丹福大學法學院教授、版權法泰鬥Paul Goldstein的問題挑戰。作為騰訊的五位主要創始人之一,他坦率地指出騰訊面臨的最大挑戰和科技帶來的商業倫理憂慮。
部分觀點摘錄:
騰訊等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正是生於草莽,順勢而為,把握住網際網路時代到移動互聯的變遷,發掘出中國用戶最為迫切的需求,從網際網路時代的生存階段跳躍到移動互聯的發展階段。
中國移動互聯增長最為快速、最生機勃勃的領域,恰恰是中國基礎行業發展最弱的領域。行動支付方面,中國目前有所超越,美國是否會在下一輪有一個大的反超?這種互相超越的過程或許會成為大家互惠成長的方式。
如果問騰訊最大的挑戰,我覺得有兩個最大的挑戰。一個是必須克服傲慢、老大的習氣。網際網路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是一個新產品和服務快速更迭的領域。一旦認為自己是老大,就會生傲慢心,就會固步自封;一旦認為自己是老大,就缺乏對快速發展和用戶需求的敬畏心。從這個層面講,騰訊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大的挑戰也是自己。另一個是對未來的理解程度。如果我們缺乏對90後、對00後年輕人需求的把握,如果我們不尊重用戶的需求,我們將會失去未來,變成老掉牙的歷史公司。
毫無疑問,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人類歷史上技術發展最快的時代。技術猶如雙刃劍。已經到來的大數據技術、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技術都對商業倫理提出很大的挑戰。如何在保護用戶隱私的條件之下用數據為人服務,如何在保護人類的前提下讓機器設備為人帶來方便。這些將帶來很多商業倫理問題,而這些超越技術本身的商業倫理恰恰是技術能夠走到多遠的邊界。
90後,中國第一次出現了「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情」的一代人。
溫馨提示,視頻較大,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本文轉載自騰訊網科技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