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商紂王,有人說他是昏庸無道之君,卻也有人說他是雄才大略之主,不管歷史的真相如何,在《封神演義》這部小說中,商紂王確實是個昏君無疑。
為討好寵妃妲己,他建酒池肉林,生活荒淫無度;又建炮烙之刑,殘害忠良;更有甚者,為了妲己一句話,竟然將無辜路人抓起,剖腹剔骨,查驗孕婦肚中是男是女,看那老人青年骨髓多寡……
身為君王,本當愛民如子,商紂王卻視人民為螻蟻,任意殘害;身為天子,本當以江山社稷為重,商紂王卻醉心享樂,一直到姜子牙兵臨朝歌,方才心中後悔。
就是這樣一位昏庸無道,漠視百姓的殘暴之君,死後竟然被受封為神,且神位名為天喜星,執掌天下喜慶祥樂之事。如此一個無道無君,為何能死後封神,且在諸神中還享有尊位呢?
這就要說元始天尊訂立封神榜的幾大原則了。
首先,無論敵我,雙方勢力都有資格被封神。
八部正神來源頗廣,其中既有來自闡教截教的仙人,也有來自商朝西岐的凡人文臣武將,不管在封神大戰中這些人位於哪一方陣營,只要是生前地位崇高,根器深重,死後就有資格受封為神。
封神榜上不管有像武成王黃飛虎、鄧九公、蘇護等西岐將領,也有到死都忠於商朝的宰相商容、亞相比幹,更有奸臣費仲、尤渾,就連遊說三十六路諸侯攻打西岐的大惡人申公豹,也被封為分水之神。
其二,能否上榜,主要看此人是否有「根器」。
十二金仙曾談及上封神榜的原則,曾道世間諸人可分三等,最末一等根器淺薄,死後難脫輪迴,就如絕大多部死於戰場的普通將士,他們也參與了封神大戰,但死後只能成為鬼魂,轉世投胎。
若根器尚可,是死後受封為神,死後超脫輪迴。那些被敕封的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就都屬於此列。
還有一等人根器超卓,能憑藉自身修為就超脫輪迴,成就無上仙道,這些人在封神大戰中,都能熬過殺劫,就如哪吒、楊戩、十二金仙等人。
封神世界中所謂「根器」,和世俗凡人所謂的「道德」毫無關係,也就是說,好人可能早死,難脫輪迴,壞人可能修成仙道,長生不死。
其三,封神是為昊天上帝服務,身為天帝,當容納萬物。
天庭敕封的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可以分為八部,八部又可以分成上四部和下四部。在上四部中,既有人們熟知的鬥部、雷部、火部,也有人們比較陌生的瘟部。所謂瘟部,就是負責在人間播撒瘟疫,製造疾病,瘟神一出,眾生殞落。
昊天上帝身為天庭之主,為何要設立瘟部呢?因為人間有善人,有惡人,有好人,有壞人,身為天帝,要獎善懲惡,於是就設立了瘟部。
當然,老天爺眼中的好人和壞人和我們凡人眼中的好人壞人是不一樣的。
俗語有云:「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一些人慨嘆老天爺不長眼,但如果用神話的觀念來解釋,則可以認為那些好人之所以早夭,或許是有心為善,或許是前生罪孽太重,而那些得志的壞人,則可能有祖先庇佑,或者前世有德,或者與人種種宿怨……
換言之,萬物皆有因果。
當然,最為重要的,還是因為商紂王在整個仙界中地位超然。
封神榜上評定神位還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生前地位越高,死後所封之神也就越尊貴。
像金靈聖母本就是通天教主四大弟子之一,死後受封為鬥母元君,統率萬星。聞太師不但是商朝太師,也是通天教主嫡傳徒孫,死後受封為雷部主神,地位崇高。其他八部主神也多是截教大羅金仙,幾乎無一庸者。
商紂王雖然只是凡間天子,然而在封神世界中,凡間天子在仙界中地位頗高,像有福德之仙美名的雲中子在拜見商紂王時,就必須躬身行禮。其他如聞太師、孔宣等人,在仙界都是絕對強者,卻也要對商紂王跪地臣服。
像十二金仙去西岐時,也須主動拜見周武王。
也就是說,商紂王雖是凡人,在仙界地位卻超過金仙,甚至可與一些大羅金仙相提並論。
因此,像商紂王這等昏君,生前雖然造下種種罪孽,卻一樣有資格受封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