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敘利亞女孩多阿的逃亡故事

2021-02-18 麥吉的媽媽營



本文來自一篇TED演講。當你有幾個娃要帶的時候,其實也沒什麼機會能主動看什麼視頻,除了《巧虎》、《Baby Jake》、《天線寶寶》這些……嗯…有鎮定療效的videos. 孩子爹會在堵車路上時而聽一檔叫TED Radio Hour的播客節目,而這個故事我們就是在路上聽到了,後來找到了視頻,又和大女兒一起看了一遍。瑪小姬不願去想移民政策的得失利弊這些想不明白的題目,這個故事,就是因為故事本身而深深觸動,幾度淚水湧出。作為幾個孩子的母親,我無法想像故事裡在逃亡途中遭遇打擊、沉船、與孩子訣別的情形。而這一切,就發生在今天我們這個世界……

主人公多阿19歲,在海上劫難四天後,她倖存下來了,還了不起地帶著另一個小孩一起活下來了。可這是個多麼觸目驚心的歷程啊。

這是一段很好的故事、很棒的演講以及一篇優美的英文。你可以與大一點的孩子一起看,無論用來感恩命運、珍惜人生,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同理心,抑或是作為學習英文的資料,都是極好的。

_瑪小姬


這是無字幕版 19分20秒

字幕版在本文結尾點開『閱讀原文』可以觀看

演講者:Melissa Fleming,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

每天我都會聽到人們掙扎求生的悲慘故事,為了生存,他們穿過危險的邊境線或者海域。 但有一個故事讓我夜不能寐,故事的主人公叫多阿(Doaa)。


多阿

她是一名敘利亞難民,19歲,在埃及打工餬口,艱難度日。那場迫使他們背井離鄉的戰爭已經進入了第四年。 原本歡迎他們的埃及社區,開始對他們厭倦了。有一天,一夥騎摩託車的人試圖綁架她。 曾經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學生,如今生活在深深恐懼之中。

即便如此,多阿也滿懷希望,因為她愛上了另一個敘利亞難民,名叫巴西姆。 巴西姆也在埃及艱難求生,他想帶多阿去歐洲尋求避難,期待能結婚、過上新生活。多阿知道這要去冒生命危險。這是2014年的8月,剛剛有2000難免在橫渡地中海途中遇難。而多阿從小就怕水,也不會遊泳。但她也知道,這是她活到現在的第二次別無選擇。

父母同意了,巴西姆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2500美金一個人,交給了走私者。


多阿的男友巴西姆

在一個星期六,他們和其他500人登上一艘舊漁船,那艘船擁擠到很多人都蜷成一團,巴西姆握著多阿的手。

在海上漂了兩天,他們擔驚受怕,風浪讓他們噁心反胃。

第三天,多阿有種不祥的預感。她對巴西姆說,「我覺得咱們到不了了。我覺得咱們的船要沉了。」 巴西姆說,「耐心點。我們會到瑞典的,我們會結婚,我們會擁有未來的。」

第四天,乘客們開始焦慮不安。他們問船長,「還有多久能到?」 船長破口大罵,讓他們閉嘴,他說,「再過16小時我們就能在義大利上岸。」 乘客們已經疲憊不堪。不久後他們看到一艘船開過來—— 一艘小一點的船,船上有10個人,小船上的人衝他們罵罵咧咧,大聲嚷嚷,衝他們扔棍子,讓他們都下船,上那艘看起來很不安全的小船。父母們擔心自己的孩子,集體拒絕下船。於是小船怒氣衝衝地走了,半小時後,船又回來了,故意在多阿他們的船上鑿出一個洞,正好在她和巴西姆所在位置下方。 多阿聽到他們在喊, 「讓你們都到海裡餵魚!」 船慢慢側傾和下沉, 而他們在一邊大笑。

船艙裡的300人在劫難逃。 船開始下沉,多阿緊緊抓著船邊,驚恐地看著一個小孩子被捲入螺旋槳。 巴西姆對她說,「趕緊放手,否則你也會被螺旋槳卷進去。」 別忘了,多阿不會遊泳。但多阿還是鬆開了手,開始揮舞手腳,心想,「這就是遊泳。」 奇蹟般地,巴西姆找到一個救生圈。是那種兒童用的救生圈,在遊泳池和平靜的海面玩水用。多阿坐上救生圈,手腳放在兩側。巴西姆水性很好,他抓住多阿的手,在旁邊踩水。他們周圍都是屍體。最初大約有100人倖存下來,他們慢慢聚攏在一起,祈禱有人來營救他們。但一天過去了,救援沒有來,一些人放棄了希望,多阿和巴西姆看到遠處有人脫下救生衣,任自己沉入水底。

一個男人向他們遊過來,肩上背著一個嬰兒,九個月大的馬利克。男人抱著一個天然氣罐保持浮力,他對他們說,「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我太虛弱了,我沒有勇氣再堅持下去。」 他把小馬利克遞給巴西姆和多阿,他們把她放上救生圈。 現在他們有三個人了,多阿、巴西姆和小馬利克。

故事先暫停一下,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 為什麼像多阿這樣的難民願意冒如此大的風險? 數百萬難民顛沛流離。 戰火已經燃燒了四年, 為了逃離戰爭,他們背井離鄉。 即便他們想回家,也做不到。 他們的家,他們的事業,他們的家園,都已被破壞得面目全非。這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城市: 霍姆斯市(敘利亞)。難民持續湧入鄰國,我們在沙漠中為他們修建了難民營。數十萬人住在這樣的難民營裡,還有更多的、上百萬的難民 住在鄉村和城市。 一些社區、 一些鄰國,曾經對他們表示歡迎,真心誠意地歡迎,如今也不堪重負。 因為教育、供水、醫療資源缺乏。即便是富裕的歐洲國家,在沒有大筆投資的情況下,也無法應對這麼大規模的難民潮。 敘利亞戰爭已經讓差不多400萬人離開敘利亞,但仍有超過700萬人在敘利亞內流離失所。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敘利亞人口 被迫逃離家園。 而那些接收了如此多難民的鄰國,覺得發達國家對他們支持太少了。難民們越待越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接收難民原本應該只是臨時舉措。

重新說回在水裡掙扎的多阿和巴西姆。到了第二天,巴西姆變得越來越虛弱。這次輪到多阿來鼓勵巴西姆了,她說,「親愛的,堅持住,想想我們的未來,我們一定能活下去。」 巴西姆說,「對不起,親愛的,是我害你變成這樣的。我從未像愛你一樣愛過任何人。」 巴西姆鬆手沉入了水裡,多阿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摯愛離開了人世。

當天晚些時候,一位母親帶著她18個月大的女兒,瑪薩(Masa),遊到多阿身邊。瑪薩就是之前我給你們看過照片的,穿著救生衣的那個小女孩。她的姐姐桑德拉已經淹死了,她的母親明白要儘自己全部力量來救自己的女兒。 她對多阿說,「請帶走這個孩子。讓她跟你走。我肯定活不下去了。」 然後她遊開了,慢慢沉到了水裡。


桑德拉和瑪薩姐妹

於是,多阿,這個怕水的19歲難民,不會遊泳,卻成為了兩個小孩的依靠。他們又飢又渴,又累又怕,多阿想盡辦法逗她們笑,唱歌,念頌《可蘭經》裡面的句子。在她們周圍,全是腫脹的屍體並且開始發黑。白天太陽毒辣。夜晚寒氣逼人,大霧瀰漫。 令人毛骨悚然。這是落水的第四天——這大概就是多阿在救生圈上抱著兩個孩子的場景。

也在這一天,一個女人遊過來,請多阿照顧另一個孩子,一個小男孩,只有四歲。多阿把小男孩接過來,他的母親沉入了水裡,多阿對抽泣的小男孩說, 「你媽媽只是去找食物和水了。」 但小男孩的心臟很快就停止了跳動,多阿只能將他放到了水裡。

很難想像多阿和兩個孩子漂在海裡的樣子

又過了一段時間,多阿充滿希望地看著天空,因為她看到空中有兩架飛機飛過。 她揮舞雙手,希望飛機能看到自己,結果飛機很快飛走了。

但當天下午,臨近黃昏的時候,她看到了一艘船,一艘商船,多阿祈禱到,「神啊,求求你,讓他們救救我吧。」 她揮舞自己的手臂,感覺好像叫喊了很長時間。 那時天開始變黑,但最終探照燈找到了她,他們扔下來一根繩子,驚訝地發現這個女人還抱著兩個嬰兒。

他們被救上船,吸了氧氣,蓋上了毯子,一架希臘的直升機過來接她們要將她們帶到克裡特島。

多阿在直升機上往下看,問道, 「馬利克怎麼沒來?」 他們告訴她那個小嬰兒沒能活下來,她在船上的醫務室停止了呼吸。然而多阿肯定,當他們被救上船的時候,那個小女嬰還在微笑著。

在這場事故中,500人裡面只有11個人活下來了。針對這件事從未開展過任何國際調查。有一些媒體報導了這場海上大屠殺,這場人間悲劇,但也僅僅持續了一天。 之後新聞熱點就被轉移到其他事件上去了。

同時,在克裡特島的一家兒童醫院裡,小瑪薩在死亡線上掙扎。她嚴重脫水,腎臟衰竭。血糖水平非常低。醫生們竭盡所能來搶救她,希臘的護士們從未離開她半步,抱著她、哄她、唱歌給她聽。我的同事們也去看望了她,用阿拉伯語逗她。 奇蹟發生了,小瑪薩活下來了。


小瑪薩活下來了

之後,希臘媒體開始報導這個奇蹟寶寶,她在水上漂了四天,粒米未進,滴水未沾,希望領養她的人絡繹不絕。

同時,多阿在克裡特島的另一家醫院,虛弱,脫水。在她出院後,一個埃及家庭很快收留了她。 一時間多阿倖存的故事就傳開了,他們在「臉書」上公布了一個電話號碼。不斷有人發來簡訊。


倖存者多阿,英雄多阿

「多阿,你知道我哥哥怎麼樣了嗎? 我姐姐?我父母?我朋友? 他們活下來了嗎?」

一條簡訊說到,「我覺得你救了我的小侄女瑪薩。」 他還附上了這張照片。這是瑪薩的叔叔發來的,他同樣也是敘利亞難民,他們一家成功抵達了瑞典瑪薩的姐姐跟他在一起。我們希望,馬薩很快能去瑞典跟叔叔團聚,在那之前,她會待在雅典一家很好的孤兒院。


叔叔發來一張瑪薩的照片

多阿呢?她倖存的故事也很快傳開了。媒體報導了這名柔弱的女子,他們想像不出她究竟是怎麼活下來的,海上的環境如此惡劣,她還拯救了另一條生命。 雅典科學院,希臘最具聲望的學府之一,授予她英勇獎,她對得起這份榮譽, 她也應該得到第二次機會。但她還是想去瑞典。她想與自己的家人在那裡團聚。她想把自己的母親、父親、妹妹從埃及接出來,我覺得她一定能做到。她想成為一名律師或政治家,或者其他職業,能與不公正作鬥爭。 她是一名非凡的倖存者。

多阿在希臘

但我不得不問:如果她根本沒有必要冒這次險呢?為什麼她非得要經歷所有這一切? 為什麼沒有一種合法的方式能讓她在歐洲上學?為什麼瑪薩不能坐飛機去瑞典?為什麼巴西姆找不到工作?為什麼沒有針對敘利亞難民的大型安置計劃?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悲慘戰爭的受害者。70年代全世界都幫助了越南人民。為什麼現在不可以?為什麼鄰國接收了如此多難民,卻只得到如此少的投資? 還有最根本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不去阻止戰爭、阻止迫害消除貧困,以致於這麼多人不得不偷渡前往歐洲? 這些問題不解決,人們還是會繼續偷渡,去尋求安全和避難。


梅麗莎·弗雷明在TED講臺

未來會如何? 當然,這主要取決於歐洲。 我理解歐洲民眾的恐懼。他們擔心自己的安全,擔心國家的經濟,害怕文化衝突。但這些難道比拯救人的生命還重要嗎? 我覺得有一點是最關鍵的,比其他事情都重要,那就是我們共有的人性。 那些躲避戰爭和迫害的人不應該在渡海求生的過程中死去。

(掌聲)

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那些難民如果在自己的家鄉能好好生存下去,那他們誰也不會登上死亡之船。那些移民和他們的孩子,如果吃得飽穿得暖,那他們誰也不會踏上死亡之旅。如果存在合法移民的可能性,誰也不會願意把自己畢生的積蓄交到那些臭名昭著的走私者手中。

因此,為了小瑪薩,為了多阿,為了巴西姆,為了那葬身海底的500條人命, 我們能否保證他們的死沒有白費? 我們能否被這個故事激勵,去表明我們的立場,支持一個珍惜每一條生命的世界呢?

謝謝大家。


麥吉(瑪小姬)是4個可愛寶寶的媽媽,她有太多育兒路上歡笑、汗水和淚水與你分享,她也需要你們的支持和鼓勵,希望這裡是一個媽媽們經驗與資源的分享平臺。

回復"DOAA",看英文版演講全文

可能是大孩子學習英文的好素材

點擊"閱讀原文"

看中文字幕版的優酷連結

相關焦點

  • 70歲老人娶12歲少女,這些被明碼標價的敘利亞女孩都經歷了什麼?
    在難民營一個4歲的小女孩,看到水和大餅後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媽媽,我們這是到天堂了嗎?」順利逃亡到其他國家後他們的生活也並不好過,BBC曾報導,不少逃往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只能以出售人體器官為生。一個中間人接受採訪時說「我承認我是在剝削別人,是違法的,但是這年頭,沒錢很容易死的。
  • 敘利亞慘遭轟炸,媽媽親手埋葬自己的孩子:戰爭究竟有多可怕?
    這場衝突,直接導致500多名兒童死亡,幾萬棟房屋被毀。記得紀錄片裡有一段旁白:以色列說,他們摧毀了多個軍事目標。但一個12歲男孩看到的,只有死亡與毀滅。那天,BBC記者和一個小女孩登上高處,向神請願。這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可她的願望居然不是「世界和平」,而是繼續殺戮。「我希望以色列的人,全部死絕。」「長大後,我要殺他們。」
  • 4年前在敘利亞內戰中誕生!《親愛的莎瑪》小女孩長大了
    敘利亞女導演瓦黛卡提波(Waad Al-Khatea)上臺領獎時,伴隨她的除丈夫漢札外,一心想把面具獎座戴起來、現年4歲的莎瑪更成為全場焦點。▼《親愛的莎瑪》劇照。(圖/海鵬提供) 莎瑪4年前在敘利亞內戰中誕生,她的出生不僅成就了該片拍攝,更成為阿勒坡(敘利亞北方大城)的希望象徵。
  • 「敘利亞遭轟炸視頻」看哭1300萬網友:全世界都欠這些孩子們一個童年!!!
    但對上百萬的戰亂中的敘利亞兒童而言,不知道什麼時候炸彈就會從天而降。☟敘利亞的一位父親不忍3歲女兒生活在戰爭陰影下,將陣陣的炸彈聲剪輯成一場遊戲,騙女兒說炸彈就是玩具槍和煙花,所以一旦它來到,我們就要開始大笑。
  • 葉門遭空襲5歲男孩淪為孤兒,敘利亞被轟炸6歲少女被迫賣身:他們做錯了什麼?
    (圖片來源:網絡)敘利亞難民營的一名小女孩,誤以為相機是武器,看到攝影師「瞄準」自己,立刻高舉雙手投降。(圖片來源:網絡)即便是能夠順利逃亡到其他國家,他們的生活就會好起來嗎?並不是。(圖片來源:網絡)Wafaa 幾年前從敘利亞搬到了黎巴嫩。那時她才16歲,還懷著身孕,而丈夫也在不久前死掉了。
  • 70歲老人娶12歲少女,這些被明碼標價出售的敘利亞少女都經歷了什麼?
    在難民營一個4歲的小女孩,看到水和大餅後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媽媽,我們這是到天堂了嗎?」順利逃亡到其他國家後他們的生活也並不好過,BBC曾報導,不少逃往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只能以出售人體器官為生。一個中間人接受採訪時說「我承認我是在剝削別人,是違法的,但是這年頭,沒錢很容易死的。
  • 敘利亞|7年戰爭,1100萬人流離失所,他們毀掉敘利亞,也毀掉了世界文化遺產
    持續7年的衝突造成至少35萬人死亡150萬人致殘近1100萬人流離失所千萬敘利亞難民攜老扶幼走上生死未卜的逃亡之路戰爭帶來一幕幕人倫慘劇難民營中4歲小姑娘看到記者手中的相機以為是槍立刻舉起雙手投降為了逃離苦難他們只得舉家逃亡
  • 申小雨謀殺案告破,28歲敘利亞難民被控一級謀殺
    (超級生活報導)13歲華人女孩申小雨(Marrisa Shen)謀殺案終於告破了,卑詩省警方今天(9月10日)發出通告,逮捕一名28歲男子易卜拉欣
  • TED英文演講| 那些在敘利亞被炮彈轟炸過的孩子們如今都怎樣了?
    敘利亞最大的城市阿勒頗,曾經擁有190萬人口,比首都大馬士革的人口還多,是世界最古老的人類定居點之一,1988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可是從2011年戰爭開始後,在無數的轟炸中,阿勒頗之戰在市內造成嚴重破壞 。現在更是恍若「鬼城」。家園被毀,文明倒退,那些擁有著悠久歷史的世界文化遺產,就這樣在炮火中毀於一旦。
  • 在敘利亞,一隻塑膠袋比愛馬仕還管用
    去年熱映的電影《何以為家》中,因為不滿父母強行將年僅11歲的妹妹嫁給大她很多歲的阿薩德,12歲的主人公贊恩毅然離家出走。對於贊恩來說,一隻藍色的塑膠袋就是他的全部行李。小小的贊恩提著手裡的塑膠袋,獨自穿過城市的大街小巷,身上裝行李的袋子和路邊裝垃圾的袋子看不出什麼區別。
  • 敘利亞的「娃娃新娘」 最小只有9歲
    因為家庭貧窮,父母無法撫養她們,她們年紀尚幼便被迫嫁為人婦,而年齡最小的新娘只有9歲。圖為14歲的新娘Houda在破舊的家裡。 在敘利亞,許多家庭為了逃避貧困和戰爭,便把自家女兒的豆蔻年華葬送在「畸形」婚姻的墳墓裡。攝影師蘿拉經過黎巴嫩貝卡谷地時,在一所難民營裡發現了許多這樣被迫早婚的女孩。
  • 合唱Heartbeat|敘利亞盲童女孩在廢墟上的呼救,你聽見了嗎?
    一名7歲敘利亞女孩站在伊德利卜的一座遭受破壞的學校前2017年3月15日,敘利亞衝突進入第七年紀念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東和北非區域大使
  • 戰爭有多殘酷?敘利亞女子在黑市被拍賣竟然就要60元就可以帶走
    戰爭有多殘酷?相信了解過兩次世界大戰的軍迷網友都懂,就單單二戰期間傷亡人數就高達9000多萬,消耗的財產更是不計其數。然而在此期間生活得艱苦的當屬底層的人民了,為了躲避戰爭的襲擾,它們用盡了各種得以生存的手段,只求能夠躲避過這場災難,然而這在發動戰爭的政客眼裡,根本不放在心上,這些人追求的只有利益而已,即便是本國的士兵只要能夠獲得勝利,犧牲再多也是值得的。
  • 敘利亞戰爭打了9年,曾經那個爆紅的「戰場小蘿莉」後來咋樣了?
    敘利亞戰爭已經耗時9年,是一場非常殘酷的戰爭,早在2011年3月15日開始,敘利亞就一直戰火不斷。至今為止,敘利亞戰爭還沒有結束,這場戰爭讓很多敘利亞的普通人都沒有辦法過上正常的生活。有的人也因為各種因素而被迫成為一名敘利亞士兵,隨後上戰場,哪怕年齡很小,也沒有辦法做出其他的選擇。一位名叫艾伊莎·拉瑪贊的女孩正是遇到了這種情況,當時的她只有19歲,她的家園也備受戰爭的摧殘,因此她必須拿起手中的槍械去捍衛自己的家園。但令人萬萬想不到的是,艾伊莎·拉瑪贊因為出色的容貌和姣好的身材迅速在網絡上走紅。還因此被大家稱為「戰場小蘿莉」。
  • 敘利亞兒童在痛哭!其實錯的是這個世界……
    他們是一群陷於戰火中的敘利亞兒童,10歲敘利亞盲童Ansam和其他40名小夥伴,在大馬士革近郊旁的一片廢墟中,完成了這支MV的拍攝。孩子們全部來自附近的避難所,他們都因戰爭背井離鄉,每天活在戰火的折磨中。這樣的景象對他們而言,是內戰爆發八年來至今每一天的日常,還不知會持續到未來的那一天。
  • 通訊:從敘利亞玫瑰到中國電動理髮器——中阿企業攜手復工復產為...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通訊:從敘利亞玫瑰到中國電動理髮器——中阿企業攜手復工復產為提振經濟注入動力新華社記者藺妍 辛儉強疫情不斷給全球經濟帶來衝擊,卻並未動搖人們對儘快恢復正常經濟生活的信心。(小標題)盛春玫瑰開盛春,敘利亞。迎著遠處山頂的積雪,魯拉·阿迪卜的玫瑰園一片嬌豔,掃去疫情帶來的陰霾。從2018年第一次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來,她衝破戰爭硝煙將大馬士革玫瑰的芳香帶到中國。
  • 加拿大女孩被困敘利亞難民營未獲幫助 親屬起訴政府
    海外網7月15日電 據加拿大《CTV新聞》當地時間7月14日報導,一名加拿大5歲女孩阿米拉被困敘利亞,她的親屬們花費了將近一年時間,想將她帶回加拿大,但未獲政府幫助,親屬們近日對政府提起訴訟。她的家人認為,加拿大政府未能向阿米拉提供緊急旅行證件,也沒有正式要求敘利亞地方政府遣返她,並且拒絕派遣代表協助實現這一目標,這種做法侵犯了她作為公民的權利。法庭文件指出,阿米拉的叔叔是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情況下獨自前往敘利亞的,他不僅在難民營見到了阿米拉,還見到了那裡的政府官員,這些官員同意,一旦加拿大給阿米拉開綠燈,就允許她離開。
  • 藉助手機的攝錄鏡頭 ——敘利亞手機電影節(結尾推薦一部講述敘利亞的電影)
    在下一個由馬吉德·阿爾-哈姆維(Majd Al-Hamwi)和拉萬德·撒薩(LawandZaza)拍攝的視頻中,一個敘利亞人正騎著一輛陳舊過時的自行車在陌生的荷蘭熟悉環境。而阿馬爾·阿布多(Ammar Abdo)則呈現了兩個年輕男子,他們幾乎還是孩子。這兩位敘利亞自由軍的新兵正匍匐穿過金黃色的戰場,準備接下來的軍事進攻。
  • 在敘利亞,除了生死,都是小事!這些圖片看哭無數人……
    一臉炮灰的敘利亞兒童回答:「我們吃草」▼凌亂的頭髮,鮮血直流的鼻子和胳膊,驚恐無助的眼神······8歲的的愛雅在空襲中受傷,和家人失散。「爸爸,爸爸!你在哪裡?」是逃亡,是死亡,是冷漠,是無家可歸,是絕望.
  • 敘利亞女童為逃避戰亂成"娃娃新娘" 9歲就被迫嫁人
    參考消息網4月12日報導 臺媒稱,攝影師蘿拉在黎巴嫩難民營拍了一組照片,揭露了敘利亞已婚女孩的不幸生活。許多家庭為了逃避貧困和戰爭,只好把年紀尚幼的女童「嫁掉」。其中,年齡最小的新娘只有9歲。臺灣ETtoday東森新聞雲網站4月12日引述外電消息稱,黎巴嫩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敘利亞的女童有6%已經步入婚姻。貧困父母經常因為別無選擇,只能為他們的女兒找老公,就算這樣會讓女兒的健康帶來高風險,還會剝奪她們的教育機會,但這樣的慘況仍無法停止;只要戰爭未結束,早婚女孩的數量便會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