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時興的娛樂方式,看場電影既適合個人放鬆,也適合情侶約會,甚至親朋好友相聚也會選在影院。看電影的機會多了,很多市民會辦張會員卡,以期獲取更優惠的票價,隨之而來的煩心事也不少。
據用戶反映,充值時,說明1元/點;使用時,花了46元,票面價格僅40元,1元並不等於1點。此外,小餘額花不掉,服務費不透明,會員卡扣除金額比在影院櫃檯現場購買還貴,承諾的最低票價從來就沒有享受過……電影卡這些「坑」並不鮮見。日前,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針對以上情況進行了調查。
用戶質疑
1
63元扣77點 40元扣46點
近日,擁有一張「看購電影」會員卡的成都市民彭小姐想去影院看一場熱門國產電影。當天18時許,她通過「看購電影」微信公眾號「看購福利」購買了一張19:15開場的電影票,觀影地點是CGV星聚匯影城成都高新店。當微信收到「電影票購買成功通知」時,她看到,影票價格為63元。而訂單信息顯示,訂單總價為77點。「63元77點?」她腦中閃過一串問號。
「看購電影」會員卡另一用戶劉小姐想在成都UA國際金融中心影城看一部好萊塢影片。她選擇12:20的IMAX場次,「看購電影」會員卡要扣91點,而在某電商平臺上,同一場次特惠票價為60.9元。
「博影」電影卡也有類似的問題。徐先生在成都UA國際金融中心影城觀看一部2D國產電影,在其公眾號花費46元充值,充值時明確說明1元/點;但他取票後發現,票面顯示35.00元,另有一個單獨的5.00,沒有計數單位,「就算是5元,加起來也就40元,為什麼扣了我46元?」
2
扣了55點 10點是服務費
「『看購電影』客服經理告訴我,電影不同,扣點不一樣,但總的來說,萬達影城是扣點較少。」所以餘小姐專門選擇了萬達影城金牛店。「票價扣了45點,服務費10點,影城工作人員說,『服務費是平臺扣的』」,餘小姐覺得很不理解,明明45點的電影,最後看成55點。讓她更不解的是,不管是卡套上的說明,還是「看購電影」的APP和微信,均未說明買電影票,平臺還要扣取服務費。
楊先生使用「看購電影」會員卡在萬達影城錦華店觀影,也是45元的票價,實際卡內扣除55點,而票面顯示服務費0元,「那這10個點的差價去哪兒了?」
徐先生懷疑自己使用的「博影」電影卡也收取了服務費。他稱,影票價格35.00元;另有一個單獨的5.00,前面標註「CH賣座網」,「我不知道博影卡和賣座網是什麼關係,但這5.00可能就是服務費」。
3
最低優惠從沒享受到
「本來是300元的卡,實際充值330元,看起來很優惠」,市民袁女士也有一張「看購電影」會員卡。從發卡方提供的成都影院資源一覽表中看到,單次扣點最低20多,就可以在市中心的電影院看一場3D電影。「但遺憾的是,我從沒享受過」,她點開微信給記者看。
成都UME國際影城(成華店)離袁女士的家最近,在影院資源一覽表中,該影院對應的卡折後價,2D最低20點,3D最低35點。以2月28日為例,該影院放映的所有電影、所有場次都沒有達到最低優惠,3D最低46點,一部2D電影最低也是46點。
「一覽表說,以上兌換價格為影院最低折扣後價格」,具體以在線選座或者影院公示為準「,她表示,只說最低,沒有說最高,是否侵害了消費者利益?
4
卡內剩12點 怎麼用出去
胡先生的「博影」電影卡在他購買了數張電影票後,卡內餘額為12點。「電影票是買不了了,一張都要五六十點,我就想買桶爆米花什麼的,但是不能用,只能用來看電影」,他無奈地說,不知道剩下的點數怎麼辦,只能浪費了。
記者求證
1元是否等於1點? 兩家客服均稱「不等於」
據了解到,「看購電影」會員卡由武漢映影正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行。翻看袁女士提供的卡套,明確標註卡內金額為330元,她在使用前通過其官方微信號「看購福利」查詢過,顯示卡內330點。
記者就此撥打「看購電影」客服電話。客服人員再三強調,卡內是330點,而不是330元。她肯定地表示,1元並不等於1點。當問及,1元到底等於多少點?哪裡有公示?客服人員回答稱,系統自動設定,「系統出來多少就是多少」。她還稱,不同影片、不同影院扣點不同,由影院自己定,「最多一場有扣100多點的」。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成都UME國際影城(成華店)詢問。櫃檯服務人員介紹說,在其影院觀看3D或巨幕電影,現場購票的話,「看購電影」會員卡一般要扣除45點,2D通常為25點或30點。對照發卡方的價格一覽表,均高於其承諾的最低價格。
而在「博影」卡充值界面,記者看到充值說明,徐先生所持的博影紅卡,1元/點。但「博影」客服人員稱,個人充值是1元1個點,使用時1元並不等於1點。「平臺的點數跟電影票上面的金額不是一回事」,該客服人員表示,因為1點不等於1元,所以看起來有差距。至於票面上為何出現「CH賣座網」,客服稱,票是用賣座的機器取票,所以列印出來會這樣顯示。
有沒有服務費? 影城和客服說法不一
針對餘小姐使用「看購電影」會員卡,影城稱平臺收取服務費一事,記者向萬達影城金牛店工作人員核實。對方表示,服務費是影城收取的,電影票上面顯示不了服務費。至於是否加收服務費,取決於在哪個廳觀影,特殊節假日也會加收。
記者翻看卡片使用說明,並未就「服務費收取」進行告知,便再次致電「看購電影」客服。對方稱,沒有服務費。「每一臺機器都有一個代碼,每個影院可能代碼都不一樣。像我給你解釋了很多遍都不能理解,所以影院工作人員就可能嫌麻煩說是服務費。這個不是過年加的服務費,沒有過年也這樣。」客服人員表示,如果線上買票,就顯示票價實際多少點;如果現場購買,電影票上面的金額就會跟實際扣的點數不一致。
「博影」客服人員介紹,剩餘點數不會退費。像胡先生這樣剩餘12個點,可以在線上兌換電影票,線上補差價。抵扣12個點以後,剩餘微信支付。此外沒有別的選擇。個人充值1元/點,紅卡30點起充。補差價這種方式,差多少補多少,能保證把卡內餘額用完,相對划算。
律師聲音
涉嫌消費欺詐、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針對用戶種種疑問,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諮詢了四川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四川省消委會律師顧問團律師、四川博紳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凊,四川省消委會顧問律師、四川榮恩律師事務所律師高槐。
1元等於多少點含糊不清
侵犯了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
李凊認為,就「看購電影卡」而言,充值金額一欄和所售影票的單位均為「元」,按照一般理解,1點就等於1元。而商家在出售電影票時卻要根據不同影院、不同影片以點數方式扣除,而1元等於多少點並未在線上、線下任何地方公示,違背了誠實信用的原則,涉嫌欺詐消費者,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而博影卡在消費者充值時明確1元=1點,但是,在消費時卻規定線上購票1元≠1點,且線上線下均無公示公告,涉嫌欺詐或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同時,雖然經營者看似對電影票標價了,但扣除的點數卻與電影票的實際標價不對應,而且扣除點數更多,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也涉嫌欺詐。
高槐也認為,「價格」一欄中顯示「價格(元)」「300(充值330)」,按照正常的理解,是付款300元人民幣,電影卡內應當充值330元人民幣,是屬於商家的打折促銷行為。然而,在實際使用中被告知卡內存的是點值,且1點值不等於1元,在合同中並沒有約定、沒有明確告知,侵犯了合同甲方相應的知情權。而博影卡在充值的時候,是按1點值1元進行購買,但在使用時所扣點值的價值高於實際電影票的價格,由於沒有約定使用點值扣費的標準,造成消費不透明,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
「以在線選座或者影院公示為準」
可認定這一條款無效
李凊認為,「看購電影卡」以表格形式列出各影院消費價格,「以UME成華店為例,2D最低20,3D最低35」。消費者基於對最低票價的認同購買了電影卡,但實際情況是,無論線上購買,還是現場購買,都是高於以上票價的,商家涉嫌虛假宣傳。同時,商家只披露最低價格,而不披露最高價格,涉嫌誤導消費者。
高槐指出,「具體以在線選座或者影院公示為準」,該條款是在低價優惠承諾的基礎上,排除了合同依法應擔負的責任,實質上是提出了一個不負責任的承諾,可以認定該條款無效。
餘額不足以購買電影票
可要求經營者退還
李凊認為,在電影卡餘額不足以購買電影票時,經營者既不同意退餘額,也不同意消費電影卡的餘額,屬于格式條款(霸王條款),該條款當屬無效。消費者可以要求經營者退還無法消費的餘額,或者要求經營者允許消費者充值等於扣除餘額的票面價值數額。
高槐認為,博影卡充值的界面上明確地提示了「付款後充值金額無法退回」,排除了消費者的權利,違反了相關法律的規定。
來源: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