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都喜歡吸貓。
聚眾吸一吸,可以爽上天。
只要大家常用微博、微信,總會看到無數關於貓的極品動圖和各種表情包。
各種網紅貓更是數不勝數。
這些經典貓圖,吸引了大批青年成為貓奴。畢竟,軟萌易推倒,誰又不喜歡呢?
作為拍動物的一把手BBC,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熱門題材。
最近,他家放出了籌備兩年的作品,一部大型mao片——
《大貓》
Big Cats(2018)
這是紀錄片「祖父」——91歲高齡的大衛·阿滕伯勒(阿爵爺),全心全意打造的作品。
他帶領的團隊花費了兩年多時間,走遍全球只為帶觀眾去擼貓,去到14個不同的國家取景,拍攝了40種貓科動物中的31種。
從世界最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上的繡斑貓,到非洲草原上奔騰的雄獅,絕對是一部鑑貓寶典,貓奴們的頂級盛宴。
剛出一集就得到了愛貓人士的滿分好評。
豆瓣9.6。這都是無數貓奴們為主子打的分啊。
對貓上癮的小夥伴就別猶豫了,果斷開刷。 至於那些無感的,看完《大貓》估計也會變成重度吸貓患者。
最近在微博大火的一個小片段,繡斑貓捕食就是出自這個紀錄片。
諾,就是下面這個小可愛,一片落葉就能把它全擋住。
繡斑貓,是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體重大概在1公斤左右,生活在斯裡蘭卡和印度的森林裡。
雖然,它看起來就是個人人想吸的幼貓,但成年雄貓也就你手掌那麼大。體型實在是太迷你太萌了!
鏽斑豹貓不只是長得像只小奶貓,連叫聲都同樣奶聲奶氣。
它們看起來跟家貓沒什麼區別,而且同樣地好奇心很重,會扒拉攝影師偽裝在它們附近的鏡頭,也會貪玩地把爪子放進水裡……
跑起來的樣子,也是萌萌噠。
但是千萬別被它們弱小、萌萌的外表欺騙,雖然體重只有正常獅子的1/200,但是它們捕殺獵物的兇猛,絲毫不亞於大型貓科動物。
它的視覺能力是人類的六倍,聽力也強於人類,嗅覺更是了不起,可以分辨出10億種不同的氣味。
所以,貓科動物還真的不是能用體型來區分能力大小的。簡言之,再小的貓科動物,也是你貓主子。
看到這,估計有些小夥伴已經忍不住,想要養一隻同款貓了.
別百度了,因為雨林的退化,鏽斑貓是瀕危動物,在印度、斯裡蘭卡,鏽斑貓都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能隔著屏幕吸已經很不錯了!
說完體型最小的貓,那就說下大貓。
加拿大猞猁,如極北之境的幽靈,很難尋覓到蹤跡;它們可能是生活得最遠的大貓了~~
有多大?給你們看一下它的肉墊。
正面照長這樣↓
wink~~
在不少科學家和巫師眼中,猞猁是秘密的守護者。
它們行蹤十分隱秘,冰天雪地中,你可以盡情地搜尋,基本上,找上幾年你也只能看見它敦厚又性感的腳印。
從風雪中來,歸於風雪裡去,孤獨的旅人。
為了把它帶到大眾視野中,劇組費了不少心思。其實主要靠的就是它耳朵上帶的高科技裝飾。
這高科技到很像在給貓做髮型,哈哈哈哈
它們依靠雪地裡的兔子過活,為了抵禦寒冷,猞猁每日都必須進食。好在雪兔和別的兔子一樣,繁殖起來很迅猛。
吃完獵物後,它會舔舔嘴。從動作上看,都是非常「貓」的。
要是您哪天去自然保護區遇上了猞猁,千萬別覺得萌。
人家可真是猛獸。猞猁要是遇上體型差不多的狼,戰鬥力是可以完爆對方的。
不過猞猁是典型的開口跪品種,一張嘴,叫聲能把人酥倒,建議搜一段聲音聽聽
當然,在貓科動物裡,比猞猁厲害的動物多了去了。
比如,時速最高可高達120公裡的獵豹。
在納米比亞沙漠,一個加速跑跳躍,掀翻飛行器?不是夢。
很多貓科動物都喜歡追獵,但沒有誰像獵豹那樣,對追獵是真愛。
這位"速度最快動物排行榜"榜首的傢伙直線運動時速度非凡,還擅長彎道賽,即便是80公裡下,還可以瞬間改變方向,甚至突然停下。
科學表明,獵豹很少跑到自己的最高時速。也就是說,它平時的速度都是跑著玩玩。社會社會
甚至,它和獵物之間的追逐,根本就不是比賽,而是在跳舞。最終,獵物往往會付出血的代價。
想像一下,獵豹一邊吃一邊內心戲十足:我讓你再領舞!
大貓雖然是捕獵者,但是它們也是溫柔的、聰明的、帶有情感的。
比如這隻非洲豹,幾十年來,居住的地方嚴重乾旱,為了提高幼崽的存活率,在不斷戰鬥遷徙……
而這隻喜馬拉雅雪豹,正在孜孜不倦地尋找伴侶,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單身狗」了……
這個世界上生存海拔最高的大貓,它最在乎的大概不是溫飽問題,而是找對象問題。
獨特的體味,是它們求偶的名片。於是,它們四處蹭蹭,走走,留下體味,展現自己最為真心的求偶狀態。
每天都很認真地把同一條路走一遍。希望能被異性發現。最多的時候,一小時留下20次標記,為了找對象也是很拼了!
即便這麼勤勞,但若要覆蓋全部領地,可能也要一周時間。但為了搞對象,必須日復一日地尋找。
貓科動物,個個都身懷絕活。
豹貓,是爬樹的高手。腳踝可以旋轉180度,可以豎直地向下行走。而且,旋轉跳躍根本不用停歇。
美洲虎,具有貓科動物中最出色的的咬合力。
咔咔幾下就搞定了大鱷魚。
獅子是唯一一種群居的貓科動物。也被稱為唯一有社交的貓科動物。
他們會組成超級大獅群,沒事的時候就排排坐,吃果果。
貓科動物,一般比它體型相似的動物戰鬥力高得多。
所以,各位鏟屎官注意了,如果你家的貓還沒有謀害你,唯一的原因大概就是人類體型優勢呢。
每次看這種紀錄片,都要特別感謝團隊。
《大貓》的攝影團隊用了兩年時間,去到沙漠荒丘、冰山雪原,走遍全球拍攝。
貓奴們都知道,貓科動物的警惕性極高; 而且行蹤飄忽,容易受到驚嚇。稍有風吹草動,它們就會消失在鏡頭中。
不信,你跟你家貓主子合個照就知道了,擺拍是不存在的,出了名的難拍。
被稱為世界上最難被捕捉影像資料的動物之一。
拍攝野生動物,對紀錄片團隊來說,已經是一種挑戰; 而要把這些野生大貓們拍出美感,並且記錄它們真實的生活狀態,更是難上加難。
但是BBC做到了。
紀錄片中使用了大量的特寫和慢放鏡頭,記錄下這些大喵們的每一個細節。
它們的毛髮,以及微小的動作,全都清晰可見。小Z要為紀錄片團隊的攝影師們瘋狂打call。
比如上文說到的那個雪豹孤獨寂寞尋找伴侶的故事,就是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後才開拍的。
導演和攝影師兩個人經過世界上最陡峭的公路; 穿過層巒疊嶂,來到了喜馬拉雅山脈。
連路邊的告示牌都是這樣的:您正在穿越世界上最危險的路。
右邊是陡壁,左邊是河流,車子只能在窄窄的車道裡行進。地上都結著冰,車子要是一打滑,後果不堪設想。
他們不僅要面對嚴寒氣候和高原反應; 更需要花費數天時間,才能尋找到行蹤神秘的雪豹。
想要拍到它,只等待一場雪。 因為降雪會讓獵物下山,為了尋找獵物,雪豹才會來到海拔稍微低一點的地方。
但好不容易等來了雪,天氣條件的惡劣程度讓他們根本無法出門。
即便出門了,如此高的海拔,他們行動也十分不便,根本跟不上雪豹趕路的速度,這個喜馬拉雅山的幽靈。
最後終於看見雪豹的時候,攝影師都興奮瘋了,女導演哭得根本停不下來。
最終見到了這隻大喵。 可是這隻雪豹,只是像只蜷縮在暖氣旁的家貓一樣,睡了好幾天的懶覺。
為了拍攝它尋找配偶的畫面,攝影師要每時每刻都守在攝像機前面。
它睡多少天,攝影師就要等它多少天。七八個小時過去了,攝影師也凍僵了。
也正是有了他們的付出,才有那些大喵們,活靈活現地出現在熒幕上。
衝著這份精神,也要跪著獻上滿分。
也不得不佩服阿爵爺的戰鬥力,91歲高齡,依舊奮戰在前線;或許這也是BBC紀錄片的終極意義:從不失去生活的勇氣,從不放棄挑戰。
《大貓》中有各式各樣的貓科動物,或霸氣側漏,或軟萌嬌小,或高冷孤傲,總有一款適合你。
朋友圈那麼多吸貓患者都哪去了, 刷起來呀!點擊原文就有!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最美電影fans」,搜索「zmdyfj」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