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素媛性侵案驚動韓國上下,其主犯趙鬥順入獄前曾揚言:「等著我,走著瞧」!
現在,雖然已經68歲,但1小時仍能做1000個伏地挺身的趙鬥順,即將出獄,而他的居住地,距離受害者素媛的家,只有5分鐘車程。
一個是經過幾百小時所謂心理治療,依然本性難移的罪犯,一個是現在想起,依然會瑟瑟發抖的女孩。
疑問三連:為什麼沒有給他死刑?死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韓國司法怎麼了?
死刑的意義
大家普遍認為,降低犯罪率是法律研究最核心的指標,但其實降低總體犯罪的傷害程度才是這個問題的關鍵。
具體到細節,就是綁架、殺人、強姦等惡性犯罪數量及程度的減低,因為這些案件對公眾的影響極其惡劣,對社會安全感的負面作用最大。
所以,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死刑不僅僅是對某一案件當事人的懲罰,更是對未來有可能犯罪者的威懾,雖肉眼不可見其效果,但實際作用不難想像到。
而就在前幾天,中國版素媛案,哈爾濱劉某國侵犯鄰居4歲幼女,被依法判處死刑,大快人心。
因為在傳統文化和世俗觀念慣性下,諸如「殺人償命「,「一報還一報」等因果聯繫,早已深入人心。
這也是幾千年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儒家文化符號的世俗表達。
說直白一點,咱們對某些犯罪,剝奪其生命的權利這一事件,已經是約定俗成的既定事實了。
在大的論調中,大家都有「殺之而後快」的感覺,而意外的是,整個案件卻在韓國受到不少民眾的支持,因為他們聯想到即將出獄的素媛案主犯,除了憤怒,很多韓國人更多表現的是恐懼。
韓國人在恐慌什麼
韓國人的恐慌,一方面是因為如趙鬥順之流回歸社會,必定帶來不安定因素。
另一方面,則來自韓國人對其國家法律的無力感,即「懲惡揚善」中的懲惡,得不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2019年,韓國共有各類集會和示威活動,大大小小9萬場,平均每天就有約260次活動。
為何法律不能順應民心呢,因為韓國的幕後實際控制者,其實是各種檯面上或者隱形的財閥,這也是韓國政經一體化帶來的必然結果。
在他們的控制下,一定會制定符合其利益的法律,為自己實力的延續,親手編織一把保護傘。
回到事件中,正因為素媛案的發生,經過無數次的示威活動,當時的韓國總統李明博為此下跪道歉。並於案發後第二年,把針對兒童的性犯罪最高刑期從15年提升至30年,又進一步達到無期徒刑。
這還是其國民一番折騰之後得到的結果,而針對財閥們,這樣做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
在韓國司法界,有一條既神秘又骯髒的「三五定律」,即涉及到財閥的案件,一般一審會判罰5年,經過上訴,二審、三審會減刑為3年,再經過各種理由的量刑,最後會以「緩刑5年」作為最終判罰。
現代集團會長鄭夢九,樂天CEO辛東彬,三星會長韓國首富李健熙等等,都「享受」過這一待遇。
對法律的失望,讓韓國民眾只能通過示威才能表達一點自己的聲音。
看看在這樣的土壤下,能結出怎樣的果實?
歷屆韓國總統不是自殺就是被逮捕,沒有一個好下場;韓國娛樂圈的醜聞更不用說了,自殺者數不勝數;n號房等惡性事件層出不窮。
甚至在奧運賽場上,也經常能看到韓國運動員的「黑手」。
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允許一個罪大惡極的人重返社會,正應了那句話「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而生在華夏的我們,真的是很幸運,中國文明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先祖對仁義禮智信的推崇,對克己復禮的踐行,讓我們逐漸脫離了野蠻的獸性。
你和我得以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下生活,就像是地球上唯一的淨土一般。
雖然我們可能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每個小我的不懈努力,最終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是值得的。
歡迎留言,隨緣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