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一個「拼媽」的時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會受到差別對待,差不多就跟咱們現在說的「親生」和「後娘養的」差不多。
在古代,小妾再怎麼受寵,那是死也不敢踩在正妻的頭上往上爬的,因為要是敢這麼幹,絕對就是一個死。而且小妾無論生前多受寵,死後也不能和丈夫合葬。
嫡子是家中繼承人,家裡的所有資源都會向嫡子傾斜。而庶出,則一出生便輸在了起跑線上,從來都是要低上一等,你的一切都是輔佐嫡子。
所謂嫡庶之分,其實就是一個妻妾之分。正妻生的孩子就是嫡子,而妾室所生的孩子就是庶子。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正妻與妾侍之間的地位差距很大。妻子,必須要經過三媒六聘、明媒正娶,而且一定要身家清白、門當戶對,要用大紅花轎抬進門才行。這大紅花轎抬進來的妻子才是這個家真正的女主人,是可以被寫進族譜、進祠堂接受子孫後代祭拜的。
而小妾,只能算是有名分的小老婆,地位也就比家裡的奴婢高一些。無論多得寵,她們的地位永遠趕不上正妻。正妻是家中的主母,凡是貴客登門必然得是主母出面應酬,小妾連說話的份兒也沒有,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
最關鍵的是:小妾是沒有人身自由的,主人要是看不順眼,有權利懲罰或者賣掉,甚至打死都可以。說白了,妾侍就是僕人,正妻才是女主。
而這種地位差距,同樣也延續到了他們的後代身上。從禮法上講,古代妻和妾生的孩子都算是正妻的孩子,孩子們每天都要給父親的正妻、也就是嫡母請安,而且必須稱嫡母為母親,叫自己的生母為姨娘,或者小娘。
所以,那是一個「拼媽」的時代。
前段時間熱播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劇,其也是圍繞著中國古代的嫡、庶展開的。在這部劇中,由趙麗穎扮演的女主角盛明蘭,因為是家裡不受寵的小妾生的孩子,所以從沒受到過重視,從小到大只能收斂鋒芒,忍氣吞聲地過日子。
而劇中的這種情況,在歷史上確實是一個比較常見的事情,嫡庶之分,早已經深入人心。
舉個例子吧,《三國演義》大家都看過吧,裡有個的「汝南袁氏」,號稱四世三公,這家出了兩個大軍閥。
一個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袁紹,另一個則是袁術。在家譜上,袁紹和袁術是堂兄弟,但事實上,這兩人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都是袁家家主袁逢之子。因為當年袁逢因為兄長袁成膝下無子,念其死後無人送終,將袁紹過繼到袁成名下。
其中袁紹是庶出,袁術是嫡出。雖然袁紹後來憑著自己能力打出了一番天地,但袁術一直沒把他當兄弟,甚至說袁紹只是家奴,可見當時的嫡庶之分是非常嚴重的。
不過話說回來,還好這兩兄弟關係不好,不然要是他們倆聯手,那就沒曹操啥事兒了。
總之,一個家族中,嫡子的地位要遠高於庶子,其有著不容置疑的繼承權和最高地位。從爵位功名到家裡的財產、祖產,都是屬於嫡子的。庶子則只能依附於嫡子生存,除非自己出外打拼,掙出一番家業。
《大明令·戶令》裡就明確說了:
「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蔭襲,先盡嫡長子孫,其分析家財田產。」
也就是說,分財產的時候,大頭都必須給嫡長子孫,剩下的,其他子孫再分。這一財產繼承原則也是貫穿始終的
同樣,在一個家族中,嫡女的地位也遠遠高於庶女,無論是待遇還是名聲。
比如,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劇中,女主角明蘭前期在家裡一直裝傻充愣,就是因為自己是庶女,如果太過顯眼,便會招來嫡母和嫡女的注意。
在出嫁時,嫡女和庶女的待遇更是天差地別。嫡女出嫁會準備大量豐盛的嫁妝,婚禮熱熱鬧鬧十分氣派。而庶出的女兒,嫁妝就是不能比的,家裡沒人給小妾撐腰,自然也不會給小妾的女兒準備太豐厚的陪嫁。
而且嫡女嫁入後就是正室的身份,而庶女嫁入後還是有可能當一名小妾。到了婚嫁年齡,庶女所嫁的家族不能強過嫡女嫁入的家族,如果兩者嫁入一家,那庶女也只能繼續做小妾,地位絕不會超過嫡女。與此同時,只有庶女討好了家族中長輩,才會有人願意為她介紹一個好的婆家,不用做小妾,過著看人眼色低聲下氣的生活。
當然了,這種情況最為明顯的還是在帝王家,「嫡長子繼承制」幾乎是貫穿整個華夏漢人政權的歷史。
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始於西周,其規定「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大概意思就是在選繼承人的時候,原則上是嫡長子優先,至於其是不是兒子裡面最賢能或者最大的,那不管。就算他是個傻子,那也選他。
其中最聽話的就晉武帝司馬炎了,他有十幾個兒子,然後卻傳位給了一個傻兒子司馬衷。也就是那個「何不食肉糜」的白痴晉惠帝。
晉惠帝痴傻導致大權旁落於賈南風、楊俊等一外戚後族手中,隨後他們弄權奪利,引發「八王之亂」,晉朝因此而衰弱。北方胡人乘虛而入,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之亂」就此爆發,不僅西晉王朝因此滅亡,華夏大地還因此陷入到數百年的南北大分裂之中,直到隋朝才重歸一統。
那是華夏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個階段。
說來說去,這和司馬炎選錯繼承人有很大關係。而他之所以選擇這個傻兒子,主要原因就是司馬衷是嫡長子(準確點講應該是嫡次子,但長子早夭,司馬衷便成為了第一順位繼承人)
而到了明朝,「嫡長子繼承制」更是被朱元璋發揚光大,所謂「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其皇位必須時嫡長子繼承,其被視作國本,就算是皇帝也無法改變,除非皇后無嗣。當年萬曆皇帝因為想立幼子福王為太子,和大臣們鬧得不可開交,最終還是只能讓步,而萬曆皇帝也因此氣得數十年不上朝。
由此可見,古代的嫡庶觀念有多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