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風評娛樂 第60篇】
提起香港導演王晶,總不知如何下筆。
恰如某乎上一位網友的評價:當你想罵他的時候,他有無數的佳作打你的臉,當你誇他的時候,他有無數的爛片打你的臉。
換而言之,王晶是個飽受爭議的人。
1955年出生在香港的王晶,家庭背景不錯,父親王天林是著名導演,在邵氏電影期間拍過不少經典的影視劇,王晶算是半個星二代。
按說這樣的優渥的家庭環境裡成長起來的王晶,應該感到快樂,就像王思聰一樣,有個不錯的老爸,衣食無憂,還能受到藝術的薰陶。但偏偏王晶有個嗜賭如命的母親,將家產揮霍一空,因此,小時候王晶的日子並不好過。據王晶回憶,家裡最窘迫的時候,一家人只有7塊錢的生活費。因此,也讓王晶小時候就明白了金錢的重要性。這為他之後的「貪財」埋下了伏筆。
19歲時,剛上大一的王晶就已經懂得了如何謀生,跑去TVB打工,減輕家庭負擔,不是懂事,是現實逼的。要為母親還賭債,要混口吃的,不得不如此。那時候的王晶還不像後來那麼胖,長相說不上英俊,但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也顯得斯斯文文。
在《歡樂今宵》裡,他寫劇本,寫笑話,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了錢。第一個月,兩個笑話被採用,獲得了96元的報酬,第二個月熟知套路的他,已經拿到800多元的報酬,再到第三個月,已經收入過千元。別小瞧當時的一千元,那可是九十年代,通貨膨脹還沒像現在那麼厲害。
在大家印象裡,王晶的大部分電影通常都會被冠以「庸俗」的標籤,但圈內大多數人都不得不承認,王晶是個才子。是個文化人。劉德華也曾強調,王晶是個很有才的人。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
平常寫劇本,王晶是個快槍手。坊間傳聞,拍攝《整蠱專家》時,王晶手上的劇本只有寥寥數字:「周星馳劉德華整蠱專家」,可是,一個月之後,電影就如期開拍了。
但王晶的野心遠遠不是當一個普通的編劇,看著娛樂圈其他同行混得風生水起,王晶也想做導演。
可是,王晶完全不懂如何導演,編劇出身的他不懂燈光,不懂鏡頭,不懂虛擬線。
可是,還是咬著牙為邵氏電影拍攝了《千王鬥千霸》。
拍的時候,專門向老爹王天林請教:到底有多少鏡頭的?
諮詢了一宿,心裡依然沒底,沒辦法,只好將老爺子帶到片場坐鎮。武打不懂就交給武術指導,燈光不懂就交給燈光師。
老爺子在片場坐鎮三天,如同一尊大佛。
電影上映之後,票房大賣,公司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作為導演的王晶也嘗到了甜頭。
出人意料的是,因為母親愛賭博,王晶對此深惡痛絕,卻因為系列賭的電影,讓王晶賺翻。後來,王晶又陸續拍攝了多部與賭有關的電影,像《千王之王》、《賭俠》、《賭聖》等等。
拍電影,當然也是為了賺錢,這一點,王晶心裡早就有數了。一早他就明白:院線電影其實是商品,是要賣錢的。
王晶不僅僅做導演,還做過上百部電影的監製,監製是幹什麼的呢?簡而言之,就是想方設法為投資方(老闆)賺錢的職業。在王晶的理念裡,拍電影就要賺錢。這個理念,無論放在那個時代,你都不得不承認:王晶是一個合格的打工者。是老闆最喜歡的那一類員工。
1984年,王晶啟用新人張曼玉拍攝喜劇《青蛙王子》,票房大賣的同時,王晶也被打上了cheap派導演的標籤。但王晶完全不在乎,之後,在喜劇的道路上再接再厲,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周星馳,兩人一拍即合,合作了《整蠱專家》、《鹿鼎記》系列等多部喜劇電影,成就了周星馳,也成就了王晶。
《千王之王》之後,王晶與周星馳分道揚鑣,據說當時周星馳要價每天片酬120萬,王晶寧願付出一周千萬的高價片酬也要趕走周星馳,兩人不歡而散。之後,對周星馳大加吐槽,說他是個眼裡只有錢的人。
但吐槽歸吐槽,王晶也從不避諱說自己是「真小人」,雖然不喜歡周星馳的為人,但也對周星馳的演技大加讚賞,恩怨分明。
離開周星馳之後,王晶度過了一段混沌且迷茫的日子,一直想找一個能夠代替周星馳的人,捧過張家輝、張衛健等等,都難以逾越周星馳的高度,最後,只好作罷。那之後,也拍了不少被後來觀眾吐槽的爛片。
拍喜劇片,拍情色片,但其實,王晶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面,他心裡住著一個「王家衛」。
對於文藝片,王晶在媒體面前,或者在綜藝節目中,難以掩飾的「不喜歡」。他曾吐槽畢贛:你拍文藝片,你全家都拍文藝片。
是他不喜歡文藝片嗎?
完全不是!王晶恰恰是那個最喜歡文藝片的導演,在家裡常看的,也是文藝片。
對於為什麼不想拍文藝片,王晶2018年做客《吐槽大會》時打了個幽默的比喻:我明明可以拍劉德華,我為什麼要拍自己的姑父呢?
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錢。拍文藝片贏了口碑,卻通常會輸了票房,投資方不賺錢,自然不會答應。王晶深諳其中的道理。
王晶也拍過文藝片,1999年為了拍《笨小孩》時,王晶甚至放棄了導演的報酬。電影上映後讓香港的老牌紅星葉德嫻獲得了臺灣金馬獎影后。但口碑好,票房撲街了。這讓王晶對文藝片望而卻步,從此很少涉足文藝片。
但這不代表王晶不關注文藝片。自立門戶之後,王晶常常和許鞍華一起聊天,許鞍華出故事,王晶決定要不要投資。拍《《天水圍的日與夜》時,王晶投資了700萬,電影在金像獎斬獲最佳導演、編劇、女主、女配,收穫榮譽無數,票房卻堪堪收回成本。
後來,許鞍華拍《天水圍的夜與霧》,不出意料,票房又撲街了。可是,王晶依然選擇繼續支持許鞍華拍這些「不賺錢」的片子。只因為,他對文藝片依然情有獨鍾。
每每提到王晶,許鞍華在後來的回憶裡也難掩感激之情。
「我蠻感激王晶的,在很可能沒有內地市場的前提下,他還投資我的電影,這個風險非常大,萬一香港的票房不好,那他就要虧本了。」
王家衛是文藝片導演中的「寵兒」,圈內明星都害怕接拍王家衛的戲,梁朝偉、劉嘉玲、張國榮、梁家輝等大咖都「深受其害」,但又對王家衛趨之若鶩,因為拍王家衛的電影,幾乎都能拿獎,在國際國內贏得巨大的榮譽。
王晶也羨慕王家衛,但沒辦法,也只能羨慕。又要兼顧賺錢,又要拿獎,對王晶來說,很難做到。於是,就在自己的電影裡揶揄了王家衛一把。
在電影裡,穿越後的王晶很崇拜王家衛,希望能夠拍王家衛風格的電影。
但「王家衛」說,你別學我了,以後你就拍你的賭神,追女仔,最好加一些「屎尿屁」片段。就火了。
最後還來了個「神來之筆」:你不低俗,怎麼顯得格格的高格調呢?
頗有些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意思,但何嘗不是另類地對王家衛的崇拜?
王晶拍了太多經典的片子,也拍了不少經典的作品。
對於拍爛片,鄭則仕在《吐槽大會》上曾為王晶做過辯白。
他說:香港電影最低潮的那幾年,是王晶導演一直堅持開工拍爛片,CIA實實在在養活了一大批幕後工作人員。
拍爛片不應該,但似乎王晶確實有苦衷,因為人活著,就得吃飯,而香港電影走下坡路的時候,要吃飯的不僅僅是王晶一個人,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導演,一個有情懷的導演,王晶不得不以自己的形式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這樣的人,你又怎麼罵得出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