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抱怨長了智齒,吃飯痛喝水痛連睡覺的時候都會痛。但是又不知道該不該拔,或者擔心拔了不好,就一直強忍著。
的確,關於智齒的痛一直困擾著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據統計,全球約35%的人一生中不會長出智齒,而剩下65%人的口腔中,則會有1到4顆甚至更多智齒潛伏其間。
面對突如其來的智齒,我們到底該如何是好呢?
智齒是人類的第三磨牙,隨著遺傳基因的不同,智齒一般會在16-30歲之間長出,也是人一生中最後長出的牙齒。智齒是口腔最靠近喉嚨的牙齒,如果全部生長出來一共4顆,上下顎各兩顆。
但是情況不同,有的人長出2顆,有的人長出4顆,達到人類牙齒數量的上限。而有的人一顆都不長,這些都是正常的。
智齒也稱智慧齒,相較於幼兒時期長出的乳牙與兒童時期更換的恆牙,智齒通常是在人類心智已經趨於成熟時才長出,因而得名。
由於沒有生長空間,智齒生長時往往會疼痛,且在萌出後位置和方向發生異常,大部分人的智齒沒有咀嚼功能,沒有對咬牙。也就是說,智齒一般是多餘的,被認為是一種痕跡器官。
生長空間不足:
智齒是其他牙齒都萌生完畢然後才長出來的,生長空間不足,就會對牙周組織、鄰牙形成擠壓,這定然會引發發炎,及誘發其他病症。
不易清潔:
智齒長在最裡邊,生長錯位形成潔淨死角,因此即使是位置長得非常正的智牙,也容易產生齲齒現象。
智齒發炎,嚴重的會導致牙齦和面部腫脹,導致進食受限,疼痛難忍,同時也會引起牙冠周圍組織炎症,破壞健康牙齒。
首先需要拍片檢查,確定智齒的位置方向。
如果有足夠的空間、方向正常,醫生評估能順利長出的話,可以考慮保留,等待智齒自然長出。
如果拍片後牙齒位置不正,無法長出還對旁邊鄰牙造成威脅的,應當儘早拔除。80%的人的智齒位置長的都不正。
這幾種情況的智齒一定要拔除!
蛀牙:因為智齒長在最裡面,刷牙的時候可能會刷不到,這個時候智齒就很容易蛀牙。如果智齒蛀牙,蛀的很深,治療比較難的,一律建議拔除,杜絕後患,長痛不如短痛。
侵犯鄰牙:通常智齒萌發的空間不足,而會倒在第二大臼齒上,因而造成第二大臼齒清潔不易,甚至是牙齒部分吸收的現象,造成患者不舒適或牙疼。
沒有對咬牙:智齒的對面,如果沒有相抗衡的智齒來對咬的話,有時會發生智齒過度萌發,進而影響咬合。
阻生齒:這一種類型的牙齒,通常埋在齒槽骨的裡面,如果會痛,或是診斷會有病灶發生的時候,就需要拔除了。
18~25歲是拔智齒的最佳時期。一般來說,在25歲前拔智齒比較合適,40歲後再拔創傷會增大。
12歲~18歲的青少年,最好去專業的口腔機構給牙齒做一個「體檢」,看看智齒發育情況,以便及早診治。那時智齒根部還沒有形成,儘早手術創傷小,把智齒扼殺在搖籃裡。
但是提醒女性不要在經期、孕期的時候拔智齒。處理起來風險比較大,藥也不可以隨便用。
所以說,大多數情況下智齒是一個會威脅到口腔健康的因素,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轉載請註明來源
醫療資訊(ID:yiliaozix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