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來最致命的十大傳染病--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12-24 中國科學技術館

  1天花

  近百年來患者死亡數:3億~5億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痊癒後可獲終生免疫。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傳染性強,病情重,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主要表現為嚴重的病毒血症,染病後死亡率高。最基本有效而又最簡便的預防方法是接種牛痘。

  天花曾經是讓人聞之色變的恐怖疾病。公元165年至180年,天花病毒引發的「安東尼瘟疫」致使三分之一羅馬帝國本土人口死亡;公元211年至266年間,瘟疫再次暴發,強大的羅馬帝國傾覆。16世紀天花傳入美洲後造成了上百萬感染者,直接導致了阿茲特克文明的毀滅。

  天花病毒在歷史上的殺人總數遠超人類所有戰爭的總和。藉由飛沫傳播、間接接觸傳播,天花病毒以其20%~50%的超高致死率,僅在20世紀就令3億~5億患者死亡。1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在肯亞首都奈洛比正式宣布全世界已經正式消滅了天花。

  2結核病

  近百年來患者死亡數:超過2億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菌可能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臟,所以也常稱肺結核病。世界上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結核桿菌,但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會患上結核病。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患結核病的風險更高。愛滋病毒攜帶者患活動性結核病的可能性是常人的約26~31倍。

  目前,每年全球有超過百萬人死於結核病。2015年,共有180萬人死於結核病(包括40萬愛滋病毒攜帶者);2017年,1000萬人患有結核病,160萬人因該病死亡;2018年,全球結核病死亡數約124萬。結核病位居全世界前10位死因之列,排位在愛滋病和瘧疾之前。

  全球結核病發病率每年下降大約2%。在2000年至2017年期間,估計有5400萬人的生命通過結核病診斷和治療得以挽救。到2030年遏制結核病流行是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衛生相關目標之一。

  3流感

  近百年來患者死亡數:超過1億

  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發生流感,接著中國、西班牙、英國等除澳洲以外的各大洲都發生了流感。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但到了1918年秋季則在全球大量爆發,至1920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約10億人感染,大約死亡5000萬~1億人。因為這場大流感,導致參戰各國都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最終在死亡的陰影下,第一次世界大戰倉促落幕。

  1920年之後的100年來,流感所致死亡的總和可能已經超過了1918年大流感所致的死亡人數。流感作為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並不僅僅是一場普通的感冒。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禽、豬、馬、蝙蝠等多種動物感染和發病,是人流感、禽流感、豬流感、馬流感等人與動物疫病的病原。流感病毒直接侵襲人體的呼吸系統,可引起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休克、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多種威脅生命的嚴重併發症。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範圍內,每年流感季節性流行可導致65萬例死亡,相當於每48秒就有1人因流感死亡。現在,每年全球因流感的死亡人數在百萬以上。下呼吸道感染是目前全球感染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比如,2016年下呼吸道感染導致250萬人死亡。2019年9月,美國爆發了大規模的甲乙混合型流感,截至目前,美國至少有2200萬人感染,死亡人數超過1.2萬人。

  4瘧疾

  近百年來患者死亡數:超過8000萬

  瘧疾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有文字記錄的疾病之一。瘧疾的英文Malaria源於義大利語,有「壞空氣」的意思,古羅馬人認為瘧疾是沼澤地散發出的濁氣引發的,在中國古代稱為「瘴氣」。

  瘧疾是一種由寄生蟲引起的威脅生命的疾病,通過受感染的雌蚊叮咬傳至人類,近百年來導先後致數十億人被感染,超過5000萬人死亡。瘧疾是至今仍在大規模暴發的傳染病之一。比如,2017年全球共發生2.19億瘧疾病例,43.5萬名患者死亡。非洲繼續承受全球90%以上的瘧疾負擔,。

  自2016年8月以來,中國未發生一例本土瘧疾病例。這在歷史上瘧疾曾造成巨大損失的國家是一項輝煌的成就。在20世紀40年代,中國估計每年有3000萬瘧疾病例,30萬人死亡。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等人發明的青蒿素在全球範圍內已治療2億多人,共挽救620萬人的生命。

  5麻疹

  近百年來患者死亡數:超過5000萬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最具有傳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之一。麻疹主要感染兒童,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傳染期一般在患者出疹前後5天內,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咳嗽、噴嚏、與病人密切接觸或直接接觸病人的鼻咽分泌物傳播。

  麻疹的危害在於其傳染性極高。如果一位麻疹病人在一個房間裡咳嗽,那麼兩小時之後,沒有防禦能力的人就有97%的概率受到感染。有數據顯示,一位患者能傳染12~18個沒有抵禦能力的人。

  在20世紀60年代使用疫苗前,麻疹在世界各地廣泛流行,每年發生3000~4000萬病例,每年死亡人數超過80萬。為兒童接種麻疹疫苗是預防和控制麻疹最有效的措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2000年至2016年期間,麻疹疫苗接種工作使全球麻疹死亡率下降了84%,減少了2040萬例死亡的發生。

  6輪狀病毒性胃腸炎

  近百年來患者死亡數:超過4500萬人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是導致世界各地兒童發生嚴重腹瀉病的最常見原因。

  輪狀病毒是一種雙鏈核糖核酸病毒,屬於呼腸孤病毒科。它是嬰兒與幼兒腹瀉的單一主因,幾乎世界上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至少一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2008 年的估計,每年大約有 45萬名 5 歲以下兒童死於疫苗可預防的輪狀病毒感染;其中絕大多數生活在低收入國家。

  7愛滋病

  近百年來患者死亡數:3600萬

  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登載了5例愛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愛滋病的正式記載。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愛滋病」。不久以後,愛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短短40年,愛滋病已造成全球3600多萬人死亡。2018年,全球死於愛滋病的人仍多達77萬。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藥物,也無預防愛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採取預防措施。

  8霍亂

  近百年來死亡患者總數:超過1500萬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為我國甲類傳染病,也是國際檢疫傳染病。霍亂是一種古老的烈性傳染病之一,曾在世界上多次大爆發。

  霍亂真正從地方疫病演變為全球性疾病始於19世紀。1817年,印度傑索爾暴發霍亂,5年時間裡它通過商船傳播到了泰國、印度尼西亞、中國、日本等亞洲地區。其主要症狀為劇烈的腹瀉和嘔吐,可引起嚴重脫水和急性腎衰竭,死亡率甚高。僅僅印度,在19世紀就死亡3800萬人。

  1961年,出現了第七次霍亂大流行,這次大流行與前六次不同的是由埃爾託生物型霍亂弧起,菌源的變化導致流行性病學防控更加困難, 也造成了世界範圍內更大面積的感染。1961 年,從印尼蘇拉威西島向周邊地區蔓延, 波及 140 多個國家, 報告病例至少有 350 萬例。直到今日, 全球每年仍有約 10 萬人死於霍亂。

  9鼠疫

  近百年來患者死亡數:超過1000萬

  鼠疫也稱黑死病,是由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屬國際檢疫傳染病,也是我國法定傳染病中的甲類傳染病,在39種法定傳染病中位居第一位。

  在1347年至1353年的短短六年時間裡,鼠疫奪走了約2500萬歐洲人的生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國明末也發生過駭人的鼠疫。崇禎十六年(1643),腺鼠疫變異為死亡率接近百分百的肺鼠疫,明末史學家夏燮在其《明通鑑》中記載:「京師大疫,死者無算。」據稱這時京師的死亡人數日以萬計,慘象至於「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等李自成進京時,北京已然「人鬼錯雜,日暮人不敢行。」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全世界範圍內的死亡人數達千萬人以上。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的。這次疫情總共波及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個國家,全世界因鼠疫死亡達千萬人以上。此次疫情流行傳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區之廣,遠遠超過前兩次大流行。

  10登革熱

  近百年來患者死亡數:未知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我國廣東、香港、澳門等地是登革熱流行區。典型的登革熱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現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

  登革熱大量出現在城市貧困地區、郊區和農村,但也影響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較富裕的居民區。登革熱是一種蚊傳病毒性感染,引起重流感樣症狀疾病,有時還可能造成致命併發症,稱作重症登革熱。

  在過去50年中,登革熱的發病率增加了30倍。目前在100多個國家流行此病,估計每年發生高達5000萬至1億例感染,死亡率在0.1%以下。

  文/曉陽

本文來自《科學畫報》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世界十大傳染性疾病--中國數字科技館
    但是,與下面這些令人談之色變的傳染病相比,普通感冒簡直不值一提。無論是從致死率,還是影響範圍而言,下面這些傳染性疾病都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慘痛的印記。10. 天花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天花危害人類的歷史可能比鼠疫還要久遠,從古埃及的木乃伊上就可以發現天花留下的疤痕。
  • 身懷絕技的巢鼠--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稀奇的粉色動物(下)--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萬鏡追日,場景太科幻--中國數字科技館
    70多年來,雜誌秉承「科學大眾化、大眾科學化」的宗旨,矢志不渝地為提高中華民族特別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服務,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JAMA分享:百年來,這些電影講述了傳染病和大流行的故事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這些有關傳染病和大流行的電影,或許不僅能夠分享人類共同的經歷和回憶,還有共同的希望。 作為文化產品,有不少電影描繪了歷史上的傳染病暴發和大流行,講述疫情之下人類的恐懼、勇氣、希望與愛。近期,《美國醫學會雜誌》「藝術與醫學」欄目的一篇文章介紹了近一百年來在美國上映的大量相關主題電影。
  • 史上最可怕的十大傳染病事件
    史上最可怕的十大傳染病事件許多人看過美劇《行屍走肉》的恐怖畫面,看完後都心有餘悸,心裡默默念到:「這只是電視劇。」事實真的如此嗎? Too young too simple!瘟疫雅典大瘟疫這場瘟疫是人類歷史上記載較詳盡的最早的一次重大疾病,直接導致了近1/4的居民死亡。」
  • 胃不和,臥不安--中國數字科技館
    脾胃虛弱證,可選用香砂六君子丸或香砂養胃丸來健脾和胃。這裡也推薦一個專門治療脾胃虛弱、水飲內停導致的失眠的古方「半夏秫(shú)米湯」。具體方法是:法半夏10克,秫米15克,兩味以清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服150毫升,每日2次分服。方中,半夏辛溫化溼以助脾升清,質滑降氣以助胃氣下降;秫米一則可制半夏之毒,防其過於升降,一則調養脾胃。
  • 鍬形蟲:雙刀「武士」的多面「蟲」生--中國數字科技館
    70多年來,雜誌秉承「科學大眾化、大眾科學化」的宗旨,矢志不渝地為提高中華民族特別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服務,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椰奶、豆奶、杏仁露,選哪個--中國數字科技館
    豆漿在中國人的食譜中已經存在近兩千年,其中含有的大豆異黃酮廣為人知,甚至被認為是東方人健康的秘密,目前的膳食指南也推薦大家每天吃一點大豆或豆製品。豆漿是目前唯一蛋白含量可以媲美牛奶的植物蛋白飲料,關鍵是價格便宜,家庭製作也很方便。此外,豆漿中含有不少維生素,而這是其他幾種植物蛋白飲料相對缺乏的。
  • 醫生在古代指學醫的學生--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喝一口厚厚的「奶蓋」,又是長肉的一天--中國數字科技館
    按照配料標識要求,主要的成分排在最前面,那麼奶蓋粉的主要成分必然是:植脂末。  一位業內人士說:現在完全不用植脂末的店非常少。  植脂末,不是好東西  植脂末,俗稱「奶精」,主要原料是氫化植物油、酪蛋白。  它的好處,是有利於打發,也就是讓液態的鮮奶乖乖「挺起來」,成泡沫樣。它還能增香增脂,使口感更細膩,潤滑厚實。
  • 2020寧夏省考行測常識:人類歷史上十大惡性傳染病事件
    【導讀】華圖寧夏公務員考試網同步網絡發布:2020寧夏省考行測常識:人類歷史上十大惡性傳染病事件,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寧夏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寧夏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行測涉及的知識點包羅萬象,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才能更好的應對2020寧夏省考,今天寧夏公務員考試網小編幫你們整理了人類歷史上十大惡性傳染病事件常識
  • 科學選鞋需注意6個細節--中國數字科技館
    最長腳趾到鞋子最前方的距離,成人的長度預留5~8毫米,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則要預留10毫米左右。鞋型的寬窄需要根據個體的腳型來定,例如有扁平足、老年人足弓塌陷後足部變長變寬等情況,都需要選擇寬頭鞋。  看鞋底前後高度差和厚度  當鞋底後跟比前方高5~8毫米,腳踝肌腱才處於最舒適的位置。後跟過高會讓腳跟和前足受力過多,長時間如此會引起關節和脊柱的問題。後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彈性,在走路過程中可以很好地避震,從而保護我們的關節和頭部等重要部位。
  • 神經調控技術——探索大腦的奧秘--中國數字科技館
    人類大腦可以說是最複雜的信息處理機器了,它能夠產生我們所有的喜怒哀樂,對大腦的研究始終是科學的最前沿。《最強大腦》無疑是近年來最具影響力的綜藝節目之一,各具特點的天才輪番上陣,曬出看家本領,展現超越你想像的神奇技能。
  • 探訪日照市科技館!這裡有全球最大的地平式數字球幕影院!更期待的是…
    在這裡有全世界最大的地平式數字球幕影院有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體驗球幕影院直徑29米,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地平式數字球幕影院。 日照市科技館位於日照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的西岸,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項目, 是日照中央活力區的核心工程,佔地160畝,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展陳面積12000平方米,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領銜設計。
  • 跨越百年的希望與恐懼:以傳染病為主題的好萊塢電影
    由此,不少過去的經典電影被人們重新發掘,尤其是一些傳染病題材的電影。最典型的案例是9年前上映的好萊塢電影《傳染病》(Contagion,2011)的突然走紅:在中國,這部電影在過去2個月多時間裡的豆瓣評分從6.7飆升至7.0;在海外,該電影在疫情爆發一個月時間內回到了iTunes十大下載量之列。
  • 《家庭醫藥》 - 每月健康掃描--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受新冠疫情影響《傳染病》成iTunes最熱門影片之一
    據外媒報導,距離史蒂文·索德伯格拍攝的醫療驚悚片《傳染病》上映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不過就在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擔憂日益加劇的情況下,該部影片卻擠進了美國地區iTunes十大租賃影片榜單。據報導,這部影片也成為了華納兄弟公司2020年第二受歡迎的電影。
  • 中國科技館球幕、巨幕、4D、動感等影院將陸續恢復開放
    中國科技館球幕影院觀影區一角。(中國科技館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技館20日發布消息說,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好轉,經主管單位批准,該館闊別公眾7個月的球幕影院將於本周六的8月22日恢復對外開放。
  • 中國科技館邀公眾「雲享」暑期科普大餐
    「雲遊」中科館,在「雲端」聽科學課,參加「雲趣故事會」……疫情期間公眾出行減少,為滿足公眾科普需求,自今天起至8月31日,中國科技館特別推出「雲享科學」系列活動,在暑期每天推出一期,通過圖文、音視頻、在線直播等形式,將展覽展品、科學課、品牌活動等豐富的科普內容移至雲端,帶領公眾雲端攬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