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子
悄然間,2021年已經到來,不少90後也正式不如而立之年,目前90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然而,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拘束,更喜歡過自己的想要生活,對於工作更是非常的隨性,一個不開心就會選擇離職。因此,很多人開始抱怨90後,認為90太矯情,一個開心,除了辭職就是辭職,一點也沒有責任感。
據統計,90後大多在工作半年左右會選擇離職,原因大多是公司環境差和工資不足。其實,真實原因只有一個:幹的不爽。問題的根源在於90後一代思想比較開放,不喜歡被限制,家庭條件好,沒有經濟壓力。但同時,由於去年整體經濟行業較差,不少年輕人也抱怨,工作難找錢難賺等問題。
事實上,找工作很容易。除了正常工作,做一些兼職也能賺錢。然而,許多90後年輕人的想法是,他們需要錢,但不想工作。不過話說回來,這個想法也是可能實現的,但如何實現呢?首先,我們來看看90後的收入水平:
格局《90後單身白皮書》顯示,90後平均月收入在8000元左右,其中20%的人月收入在1萬元左右,30%的人沒有存款,只有20%的人能達到10萬元。收入兩極分化非常明顯。據「90後第一代」的報告顯示,90後男性年平均儲蓄為98210元,女性年平均儲蓄為66120元。
大部分受訪者會為父母節省零花錢、買禮物或旅遊。近80%的受訪者對2021年的期望是:多賺錢、有穩定的職業、成家。近98%的90後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買房買車,生活費是必須的,醫療費也是難以避免的,愛情和消費也是不可或缺的,養老問題難逃一劫,不上班怎麼生活?願望是存更多的錢!
所以問題來了,究竟要到多少錢,才可以不用上班?
隨著各種金融產品和電子支付工具的普及,人們在理財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一些理財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股票、P2P平臺、基金等,收益遠高於銀行存款,但風險也不小。如果一個不注意,別說收益,本金都很難保證。
當把錢存入銀行時,如果能合理分配,實際上可以得到相當可觀的利息。銀行高管:對於最常見的「定期存款」,以月利率3300為例。如果三年期固定利率為2.75%,則需存款145萬元;如果存大額存單(最低20萬),則三年期利率為3.85%,則需存款104萬元;如果購買5%穩定的理財產品,則可存款80萬元。
按照目前的消費水平計算,大多數人認為3000元以上的利息根本不夠,拿到1萬元的利息最合適。按照上述三種存款方式,定期存款需要436萬元,大額存單需要311萬元,5%穩定型理財產品需要240萬元。據統計,90後不含工資的收入來源於投資理財。84%的人有理財習慣。金融回報率最高的前5個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重慶。
當看到這個數字時,不少人都「生無可戀」了,認為存240萬實在太難。其實說到底,如果有能力存夠240萬,那麼這個時候相信自己的經濟基本已經實現自由,甚至收入比現在存款還要多。不過也不要氣餒,240萬雖然很多,但是如果從現在不斷學習,提高自己,並且努力工作。當機遇來臨時,很有可能直接實現「躺賺不上班」的願望。對此,大家愛有什麼看法?你們現在存了多少錢?
(本文系爾東商業觀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爾東商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