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各地充分利用豐富的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林下菌藥產業,帶動群眾增收,助推脫貧攻堅。
在興義市倉更鎮,依託當地板慄特色產業,在下寨村規劃打造了「板慄+石斛+慄香蘑」立體林下經濟創新示範點,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以林養菌、以菌促林。
興義市倉更鎮下寨村村支書 查蘭武:國慶期間我們的產品已經拿出去銷售了將近一兩千斤,總共20元錢1斤的價格已經全部銷售完。
目前,下寨村種植的1200畝石斛和30畝慄香蘑已初見成效,預計年總產值達600餘萬元,項目的實施同時還解決了附近群眾的就業問題。
興義市倉更鎮下寨村村支書 查蘭武:吸引了困難戶和群眾156戶670人在裡面務工,困難戶是52戶212人在裡面務工增加收入。
興義市下寨村村民 王榮分:工資一個月2000塊,我也覺得可以,在家裡離家裡近,還可以照顧小孩,發展這個產業很可以。
下一步,倉更鎮還將在培訓力度、種植技術上加大力度,擴大種植規模,以產業帶動就業,助力群眾增收。
興義市倉更鎮鎮長 譚旭曦:下一步,我們繼續擴大林下經濟的規模,並且引進企業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以產業為帶動,很好的鞏固脫貧成效。
在貞豐縣雙峰街道,林下經濟已成為當地群眾就業增收的重要產業。這段時間,基地種植的紅託竹蓀、黑木耳、玉皇蘑等迎來上市,村民們正忙著採收、外運銷售。
基地務工群眾 鄭金秀:天天都有活路,每天要摘50、60筐。
基地務工群眾 歐華順:我是從基地開始發展的時候來的,在這裡做活路是一天120塊錢,在這裡上班還可以。
為了確保種植的食用菌能賣得出賣得好,雙峰街道通過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貞豐縣龍頭企業豐源公司負責產品收購,切實解決銷路問題。
貞豐縣雙峰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王欽:這邊現在目前是紅託竹蓀已經是大批量的上市,還有木耳和玉皇蘑,從目前的的形式來看的話還是可以,我們解決了雙峰街道這邊搬遷戶的基本就業。我們現在的產品還陸陸續續的在生長中,在採摘中,還是有種豐收的喜悅。
在義龍新區德臥鎮,當地充分發揮林地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林下菌藥產業。這幾天,由寧波市對口幫扶打造的德臥鎮坡告村3000畝林下菌藥示範基地進入收尾階段,預計11月份開始採收。
義龍新區農投公司副總經理 胡忠偉:我們這個林下項目總的是規劃面積3000畝,其中林下菌1000畝,林下藥1000畝,菌草種植1000畝,第一期實施的話是540畝,總的投資是568萬,其中申請東西部協作資金500萬。
種植過程中,基地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由公司對林地進行流轉並加強技術指導培訓和銷售,當地群眾在土地流轉收益的同時,還可到基地務工增加收入。目前,基地種植的香菇、紅託竹蓀、黑木耳、灰樹花、石斛等長勢良好。
義龍新區德臥鎮坡告村村民 李先平:來做得個多月了,在這點離家近,能照顧到這些老小。
義龍新區農投公司副總經理 胡忠偉:這點規劃的話是香菇種植130畝,紅託竹孫200畝,羊肚菌30畝,灰樹花20畝,木耳150畝,其中的這個種了鐵皮石斛3萬叢,連橋10萬株,這點我們種植的木耳和香菇大概在11月份可以出菇了。
(黔西南臺 興義市 貞豐縣 義龍新區融媒體中心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