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全國劇場類觀演建築(以下簡稱劇場),建設如火如荼。一大批省級劇場相繼落成,劇場建設的重點將轉向二、三線城市。劇場是「技術密集型公共建築」,既有一般公共建築的共性,也有自身的個性。但是中國劇院建設依然處於「粗放型管理」階段。一是劇場策劃和劇場規劃不能有機銜接;二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人和決策者在劇場專業知識方面有較大欠缺;三是業主方的管理人員多為非專業的政府公務人員,受知識面限制,管理經驗不足;四是施工和監理的專業化水平還有待提高;五是演出專用設備安全檢測推廣力度不高;六是缺乏經驗分享途徑。所以業主方應該對劇場的「技術密集」程度有正確的認識,並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以下就是諸多問題提出的解決措施。
城市規劃是一般人無法幹預的。筆者僅希望規劃部門在選擇劇場用地時,考慮其商業經營的客觀需要,滿足群眾和演員的交通、餐飲訴求,提升演出場所的活力,提高國家投資的社會效益。
「策劃先行」有助於科學利用國家投資,有利於劇場建成後社會效益的發揮。建議將策劃融入可行性研究,合二為一。由專業的劇場策劃團隊(至少是未來劇場的使用單位)介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對劇場建成後的運營和管理做出科學的策劃和預判。必要時可聘請專業的調查公司進行市場調研,提供各類統計數據。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一個重要「副產品」就是劇場建築方案招標所需的《劇場建築設計任務書》。
《劇場建築設計任務書》是根據前一階段確定的劇場定位、管理模式、受眾群體、節目類型、節目製作和營銷策略、演出場次和票價水平、建設標準、投資規模、盈利目標等一系列宏觀目標,推導出來的房間種類、房間數量、房間面積、房間高度、人流貨流、停車數量、演出專用設備配置水平、造價限額等量化指標,且就票務系統、門廳信息顯示系統、前後兩場演出的道具周轉、道具運輸通道、保安保潔的食宿管理、過渡季採暖等細節提出具體要求。
業主方的行政領導幹部是決策者也是領導者,但領導幹部大多不具備劇場建設或使用的具體經驗,需要專業人員協助,共同參與劇場建設的全過程。聘請專業的顧問公司、劇團負責人、知名專家或是周邊地區的劇場管理者是比較常用的方法,在重要的時間節點上召開專家論證會也是有效的手段。這些措施可以統稱為「專家論證」。
參與論證的專家應保證「專業齊全」,不僅包括建築、消防、結構、交通、經濟等方面的專家,也應包括劇場管理、節目製作、舞臺工藝、建築聲學等方面的專家。
專家論證有三個重要的環節。一是可行性研究階段,協助業主確定劇場定位、管理模式、建設標準、投資規模等重要內容。二是舞臺工藝方案階段,審查建築方案是否達到了劇場使用的一般要求,審查舞臺工藝方案是否正確實現了可行性研究報告規定的預設目標。三是舞臺工藝施工圖審查階段,審查舞臺工藝設計的系統是否完善、演出專用設備的技術參數是否合理、預留預埋土建條件是否提供充分等。
所謂「提前」,是相對於那些已經出現了「滯後」問題的項目而言的。提前招標有兩層含義,一是提前舞臺工藝設計、室內裝修設計和聲學設計的招標,二是提前進行演出專用設備廠家的招標。
建議在建築方案投標結束後立即進行舞臺工藝設計、室內裝修設計和聲學設計的招標。舞臺工藝設計、室內裝修設計和聲學設計伴隨建築方案設計和初步設計同步進行。其中,舞臺工藝設計應在建築施工圖開始前完成,並以舞臺工藝設計單位出具的圖紙為依據進行演出專用設備(舞臺機械、燈光、音響、視頻)廠家的招標,後續的建築施工圖和裝修施工圖配合工作交由中標的演出專用設備廠家完成。
此外,提前組建或招標劇場運營和管理單位,參與可行性研究和建築設計,有助於提高劇場的決策水平和和設計水平。
多家設計單位協作完成一個設計任務,難免有配合不默契的情況,設計單位越多,扯皮的事情就越多。但正是因為國內極少有設計院能同時擅長建築設計(土建設計)、室內裝修設計、舞臺工藝設計和聲學設計這四方面的設計內容,才不得已將劇場設計分標段進行。標段劃分上,有些項目是將建築設計(土建設計)、裝修設計、舞臺工藝設計和聲學設計分為四個標段,有些項目則是將舞臺工藝設計和聲學設計兩者打包,或是建築設計(土建設計)、裝修設計兩者打包,還有些是裝修設計、舞臺工藝設計和聲學設計三者打包。招標形式上,有些項目可以邀請招標,有些則只能公開招標;有些是國際招標,有些是國內招標;有些業主能接受設計總承包製度(由設計院自行分包本院無法完成的設計內容),有些則不能接受;有些項目採用了EPC的建設模式,有些則採用了PPP的運作模式。最終採用何種標段劃分、何種招標形式,還需要業主根據自身特點和項目特點綜合決定。
在籤訂合同時,通常會用文字描述的形式界定設計範圍,但是受合同篇幅所限,不可能詳述所有細節。例如,舞檯燈光的配電櫃應由建築設計單位還是舞臺工藝設計單位負責,門廳信息發布和顯示系統的設計應由建築設計單位完成還是另行委託。這些內容若在設計階段沒有明確,施工過程中就會產生糾紛。為減少糾紛,建議通過單獨的書面文件將設計範圍和工作界面的切分點加以明確。
建築設計單位是整個劇場設計的總負責,舞臺工藝設計、聲學設計、室內裝修設計、標識設計、票務系統設計、幕牆設計、夜景照明設計、景觀設計等都是建築設計中的單項設計(雖然不準確,但也可以被理解為二次深化設計),都應接受建築設計單位的領導和審查。互提資料是設計單位之間協作的重要內容,各單項設計單位必須及時為建築設計提供基礎設計參數。互提資料會有一個相互磨合、你進我退、不斷深化的複雜過程,需要各方有足夠的耐心。建議採取隨設計進程分步、分批次提供的方法,不建議拖到最後才匯總提供,導致給建築設計單位一個「措手不及」。
業主方應督促各單項設計單位及時向建築設計單位提供各種設計參數,並積極出面組織多方出席的協調會,協調其中的衝突。
圖紙審查有幾方面的含義:一是獨立的審圖公司對建築圖紙的強審;二是各單項設計單位對建築圖紙的審核,看本方所提的土建條件是否得到落實,是否存在相互「打架」的問題;三是建築設計單位對各單項設計的審查,看是否滿足了本方的設計意圖;四是舞臺工藝設計圖紙的專家評審。
舞臺工藝設計沒有國家權威認可的設計資質和設計標準,也沒有圖紙強審的制度。為了保證設計質量,避免出現重大設計失誤,應舉辦專家評審會。
在設計階段就應慎重考慮施工標段的劃分,以免出現漏項、重複計算或施工界面劃分不合理等現象。
例如,由室內裝修設計單位設計的觀眾廳鋼結構與混凝土結構連接的預埋件,應在總包施工單位混凝土澆注時安裝到位。由於室內裝修設計的出圖時間滯後於總包施工單位的招標時間,總包的合同範圍內沒有這部分預埋件,就要辦理增項。然而,由室內裝修設計單位出具的圖紙,不由裝修施工單位執行、反由總包單位執行,就有一個資金如何結算和支付的問題。
票務系統、門廳信息發布和顯示系統的設計經常被遺漏,這部分內容又與室內裝修的效果和綜合布線息息相關,辦理增項、增加費用不可避免。
關於施工界面劃分不合理有一個實例。某項目由於業主自身的性質和管理要求,演出專用設備只招來了一個一個的單體設備,沒有招標安裝和調試單位。業主要求土建施工單位代為完成演出專用設備的安裝和調試。施工人員面對一地的設備和線纜,一頭霧水,只能打電話求助於舞臺工藝設計單位:「請問哪個是卡儂頭,您能來工地給我們講講麼?」政府採購的項目可能會出現單獨招標設備的情況,此時應補充招標具有相應集成能力的公司負責安裝和調試,避免由非專業隊伍進行安裝和調試,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劇場施工有很多專業交叉的地方,解決的辦法:一是各個單項設計要提前招標、不能滯後;二是演出專用設備廠家和裝修施工同步招標;三是合理劃分施工界面;四是所有在主體結構構件上的施工都要經過總包單位和監理許可。現實中也確實有些單位因為一些原因希望或者需要其他單位替自己分擔一些施工內容,那就要先明確結算方法、分清技術責任,然後再施工。
有過劇場施工經歷的施工單位更容易理解十幾個專業的設計意圖,經常還能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建議,解決設計單位考慮不周的細節問題。沒有經驗的施工單位容易曲解設計意圖,出現某些自認為正確的「想當然」。此時,專業的劇場監理就會發揮奇效。聘請有過劇場施工或者監理經歷的監理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國家沒有對舞臺機械、燈光、音視頻的監理提出明確要求,基本是依靠演出專用設備廠家的自查,水平參差不齊。如果能聘請到有演出專用設備安裝和調試經驗的監理,當然是最理想的;如果不能,則應該由土建監理單位代為監督,另外,還應加強竣工驗收時的第三方檢測。
除了常規的消防驗收、結構驗收、四方驗收以外,建議進行演出專用設備和建築聲學的第三方檢測(或測試)。舞臺機械的荷載合不合格、燈光音響是否調試到位、建築聲學是否達到設計指標,都應有測試數據作為支撐。
有些業主聘請演出專用設備業內的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集體進行現場勘測,檢視並抽試一定數量的演出專用設備,觀察其運行狀態,專家意見匯總後得出是否合格的結論,可以視為一種簡化的第三方檢測。
舞臺機械、燈光、音響、視頻、建築聲學的第三方檢測還不是竣工驗收的必備要件,但隨著近年來劇場安全事故的頻發,第三方檢測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強制第三方檢測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竣工驗收的必備要件。
劇場竣工驗收完畢應進行一到兩場試演,這既是對建設質量的大考驗,也是將劇場從建設單位移交給使用單位的時間節點,更是使用單位實際使用劇場、總結管理經驗的開始。試演應要求參與劇場建設的業主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演出設備廠家、聲學設計單位、裝修設計單位等單位共同參與。試演中發現的設計問題、施工問題、設備問題均應及時整改,不能整改的「遺憾」,應有相應的管理對策。此外,因劇場特殊性引起的人流管理、安全管理、門禁管理等都應有相應的管理對策。試演中總結出來的各種管理對策應寫入劇場運營的規章制度,加以固化。
觀眾問卷調查可以幫助管理者完善安全措施,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建議在試演期間和開業後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的觀眾問卷調查,通過一手資料,發現問題、改善服務、提高劇場品質。
新建劇場的業主方應主動出擊,在劇場立項初期,就通過考察、座談、學習等方式獲取其他劇場建設和使用中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提高自身的決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希望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能為新建劇場業主方的管理人員提供崗前培訓,聘請專家學者授課,傳授相關經驗。
在此,筆者呼籲劇場管理單位和劇場院線的專家老師,多發表劇場使用和管理方面的文章、專著,將劇場知識推而廣之。
目前,中國專業的劇院建設項目管理公司還很稀缺,設計總承包製度也沒有完全普及,很多組織和協調工作還需要業主方自行完成。如何利用好、組織好評審專家、諮詢顧問、建築設計、室內裝修設計、舞臺工藝設計和聲學設計等人員和單位,是每個業主都應該認真思考的。
隨著劇場建設項目的不斷增多,劇場的設計、施工、監理、檢測隊伍的整體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專業的劇場策劃也將得到逐步推廣。專業人做專業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既好看又好用的「理想劇場」會越來越多。
節選自《演藝科技》2018年第1期 周春江,馮為,李國棋《淺談劇場建設中業主方的全過程項目管理》
來源:演藝科技傳媒
責編: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