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女孩被海蜇蜇死,去海灘玩水小心這些隱形「殺手」

2021-02-12 大灣區城事

最近,每天都像是行走的「鐵板燒」,大家是不是也有想去海邊的計劃。但是,提醒你:

注意海蜇!

前兩天,家住大連的單女士一家帶著4歲的女兒美茜到夏家河子海濱浴場遊玩。

當時,母女倆一個套著遊泳圈、一個戴著水袖在海邊戲水,突然岸邊的爸爸聽到大聲求救,距母女倆二三十米的他趕緊跑過去。在這個過程中,海裡一名男子已經先行趕到把孩子救起,媽媽隨後也被同去的親屬拖上岸。

據了解,美茜被海蜇蜇傷時,母親就在距離她一米左右的地方。美茜當時手拿著一塊海蜇問媽媽:「媽媽,這是什麼,這是什麼?」母親見狀急忙趕過去,並一腳踹走了海蜇,但也因此腿部受傷。

上岸後,家人發現母女倆腿上全是被海蜇蟄出來的紅色「綹子」,孩子疼得哇哇哭,媽媽也是疼痛難忍。公園的工作人員趕緊遞來明礬給娘倆進行清洗,隨後家人火速把她們送往前牧一家醫院。

隨後,家人開車把孩子送往市內醫院。不巧趕上晚高峰,在路上家人發現孩子的情況已經非常危急,於是就近送到大連市第五人民醫院。

然而不幸的是,孩子經搶救還是離開了人世。目前,女童的媽媽仍在醫院救治,醫生稱並無生命危險……

然而,不僅僅這個4歲的小姑娘被海蜇奪去生命……

日前大連一13歲女童也在海濱浴場被蟄,在住院治療後基本恢復,但數小時後突然呼吸困難,最終搶救無效死亡。還有一名7歲男孩在同一浴場遭遇海蜇「毒手」,經處理後又出現發燒等症狀,被家屬送到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治。

看起來無害的海蜇竟然有如此威力!


眾所周知,吃河豚肉會因中毒導致身亡,但海蜇毒要比河豚毒厲害的多。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急救部主任趙曉東介紹,「海蜇又稱水母,新鮮海蜇的刺絲囊內含有毒液,有研究表明,海蜇毒素的毒性是海蛇毒素的250倍、河豚毒素的450倍。海黃蜂水母,刺絲可分泌類眼鏡蛇毒,對人類危害最大,蜇傷後5分鐘即可致人死亡。」

淺水區的水溫非常適合海蜇的生長,所以在淺海區遊泳或戲水時不小心會因觸到海蜇而被蜇傷。趙曉東提醒,大家不要在海蜇較多的海域遊泳,尤其不要摸黑在海裡遊泳、玩水,在水中或在沙灘上發現海蜇,不要用手和肢體接觸、撈取或戲耍,因為海蜇不論死活、甚至裂成碎片衝上沙灘,其觸鬚都可能蜇人。

被海蜇蜇傷後,一般可在數分鐘出現觸電樣刺痛感,數小時後傷區逐漸出現線狀排列的有紅斑的血疹,癢而灼痛。有些敏感性強的患者局部可出現紅斑水腫、風團、水泡、瘀斑,甚至表皮壞死。

被海蜇蜇了怎麼辦?

一旦被海蜇蜇傷,千萬不要用淡水或酒精清洗擦拭,以免刺激絲囊進一步釋放毒素而加重傷情。

應迅速用幹毛巾、衣服等順一個方向擦拭粘附在皮膚上的毒液及觸鬚,注意不要來回擦;在局部塗搽鹼性溶液,以中和海蜇毒素,最好用1%氨水冷敷患處,或用10%碳酸氫鈉液或明礬水等冷敷(過敏性體質的人去海濱遊玩前可在藥店購買10%碳酸氫鈉和抗過敏藥物備用)。

除此之外,也可以儘快使用大量醋衝洗海蜇蜇傷處,或者用小蘇打軟膏塗抹,或用海水衝洗。在刺絲囊移除或滅活後將患處浸入42~45度熱水中浸泡20分鐘也是比較有效的止痛方法,但要注意燙傷。

若有全身症狀或出現呼吸困難及咳血性泡沫痰,說明病情危急,應讓傷員取半臥位或端坐位,兩足下垂,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條件的給予吸氧並儘快送醫院搶救。


其實,夏天在海邊玩耍,看似無害,但暗藏「殺機」。掌握必要的海邊安全常識非常必要,比如下面這些,你是不是也稀裡糊塗呢?

警惕離岸流

這樣一種狀況,陰天有太陽還刮小風的時候,表面上看海面風平浪靜,其實海浪下面已經開始湧動。遊客很容易被海浪拖走。這種風平浪靜的海面下湧動的暗流,其學名叫"離岸流",是以垂直或接近於垂直於海岸的方向,向外海流去。由於其流速很快,達每秒兩米以上,因此造成了很多海邊溺亡事故。

典型離岸流的流速大約是2米/秒,超過一般人的泳速。由於離岸流的流速很快,流幅狹窄,不只是一般的戲水者,甚至連救生員在受訓時也常被其拉向外海。

1、遇到離岸流強勁時,不要選擇與大自然對抗,不要嘗試逆流遊回岸邊,而是保持鎮定,用最省力的踩水或漂浮,呼叫或揮手尋求救援。  

2、不慌張、不掙扎,要隨波逐流,順著離岸流的水流方向,沿著與沙灘平行的方向游離。脫離離岸流後,再轉向遊回岸邊。  

3、若遇到困在離岸流的遇難者,儘可能給予幫助漂浮的器具,千萬不要貿然下水救援!

遠離檸檬汁

在沙灘上做日光浴時來一杯檸檬汁,這是世間上美好的享受之一吧?但有人告訴過你,檸檬汁 + 皮膚 + 陽光 = 恐怖的噩夢嗎?因為這三個組合會形成一個瘋狂的化學反應!

當你的皮膚接觸到陽光紫外線和檸檬汁時,就會產生一種叫「植物性光敏感性皮膚炎」(phytophotodermatitis)的化學反應。

但檸檬並不是唯一的元兇,其他植物如柑橘類水果、旱芹,還有一些如防風草、野香草、野茴香和野花等的汁液也會造成同樣的發炎。

貌似檸檬汁還是不少人的海邊必備清涼飲品啊,喝嘴裡沒事,萬一灑身上就慘了,還是遠離吧!

小心扎破腳

在海邊遊泳被貝殼啊,礁石啊,海膽啊扎傷腳貌似是最常見的事,很多人覺得是小傷口而且海水具有天然的消毒作用,往往不予理睬。

但是,已經有醫生鄭重指出,如今的海水浴場中海水成分複雜,扎傷腳一定要及時處理。等到化膿感染就晚了!

防止被曬傷

除了做好身體的防曬,眼睛往往是人們忽略的地方。紫外線對於眼睛的傷害往往更大,因此去海邊一定要帶上防紫外線的墨鏡。


來源:健康時報(ID:jksb2013)



◆◆ 今日編輯 | 木子 ◆◆

長按識別下方的二維碼,勾搭大粵君吧,有料有驚喜哦!



相關焦點

  • 一天接診4名兒童,醫生:被海蜇蜇傷後別用淡水洗傷口別亂塗藥膏
    8月10日,大連市皮膚病醫院先後接診了4例兒童海蜇皮炎患者,其中至少有3人近期曾在夏家河子海水浴場遊玩。8月13日,一名20多歲的年輕女性因海蜇蜇傷前來就診,這已經是該院本周接診的第5例海蜇蜇傷患者。網絡配圖每個人被蜇傷的輕重程度各有不同據該院皮膚科門診兒童皮膚專診副主任醫師董昳蒞介紹,海蜇的毒液經它的刺胞注入人體後,可引起皮膚過敏、中毒甚至死亡。
  • 夏季寶寶玩水安全指南,請查收!
    酷暑難耐的時候,如果帶孩子到海灘、水上公園、湖邊、遊泳池玩耍,想想都愜意。但夏天也是兒童溺水事故的高發期,我國每年約有5.9萬人死於溺水,其中未成年人佔了大多數,溺水已成兒童夏天的頭號殺手。救生衣的正確穿法一定要把大腿根部的兩條帶子固定好海灘初到一處海灘時,可以詢問當地的居民,了解此處海水的兇猛程度,當海浪變大時最好及時上岸。
  • 洗海澡當心這些「殺手」!公交駕駛員自製潮汐表看過來
    去海邊遊玩、趕海時被困礁石情況時有發生。交運溫馨巴士629路公交車駕駛員王鵬製作島城危險礁石分布圖和潮汐時間表放置在公交車便民箱內,定期更換,並總結出洗海澡最常見的幾種危險情況,用來提醒遊客大海雖美可也存在危險,注意觀察身邊潮水變化,及時避險。
  • 【注意】Murcia女孩海外散步被劇毒水母蜇傷!夏天海邊度假一定小心!
    近日,一名22歲年輕女孩在Lorca(穆爾西亞)市Puntas de Calnegre海灘上被僧帽水母刺傷,之後被緊急送往穆爾西亞
  • 海蜇下貨比海蜇皮貴多了
    海蜇涼粉水晶蜇頭翻窩子海蜇上岸之前分成五部分    8月26日中午,記者從市區出發經過一個小時的車程,終於趕在捕撈海蜇的漁船回來之前來到了嶗山王哥莊的黃山碼頭。上午八時,剛剛經歷了一場暴雨的黃山村空氣更加潔淨。但是,通往碼頭的小路比以往泥濘了不少。十七條海蜇捕撈船隨著正在退潮的海水緩緩進了港灣。
  • 毛毛蟲刺傷、馬蜂蜇傷、蜱蟲鑽肉裡 | 「蟲蟲特工隊」來襲
    如毛蟲皮炎、隱翅蟲皮炎、馬蜂蜇傷休克等。特別是近幾年,蜱蟲咬傷和蜈蚣咬傷,在上海也逐漸增多起來。公園樹上落下的毛毛蟲躲在鞋子裡的蜈蚣藏在剛剛曬過太陽的被子裡的馬蜂……如果不小心惹到了「蟲蟲特工隊」該怎麼辦?
  • 會「吃人」的海灘「隱形殺手」,90%的溺水者被它所害,離它遠點
    就在今天,不幸的消息傳來,9月1號在泰國普吉島海灘失蹤的遊客遺體找到了。一條生命就這樣逝去,實在讓人痛心!潛水專家在對現場勘查後表示,這名遊客可能是在海邊玩水時被離岸流衝走的。離岸流,是何方神聖?"離岸流"不可小視,它可是海邊沙灘的頭號"隱形殺手"。可以說90%的海濱事故都是它在搞鬼。
  • 李心亮‖沙蜇與藍帽
    可以礬制海蜇皮的海蜇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沙蜇,有咱們農村老家燒火做飯的大鍋鍋蓋那麼大,所以有的漁民就直接稱呼它為「大鍋蓋」,一個重達二三百斤,有象牙色的,有玉白色的,有淺灰的,無一例外爪子都是猩紅色的,掛滿粘粘糊糊的粘液與絲膜筋絡;沙蜇爪子的分泌物含有毒素,如果你赤手空拳去拿它,就算它不是完整的,是碎成一塊一塊的,也會蜇得你麻酥酥的疼,一會起一連串紅色的小水泡,又癢又痛。
  • 吃過涼拌海蜇皮的你,知道海蜇是什麼嗎?
    本文專家:宋皓瑜,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研發方向碩士研究生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夏天是去海邊玩耍的季節,
  • 義舉 小夥救人遭巨型海蟄襲擊身亡 尋被救女孩作證
    暑期,很多人選擇到海邊遊玩,海水中潛藏的風險要格外小心。
  • 海蜇皮是海蜇的皮嗎?丨榮成的這種特殊海鮮又好看又好吃!
    派大星:「海綿寶寶我們去抓水母吧。」海綿寶寶:「對不起,派大星,今天我要去上學 ,不能陪你去抓水母。」
  • 想救3個孩子終不敵「終極殺手」
    2017年12月  阿德萊德Glenelg 海灘  15歲少女比賽後散心,成生命終點 同樣是在這處海灘,一名來自印度的15歲女孩Nitisha Negi到阿德萊德參加比賽,比賽結束之後和朋友一起到經過緊急搜救,另外4名女孩被救上岸。可Nitisha卻就此失蹤,最後找到的是她的屍體...
  • 辨析:「蟄」與「蜇」
    「蟄」跟「蜇」用法的不同杜老師:  我寫作業時把「蟄」跟「蜇」給混淆了,請您講解一下這兩個字的不同用法。謝謝!  北京學生 楊書哲楊書哲同學:  「蟄」跟「蜇」讀音相近、字形相像,因此很容易搞錯。  「蟄」讀zhé,指動物冬眠。
  • 小女孩被海獅咬住拖下水!暑假將至,請注意兒童與動物的接觸距離!
    視頻中,小女孩一開始發現水中有海獅顯得很開心,海獅突然跳出水面,好在小女孩及時避開,旁邊有家長提醒「小心它真的咬你」,小女孩則表示「沒事兒」。「透明殺手」海蜇!被海蜇蜇傷會出人命!2015年8月,4歲的大連小女孩美茜,和家人一起到海濱浴場玩,當時在距離岸邊二三十米的海水中被一隻直徑1米的大海蜇蜇傷,她的媽媽當時距離她不遠,用腿狠踹了一下海蜇才把它趕走,但也被蟄傷。
  • 我們平常吃的都是海蜇的皮和頭,那海蜇的身子去哪兒了?
    一到炎熱的夏天,老李就盼著吃點清清爽爽的食物,海蜇無疑就是最好的選擇之一,海蜇海蜇常成群浮遊於海面,有時被衝擊而擱淺在海灘,捕撈時,先用長標刺穿其傘體,然後用網捕獲。捕後用石灰、明礬浸制。再榨去其體中水分,洗淨,鹽漬。
  • 雙胞胎姐妹青島海灘不幸遇難,水邊的「隱型危險」你知道多少?
    這兩天,北京一對8歲雙胞胎姐妹在青島海灘遇難的消息令人悲傷不已,扼腕嘆息。
  • 【北京雙胞胎姐妹青島海灘遇難】最全的兒童海邊防範急救大全,請擴散轉發!
    姐妹倆名叫裴元瑾、裴元桐,8歲,是北京海澱區交大附小的學生,從北京到青島遊玩,於8月5日15:00 左右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萬達公館南側海灘走失。截止8月6日16:00,警方在附近海域已打撈起兩具遺體,待家屬確認,警方已封鎖現場。
  • 一個風箏,導致夫妻雙雙被截肢,這些「隱形奪命殺手」要小心!
    4月2日,吉林省德惠市一對夫妻陪孩子放風箏時,不小心將風箏掛到了高壓線上。孩子大哭大鬧,要拿迴風箏。夫妻倆看孩子哭得心疼, 無奈之下,用木桿去取,兩人瞬間被高壓電擊傷。兩人四肢末端乾癟,嚴重受損,只能做截肢手術,後續治療費用保守估計每人20萬。
  • 被蜜蜂蜇傷,秋季高發,千萬別不當回事
    導語:近期聽身邊的醫生朋友說,有很多被蜜蜂蜇傷然後過敏的患者,患者不分年齡,有小孩,有老人。尤其這種在秋天的時候,特別容易發生。別看是個小小的蜜蜂,蜇了之後還會出現過敏甚至休克現象。掌握這些自救的知識,在關鍵時候,還是能救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