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蟄」與「蜇」

2021-03-01 編輯校對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利可共而不可獨」(曾國藩)。

知識共享,歡迎轉發。

「蟄」跟「蜇」用法的不同

杜老師:
  我寫作業時把「蟄」跟「蜇」給混淆了,請您講解一下這兩個字的不同用法。謝謝!
  北京學生 楊書哲

楊書哲同學:
  「蟄」跟「蜇」讀音相近、字形相像,因此很容易搞錯。
  「蟄」讀zhé,指動物冬眠。例如,《西遊記》第九十二回中,唐僧被妖怪綁在柱子上,忽然看見孫悟空變的螢火蟲飛來了,不禁奇怪地說:「此時正月,蟄蟲始振,為何就有螢飛?」孫悟空忍不住,說:「師父,我來了!」
  書面上常見的「蟄伏」一詞即指動物冬眠。例如:葉聖陶在《隔膜·苦菜》裡說:「蚯蚓很安適地蟄伏著,這回經了翻動,他們只向泥土深處亂鑽。」
  「蟄居」一詞則指人像動物冬眠一樣,長期躲藏在一個地方,不出頭露面。
  例如:近來天氣大不佳,難於行路,恐須蟄居若干時,故不能相見。」(魯迅《書信集·致姚克》)
  「蜇」有兩種讀音,一種是一聲zhē,另一種是二聲zhé。
  「蜇」讀一聲zhē的時候,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蜂、蠍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動物」。例如:「他昨天被蜜蜂蜇了一下」「被蠍子蜇了可不得了」。
  另一個意思是「某些物質刺激人體使發生微痛」。例如:「切洋蔥得小心蜇眼睛」「這種藥水塗上後蟄得慌」。
  值得注意的是,「螫(shì)」也表毒蟲刺人,例如:「若怕蜂螫,用薄荷葉嚼細,塗在手面,其蜂自然不螫。」(《農政全書·蜜蜂》)「螫」在文言中讀shì,在口語中讀zhē,是個文白異讀字。現在表示「被蜂的毒刺刺了一下」時,一般用「蜇」。
  「蜇」讀二聲zhé的時候,用於「海蜇」一詞。例如:「我喜歡吃海蜇皮。」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年09月15日 第03版)

更多內容,請點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

〔中文編輯校對[2](QQ群):236902340,中文編輯校對[1](QQ群):302032982〕

可在QQ中搜索群號,也可直接用手機QQ掃描下方二維碼加群:

中文編輯校對[2](QQ群):236902340

二維碼


〖●◉編輯校對◉提升語言文字水平●〗

延伸閱讀:

新版《標點符號用法》的變化和標點符號的誤用

【權威】標點用法疑難全解(圖)

英文、數字與標點校對知識

夾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標點符號用法(全圖)

標點符號疑難20例

標點符號的誤用與修改


香港文聯:繁體、異體、古今字用法

新華社:新聞信息報導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最新修訂版)

《人民日報》文字差錯50例

數字的正確書寫方式

容易用錯的50組詞語(圖)

編輯校對常見疑難問題彙編(第1期)

【重磅】總編室:容易寫錯用錯的字詞

編輯校對

「查看歷史消息」方法(任選一):

1.可直接點擊本文頂端標題下方的「編輯校對」;

2.手指按住下方二維碼;

3.點擊本公眾號(「編輯校對」)右上角人像。

中文編輯校對(QQ群):302032982[1]

  868篇編校及文字類經典文章,新聞出版專業書籍、國標、辭書等共115個共享文件(免費下載)。分欄目查詢地址:http://qgc.qq.com/181617928 (群英薈萃,除了編輯校對外還有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生、社科院語言文字所研究員等等)。附:職業資格考試真題。〔此群已滿,請加中文編輯校對[2](QQ群):236902340,一樣的資料,一樣的專業。對內容作了進一步精選,並持續更新、上傳。〕

  

寫作是重要的技能

文章千古事。「寫作即成長!」「寫作可以成為終生的事業!」關注微信公眾號「寫作教程」(微信號:writer-CN),學習寫作技巧。內容權威,來源可靠。

關注方法:可以在微信中搜索writer-CN,也可以掃描下面二維碼。


寫作教程微信公眾號

(手指按住二維碼,可自動識別,然後關注)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和QQ空間)

專業知識、國家標準、業內資訊。內容權威,來源可靠。歡迎關注「編輯校對」微信公眾號:editor-CN,可搜索帳號關注,也可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後,點擊「查看歷史信息」,可以讀以前的文章。

編輯校對微信公眾號

(手指按住二維碼,可自動識別,然後關注)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和QQ空間)

分別複製以下英文(或拼音)字母到微信「公眾號」欄搜索,關注:

步驟:微信——右上角「+」號——添加朋友——公眾號——複製其中一個公眾號的全部字母填入——搜索——關注)

寫作教程:writer-CN

編輯校對:editor-CN

廣告合作請直接在文末留言或者發信息給本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蜂王雖有蟄針卻不會蜇人,蜂王蟄針是假的?聽聽養蜂人怎麼說
    在你們的印象裡是不是所有的蜜蜂都會蟄人呢?當然不是並不是所有的蜜蜂都會哲人的,最明顯的雄蜂是沒有蟄針的自然不會哲人,另外一個不會蜇人的蜜蜂就是蜂王,蜂王雖然有蜇針但是不會對我們發起攻擊,當我們用手去抓工蜂的時候工蜂尾部就會上翹漏出裡面的蟄針如果拿捏方式不對很容易就會被它蜇到,而拿捏蜂王時蜂王哲針雖然也會外漏但是卻不會攻擊我們這是為什麼呢?
  • 【潛行家-物種】火珊瑚與蟄水螅-啊多麼痛的領悟
    提起它就是一陣肝兒顫碰到它會讓你疼痛難忍帶給你持久的火辣的體驗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一個非常疼的物種——火珊瑚與蟄水螅下面我們就敲小黑板兒學習一下這些蜇死人不償命的傢伙吧。火珊瑚與蟄水螅本質上都是由水螅蟲構成的,同為水螅綱,但卻屬於不同目。
  • 被蜜蜂蜇了怎麼辦?
    若為蜜蜂蟄傷,其毒刺留於刺傷處,黃蜂蟄傷人後其毒刺可收回,繼續蟄人。蜂毒進入人體後,可與體內的免疫球蛋白結合,產生一系列反應,從而引起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外滲,血壓下降。
  • 被蜜蜂蜇傷,秋季高發,千萬別不當回事
    導語:近期聽身邊的醫生朋友說,有很多被蜜蜂蜇傷然後過敏的患者,患者不分年齡,有小孩,有老人。尤其這種在秋天的時候,特別容易發生。別看是個小小的蜜蜂,蜇了之後還會出現過敏甚至休克現象。掌握這些自救的知識,在關鍵時候,還是能救人一命。
  • 蜜蜂什麼時候不蜇人?什麼時候愛蜇人以及注意事項?
    蜜蜂什麼時候不蜇人?什麼時候愛蜇人以及注意事項?本人歸納了主要有七點,喜歡就關注我,歡迎大家評論!轉發都行,謝謝大家共分享共學習,本人喜廣交天下朋友:第一蜂種:有些蜜蜂特粗暴愛蟄人或野蜂,經過人工馴服飼養選種優化改造最終淘汰!
  • 馬蜂傾巢而出,福州6旬阿姨緊緊護住自己的孩子,被群蜂狂蜇50多下……
    陳先生說,起先他的母親還能自己拔身上的蜂刺,無奈馬蜂數量太多,李某前後被蟄了50多口,漸漸失去力氣。腎內科副主任醫師趙愛萍告訴記者:「病人送來時發現後背部被蟄了50個傷口,全身各個器官受到損傷,凝血功能下降,腎功能損傷嚴重,排不出尿來,情況非常危急
  • 被它「蜇」上一口,輕則腫痛,重則致命
    進入冬季,天氣寒冷,草木凋零,蜇蟲伏藏。 在天氣晴好的日子裡,室外曬曬被褥、衣物,成了很多市民的必選項。可是,家住城西的王阿姨(化名)怎麼也想不到,在這本該是蛇蟲鼠蟻最不活躍的季節,自己竟然被一隻馬蜂給蜇傷了!
  • 有人被這種螞蟻蜇後休克,險些喪命!它就長這樣…
    嚴格地說它們並不是「咬人」,因為它們會用帶刺的尾部進行蜇刺,而不是用嘴咬。更糟糕的是,這紅火蟻蜇人時還會從毒囊中將生物鹼類的毒素注入人體內。大多數人被蜇了之後都會出現疼痛、不舒服的情況,還會出現局部紅腫,伴隨燒灼般的疼痛,隨後出現白色的小膿泡。若膿泡被抓破,則容易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如果身上多個部位被蜇刺,可能導致全身性的中毒。
  • 多人被馬蜂蜇傷送ICU,醫生提醒:蜂毒可致命,應及時就醫
    蜂毒沒有特效藥 ,一旦蜇傷要及時就醫,「秋季馬蜂異常活躍,自國慶以來,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單我們醫院就接診了6、7例馬蜂蜇傷的重症患者。如果被超過30隻馬蜂咬傷,死亡率就明顯上升。」急診科副主任郭濤介紹說。像葛阿姨這樣搶救回來的還算幸運,還有一位90後年輕寶媽在戶外郊遊摘野果時,不小心碰到了馬蜂窩,蜂窩整個砸在了她頭上,瞬間引起群蜂瘋狂攻擊。
  • 爺孫三人收稻穀遭毒蜂蜇傷身亡,網友:啥品種?大家一定要小心!
    9月9日,四川巴中,平昌縣響灘鎮魏某一家,爺孫三人在稻田收購稻穀時,不慎被毒蜂蜇傷。12日,平昌縣政府稱,三人經搶救無效死亡。秋季是馬蜂活躍期,外出一定要當心!網友評論網友:啥品種的?太嚇人了延伸閱讀:飛來橫禍!
  • 女學生軍訓被蜜蜂爬嘴一動不動,網友:下意識去驅趕反會被蜇
    如果是馬蜂都有一定的毒性,各位家長和學生遇到馬蜂必須要記得先保持冷靜,注意避免跑動,這樣被蟄的機率會小很多。你動它,伸手去趕它,它有可能會蜇人,你不動的話,它可能就不蜇你了。蜜蜂就這性格,決不輕易蜇人,要付出生命,代價太大!我是農村人,小時候經常遇到各種蜂,有時也爬到人的頭上,但你如果不理它們,忙自己的,一般就能始終相安無事。
  • 促蟄說
    在西冶工坊一席談,便有了這篇《促蟄說》。二捉促蟄、養促蟄、鬥促蟄,是每一個六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中國小孩都幹過的事情。可登大雅之堂,可走小街陋巷。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促蟄人人都能玩得起。促蟄給過兒童們趣味,有些促蟄的記憶,成為人們終生的快樂之源。當下,這個小小的蟲趣,再與高樓大廈裡長大的孩子了無瓜葛,孰知喜也悲也?
  • 小夥被馬蜂蜇了,怒用吸塵器復仇,場面相當刺激,這招絕了
    小夥被馬蜂蜇了,怒用吸塵器復仇,場面相當刺激,這招絕了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馬蜂是一種體型小但十分危險的昆蟲,馬蜂的身上長著一根長長的毒刺,在遇到攻擊或者幹擾時會發起進攻,如果被馬蜂蟄到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
  • 蜜蜂蜇傷鄰居,原本20元能處理好,養蜂人卻發2000元還沒完
    事情是這樣的,他養殖的蜜蜂,蜇傷了鄰居,結果鄰居沒有和他說明情況,就直接到大醫院去治療了,醫院那邊讓他鄰居住院,結果發了2000多元的醫藥費還沒完。大眾缺乏昆蟲知識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具有攻擊性的昆蟲還真不少,如:蜈蚣、螞蟻、蜘蛛、蜜蜂、馬蜂等等。但是大眾對這些昆蟲缺乏認識,總認為這些昆蟲非常危險,對人有很大的傷害。
  • 4歲女孩被海蜇蜇死,去海灘玩水小心這些隱形「殺手」
    據了解,美茜被海蜇蜇傷時,母親就在距離她一米左右的地方。美茜當時手拿著一塊海蜇問媽媽:「媽媽,這是什麼,這是什麼?」母親見狀急忙趕過去,並一腳踹走了海蜇,但也因此腿部受傷。上岸後,家人發現母女倆腿上全是被海蜇蟄出來的紅色「綹子」,孩子疼得哇哇哭,媽媽也是疼痛難忍。公園的工作人員趕緊遞來明礬給娘倆進行清洗,隨後家人火速把她們送往前牧一家醫院。
  • 李心亮‖沙蜇與藍帽
    可以礬制海蜇皮的海蜇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沙蜇,有咱們農村老家燒火做飯的大鍋鍋蓋那麼大,所以有的漁民就直接稱呼它為「大鍋蓋」,一個重達二三百斤,有象牙色的,有玉白色的,有淺灰的,無一例外爪子都是猩紅色的,掛滿粘粘糊糊的粘液與絲膜筋絡;沙蜇爪子的分泌物含有毒素,如果你赤手空拳去拿它,就算它不是完整的,是碎成一塊一塊的,也會蜇得你麻酥酥的疼,一會起一連串紅色的小水泡,又癢又痛。
  • 75秒|大巴車上一家三口被蠍子蜇傷 兒童被蜇部位紅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德州8月1日訊7月28日,德州市120急救調度指揮中心接到一起被蠍子蜇傷的報警事件,報警人稱在樂陵京滬高速出口的加油站附近有3人被蠍子蜇傷,其中一名兒童被蜇傷部位已經發生紅腫症狀
  • 一居民被馬蜂蜇暈差點危及生命,急診科醫生教你如何脫險
    患者被馬蜂蜇後全身皮膚紅腫剛被送進醫院急診科時,王先生血壓明顯降低,已經神志不清,之前他還曾出現頭暈、心慌、大汗、聲音嘶啞、憋氣、全身皮膚紅腫。「這是因嚴重過敏反應導致休克,需立即搶救!」該院急診科醫生快速為患者進行了補液、肌肉注射腎上腺素……不到一刻鐘,患者神志逐漸清醒,能應答交流,其他症狀也逐漸消失了。
  • 爆笑故事:用彈弓綁上擦炮打馬蜂窩,我們跑了,老母豬被蟄慘了!
    沒想到一下又射進蜂窩裡面了,啪啪啪幾聲,我們掉頭就跑,結果沒跑兩步就聽到了豬的慘嚎聲,那叫聲比村裡屠夫殺豬的時候那叫聲還要慘,本來我想也沒多大事情,畢竟來福(我家狗子)都被蟄過好多次了,一點問題都沒有,對豬都來說應該也是小意思。
  • 蜜蜂蜇了人之後一定會死嗎?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蜜蜂蜇完人之後都會死!比如,昨晚我就遇到一隻蜇完人還活蹦亂跳的大蜜蜂。 第二,這貨是蜂王,蜂王的身體結構更高級,蜇了人逃走的時候也不至於把內臟帶出來而殞命。可惜蜂王天生就是為了繁育後代而存在,所以它幾乎是不出巢穴的。 第三,這貨是雄蜂,雄蜂是沒有尖刺的,所以也蜇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