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貼心人——岑鞏縣天星鄉野牛山村脫貧...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潘伯超,是岑鞏縣天星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2018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到岑鞏縣天星鄉野牛山村擔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群眾都說我是村裡的「貼心人」。

野牛山村是三類貧困村,共轄10個村民組、5個自然寨,全村231戶927人、其中建檔立卡戶96戶375人。由於受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因素制約,沒有支柱產業,群眾生活生產條件十分困難。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掌握村貌組情、人員結構、產業發展等短板問題,到村第一天,我就下組入戶調研走訪。同時,通過組織召開村民小組會,主動與黨員、組幹和群眾交談,充分了解村情民意。

通過調研走訪,我決定先從基礎設施著手,圍繞改善人居環境發力,讓村民們看到村莊實實在在的「變化」,進一步增強發展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野牛山村地處貧困深山,偏僻遙遠。2014年以來,雖然先後修建3條通村路、4條通組路,但是依舊沒有徹底改變「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現象,群眾出行仍舊不便利。為此,我組織駐村工作隊隊員召開群眾會、大力宣傳串戶路政策,積極協調,在野牛山村實施串戶路4000米。  針對群眾飲水困難的問題,我積極向縣水務局等部門爭取資金6萬元,改造40㎡水池1個,安裝管道1000 m,改造管道500m,解決了該村175戶55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同時,利用《村規民約》建立了長效飲水管護機制,確保群眾安全飲水問題長期穩定解決。   解決水和路後,我又積極帶領駐村工作隊幫助野牛山村安裝太陽能路燈103盞、修建垃圾池7個、修建村級文化廣場1個,通訊網絡實現全覆蓋......

基礎設施改善了,產業扶貧也要跟上。我和駐村工作組隨即轉戰到產業扶貧硬仗中。  「野牛山村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都不錯,村民們也勤勞苦幹,貧窮的原因主要是村民們以傳統農業為主,以致於幹一年、累一年兜裡還是沒有錢。」如何選準產業、帶動群眾創富增收,成了我和駐村工作隊必須要啃下的「硬骨頭」。  2019年8月,岑鞏縣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深入貫徹產業發展「八要素」,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走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機會來了。」我立即組織駐村工作組召開脫貧攻堅例會,決定以村合作社為產業陣地,按照「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以油茶、辣椒、種桑養蠶為主導產業,打造訂單式綠色產業。  同年9月,在我和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動員農戶發展種桑養蠶240畝、油茶650畝;2020年初,合作社發展辣椒150畝、帶動農戶38戶、貧困勞動力就業210人次。  同時,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50萬元入股該縣潤峰公司,拓寬困難群眾增收渠道。2018年至今,先後發放產業項目分紅資金8.88萬元,覆蓋建檔立卡戶96戶。   如今,野牛山村已經從2014年貧困發生率為39.39%的三類貧困村,蛻變為山美水清、人居環境整潔、貧困發生率為零的美麗鄉村。

通訊員 曾娜 吳銳

編輯 舒絲絲

編審 吳實君

相關焦點

  • ...的貼心人——岑鞏縣天星鄉野牛山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潘伯超
    我叫潘伯超,是岑鞏縣天星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2018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到岑鞏縣天星鄉野牛山村擔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群眾都說我是村裡的「貼心人」。野牛山村是三類貧困村,共轄10個村民組、5個自然寨,全村231戶927人、其中建檔立卡戶96戶375人。
  • 「我的扶貧故事」脫下戎裝 再披戰袍|岑鞏縣天星鄉孔塘村網格員...
    我叫楊明勇,是一名退伍軍人,現為黔東南州岑鞏縣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期間被安排到天星鄉孔塘村駐村,有幸再次成為脫貧攻堅路上的一名戰士。孔塘村是合併村紅星村的一個小村,駐村初期,我通過經常深入農戶、田間地頭,與黨員幹部、老村幹、群眾和致富能手等座談交流,了解村民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徵求他們對孔塘村發展的建設意見、發展思路等,並認真做好民情日記。針對重點戶,就常去和他們拉家常、找問題、講政策、解難題。通過走訪,我給自己負責的邱家組網格繪製了作戰示意圖。
  • 「我的扶貧故事」居民貼心人,溫暖千萬家丨岑鞏縣水街道大榕涼塘...
    我叫王楊洪鑫,是一名中共黨員,2018年3月到貴州黔東南州岑鞏縣水街道工作,並派駐到大榕涼塘移民小區社區服務中心工作,2020年1月,被選舉為社區的第一屆黨支部書記。  大榕涼塘社區是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31棟,已安置1053戶488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17戶4716人。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貼心人|甕安縣嵐關鄉茶海村扶貧幹部周浪花
    2017年10月,脫貧攻堅戰號角吹響,根據工作安排,我網格茶海村小谷才組,網格內50戶190人,作為村幹部、網格員雙重身份的我,知道肩上的擔子很重,不僅要完成村級相關工作,還要完成網格內工作。我(站立左一)組織群眾開展院壩會困難面前毫不退縮,服務群眾傾心盡力。2017年,脫貧攻堅入戶大排查期間,作為入戶排查小組組長的我,每天帶著一口荔波話與大家一起入戶排查。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讓我受益匪淺|岑鞏縣天星鄉紅星村同步小康駐...
    我叫張超,今年29歲,是黔東南州岑鞏縣委宣傳部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主動請纓,來到天星鄉紅星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幹部,成為了紅星村駐村工作隊隊員。紅星村位於天星鄉東部,距天星集鎮有10公裡路程,距縣城36公裡,四面環山,風景宜人,有村民組18個,村民507戶2121人。走訪幫扶對象「這個扶貧幹部,戴個眼睛,文質彬彬的,會不會幹不長久,就會跑回縣裡去咯。」  初入紅星村,恰逢村裡面正在召開低保民主評議會,在鄉裡面分管負責同志的帶領下,我連忙放下行李,就去村裡會議室時旁聽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2020-12-22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織金縣阿弓鎮聯合村第一書記...
    我叫曾慶義,是織金縣應急管理局的工作員。2018年8月14日,在縣委、縣政府決戰脫貧攻堅大會上,我被組織派任阿弓鎮聯合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共產黨員的我,在那一刻便在心中堅定了要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的信念。
  • 心繫群眾講奉獻,脫貧路上貼心人
    駐村以來,他紮根山村,心繫困難群眾,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奉獻,勇於擔當,與村兩委幹部一道,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改變了花莊村貧窮落後的面貌。2019年,花莊村順利實現高質量脫貧退出。翻山越嶺兩個月 摸透23個自然村的貧困情況駐村三年來,閆振偉牢記組織的重託,堅守扶貧一線,以共產黨員的忠誠和對困難群眾的滿腔愛心,無私奉獻,勤奮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戶順利脫貧致富是我最好的收穫|岑鞏縣扶貧辦...
    聽著岑鞏縣大有鎮大坪同心社區易搬戶周道祥講述如今的生活,我也高興不已。  我叫舒萬模,是岑鞏縣扶貧辦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1月,我開始幫扶大有鎮大有村、奔坡村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周道祥就是我幫扶路上成功脫貧的一個典型,2018年10月,他家被評為全縣脫貧攻堅優秀艱苦奮鬥脫貧家庭。  2017年1月,沿著一條未硬化的泥路,我第一次走進了周道祥家裡,他家住的是一棟標準的農村木房:一間堂屋、兩間正房。家裡雖然看著不富裕,但是收拾的很乾淨、整齊有序,給人一種視覺衝擊感。
  • 岑鞏縣蠶絲編織幸福新生活
    走進岑鞏縣天星鄉黔東南州杭黔蠶桑服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卻是一派火熱景象,只見技術嫻熟的工人們正忙著按照不同規格的蠶絲被稱重、拉絲、翻被、包裝工人在忙著生產蠶絲被 李昌焯/攝俗話說,「一斤絲三斤棉。」  得知天星鄉有手工製作的蠶絲被,很多人都慕名前往定製,特別是當地村民,都會去定製一床陪嫁女兒。  「床伴床伴嘛,就做一床六斤半的吧......」公司附近的官莊村村民楊雲芝一大早就趕到加工車間,為即將出嫁的女兒定製一床蠶絲被。
  • 「我的扶貧故事」讓建德的產業在岑鞏開花結果丨浙江省建德市赴...
    我叫諸葛翀,2018年,我隨著浙江省建德市脫貧攻堅的隊伍,來到了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幫扶。  為了摸清當地地理、經濟環境等情況和群眾的產業發展意願,我用一個月的時間,開展實地走訪調研,並根據岑鞏縣農業發展實際,協助起擬了《岑鞏縣2018-2020年發展農業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試行)》《岑鞏縣2018-2019年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並積極做好政策宣傳和各項發展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樂業村發展的「參謀長」丨岑鞏縣委巡察辦第...
    「那謝謝何書記了,下個月有錢我一定還你。」  夜裡,我被電話鈴聲驚醒,接通電話,了解了事情原委,岑鞏縣龍田鎮樂業村老院子組村民遊元草得到我的肯定答覆後,掛斷了電話。2019年7月12日走訪貧困戶吳應科我叫何建華,現為岑鞏縣委巡察辦第二巡察組副組長,2019年8月1日,根據組織安排,我從天星鄉扶貧督導組轉到龍田鎮樂業村駐村扶貧,具體負責巖背後組、老院子組網格,後又調整為老院子組網格。
  • 「我的脫貧故事」一切幸福都來之不易丨岑鞏縣思暘鎮溫泉社區居民...
    我叫伍光文,今年47歲,是黔東南州岑鞏縣天馬鎮黃土塘村燕子巖組村民,現居住在岑鞏縣思暘鎮溫泉社區。我家中有7口人,我、妻子、父親、母親,還有三個孩子。說起我的脫貧故事,真的千言萬語、千恩萬謝都道不盡我這激動的心情。
  • 「院村聯建」黨旗豔 檢察扶貧聚民心——岑鞏縣人民檢察院黨建扶貧...
    「昔日雷公田,公路不通田還幹;今日雷公田,脫貧攻堅走向前。」走進岑鞏縣天馬鎮雷公田村,寬敞的公路、高高的路燈、漂亮的樓房、穿梭的車輛一一映入眼帘。  在脫貧攻堅短短的五年時間,該村是如何做到全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幹群面貌煥然一新呢?
  • 「我的扶貧故事」「加法原理」帶領群眾致富丨岑鞏縣水尾鎮大樹林...
    我叫胡文孝,2011年當選黔東南州岑鞏縣水尾鎮大樹林村村委會主任。我們村依託當地「龍鰲河——馬家寨」旅遊景區的輻射效應,巧用脫貧致富「加法原理」,走出一條脫貧致富新路子的故事還得從1988年說起。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風光1988年,我在自家地裡第一個種植葡萄,由於受經驗不足、投入小、技術不過關、銷售渠道不暢等各種條件制約,葡萄種植失敗了,迫於生計,我只好外出打工。
  • 【困難群眾貼心人】衡南李華華:扶貧路上的「女漢子」
    編者按:為了儘快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他們舍小家顧大家,俯下身子、紮根基層,用一串串體現溫度的數字,一件件彰顯溫暖的實事,成為貧困群眾心中名副其實的「貼心人」。10月17日是中國扶貧日,衡陽市扶貧辦聯合紅網推出系列報導聚焦衡陽市扶貧先進典型,看他們如何譜寫精準扶貧戰鬥進行曲!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建達:「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2-18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好政策和艱苦奮鬥的自己丨岑鞏縣平莊鎮後坪...
    我叫丁祖奎,今年56歲,家住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平莊鎮後坪村明寨組。由於我的妻子患有長期慢性病,幹不了體力活,所以只能我一個人負責照顧家庭和掙錢養家。2014年,我家被評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丁祖奎和妻子陳桂花陪孫女後來,村裡來了駐村扶貧工作隊,他們經常來我家走訪,和我談心,向我詳細講解扶貧政策,告訴我不要心灰意冷,要有信心,通過自己的雙手把產業發展起來,讓日子好起來。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雙龍航空港經濟區雲盤村村委會會計廖麗:河...
    我叫廖麗,是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小碧鄉雲盤村村委會會計。2016 年,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結對幫扶黔東南州麻江縣,我作為工作人員來到麻江縣金竹街道河山村開展幫扶工作,河山村成了我的第二故鄉。當時,河山村有貧困人口 600 餘人,扶貧任務十分艱巨,同時,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使得當地村民常年靠天吃飯。我們通過多次走訪,認為實施產業項目是帶動河山村發展的第一選擇。在此背景下,採取 " 幫扶村 + 合作社 + 農戶 " 股份制經營模式的林下養雞示範基地項目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