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丁祖奎,今年56歲,家住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平莊鎮後坪村明寨組。由於我的妻子患有長期慢性病,幹不了體力活,所以只能我一個人負責照顧家庭和掙錢養家。2014年,我家被評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非常感謝,也很慶幸在我家最難的時候,有國家對我們的幫扶,但每每看到年久失修的爛木房上「貧困戶」的牌子,我就滿心羞愧,雖然貧困戶獲得的補助能減輕一些家庭負擔,可我不想等、靠、要,作為這個10口之家的「大家長」,我必須努力,早日撕掉「貧困戶」的標籤。我很清楚,只有通過勤勞奮鬥、發展產業才能養活我這一大家子,但是,缺乏資金和技術,這條產業路又談何容易?
丁祖奎和妻子陳桂花陪孫女
後來,村裡來了駐村扶貧工作隊,他們經常來我家走訪,和我談心,向我詳細講解扶貧政策,告訴我不要心灰意冷,要有信心,通過自己的雙手把產業發展起來,讓日子好起來。聽了駐村扶貧工作隊的話,我信心倍增。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我參加了縣裡和鎮裡組織的農業技術培訓,獲得了5萬元扶貧小額貼息貸款,先後發展了烤菸、太子參種植和養豬產業,還得到了2500元的生豬養殖補助和2000元的太子參扶貧項目補助。2017年,通過發展產業,我如願甩掉了貧困戶這頂「帽子」,我家還在危房改造政策的支持下,修起了兩層樓的新房。
丁祖奎採挖太子參
2014年以來,我一共種植了烤菸60餘畝,淨收入10萬餘元,種植了太子參30餘畝,淨收入6萬餘元,2019年我們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8306.9元,我也成了我們村裡小有名氣的脫貧種植大戶。在扶貧好政策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們家摘掉了「貧困帽」。現在我們住上了安全房,用上了自來水;有了串戶路、產業路;有了四通八達的脫貧致富產業樹。有了發展路子,有了希望,日子也更有奔頭了。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也感謝那個始終沒有放棄、堅持艱苦奮鬥的自己。我相信,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餘歡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