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堅信,人只要不懶,總有一天會熬出頭的。2015年年底,我家終於脫貧了。這當中我最感謝的是網格員、幫扶責任人等給我的關心和幫助。
我叫黃禮會,家住晴隆縣沙子鎮保家村六組。早年我與丈夫離婚,育有一子一女,女兒出嫁在本村,兒子也娶妻生子。像本村人說的,我這樣的人已經「上坎了」,五十歲出頭就有兒孫福,我也滿懷著對生活的期望。
2012年,一場意外降臨到我的頭上。最初我發現身體異樣,到貴陽腫瘤醫院被檢查出患有宮頸癌。這個消息對我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治病期間,我大概花了10多萬元,無疑使我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好在2013年,村支兩委了解到我的家庭情況,通過相關程序,把我家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去看病的醫療費用也報銷了一部分,還享受了低保,這減輕了我很大的經濟負擔。
2016年,我還得到了危房改造資金35000元,房子蓋好後又給我接上了自來水、路面硬化、安上庭院燈等。
黃禮會戶生活好起來後修起的房子
為了讓我發展產業致富,2017年縣裡給我申請小額貸款特惠貸5萬元,發展椪柑種植,那幾年正值椪柑賣得好,收入也可觀。最幸運的是,從2012年做完手術之後,我的身體在逐漸康復中。想到兒子的負擔重,兩個孫子還在讀書,國家的政策又這麼好,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振作起來,幫兒子撐起這個家。
2018年4月,我家來了一位幫扶責任人,她就是保家村幼兒園的瓦倩老師。想不到脫貧後還有人管我們,國家的政策就是好。別看瓦老師是一個小姑娘,她性格開朗,總是幫我做事情,我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她經常過來陪我,關心我的生活。瓦老師還推薦我的兒子和兒媳在外就業,同時幫他們申請了務工補貼。
扶貧幹部瓦倩到黃禮會家確認信息
2019年12月,瓦老師還和網格員一起,把國家分給我的水蛭養殖分紅所得資金送到我家裡。
這幾年,瓦老師來家裡都會給我帶一些水果、糕、生活用品,她還鼓勵我的孫子孫女好好讀書,說讀書是脫貧致富的關鍵,讓我們樹立起對美好生活的信心。
今年3月份,我還得到了護路員公益性崗位,雖然工資只有800元,但是我很高興,我也能為家裡的經濟出點力了。
通過這幾年國家的幫扶政策,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每個月的低保養老金足夠我生活。家裡也用上了電冰箱、電視機、電烤爐、洗衣機等家用電器。我真心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穩定脫貧,走上了致富路。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允鳳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