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黨和國家的扶貧惠民政策這麼好,幹部們也是用心用情服務周到,我這個家庭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受益頗多,過上了幸福的日子。」說起如今的生活,我高興不已。我叫丁祖龍,今年46歲,是黔東南州岑鞏縣平莊鎮後坪村玉龍坡組人,現居住在大榕社區5棟1單元401室,兒子在黑龍江齊齊哈爾讀大學,兒女在岑鞏二中讀高二。之前,送孩子上學讀書和擺脫家庭貧困是我同我愛人的責任和壓力。2014年,在黨和國家的關心帶領下,我家被納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非常地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在我家最艱難的時候,國家的扶貧政策對我家進行了幫扶,但是,每次看到我家那半截木房上貧困戶的「藍白牌」,我想想就感覺滿臉羞愧,誠然貧困戶政策相關補助能幫助我家過得好一點,可我也清楚,這樣乾等著、靠著、要著國家政策,是不會有出頭之日的,作為一家之長,我必須勤奮努力,早日擺脫和撕掉這個「貧困戶」標籤,不讓別人笑話。我很明白,只有通過勤勞奮鬥、努力拼搏掙錢才能供我家孩子有學可上,才能擺脫貧困面貌,但是怎麼才能找到這樣合適的路子成了我家的難題。國家扶貧政策到來後,村裡駐進來了扶貧工作隊,他們串寨走戶,隨處都是他們的身影。當時,他們看到我家在養牛,了解情況後,就經常和我溝通談心,向我詳細講解扶貧惠農政策,告訴我要有信心,向前看遠些,「擼起袖子」把自己的養牛產業擴大起來,讓產業帶動家庭把日子過得更好。聽了他們的話,我信心十足,在他們的幫助下,我貸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貼息貸款,把養牛產業規模進行了擴大,經過初期發展效益還不錯。因為扶貧惠民政策,我家還得到了8000元的肉牛養殖補助,加上進入貧困戶這幾年來的學生減免和資助也有上萬元,這政策就像甘霖一樣灑在我的身上,滋潤了我的家庭,日子是過得好起來了。2017年,因交通不便和突如其來的市場變動,我家的養牛產業受到很大衝擊,我害怕出現巨大虧損情況,於是就將牛全部賣掉了,及時把貸款給還上。但是賣掉了牛,家庭就失去了穩定的收入,負擔也就隨之又重了起來。這時候,駐村工作隊了解我家情況後,三番五次地積極動員我和我愛人外出務工就業,擺脫家庭現狀,建議我們將學生委託給親戚照看,每月固定寄回生活費給孩子生活。
經過深思熟慮後,我們聽從了駐村工作隊的建議,外出務工賺錢養家。外出一年多,我們務工年純收入5萬元左右,穩固了家庭的經濟收入,日子過得好起來。
這時,我家又迎來了新的改變,我們再一次聽從了駐村工作隊宣傳國家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搬進了易搬房,住進了「高樓大廈」的新家,同時還享受了居住民政一次性獎勵補助0.6萬元和拆舊房復墾復綠補助1.2萬元等。時代好,政策好,幹部好,讓我家趕上了,徹底摘掉了這頂「貧困帽」。現在,我家住上安全的「高樓大廈」,用上了安全的自來水,走在了便利的柏油馬路上,更方便照顧學生在城裡上學。我也有了新的就業路子,競選上了大榕涼塘易搬社區的主任,當起了村幹部,我愛人也在搬遷點開起來便利小超市,過上了「城市」生活。我家這一切的改變,都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感謝這個好時代培養的幹部,也感謝勤奮努力「擼起袖子」加油幹的自己,更感謝一直和我一樣勤勞努力、艱苦受累的愛人。我相信,我們奔小康的幸福生活只會越過越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餘歡 整理編輯 劉娟編審 田旻佳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