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年間,一個明月當空的夜晚,一個醉漢搖搖晃晃從夜色中走來。他跌跌撞撞衝到一棵松樹下,一頭栽倒在地上。可醉漢摔倒了還不老實,還拍拍松樹的樹幹,斜著眼睛得意洋洋地問:「你看我醉得怎麼樣啊?」
松枝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伸手」想扶他一把,醉漢不但不領情,反而一把伸出大手,使勁兒對著松樹猛地一推,還一邊大聲呵斥:「躲開!」原來,醉漢迷迷糊糊把松樹當成了送自己回家的朋友,這オ上演了醉漢和松樹之間的一幕有趣互動。這位醉態可掬的大漢,正是大名鼎鼎的詞人辛棄疾。而這好笑的醉酒場面就記錄在他的《西江月遣興》一詞中。
《西江月遣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這首詞的題目就是《遣興》,看起來好像是在抒寫自己的悠閒,但是細細讀來卻發現一種不滿現實的情感和詩人獨特的個性。古代文人喜歡喝酒,特別是唐朝和宋朝的詩人們,他們的詩詞創作大多和酒有關,似乎不喝酒,詩詞就會少了些許韻味。
但是他們卻並非人人都是酒鬼,其實,辛棄疾並不是一個嗜酒如命的人,他真正的志向是去戰場上勇敢殺敵,為國家收復失去的土地。然而,他的滿腔抱負無法施展,正當壯年卻被罷官,只能長期閒居在家中,心情極度鬱悶的情況下,他才不得不借酒澆愁,酒杯便成了他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這無疑是辛棄疾醉後的「胡言亂語」。酒可消愁,讀書可增長知識,他卻說「我一直在喝酒,哪有功夫愁」。他引用了孟子的名言「盡信書,不如無書」說說隨著時代的變遷,古書上的話難免會與事實產生偏差,不能盲目地相信古書,而是要根據現實的變化去理解。而這句詞在辛棄疾這裡蘊含了另一層意思:古書上說的道理其實都是對的,可是在現實中完全行不通,還不如完全不看。
很顯然,這是詞人喝醉之後的憤激嘲世之語。所謂「古人書」上的那些道理,正是辛棄疾奉行一生的信仰報效國家,可是冷酷無情的現實扼殺了他的信仰。
曹雪芹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也許辛棄疾就是要用荒誕的故事,借著醉意控訴南宋朝廷的腐朽,表達自己清醒的志向和理性的思維,通過醉話表達自己的躊躇滿志。在他看似詼諧輕鬆的「以手推松曰:「去」中,我們看到的是一顆寂寞靈魂的痛苦掙扎,和等待國家再次召喚的迫切希望。
辛棄疾的這首詞看似荒唐,喝醉了酒竟然和松樹打架,實際上他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現狀和對現實的不滿,當現實無法改變的時候,他只好暫時用酒精來麻痺自己,但是心中的理想絕不會因為一時的沉淪而喪失,反而在等待時機,等待厚積薄發的機會。你喜歡這首詞嗎?歡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