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當雄原創遊牧文化歌舞劇《天湖 四季牧歌》在京展演

2020-12-24 中國西藏網

  10月20日,來自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當雄縣的原創遊牧文化歌舞劇《天湖 四季牧歌》將在北京喜劇院舉行首映。10月16日,33名演員從拉薩火車站出發前往首都北京。

  《天湖 四季牧歌》以天湖湖畔的四季輪迴中發生的生動感人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真摯質樸的生命讚歌吟唱生命、歌詠美好,融合發源於天湖之畔的遊牧文化、犛牛精神,突出「四季輪迴、和諧自然、萬物有靈、眾生平等」的主題思想。

  《天湖 四季牧歌》共分為六幕,分別為《序 天語》《春 融冰 相遇》《夏 富饒 相識》《秋 豐收 相愛》《冬 尋找 相思》《尾聲 天湖放歌》,圍繞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知」「相戀」「相依」的關係變化展開情節,並將這四段變化分配到當雄牧區的四季更迭中。

  《天湖 四季牧歌》是北京援藏的重要文化成果,為帶動當雄文化發展和扶貧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期間,經北京、拉薩等多地專家的藝術提煉和設計改造,如今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升級後的2.0版本,具有更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勾勒出西藏當雄遊牧文化的如詩畫卷。(當雄縣文旅局)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西藏當雄縣原創遊牧文化歌舞劇《天湖·四季牧歌》將在京上演
    人民網北京10月16日電(池夢蕊)10月20日,來自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當雄縣的原創遊牧文化歌舞劇《天湖·四季牧歌》將亮相北京喜劇院。 《天湖·四季牧歌》是一部力求使天湖故事和遊牧文化煥發藝術與時代光彩的原創遊牧文化歌舞劇。
  • 歌舞劇《天湖·四季牧歌》將在京演出 展現遊牧文化魅力
    中新網北京新聞10月16日電 (陳杭)作為一部力求讓遊牧文化煥發時代光彩的原創歌舞劇,《天湖·四季牧歌》將從10月20日至23日在京展演。
  • 首部藏地音樂旅行電影《極淨之路》於西藏當雄縣舉行開機儀式
    2020年8月8日,音樂旅行電影《極淨之路》在西藏當雄舉行開機揭幕儀式。 打造《極淨之路》這樣一部以音樂和旅行為主題的電影,當雄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當雄的音樂和文旅景區均經歷了時間的打磨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地域特色。電影將音樂旅行,與當雄的文化符號、非遺特色和民俗慶典,以及當雄縣委、縣政府致力打造的區域公共品牌「極淨當雄」相結合。
  • 【藏北故事】民歌,讓中外音樂首次「握手」_文化_中國西藏網
    西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獨特的民俗文化、嚴酷的自然環境、旖旎迷人的風光,對每個嚮往這片靈性之地的人都有著勾魂攝魄的魅力。  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極具鮮明特色的遊牧文化,造就了能歌善舞的民族。於是在2015年,《圓夢》歌舞劇集結國內外音樂創作、舞蹈編排、舞美設計等精英藝術家,將原汁原味的藏歌樂舞呈現到了人們眼前。
  • 【藏北故事】民歌,讓中外音樂首次「握手」_原創_中國西藏網
    西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獨特的民俗文化、嚴酷的自然環境、旖旎迷人的風光,對每個嚮往這片靈性之地的人都有著勾魂攝魄的魅力。  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極具鮮明特色的遊牧文化,造就了能歌善舞的民族。於是在2015年,《圓夢》歌舞劇集結國內外音樂創作、舞蹈編排、舞美設計等精英藝術家,將原汁原味的藏歌樂舞呈現到了人們眼前。
  • 「詩與遠方」之外,遊牧文化的另一面
    剝去浪漫想像,遊牧生活充滿艱辛 在很多現代人的心目中,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代表了一種遙遠而浪漫的文化想像。經歷過上世紀80年代的人,對83版香港無線電視臺的古裝武俠劇《射鵰英雄傳》一定記憶猶新,主題曲《鐵血丹心》更是朗朗上口,「逐草四方沙漠蒼茫」唱的就是一種典型的遊牧生活。
  • 【藏北故事】民歌,讓中外音樂首次「握手」_資訊_中國西藏網
    西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獨特的民俗文化、嚴酷的自然環境、旖旎迷人的風光,對每個嚮往這片靈性之地的人都有著勾魂攝魄的魅力。  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極具鮮明特色的遊牧文化,造就了能歌善舞的民族。於是在2015年,《圓夢》歌舞劇集結國內外音樂創作、舞蹈編排、舞美設計等精英藝術家,將原汁原味的藏歌樂舞呈現到了人們眼前。
  • 由遷徙到定居的悠揚牧歌,淺談新疆風景民俗片——《遠去的牧歌》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五十五個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的文化讓中國傳統文化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就連少數民族文化(包括生活習俗、歷史變革、精神信仰)為題材的電影也成為了中國電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一次接觸哈薩克族、轉場文化、遊牧生活,遍地牛羊悠悠駝鈴鷹擊長空,場面極為遼闊壯觀。
  • 龍華區大型原創兒童歌舞劇《望天湖的傳說》首演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吳素紅恍若夢境的紫藍色的湖底世界映入觀眾眼帘,水波搖曳,魚群暢遊,穿著精美服飾的小戲骨們化身為望天湖裡的水族,伴著悅耳歌聲出現在美麗寧靜的村莊。8月28日、29日連續兩晚,龍華區大型原創非遺活化兒童歌舞劇《望天湖的傳說》在深圳少年宮劇場首演,絢麗的舞臺效果和動人的故事,贏得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這也是龍華區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系列活動中的重點項目。原創力量活化非遺瑰寶龍華區級非遺「望天湖的傳說」作為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在民治村史館僅有百餘字的文字記載,兒童歌舞劇《望天湖的傳說》從中萌芽,終於長成。
  • 電影||《遠去的牧歌》
    一次偶然的機會,工作隊和村裡柯爾克孜族的大隊書記以及從烏魯木齊來的一位哈薩克族第一書記坐到了一起,席間談論起柯爾克孜族和哈薩克族的風俗習慣時,從他們口中了解到,原來兩個民族無論是在以前的遊牧、馴鷹、轉場大遷移,還是現在的吃羊肉、喝馬奶子酒、跳黑走馬、民族服飾以及花紋圖騰等諸多風俗習慣及變遷上均如出一轍
  • 2020年南海區藝術四季活動圓滿落幕
    12月15日晚,2020年南海區藝術四季閉幕式匯報展演在南海影劇院舉行,活動以豐富精彩的節目展示南海區一年來在文藝事業取得的豐碩成果。現場,來自南海區藝術高中的學生們讚不絕口,據該校老師王博雅的介紹,學校組織了59名來自西藏的學生前來觀看表演,藝術四季活動作為南海的品牌活動,觀看展演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南海的藝術氛圍,以便他們更好得融入南海。
  • 《古老的西藏》||藏文化的發源地
    西藏是藏文化的發源地,居住著一個虔誠善良的民族。擁有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殿、佛堂、王田、寺廟、藏戲....還有那千年流淌的雅魯藏布江從門前穿過。  西藏似乎與我們所生活的地區完全不一樣,有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習俗,不一樣的信仰。它就像一本魔法書一樣,無論你翻到那一頁,它都讓人著迷。
  • 《印刷文化(中英文)》創刊出版讀者見面會在京舉辦_文化_中國西藏網
    【「印出東方 雲觀印博」系列直播第四場】  全民閱讀「出版文化大講堂」第一期暨《印刷文化(中英文)》創刊出版讀者見面會在京舉辦  光明網訊(記者張璋 孔繁鑫)12月20日,全民閱讀「出版文化大講堂」第一期暨《印刷文化(中英文)》創刊出版讀者見面會在京舉辦
  • 【新生活 新奮鬥·西藏拉薩市見聞】「日光城」顏值越來越高
    編者按 拉薩是西藏自治區首府,西藏是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位於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境內的四季吉祥村,毗鄰通往拉薩貢嘎機場的高等級公路,是曲水縣第二個集中搬遷安置點。全村依據房屋顏色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小組,村裡12條主幹道象徵一年中的12個月,365棟二層別墅式的特色藏式民居代表了365天,該安置點被命名為「扎西堆喜」,意為四季吉祥。
  • 亞洲文化展演開幕
    &nbsp&nbsp&nbsp&nbsp本報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鄭海鷗)亞洲文化展演開幕式演出《亞洲芭蕾之夜》14日在京舉行。本次演出由中國中央芭蕾舞團承辦,北京中芭演出有限公司協辦。
  • 遊牧文化:解讀高原生態文明的一把「金鑰匙」
    一遊牧在我國歷史發展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遊牧文化是確保生態優良的根基,長期以來,遊牧民族為適應其高寒、缺氧、乾旱的氣候條件,為融入其植被脆弱、地勢險峻、狼嗥熊奔的生存環境,牧人不停地與大自然抗爭,積累生態知識,提升生存本領,形成了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行為規範和思維定勢,而且這些蘊蓄的智慧和經驗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升格為獨特的遊牧文化
  • 北京東城非遺文化展演走進臺灣高雄
    新華社高雄4月18日電(記者李建華 劉剛)被譽為「古代音樂活化石」的智化寺京音樂演出、「燕京八絕」非遺傳承人現場獻藝教學……18日上午,北京東城非遺文化展演在位於臺灣高雄的佛陀紀念館開幕,吸引當地眾多民眾參觀體驗。
  • 你想更好了解科舉文化嗎?南充這部歌舞劇值得期待
    這將是全國範圍內,少有的以歌舞劇形式進行表演的科舉文化故事。南充是全省除成都以外,唯一一個保留四大文藝院團的市州,文藝創作資源豐富,但也面臨人員老齡化、本土代表性劇目影響範圍較小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四大院團積極進行劇目創作、品牌打造,推動了南充文化產業的發展。今年以來,南充市文化產業產值增長15%、達到230億,居全省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