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彝幹部伍藝上門為85歲的米色皉呷檢查身體。曾豔 攝
2020年12月18日,「向人民匯報——四川省脫貧攻堅主題攝影展」在涼山州西昌市舉行,這是全省近40年來展場規模最大的主題攝影展,眉山攝影師張輝、曾豔、杜雪峰等創作的反映援彝幹部工作生活的組照《一段援彝路 一生援彝情》入選;
2020年12月16日,該組作品入選四川省文聯2020年度百家「推優工程」;
2020年9月,由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攝影報》在第67期、第68期連續兩期整版刊登了該組作品;
2020年8月,曾豔創作的《援彝幹部伍藝》(組照)獲四川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記錄類作品金獎……
一組反映脫貧攻堅的照片何以能夠不斷地獲得榮譽,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
近日,主創之一張輝分析:一是因為該作品題材重大,能夠真實生動地反映脫貧攻堅的奮進歷程,二是攝影師們翻山越嶺、克服困難、深入一線艱苦拍攝的具體寫照。
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精準施策綜合幫扶涼山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見》。我市許多幹部主動請纓,赴涼山州開展脫貧幫扶工作。經常去涼山州採風的張輝得知此事後,希望用鏡頭真實地記錄援彝幹部在涼山州開展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
援彝幹部劉飛向吉為拉衝了解收成情況。 張輝 攝
說幹就幹,張輝向東坡區委宣傳部、區組織部匯報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大力支持。拍攝計劃獲得批准後,他立刻與合作夥伴籌備選取了6名援彝幹部作為重點拍攝對象,準備拍攝反映援彝幹部扶貧工作的組圖。
2019年5月、8月、12月,張輝、曾豔、杜雪峰等攝影師三次趕赴涼山州,兵分三路前往雷波、美姑、布拖三個縣開展拍攝。
跟拍過程中,攝影師和援彝幹部同吃同住同行,但大家都很忙,沒時間煮飯,就煮一次吃兩三天。一包火鍋底料煮上土豆和白菜,吃到第二天菜已經成了糊糊,忙碌了一天十分疲憊的援彝幹部和攝影師們依然吃得狼吞虎咽。
有一次,張輝等人途經金沙江時遇到塌方,前方路面有不少落石。同行的攝影師在一旁查看山頂是否有石塊掉落,張輝則爭分奪秒將落石搬到路邊,然後再駕車迅速駛出塌方點。「車剛一開走我就聽到後面有石頭落下的聲音。」回憶起那一幕的驚險,張輝依然心有餘悸。
伍藝為孩子們修剪指甲。曾豔 攝
雖然已經過了一年多,但張輝對跟拍援彝幹部王川的經歷記憶猶新。王川自己住一個房間,工作、吃飯、睡覺都在裡面。張輝跟拍王川時,在他的房間裡打地鋪。一到晚上,屋裡的老鼠就出來活動,牆角、桌下、椅子背後,甚至被窩裡。半夜時分,張輝經常被王川叫起來打老鼠,兩人分工明確,屋子裡不時響起扔鞋子、擲石塊的聲音。張輝說,那幾天都沒睡踏實過,後來好一陣睡覺時仍覺得耳邊有窸窸窣窣的聲響。
攝影師曾豔拍攝時環境很艱苦,但她的作品十分豐富,且真實具體。她白天陪援彝幹部伍藝入戶調查、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看望留守老人和兒童,晚上聽伍藝講工作中的故事。大雪封山,伍藝和村民鏟雪開路;雨天道路泥濘,伍藝下鄉向村民講解政策;空閒時,伍藝給孩子們講課、梳頭;流鼻血了,伍藝很淡定地擦掉……曾豔觀察十分細緻,將伍藝的點點滴滴都拍進了自己的畫面裡。在拍照的同時,曾豔還加入到伍藝幫助留守兒童的行列中。後來,為了感謝她倆的幫助,孩子們每天為她們送來鮮花與野果。
下雪天,曾豔開著車翻山越嶺跟拍伍藝。左懸崖、右峭壁,行駛在結了冰的山路上,曾豔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害怕得手腳都不聽使喚。最後,她只能找人幫忙開過這一段路。然而,這樣艱險的路途沒有嚇退她跟拍的決心。曾豔說,援彝幹部長年累月行走在這樣的路上,幹部們沒有退縮,她也不會退縮。
援彝幹部張鈺和晏真未幫村民搬運肥料。 杜雪峰 攝
攝影師杜雪峰負責拍攝在涼山州雷波縣卡哈洛鄉大火地村開展援彝駐村工作的張鈺。在到達拍攝地之前,杜雪峰先和張鈺進行了電話溝通,制訂了詳細的拍攝目標和計劃。近20天的同吃同住同入戶,杜雪峰和張鈺結伴,一同踏遍了大火地村的每一寸土地。「援彝幹部忍受了長期和親人分別的孤獨和思念,真心實意地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帶領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真的很了不起!」杜雪峰被「張鈺」們感動了,迫切地希望將他們的真實情況和扶貧故事呈現出來,過程再艱苦也值得。
最終,攝影師們克服年齡、身體、車技等多方面困難,拍攝出了優秀的作品《一段援彝路 一生援彝情》。
援彝幹部的扶貧故事裡也隱含著攝影師們的故事:布拖攝影組裡一位攝影師有糖尿病,每天都在打胰島素,跟隨拍攝時一日三餐飲食不規律,致使血糖持續偏高,但他依然堅持拍攝;年齡最大的攝影師巨源,70歲依然積極參與拍攝,在海拔兩千米的陡坡碎石路上,搭乘援彝幹部的摩託車跟拍,下車時腿軟站不穩,恢復後又立刻投入工作……
張輝表示,攝影人要有時代擔當,將扶貧幹部的真實事跡記錄下來,是強烈的責任心使然;將脫貧攻堅成就展現在世人眼前,是攝影人肩負的時代使命。(眉山網記者 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