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憤怒中的家長:孩子是家長發火的最大受害者,他們的世界不應有...

2021-01-10 雲南網

原標題:致憤怒中的家長:孩子是家長發火的最大受害者,他們的世界不應有怒火 | 觀點

民小編說

您上一次跟孩子發火是什麼時候?為什麼脾氣一上來就怎麼都抑制不住?我們都知道批評孩子是正常的,但怎麼一生氣就口不擇言?要知道,憤怒是焦慮和恐懼的一種外在表現,作為父母,我們更該調整心態,學會管理情緒,這既是為了良好的家庭氛圍,也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讓我們一起來看這篇文章~

學生馬上要進入期末了。

在樓道裡,又聽到了某扇門背後傳來的家長與孩子的爭吵聲,孩子聲嘶力竭地哭喊、爭辯,大人又用她的最高音壓制著孩子的聲音,駁斥著孩子,並說著一連串的道理,順帶全盤否定著孩子最近的所有表現,繼而是摔門聲、摔書本聲……再聯想網絡上近來的不少新聞,有的家長輔導孩子得了心臟病,甚至被氣到突發中風和腦梗……輔導孩子寫作業已經成了很多家長的心病。

儘管教育界不遺餘力地為孩子減著壓、減著負,但家長的焦慮好像一年比一年更深重,更讓人無法相信的是,這種焦慮還不斷向下傳導著,影響著小學甚至學齡前兒童的家長。

曾經與一位小學低年級孩子的家長聊過,她對自己的孩子發過多次火,輔導做作業的確是最大的導「火」索。總結一下她發火的緣由,她發現:自己的孩子該會的東西不會時她會發火;一些看似簡單的東西怎麼教也教不會時會發火;同班上其他孩子比較落下風時她有可能會發火;老師找談話,說了孩子的某個問題後,孩子態度再不好,就會發火;看到孩子永遠都有無法改正的毛病,如拖沓、邊玩邊寫作業時會發火……發火是瞬間的事,發火中她自己也不好受,發火過後她也會深深地後悔:孩子還小,何必如此!但下回孩子再犯時,她還是會控制不住自己。

這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了,成了一股洪流,單純靠教育部門的努力已經無法控制它的發展和蔓延,甚至還有不少教師也會被這股洪流所裹挾。

發火是對深深的焦慮和恐懼的一種情緒發洩,家長的焦慮來自不斷加劇的社會競爭的壓力。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仰賴我們每一位辛勤、智慧的國民,在穩定的政策環境下,大家都靠自身的努力和特長儘可能競爭到更好的生活,這種激烈的競爭創造了我們今天的繁榮,也讓我們萌生著焦慮:如果我一懈怠,我己經得到的東西會不會就失去了,甚至可能再也無法重新拿回來。比這更深的焦慮來自於未來孩子在這種社會中的表現:我們會擔心孩子在將來的競爭中落敗,成為衣食都難以保障的人,那時我們已然老去,就毫無辦法了。因此,我們必須讓他們從今天起就能長出一雙堅強的翅膀,能夠儘可能出類拔萃,儘可能多地領先一些,為將來的競爭爭到一個更好的位置,將來即使有一些料想不到的意外,他們也還能十分舒服、體面地生活。

焦慮和恐懼感還會在群體中傳播,並不斷加深。前文中的家長最怕聽到同班孩子間的比較了,她會心跳加快,同樣都在一個班級中,我的孩子憑什麼就不行?一個班級好像就是映射未來的小社會,今天在班級裡暫時的失利很可能就意味著明天也會在社會上失敗。儘管這個邏輯不成立,但大家都願意這麼自虐地想。這就是「軍備競賽」越來越低齡化的原因之一。課堂上大家都差不多,現在的家長都在比較孩子上課外班的數量,在這上面花錢也不太在乎;家長在學校作業之外還會再留一些補充作業,這些作業完成的質量或許才能拉開與其他孩子的差距……在這種近距離的「短兵相接」競爭中,細節也越來越重要,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時孩子犯錯和不達標的情況就會成為一種常態,家長的焦慮就會陡升,理智開溜了,怒火就起來了。

或許我們都應該知道,發火什麼用都沒有,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知道,家長發火很可能對孩子是有害的。

聽竇桂梅講過一個小故事,一次,她見一位家長在路邊訓斥孩子,過後她問這個孩子:你能理解你媽媽嗎?孩子說,他只剩下害怕了,媽媽跟他說了些什麼,他完全都想不起來了。這是一類乖孩子的反應,這類孩子是家長發火的最大受害者,他們會把所有問題的責任都歸到自己身上,不管是不是事實,長期這樣下去,這些孩子會失去自信,失掉勇氣。而另一些孩子,他們會與你爭辯,這類孩子在心理上反而會更健康一些,但如果你還會因為孩子的爭辯而更加怒不可遏地壓制孩子,否定孩子,孩子真的被你說得啞口無言了,真的認為自己各方面都不行,傷害也就造成了。當然,還有一類孩子即使不再跟你頂嘴了,孩子的內心也是不服氣的,但這時你能指望孩子真心接受你的建議嗎?很多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都告訴我們,學生在負面情緒的控制下,教育目標很難達成。

孩子的世界就不應有怒火!

對於家長來說,發火的作用只是自己焦慮、恐懼的一種發洩,除此之外沒有太多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找到情緒的替代發洩方式,或者更高級一點,用理智化解自己的焦慮,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發火。這不容易做到,但值得我們為此而努力。

其實,我們的很多焦慮或許是與現實不符的,是我們誇大了某種感受得來的。到編輯部做客的一位朋友跟我們談到了他的一個觀點,他認為總體來講,我們的人口出生數量是在下降的,尤其是近兩年,人口出生數量下降得非常快,長遠來講對就業者一方是有利的,人是越來越可貴的資源,就像很多發達國家一樣;再有,我們都能看到的一個事實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社會保障也應該會越來越好。我們的家長,尤其是年齡尚小的孩子家長,沒有理由讓我們內心的焦慮無限加碼。

當我們馬上就要怒不可遏時,我們需要用理智的聲音告訴自己,發火不但沒有用還有害,看看這能不能讓我們冷靜下來。如果這還無法控制我們的怒火,我們是不是可以先選擇離開一下,讓自己靜一靜,或者把怒火向牆上發洩。我的一個鄰居家就是這樣,他們一家有三位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媽媽講不懂,火氣要上來了,就暫時離開換爸爸,再不成還有一個脾氣最好的姥姥。

我們在批評孩子時,還有一個最大的禁忌,就是全面否定孩子這個人,這是怒火中燒的人常常會犯的最大錯誤。人在不理智的狀態下,會受負面情緒的控制,看到的發火對象滿身都是缺點,並且會有一種不吐不快的心理需要,一股腦兒地要向對方傾吐,而這時你打擊的就不再是孩子的缺點了,你在打擊他這個人。如果你真的做到了,完全擊倒了你的孩子,你就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如果你只是挑起了與孩子間的對抗情緒,你也無法把自己的正確觀念傳達給孩子。

批評孩子是必要的,但要精確地限定在錯誤點上,就事論事,不要傷人,甚至對小孩子還要缺點與優點一起說,這才有用,而這時你需要保持理智,不能發火。(程路)

相關焦點

  • 孩子考試不及格,你會發火或打罵孩子嗎?網友:學霸家長都這樣做
    但是,這樣壞脾氣,隨著孩子的降臨,卻不得不收了起來。每當孩子的媽媽向其他抱怨挖挖機脾氣不好的時候,孩子第一個站出來批判媽媽「在瞎說」。簡單起來就一句話:在孩子面前,任何時候都要有一副好脾氣。當然,當孩子考試不及格的時候,家長不宜對孩子發火,更不得打罵孩子。儘管孩子已經順利升入頂尖大學就讀,挖挖機不能夠感受到孩子不及格時家長的那份心情,這是一種遺憾,但卻可以想像。
  • 家長越讓步,孩子越不滿足越憤怒?用「呼吸調節法」,舒緩娃情緒
    文/依依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作為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針鋒相對的時候,而往往在這個時候,孩子們通常會使出自己的殺傷性武器「哭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越是給孩子讓步,孩子呢,越是不滿足,越是情緒憤怒、發脾氣。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家長一發火,孩子的世界便電閃雷鳴!
    你一發火,孩子的世界就電閃雷鳴。
  • 孩子哭鬧令人煩躁,家長先別發火,冷靜是處理孩子情緒發洩的關鍵
    因為孩子深信,如果受了傷,如果別人拒絕他、不要他,他可以回到這個安全島上來,爸爸媽媽會愛他、支持他。成年人的崩潰往往都在一瞬間,更何況是孩子。對於思想還未成熟不諳世事的孩子來說,他們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有的孩子碰到不順心的事情,第一反應就是利用哭鬧來達成目的,這是家長過度縱容溺愛的結果。
  • 家長教會孩子的,應該是如何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認為孩子快樂指數60分及以下的家長只有4.4%上海家長學校的抽樣調查顯示,如果以100分為滿分,23.3%的家長認為孩子的快樂指數在91分至100分之間,53.2%的家長認為是71分至90分之間,認為孩子快樂指數60分及以下的家長只有4.4%。同時,經常對孩子發火的家長約佔34.1%,從不發火的家長僅佔2%左右。
  • 你一發火,孩子的世界便雷鳴閃電【帆果教育】
    你一發火,孩子的世界就電閃雷鳴。
  • 「媽媽,我學會罵人了」聽完這話家長喜極而泣,背後原因很心酸
    一旦孩子被定義為討好型人格,就意味著孩子一生都在委屈自己、討好他人,不僅會把自己的人生陷入卑微之中,在社交關係中還會成為被欺負的對象。而給我們平臺做反饋的家長就處於這種情況之中,她的小女兒就是討好型人格。根據孩子爸媽的說法,小時候只覺得孩子異常聽話懂事,一直引以為傲。
  • 總忍不住衝孩子發火,家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個動作幫你搞定
    總忍不住衝孩子發火,家長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個動作幫你搞定對於大部分孩子的童年來說,都是各種皮各種惹媽媽生氣的主,有些媽媽也的確忍不住每天在家河東獅吼,特別是常年在家帶娃的,已經達到了接近崩潰的狀態,完全無法控制,上演著各種吼功,但是平時還是控制好情緒比較好,不要動不動就罵孩子,有些小方式在每次開罵先想想再說。
  • 家長不要打罵孩子了,想要他們更有出息,這樣教育,才更為妥當
    新手家長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調皮,特別難管教。有些家長也知道發火打孩子是不對的,但如果不打,孩子就更不聽話。而父母也經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打完後又覺得很後悔。另一部分家長則認為,如果孩子淘氣就應該挨打,認為自己並沒有做錯,打得很正確,覺得老祖宗的「棍棒教育」有著深深的哲理。
  • 這些生活用品登上「黑名單」,孩子已經成為受害者,家長也逃不過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家是溫馨的港灣,是人們放鬆休息的最佳地方,可以無拘無束地放鬆自己,但是,家裡的這些生活用品卻登上了「黑名單」,不光讓孩子成為了受害者,就連家長都很難逃脫。3)廚房抹布廚房抹布用處廣,雖然也會進行清洗,但是因為大家總是不經常換,且處於廚房這個環境,本身就很容易滋生細菌,人們的固有觀念中覺得抹布沒什麼,也不用來擦碗筷,就會持續使用一塊抹布,因為日常的清洗就會忽略了它,然而細菌卻還在滋生。
  • 孩子情緒化,無理取鬧,家長們能夠理性麼
    爸爸媽媽們最希望和孩子在一起相處時都是快快樂樂,相安無事的。可是,有的時候孩子在生活裡總要給家長加點料,比如哭鬧,不明所以的情緒化,頓時會讓家長們火冒三丈。尤其是哄也哄不好,罵也不管用的時候,爸爸媽媽們都可能到崩潰的邊緣。
  • 孩子打人或被打了,家長怎麼做?
    (2)不看暴力鏡頭電視或影像裡的暴力鏡頭、打鬥場面、大人打小孩等,都儘量不要讓孩子看。生活中,家長對孩子也不能有粗暴的態度或隨意拍打的行為,以免孩子學樣。(3)必須遵守規矩告訴寶寶規矩的存在,並堅持的實施。並且每個照顧孩子的人都應認同,孩子違反規矩之後應採取的舉措。
  • 家長學堂課外活動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
    僅僅這一件事就有很多讓我感到驚訝的地方:第一,他說的並不是「彈」鋼琴,而是說「學習」鋼琴,讓我覺得彈鋼琴和學習與複習一樣變成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但真正讓我擔心的是這種被動式的學習讓孩子們會缺乏他們「愛好」裡本來應有的熱情和興趣。興趣應該是激勵人的,讓人開心的和積極的,而不是「時間消磨工具」和「不可避免的任務」。其次,家長和孩子都覺得學術成績比其他一切都要重要,因此學術成績永遠都是排在第一位。
  • 致家長—孩子不喜歡讀書,你會怎麼做?快來看看李玫瑾的回答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現如今,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們更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家長一味的寵溺也讓孩子養成了不喜歡讀書的習慣。孩子都是充滿好奇心的,他們對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充滿著極大的好奇,總喜歡這瞧瞧那看看,嘗試去了解它。
  • 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但社會上有些孩子還不知道他們的行為是在觸犯法律,他們仍在學校隨意打架鬥毆,以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傷害了他人同時也進入了法律的雷區。內心憤怒的種子終於在一次爆發了,她奮力一推,導致同學魏萊滾落臺階致死。最後也承受了法律的制裁。一句「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感動了很多人,也表示出了暴力、欺凌對受害者造成的巨大傷害。以暴制暴終究無法保護自己,那怎樣才能保護自己呢,並不是每一個受害者身邊都會出現一個守護者。
  • 【面試】家長打孩子不再「天經地義」
    題目中這種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不打不孝順,不打不優秀的現象在當前社會並不少見,這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一直秉持的理念,雖然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大多時候打孩子是「沒辦法」,但顯然這種教育模式是非常錯誤的。
  • 孩子不服管教讓家長頭疼,利用好「正面管教」,孩子乖巧又懂事
    1、孩子心裡有委屈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孩子犯了錯誤,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也認為自己做得很有道理。尤其是在家長不了解實情和全貌時就更容易導致孩子心裡委屈了,這時候他們挨了批評,自然是要為自己辯解了。2、孩子被寵壞了還有的孩子,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哪怕幹壞事被抓現行了,仍然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敢和家長叫板。這樣的孩子其實就是被家長寵壞了,家長對他們的寵愛和包容讓他們感覺自己地位是最高的,對家長和規矩缺乏敬重。
  • 家長心聲|昌邑市文山中學家長的感謝信:致可愛的你們!
    專欄:家長心聲編者按:這是一封家長寫給孩子老師的感謝信。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是記錄了孩子上網課期間老師們的日常工作和各自的授課特色。班級是學校的縮影,老師是學校的代言,一名家長代表的是萬千家長的心聲。致可愛的你們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來襲,使我們每個人都措手不及。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地白衣天使奔赴抗疫一線,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擴散。如今,各行各業復工復產,保障了全國人民的正常生活。
  • 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該怎麼辦?
    在生活中,有很多家庭經常會上演這樣的場景,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發脾氣時,很多父母都習慣或是苦口婆心、或是崩潰的質問:「道理都跟你講爛了,你怎麼還是不聽?」在孩子情緒激動時講大道理,是教育孩子最大的誤區,如果你曾嘗試過和一個孩子講道理,你應該會明白那是一種多麼糟糕的體驗,因為從科學角度講,孩子3歲前,給他講道理其實是根本沒有用!
  • 東莞一中學午餐曝光,學生吃不飽家長很憤怒
    近日,東莞一中學配送的午餐被曝光,許多學生家長非常憤怒,表示這樣的午飯孩子根本吃不飽。 從照片中看得到,這樣的午餐,裡面只有白菜,玉米丁加火腿腸丁,再加一根油炸火腿,一份米飯,一份豬紅例湯! 大家看看,就這樣的飯菜,給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吃,能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