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化,無理取鬧,家長們能夠理性麼

2020-12-28 雜談人生八褂

爸爸媽媽們最希望和孩子在一起相處時都是快快樂樂,相安無事的。可是,有的時候孩子在生活裡總要給家長加點料,比如哭鬧,不明所以的情緒化,頓時會讓家長們火冒三丈。尤其是哄也哄不好,罵也不管用的時候,爸爸媽媽們都可能到崩潰的邊緣。

在大人看來孩子無緣由的哭鬧,究竟是向自己最親密的人傳達什麼呢?而我們家長又該如何正確面對孩子的情緒化呢?先來看看孩子為什麼哭鬧。

上面這個視頻是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突然間就不高興了,孩子還不會說話。當時我就納悶了,啥原因呢?不想吃了?可是,外婆一口接著一口餵的時候還在吃呀。想要我抱?於是乎,我就抱起了娃,但是我抱起後,並沒有讓他安靜下來,還是不停的哭,很是煩躁。排除生病的可能,我想孩子是不是熱了,我立馬把空調打開,當有一定的涼意的時候,孩子突然也停止了哭泣。開始快樂地和我玩耍了。

你看,孩子的哭鬧必有原因。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孩子大了就會各種無理取鬧,即使問了,他也不說,就是各種撒潑打滾,不講道理。

其實遇到這種情況,首先,家長的心情要是平和的,當然,大部分家長在當時的情況下沒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大發雷霆,導致情況越來越糟。家長發火也猶為正常,當碰到熊孩子各種折騰,再加上有可能自己心情不好時,更容易被激怒。所以即便發火,事後也不必太自責。

而我們要做的是儘量將發火次數減少,降低。在孩子你認為的無理取鬧的時候,首先深吸兩口氣,然後想一想,我是要生氣了麼?那我之前在生氣指責孩子後,孩子會脾氣不再那麼大了麼?顯然不是,要不然此時,我也不會在面臨這樣的情景。

孩子多次發脾氣告訴我,儘管我嚴厲批評或懲罰孩子,並沒有得到顯著的效果。也有可能我經常的指責,情緒化,潛移默化中也會影響孩子的大脾氣?那我們來換種方式對待。先傾聽,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如若孩子不願說,那就靜靜地陪他待一會兒,等孩子冷靜下來再詢問。

如果孩子冷靜下來後告之你原因,你就可以針對問題進行解決,並告訴孩子可以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不快樂或問題,而不是用哭鬧的方式。告訴孩子,媽媽很關注與在意你的情緒的。有的時候太忙而不能及時作出回應,相信媽媽事後一定就你的問題,給你做出解答的。

人們的大腦分為左半腦和右半腦。他們分別有著不同的功能。左腦呢,被稱為理性腦,主要負責語言,文字,邏輯,分析等信息,而右腦呢,被稱為情緒腦,主要負責情緒,創造力,直覺等非語言信息。所以,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左腦是不工作的,右腦佔據了上風。這時家長們一定要首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安靜下來,你再講出你所謂的道理。這樣,孩子才能夠容易接受。

你了解了大腦的分而與作用,你就能夠理解為什麼人在生氣的時候,總都認為自己是不受控制呢。因為都是右腦再發揮作用。因為孩子的大腦發育的不夠完善,對於爸爸媽媽而言,更要去理解和幫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你就會看到了個明事理,高情商的孩子展現在你面前了。

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那他的生命會更加的絢爛,並且會關心人,富有同情心,責任感,能夠站在他人立場去思考問題。也會自我反省,不斷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孩子的情緒說爆發就爆發,總是沒有徵兆。有的時候看到孩子受了委屈,家長好聲好氣地勸,孩子不但沒領情,還越哭越大聲,又或者有時候和別的小孩子玩耍不小心弄傷別人,孩子也會忍不住委屈,號啕大哭。爸爸媽媽面對情緒化的孩子也會經常手足無措,無法跟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
  • 情緒化與理性:無論決策多麼理性,也無法擺脫情緒化的一面
    你常聽到別人說你情緒化嗎?你可能會覺得受到了冒犯。著名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這樣寫道:「在強烈情緒的作用下,我們很容易把自己變成傻瓜。」這表明,理性和情感是互斥的,如果你展現出感性的一面,行動上就可能缺乏理性。
  • 孩子無理取鬧時,父母該講道理,還是任他大哭?
    孩子長大後,會變得叛逆,有時會經常頂撞父母,還不講理、無理取鬧,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疼。孩子哭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還不會很好地去控制情緒。家長應該用心去分析,選擇正確的應對方式,一定不要急躁,要仔細觀察孩子的細節,同時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了解到孩子的真正需求。
  • 罰學生寫146行拼音:太過情緒化的老師,是孩子厭學的根源!
    在成長的道路上,孩子若是能夠遇到一個好老師,對孩子的整個人生而言無疑是一件幸事。但如果遇到了一個讓孩子永遠無法釋懷的老師,於孩子而言便是人生暗淡無色的開端。女兒今年剛剛進入小學一年級,我個人挺喜歡班主任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她不止一次在家長會上提到,她絕不會強調孩子一定要寫多少排漢字,寫多少行拼音,她的原則是寫少寫好。
  • 請家長們在對待孩子學習英語這事兒理性一些
    我囉嗦這麼多,並不是要抵制大家學英語,只是覺得大家應該更理性地去學習英語。其實一門語言只是一個交流工具,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志向進行與之相適應的學習,家長們千萬不要隨波逐流,強制孩子學習,反而適得其反,讓孩子厭煩英語,過早喪失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再說,人工智慧時代已來臨!
  • 經常情緒化決策?學會讓數據「唱歌」,做理性思考的明白人
    數據是根治無知的良方,理性是心靈平靜的源泉。只有擺脫情緒化與本能控制,才能建立對世界客觀全面的認知,這正是《事實》這本書的核心理念,也是我們今天想要分享的書籍。這本書暢銷20多個國家,受到多家媒體的讚譽,比爾蓋茨甚至拿它作為畢業禮物送給全美大學生。可以說,這本書一度掀起了顛覆思維方式的熱潮。
  • 我們正從理性世界滑向情緒化、信息碎片化的「全球反智」時代
    當然,他所指的對象是那些網際網路的巨頭們。我的觀點與這些並不完全一致,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雖然巨頭的壟斷、權力的介入都非常可怕,但比這個更可怕的是:全人類思想的退化。網際網路時代下,情緒化早已代替了理性。所有的一切,如果是為情緒服務,必然能夠贏得一片喝彩。是否正義,是否理性,已經不再重要。
  • 孩子總是亂發脾氣?父母善用全腦養育法,輕鬆養育高情商娃
    這種現象相信很多父母都不會感到陌生,雖然人人都說孩子很單純,可是有的孩子真的無法讓父母明白他們為什麼那麼容易情緒化,其實這和先天因素、後天因素都有關。 問題的出現也代表機會的來臨,當孩子出現情緒多變的情況時,也意味著培養孩子掌控自己情緒的時機來臨了,家長們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影響從而加入發脾氣的隊伍,也不要因為覺得厭煩而遠離孩子,甚至因為溺愛而由著孩子,要學會在問題背後看到機會,用正確的方法來進行教導,其中《全腦教養法》一書裡所提到的全腦教養方法就非常值得父母們了解和借鑑,下面本文就基於該書講解一下如何用全腦教養法來教導孩子管理情緒
  • 對話張亞東:音樂的力量與美感,都是「情緒化」的理性
    ——張亞東評皇后皮箱神秘,克制,儒雅… … 形容張亞東的詞彙都閃著相似的光芒,這與其說是源於他自帶的理性氣質,不如說是他在追求理性的過程中所散發的獨特魅力。音符躍動的夏天裡,音樂製作人張亞東與作家許知遠盛夏相約《十三邀·夏日特別版》,二人在音樂的力量裡就情緒與理性在藝術與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展開了深入對談。
  • 很難耐心管教孩子?家長「關掉鯊魚音樂」,才能跟孩子正確溝通
    1.影響了父母教育的初衷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一開始的想法是讓孩子承認錯誤,並且引導孩子改正,但是在鯊魚音樂的影響下,父母們變得情緒化,對於孩子大家指責,甚至忘了自己最開始不過是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錯誤而已。
  • 和情緒化的人相處會有怎樣的悲劇?
    令人震驚的是,鄰居和妻子都說他很愛自己的兒子,經常將兒子畫的畫貼在門上,和兒子感情也非常好,幾周前還帶著孩子出去玩和看電影。情緒化讓人失去理智,6歲的孩子還沉浸在周末有爸爸陪伴的喜悅中,怎知平時溫柔的父親突然變得猙獰和憤怒,還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惹得父親如此生氣,就已經被結束了生命。
  • 孩子脾氣大,一點就炸?別著急,3個方法教你搞定孩子的壞脾氣
    現在經常有家長特別無奈地說,孩子越長大,越情緒化,很多時候還會特別無理取鬧,動不動就發脾氣,跟家長哭鬧,家長對於這種情況都會不知道怎麼處理,親子關係也越來越緊張。成人的世界裡,見過和經歷過太多的事情,能夠很自然地掌控自己的這五種情緒,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什麼場合去表現什麼樣的情緒,知道自己能不能隨時隨地地發洩自己不好的情緒.
  • 怎樣避免情緒化行為,不要讓它到處去「傷人」
    情緒是一隻內心的獸,稍不注意,就會逃出理性的牢籠,到處「傷人」,但情緒化,根據我的個人經驗來說,是可以被馴化的。我本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人,自從搬到一個4人合租的公寓,我遇到了更情緒化的德國室友,安娜。她背上布滿了紋身,一身的肌肉,標準的女漢子形象。
  • 喜羊羊與灰太狼為何停播,這三大原因,一個比一個無理取鬧
    但是由於一部分熱心家長的原因,這部動畫有過一段時間的下架整改,就如同當年在熱心家長「幫助」下,下架整改的虹貓藍兔七俠傳一樣。而被下架整改的原因,這些年翻來覆去也就是那幾個,一起來看看吧。試問熱心家長們,哪部動畫,是沒有一點點打鬧的元素的呢?西遊記可以說是打鬧的鼻祖了吧,猴哥一根棍子,捅天捅地,也沒見誰說過猴哥暴力呀。哆啦A夢可以說是80後、90後甚至00後都看過的動漫了吧,胖虎很溫柔麼?大雄沒有過負面情緒麼?只要你想,任何一部動畫作品,都會打鬧的元素,不信咱評論區一個個找!
  • 理性看待股市,少做情緒化的選擇
    這段時間心態不怎麼好,有一些情緒化,這在投資上面是很危險的事,心裏面有很多思緒,雜七雜八的寫出來,算作總結。 仔細想想,原因可能來自兩件事情,來自兩次錯誤的選擇。 第一次是在光線和光明之間選擇了光線。
  • 孩子複課,家長卻開心成表情包,孩子:爸媽你們的良心不會痛麼?
    最近網上有一組行走的表情包火了,視頻中家長聽到孩子要複課的消息興奮簡直溢於言表,原來家長們比大家想像中的還要興奮。這不,孩子還沒表達出開心呢,家長卻激動成表情包了,估計孩子心裡肯定在想:爸、媽,你們的良心不會痛麼?
  • 你還以為孩子是無理取鬧?
    相信寶媽們肯定也能感同身受,就是孩子會在某個時間突然變得異常固執:比如吃飯要拿專用的碗,玩具要按順序來擺,一旦發現事物改變了,就會脾氣爆發。很多家長不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突然變成這個樣子,單純地以為孩子任性嬌氣,會直接去訓斥孩子。
  • 孩子無理取鬧要不要打?武力影響他們心理成長,不妨試試這樣交談
    在孩子的印象中,父母並不懂得教育,只知道一味地打罵。長期受到父母的」武力教育」,今後有了自己的家庭,他們也會用同樣的方式管教孩子。孩子無理取鬧,與其選擇武力手段,家長不如試試這樣和他們溝通。第一個方法:和他們講明原因。
  • 總是大聲「吼」孩子,會影響孩子智力,嗓門高的家長別怪孩子笨了
    「吼叫」似乎已經變成了全世界父母教育孩子通用的方式。生氣是一種常見的情緒,人人都會有。當孩子某些事情超出了家長所能承受的底線,家長就會通過吼叫的方式,企圖掩蓋自己內心的「挫敗感」。但總是大聲的「吼」孩子,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大家知道嗎?
  • 作品集「情緒化」,如何理性處理?
    一個人做一件事是孤獨的就像留學一樣總有一些事情是我們不得不一個人去面對的類似孤獨這種抽象的情緒化內容是很多同學願意在創作中呈現的如何在作品集裡落實呢?當我們在創作中不知道該如何通過作品,呈現情緒化這種抽象內容時,可以像Qize同學一樣,結合自己當下經歷作為創作靈感。不只是互動設計專業,其他藝術專業的同學可以運用這樣的設計方法——把自身經歷放進作品讓抽象變成真實的互動,從而使抽象變成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