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貶潮州後,韓愈鬥魚又抗洪,在此地呆了短短8個月後千古留名

2020-12-21 說史可還行

819年三月二十五日,潮州來了一個大人物,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然而,他是帶著滿身失意而來的。

在古代,像潮州這樣的嶺南之地,如果某天來了位不得了的人物或者大官,那大概率是被貶了。以前的嶺南地區是個荒涼的地方,瘴氣重,自然環境糟糕,經濟條件也比較落後,是貶謫之地的不二地選。

韓愈才學高深,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貶了,但已經52歲的他,一身子老骨頭,實在是不想再被折騰了。他幾次寫信給憲宗,苦訴自己年老體弱,一不小心就會折在這裡,希望皇帝能調走自己。

那他是怎麼被貶到這裡的呢?

819年正月,憲宗把釋迦牟尼佛的遺骨迎入宮,供奉三日,又送回寺院。於是整個長安城都轟動了,這事簡直就是皇帝帶頭信佛,王公士民們奔走相慶,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

韓愈認為佛教的教義和儒家學說相悖,而憲宗身為一國之君主,其一言一行皆受到百姓關注,最高統治者是平民百姓的效仿者,這樣的舉動將會對國家的統治造成傷害。

而後韓愈引經據典、擺事實、講道理,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論佛骨表》,嚴肅批評唐憲宗迎佛骨、崇佛教的荒謬與危害。於是韓愈的妙筆生花、妙喻取譬、妙語連珠成功惹惱了憲宗,要不是裴度、崔群等人極力攔著憲宗,韓愈就不止是被貶為潮州刺史這麼簡單了。

趙芾《萬裡江山圖》

當年三月,韓愈抵達潮州。嶺南之地,韓愈並不陌生,36歲那年,同樣因為上疏奏摺他被貶至連州洋山(今廣東),但韓愈並不是很喜歡這裡,誰又喜歡一個瘧疾易發之地呢?在路上的時候,韓愈就開始發牢騷了:

嶺南大抵同,官去道苦遼。下此三千裡,有州始名潮。惡溪瘴毒聚,雷電常洶洶。鱷魚大於船,牙眼怖殺儂。州南數十裡,有海無天地。颶風有時作,掀簸真差事。

對一個已年過半百的人來說,兩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以及被貶的失落確實讓他夠受的了,不過抱怨歸抱怨,到了潮州後,該屬於他的責任韓愈依舊沒有推脫。

到任後,他將個人的不幸放在一邊,興辦學堂,改善民生。在潮州的短短幾個月內,韓愈就留下了一眾令人稱道的傳說事跡,比如鬥魚。

周臣《北溟圖》

這裡的鬥魚其實是殺鱷魚,韓愈在自己寫的《鱷魚文》中記述了這一件事,當時潮州的惡溪裡鱷魚眾多,百姓對此苦不堪言,韓愈到此後,多次到河邊勘察,然後了一頭豬和一隻羊,獻祭給鱷魚吃。

之後,他便苦口婆心地對著大水裡的鱷魚說道,勸它們識時務離開,否則別怪他操起強硬的弓弩,安上有毒的箭鏃,殺盡它們。

鱷魚有知,其聽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鯨、鵬之大,蝦、蟹之細,無不容歸,以生以食,鱷魚朝發而夕至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以避之,與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皆可殺。

這事被冠以了「傳說」二字,可信度顯而易見了。然而韓愈對潮州確實是做出了不少的貢獻,贖奴婢、辦教育,短短幾個月卻一改潮州的落後風貌,百姓們還為他立了碑,造了祠。

前段日子,全國進入汛期,有些地方水災嚴重,當年到潮州沒多久的韓愈,便也遇到了南方汛期,連日的暴雨引發了洪澇災害,在洪水的肆虐下,城外四周農田一片汪洋,百姓深受其害。

周臣《北溟圖》

韓愈憂心如焚,他一方面擺出最高長官的氣勢,下令全城總動員築堤防洪,攜手共治水患;一方面親自冒雨出城,實地勘察災情,獲取第一手抗洪資料,部署抗洪救災,一馬當先衝在抗洪的第一線。

韓愈發現城北面山勢較低,洪水已有傾瀉之勢,若是山洪從這裡湧入城內,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他便想到要築起一座水壩,以堵住山洪。他騎著馬在城北山坡上上下下蹚水做記號,並讓隨從在做有記號的地方插上竹竿,標清堤線。

同時他下令全城百姓參與抗洪,等眾人前來幫忙築堤壩時,就見韓愈插的標杆早已成行,城北儼然變成一座「竹竿山」。韓愈的此番舉動鼓舞了眾人,大家按竿標築堤,最終大堤築成,堵住了洶湧的洪水,潮州順利度過了此次水患。

王希孟《千裡江山圖》

為了傳頌韓愈的事跡,北山被命名為 「竹竿山」,潮州當地也建立了韓文公祠,因為這事,「韓文公走馬牽山」更成為一樁美談。

這一年十月,韓愈被移為袁州(今江西)刺史,次年春,韓愈抵達袁州,在潮州短短八個月的時間裡,韓愈就做下了這許多大事。

1092年,韓愈去世的兩百多年後,潮州知州王滌欲重修韓愈廟,請蘇軾作了一首碑文,即《潮州韓文公廟碑》。碑文氣勢磅礴地寫了韓愈在潮州的事跡和政績,並具體描述了潮州人民對韓愈的崇敬懷念之情。

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自是潮之士,皆篤於文行,延及齊民,至於今,號稱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

李嵩《看潮圖》

蘇軾在文中高度頌揚了韓愈的文學成就及業績,將其比作神仙,「下與濁世掃」;贊他敢於「作書詆佛譏君王」;說他在潮州的崇高業績,並為韓愈之死而涕淚滂沱——「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發下大荒。」

而在蘇軾如此盛讚韓愈的同時,不知他有沒有想起1077年的那個夏天,同樣被貶的他在徐州遇到了黃河洪水,同樣帶領著全城百姓誓死抗洪,還留下了「吾在是,水絕不能敗城」的震撼人心的雄壯之語。

相關焦點

  • 韓文公走馬牽山:819年韓愈抗洪日記,記潮州那年的水災
    819年三月二十五日,潮州來了一個大人物,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然而,他是帶著滿身失意而來的。 在古代,像潮州這樣的嶺南之地,如果某天來了位不得了的人物或者大官,那大概率是被貶了。以前的嶺南地區是個荒涼的地方,瘴氣重,自然環境糟糕,經濟條件也比較落後,是貶謫之地的不二地選。
  • 韓愈被貶潮州的詩作
    韓愈被貶潮州的詩作唐憲宗元和十四年,憲宗遣使臣往鳳翔迎佛骨到宮廷,韓愈時任刑部尚書,上表勸諫,表中舉出子漢明帝至梁武帝,皆因信佛而享國短促的事例。憲宗之迎佛骨,無非為了祈求延年,韓愈所說一下子惹惱了憲宗。要處韓愈以極刑。
  • 唐宋八大家韓愈,因告御狀被貶潮州,1月後狂拍皇上馬屁被人恥笑
    韓愈只在廣東潮州執政了8個月寫在前面:韓愈,唐宋八大家的老大;52歲上疏阻擾皇帝敬佛,還要燒了皇上請來的佛骨;當時差點被皇上給宰了,最終發配到廣東潮州;剛待了1個月,就又上疏狂拍皇帝的馬屁,求饒希望調回內地;被八大家中小弟歐陽修一通狂扁
  • 韓愈和宜春的邂逅相遇,多年前送友人赴宜春,13年後自己被貶此地
    這次科舉事故導致很多人受牽連被貶。王涯身為主犯的舅舅因「坐不避嫌」被貶。而韓愈也是被貶的官員之一。今夜,韓愈前來為王涯餞別送行,在此擺酒。韓愈第一次與宜春的邂逅韓愈此時才意識到,今夜可不單單來喝酒的。韓愈來勁了說到:」王兄,非也非也。宜春,那可是個好地方。西漢時期,西漢昭帝的宗室劉成就是在宜春建立的候國啊。
  • 看看唐代韓愈是怎麼做的
    同日,這裡消防官兵已在水中奮戰了18個小時,鮮明對比,讓人又如何不懊惱看到這個視頻後,相信不少人跟我一樣懊惱,憤怒,難道這種人就不能做點實事?一味地在這裡裝神弄鬼,內心過得去嗎?下面,就來講一下唐代韓愈抗洪的事例唐代韓愈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文學家,其實他更是一位卓越有建樹的官員,對朝廷上的不正之風,他敢於進諫善於進諫,因此常常遭到皇帝貶黜,同時他還是一位抗洪英雄。
  • 特別策劃|假如韓愈來潮州開兩會……
    公元819年,韓愈被貶潮州,八月治潮,贏得江山為之改姓。從其留存的詩文來看,韓愈在來潮州路上以及在潮州期間,對潮州的評價並不算高。1200年過去後,潮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月13日起,潮州正式進入兩會時間,14日,備受關注的政府工作報告出爐。
  • 早呈奏摺,夕貶千裡,且看韓愈如何百折不回、一心為民
    唐憲宗將佛法視為信仰,一度追求長生且剛耗費大量的精力將佛指骨運回來,但韓愈卻以如此激烈的言行否定自己的信仰與行為,甚至暗示自己信仰佛教反而會招惹禍端,若不是崔群等人苦命求情,韓愈興許早已犧牲,但最終還是落得個貶至潮陽的下場。古時候,潮州離京城偏遠,氣候也大相逕庭,韓愈懷著必將一死的心情踏上了被貶之路。
  • 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韓愈的經歷和2篇文章1個成語有關
    千載難逢:這個成語和韓愈有關,貶官升官曲折過程涉及佛骨和泰山韓愈的兩篇文章,一篇讓他被貶為潮州刺史,一篇讓他高升吏部侍郎。你可能不知道,韓愈曾因一篇《諫迎佛骨表》差點喪命,後被唐憲宗貶到潮州;途中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唐詩;之後又因一篇《潮州刺史謝上表》,令唐憲宗龍顏大悅,將他調回京都,擔任吏部侍郎的官職。《馬說》《師說》都是唐朝大文豪韓愈的作品。「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中的這些名句人們更是耳熟能詳。
  • 韓愈:一位胸懷天下的詩人,潮州這片土地的開路人
    即便文無第一,可韓愈的胸懷,還有他俯下身子離開宮廷貼近大唐盛世的人間夾縫裡,去窺探民間疾苦,是所有文人裡的第一人。一個經典的例子,韓愈被貶潮州。"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天威難測,天子一怒,遂韓愈就被下放到了潮州這個蠻荒之地。韓愈不痛快是真的,從他的詩句中就能體現到。
  • 1906年潮州韓文公祠老照片,現存最早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廟
    筆架山,原名雙旌山,或稱東山,因形似古代的筆架遂稱筆架山,又因韓愈而稱韓山。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在潮州8個月,詢民疾苦,重農桑,築堤防,興學校,祭鱷魚,開潮州文風,給潮人留下深刻影響。圖為韓山。
  • 雨中拜韓愈,吟詩悼文公,韓愈逝後葬於這裡,陵園處處聞文韻墨香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這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在貶謫潮州途中創作的一首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此詩抒發了韓愈內心鬱憤以及前途未卜的傷感情緒。
  • 韓愈晚年結識一高僧後,真的信佛了嗎,韓愈:我一成不變!
    幸好宰相出面講情,韓愈才被從輕發落,貶謫到荒遠的潮州去了。據野史記載,韓愈初到潮州時,在路上遇見一個老和尚,一對門牙翹出了嘴唇。韓愈頓時大起憎惡之心,恨不得敲掉對方的齙牙。不料,韓愈剛安頓好,次日就有人送來一個小包裹,打開一看,竟然是一對門牙。來人告訴他,這是大顛禪師自己敲落的牙齒。
  • 韓愈,一個風流的老頑童
    本來,他的政治生命到此結束了,但神奇的事再次發生,韓愈被貶期間,唐憲宗駕崩,新即位的穆宗再次重用他,令他時隔一年後重返長安,擔任兵部侍郎,次年六月,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既掌握政治實權。諫迎佛骨是中唐時期的一件大事。史載: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憲宗派特使持香花,迎佛骨,在宮中供養三日。於是「王公世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後。
  • 韓愈:不虛南謫八千裡,贏得江山都姓韓
    憲宗看後,龍顏大怒,要將他處以極刑,後經裴度等人多方求情,最後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責求即日上道。宋朝有一位詩人徐鈞,他曾為韓愈寫了一首詩,很好地評價韓愈這個人和這件事:「排斥異端尊孔孟,推原人性勝荀楊。平生膽氣尤奇偉,何止文章日月光。
  • 電視紀錄片《韓愈與潮州》攝製組到孟州取景拍攝
    8月25日上午,廣東潮州市廣播電視臺電視紀錄片《韓愈與潮州》攝製組來到孟州市,將鏡頭聚焦「韓愈」相關內容和素材取景拍攝。在韓愈陵園,攝製組一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挖掘韓愈文化,用鏡頭語言解讀韓愈,為韓愈文化的傳續「添薪續力」。
  • 【故事】韓愈潮州驅鱷魚
    韓愈潮州驅鱷魚韓淑興 元和十四年(819年),唐憲宗派遣使者前往陝西鳳翔法門寺迎彿骨,在京城掀起了一場狂熱的信彿潮。 韓愈對這一勞命傷財的崇佛行為憂心忡忡,寢不能眠。幾經思量,提筆疾書,寫了《諫迎彿骨表》上表皇上。憲宗皇帝看後龍顏大怒,要將韓愈處以極刑。
  • 歷史上的唐代大家韓愈,反對迎佛骨,被貶荒蠻之地
    韓愈是唐代的大詩人,他的《勸學》《馬說》至今都是為人所稱道的名篇,他不僅能詩善文,在政治上也曾出任要職,就是這樣一位博學的詩人,為何要不識時務地反對迎佛骨惹怒皇帝,導致自己被貶?要知道在封建社會,皇帝掌握的是對所有臣民百姓生殺予奪的大權,大臣們逢迎都來不及怎敢觸怒龍顏。
  • 韓愈為何會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的感慨?
    韓愈文章做得很好,唐宋八大家他是第一位——文起八代之衰,評價很高。做官也做得蠻大的,做過刑部侍郎,相當於現在副部長的職務。他闢佛是站在本土文化的立場,韓愈本人對佛經並沒有太大的深入,因為隋唐之際,很多的文化人都學佛去了,於是就使得那些對儒家主流意識形態一往情深的人覺得心裡不平衡,他就站在自己本土文化的立場,本能地要加以排斥,所以韓愈做了篇論文《原道》,闡述先王之道。
  •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我註定是個大咖
    韓愈第二次被貶,這次目的地是廣東潮州,「路八千」的被貶之途開始了,全家百十口人都要跟著上路,並且也是打包的時間都不給。這一年,韓愈52歲,與上次被貶相比,站的位置更高,摔的也更慘。還未到潮州,自己12歲的女兒便病死在途中,草草掩埋後,一眾人等相互扶持,背後是落日夕陽,向著潮溼陰鬱的南方蹣跚而去。
  • 諫迎佛骨的韓愈和八仙韓湘子的傳說
    果然,刑部侍郎韓愈因此觸犯龍顏,差點人頭落地,多虧宦海沉浮多年,還有一票好兄弟,多方遊說,總算保條命,被發配到潮州,這事還被當時法門寺的大和尚四處宣告,這就是和佛作對的下場。 乙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心態悽涼的韓愈在去潮州路上,至藍關大雪阻行,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