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道教八仙的故事膾炙人口,其中呂洞賓呂祖的傳說更是遍布大江南北,在八仙中,除了呂祖爺這樣的「網紅神仙」外,還有一位默默吹著洞簫的「文藝青年神仙」韓湘子韓祖。
和呂祖爺一樣,韓湘子祖師也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韓湘子為唐代大文學家、刑部侍郎韓愈的侄孫。
而這位被蘇軾譽為「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韓愈也曾經留下一首詩歌,來記敘他和韓湘子祖師的往事。
甲
那是大唐元和十四年的冬天。
佛教發展盛極一時,數量龐大的僧尼們不勞而獲卻生活奢靡貪圖享樂,佛寺佔耕地極廣又修建的富麗堂皇奢侈浮華,很多好吃懶做的人們為了過上僧尼的生活而加入佛教…
這一切既嚴重影響唐朝政府的財政收入,給徵兵、勞役、官吏諸方面都造成嚴重困難,也在百姓心目中,積怨益多。
這個大背景下,法門寺有一座佛塔,塔內藏釋迦牟尼指骨一節,稱為舍利,歷代當家大和尚每三十年開一次塔,把舍利取出,讓人瞻仰、參觀,同時昭告天下,說每逢開塔則歲豐人泰,因此,唐憲宗要迎佛骨也就是舍利入宮內供養三日。
(法門寺今貌)
這一事件在當時全國引發一場浩大而狂熱的禮佛風潮,上至王公貴胃下至販夫走卒,社會各階層趨之若鶩,甚至很多人廢業破產、燒頂灼臂燃指而求供養,釀成不少人間悲劇。
時任刑部侍郎的韓愈,眾人皆醉我獨醒,面對整個社會的這場佞佛狂歡,向最高領導唐憲宗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也就是流傳千古的《諫迎佛骨表》。
給最高領導人提意見,在咱們這塊土地上,那都是拎著腦袋才敢做的事兒!古時候這種人不多,現在更少,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也只能桀然一笑。
果然,刑部侍郎韓愈因此觸犯龍顏,差點人頭落地,多虧宦海沉浮多年,還有一票好兄弟,多方遊說,總算保條命,被發配到潮州,這事還被當時法門寺的大和尚四處宣告,這就是和佛作對的下場。
乙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心態悽涼的韓愈在去潮州路上,至藍關大雪阻行,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歌。
據北宋仁宗年間劉斧《青瑣高議》記載,韓湘從小就喜好道術,常常自己說會多少多少種法術,每每聽到這些,韓愈都不以為然。
有次正逢宴會,韓愈就讓韓湘在席間表演道術,韓湘隨手取來一花盆泥土,並用紗籠罩住花盆,片刻卻從中開出兩朵鮮花,眾人都讚嘆不已。韓愈仔細端詳,見每朵花上各有一句詩,分別寫著「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不解,韓湘則言天機不可洩露。
後來,前文交代過,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潮州。
行至藍關,天降大雪,人馬困頓不能前行。忽見一人冒雪而來,正是侄孫韓湘。
韓湘對韓愈說道:「此地便是藍關,您還記得當日花上的詩句嗎?」韓愈長嘆一聲:「今天才知你實非凡人,道術不淺。我正想作詩,就將這兩句嵌成七律一首吧!」,說罷,吟出了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最後
一箋煙雨,半壑凝愁,又見繁華凋落盡,歲月滄桑不回頭,
華夏文明的浪花又一路前行千百年,韓愈在《諫迎佛骨表
》中曾經這樣寫道:「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鑑臨,臣不怨悔。」,歲月婉轉,法門寺歷代大和尚姓甚名誰,早已無人知曉,韓愈卻成了一輩輩讀書人心中的楷模之一。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