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忠過去30年製作的很多電視節目保持收視長虹,被稱為金牌電視節目製作人,甚至被一些媒體譽為臺灣「史上最值得被託付遙控器的男人」。
近幾年,他開始更多地走向前臺,主演舞臺劇,並擔任大陸一些綜藝節目的評委。日前他在臺北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大陸的電視節目進步很快,但更應該鼓勵創新。
引進版權讓大陸節目進步很快,但更需鼓勵創新
王偉忠製作的《我猜我猜我猜猜》《康熙來了》《超級星光大道》等綜藝節目,以創意著稱,在兩岸深受歡迎,也捧紅了吳宗憲、蔡康永、大S(徐熙媛)、小S(徐熙娣)等臺灣藝人。
他也一直很關注大陸的電視,看過《康熙大帝》《漢武大帝》《大宅門》等歷史劇以及《蝸居》《大丈夫》等時代劇。「這些劇都蠻不錯的。」王偉忠說。
近幾年,大陸一些電視臺熱衷於引進國外版權的綜藝節目,如《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我是歌手》等,並邀請綜藝節目大腕擔任評委或導師,在大陸掀起「選秀風」,也引起一些質疑,認為「燒錢」有餘,創新不足。
對此,在大陸綜藝節目《中國夢之聲》《中國達人秀》擔任評委的王偉忠認為,電視商業競爭很厲害。哪個節目火了,其他電視臺一窩蜂地跟上很正常。
「大陸電視臺現在引進版權節目,這是個過程,可以把電視的軟實力和硬實力提高很快。我看他們拍攝的內容、速度跟執行,進步太快了。塵埃會慢慢落定,各臺找到自己的特色。過程結束了,一定要鼓勵創新節目,這個很重要。」王偉忠說。
對於創新,他認為,電視臺領導要鼓勵創新,政策要鼓勵創新。電視臺達到盈利指標後,「應該規定,要有一定比例的盈利用來創作新節目」。
王偉忠說,節目製作人也要有膽子做開創性節目,不能總擔心風險。節目能不能紅,要看天時地利人和,但創作本身不能有目的,要對創作有熱情,老闆也要鼓勵,這樣才能創新。
他認為,大陸的一些影視節目,比如《舌尖上的中國》《手機》等,「已經跟土地和土地上的人產生關係」,這就是一種創新。
與其說喜歡眷村,不如說是懷念雞犬相聞、相濡以沫的感情
在臺灣嘉義眷村長大的王偉忠近年來對眷村題材的創作著力較深,也受到兩岸觀眾的熱烈歡迎。
以眷村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光陰的故事》在臺播出後,觀眾反響熱烈。與賴聲川合作的舞臺劇《寶島一村》,自2008年12月起在臺灣、大陸巡演至今超過80場,場場爆滿。
他新近創作並主演的舞臺劇《往事只能回味》講述分別在北京和臺灣眷村長大的兩個同齡人的真實故事,近日在北京和上海上演,引起轟動。「國家大劇院已經邀請我們去演」。
眷村多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臺灣當局為了安排國民黨軍隊人員及其眷屬所興建的房舍。眷村裡住著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口音的人們。但為改善住戶的生活環境,也由於破舊的環境有礙都市發展,全臺很多眷村被拆除,其中包括王偉忠出生和長大的地方——嘉義市眷村「建國二村」。
「眷村對我來講就是一個太好的童年回憶,有這麼多感情在裡面。」王偉忠說。
有人問他,《寶島一村》是講臺灣的故事,大陸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看?連續劇《光陰的故事》是講臺灣外省人的東西,為什麼本省人也看?「其實,這兩部劇就是通過眷村講感情的東西,而家庭、感情就存在中國人的DNA裡,眷村的這些東西對我影響很大。」王偉忠說。
「所以,與其說大家喜歡、懷念眷村,不如說是懷念雞犬相聞、相濡以沫的感情。」王偉忠說,為什麼大家會喜歡看電影《致青春》《中國合伙人》,社會發展到一定地步就開始懷舊,很多東西就會回來。
他說,下一步,眷村的題材還會繼續做,「眷村是中國近代史裡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躬逢其盛,眷村裡那種相濡以沫的事太有趣了。現在做的只是講到眷村的一點點而已,我要繼續盡力」。
做點另類創作:讓中年男人還有自尊
走過30幾年製片人生涯的王偉忠,早已奠定江湖地位,收穫了各種「榮譽稱號」,但他最喜歡的稱呼是「偉忠哥」。
「我就是偉忠哥,代表什麼呢?從臺灣一個很草根的眷村孩子,很重感情,做了很多事情讓大家覺得很有趣。」他說,希望自己做得表裡一致,身心健康就好了。
他說,他的個性就喜歡做新的東西。但現在電視已經幾乎不做了,「讓年輕人做,年輕人比我做得好,年輕人有很多語言我不懂,而且我也不會喜歡的,可是我養一家公司,要讓大家好好工作」。他現在是臺灣金星娛樂公司總經理。
「我這個年紀,創作方面不一定要做主流了,我想做點另類的東西。」王偉忠說,他目前比較感興趣的題材,一是中年人的情愛,二是兩代人的感情觀。
「我們中年人,要關心孩子,關心他人,但我們自己沒人關心。中年男人到了這個年紀的時候覺得日子就這樣子,思想也被人家嫌來嫌去。」王偉忠說,我不這樣認為,中年男人其實是塊寶藏,應該讓中年男人還有自尊,就像讓中年女人還有漂亮一樣,「我覺得下午的太陽,下下雨還蠻爽的」。
「我們這些五六十歲的男人,沒人講我們的情愛故事,都講成功失敗。」王偉忠說,可是成功失敗轉頭空,人是活的,是有熱血的,是有感情的。他要做這方面的創作。
他還關注兩代人之間的感情觀,「因為我大女兒談戀愛了,我想告訴她,男人是什麼樣的,怎麼想的。」他說,與女兒交流,也可以知道年輕人的想法。(記者吳濟海 李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