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忠:那個抓到綜藝「門把手」的人

2021-02-08 文娛財經

演員何冰有次在綜藝節目裡提到了一個「抓把手」的概念,他援引了飾演「教父」的馬龍-白蘭度的例子。後者為了詮釋《教父》的那個經典形象,其實暗自「抓了很多把手」:如模仿義大利語發音、往頭上抹鞋油、在嘴裡塞棉花等等。這些口音及外形塑造上的用功,是演員建立自信的憑據,更是一種「知其所以然」的安全感。

 

「抓把手」意味著對於傳統標準的承繼,「傳統」一詞並不全然指代腐朽與沒落,更多的時候它代表著那些與越過門檻有關的經驗。在「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那裡,「門把手」的概念同樣存在。《連環炮》、《全民大悶鍋》、《康熙來了》、《星光大道》,數十年間由王偉忠捧紅的綜藝檔和藝人名角不計其數。他看過太多入廟拜佛的香客,也目睹著這山更比那山高的興衰變幻,綜藝場一切常人眼中詫異愕然的存在到了王偉忠這裡,至多一句「只是過程」或者「這很正常」。教父真正擔心的事情似乎只有一件,那就是廟堂前面是門庭若市了,但真正能夠叩響山門的人卻越來越少。

1.    綜藝的那套「把手」,今天的人還信不信了?

 

各個行業其實都是如此,那套標準一直都在,問題只在我們是否還尊重並相信它。梨園裡講「不瘋魔不成活」;武行授徒先從扎馬步、走行樁開始;踢足球格外強調球感球性;又或者如《爆裂鼓手》裡魔鬼導師弗萊徹對小白男主說的那樣——「你知道查理-帕克成為『大鳥』是因為當初喬-瓊斯拿著缽往他腦袋上砸吧!」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並不會過時。只是某些時代或者時代的某些年份,它被更浩瀚的集體意識刻意忽視並且遺忘。

 

在話語權因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逐漸由精英媒體轉向自媒體的當下,教父的意義更在信徒和聽眾是否人多勢眾,而不在於宣講的概念本身。就拿傳統標準日益式微的綜藝界來說,濫竽充數、臨時抱佛腳之流非但沒有耽誤掙錢,甚至錢越賺越多,從業者何必再懷揣那些教化與擔當呢?過去的規律是:要先取得藝術上的成就,至少是技術上的成就,世俗價值才能接踵而至;現今不用這麼麻煩,成名在望有時只需要放下身段或者成為事發現場。

 

舉世正以一種娛樂至死的狂歡氛圍填補空氣中尚且存在的空隙,與娛樂精神休戚相關的綜藝節目自然是加冕到了時代寵兒的王座上。綜藝節目可不可以是純粹的娛樂?可不可以是行業內部悶聲發財的海天盛筵?如果你去問綜藝範疇裡影響兩岸人、最有發言權的王偉忠,他會告訴你當然可以。但是,後面的補充更重要——「我做每個節目,我都知道為什麼。我不是不(想)賺錢,我還有些節目也是為純賺錢,但是我自己要在裡面找平衡」。

 

大陸綜藝成功逆襲臺灣 王偉忠:抄襲無所謂,但要有創意

 

即便是在行業內部充斥著敷衍潦草、不思進取的傾向性的當下,作為「綜藝教父」的王偉忠仍然對局面保持著足夠的耐心。他認為與其指責無可救藥的苗頭,不如給有想法、有堅持的後輩鼓掌。如果有一天,電視規則真的容不下他所在乎的綜藝精神,王偉忠還能返身舞臺劇的劇場重建一所綜藝的黃埔軍校。總之古人早就講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什麼是王偉忠在乎的綜藝精神?他的事業究竟是為了什麼在努力?這一切在今天的人看來還剩下多少份量?這些命題在王偉忠這裡似乎遠比探究臺灣綜藝和大陸綜藝的此消彼長要有意義的多!就拿《康熙來了》來講,這樣一個臺灣綜藝的金字招牌的停播對於王偉忠而言也不過就是一場曲終人散的日常,他唯一的可惜只是由於《康熙來了》已經是連接兩岸娛樂業溝通渠道的門戶,所以只是在這個環節有些遺憾罷了。

真正令王偉忠感到知音難覓的是如今看似百家爭鳴的大陸娛樂產業,這裡喧譁造勢的一切對於這位「過來人」而言毫不新鮮。那些金玉其外的戲碼,他也早就在海峽對面見識過敗絮的諸多細節。所以面對騰訊新聞《巔鋒問答》的主持人何潤鋒的那些直中要害的提問時,王偉忠如此解讀他對於大陸「綜藝熱」的思考:大陸綜藝的資本導向更重;做創意的人更少;製作費用是天文數字,但從業者靈魂層面的追求、對於節目價值觀上的期待則愈發乏善可陳。

 

由王偉忠擔綱製作人的綜藝節目,很多即便初衷是為了娛樂,但由於標準和態度上的著力分明,現在回頭看卻發現它已經成了那個年代文化構成的一部分。抱著嚴肅的態度去做綜藝,綜藝才能做好;抱著娛樂的態度去做綜藝,做出來的東西註定是一盤散沙。所以不管是綜藝還是娛樂,本身也可以是件很嚴肅的事情,或者說也應當是件很嚴肅的事情。這個時代的問題不在於板正過頭,而在於玩笑開得太大、太過火,太沒分寸。所以總有人將潦草當成寫意,把出格看作出眾,用巧言令色比喻機變,以大而化之指代灑脫,仿佛只有精神層面的追求該被關進黑屋子。

 

在這個過程中,某些極其重要的初衷被忽視了。王偉忠說過,製作人應基於對時代的把握在綜藝節目中選擇適當標準。但不管是純粹娛樂的標準還是嚴肅規範的標準,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跟社會互動,是為了反映社會乃至記錄時代。娛樂只是手段的一種,而不是目的的全部。

 


大陸真人秀一集預算動輒百萬千萬!王偉忠:節目的魂呢?

 

大陸的很多綜藝製作之所以忽視了這些,則要歸咎於懶惰與貪婪的混合。王偉忠坦言,不管是臺灣還是韓國,當年都像大陸一樣用「拿來主義」來獻祭產業。但那只是一個過程,過程之後有沒有找到自己的精神,或者說打不打算找自己的精神,這是問題的關鍵。同樣的例子就像中日足球都存在的「金元熱」,當年日本聯賽也請天價外援來本國踢球,這看上去和中超的現狀如出一轍,但兩者的本質區別在於日本足協是希望外援帶動本國球員,而中國商人只是希望外援包辦一切,在成績上拔苗助長。

 

所以王偉忠格外強調做節目的因果關係,只有當你是抱著明確目的去做節目,才能把這個節目做得與眾不同。今天的大陸綜藝只是要追求那個「紅極一時」的結果,繼而不分晝夜、吃相難看地奔波在一條條通往羅馬的捷徑上,撞翻車了也在所不惜。別人有很好的模式,直接花大價錢拿過來,跳到這個位置上就大賺特賺,賺翻之後自是行業標兵、全民偶像!但你複製的這個對象當初做這個的初衷是什麼?一概不懂、不問、不考慮、不關心。在這樣的覆巢之下,又豈能真的生出「人才培養」、「創意思維」或者「格局情懷」那幾塊完卵呢?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娛樂綜藝,且這種剛需不必盡數相同,這是我們討論綜藝或娛樂必須承認的前提。不過承認歸承認,道理還是要講的:是不是一代人只要被當代的娛樂餵飽了,就可以不管養料到底是什麼成色了?綜藝節目當然也是很不一樣的,有「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的,也有「當年蓬矢桑弧意,豈為功名始讀書」的,它們共同存在於王偉忠所言的「綜藝」二字所蘊含的「多樣性」裡。但只有那種有溫度的綜藝,才能真正歷久彌新、長盛不衰。除此之外的喧囂鼎沸,不過是在重複「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式的無意義。

 

在以「自娛娛人」的製作人自居的王偉忠這裡,綜藝其實從來都與寓教於樂如影隨形。綜藝的多樣性中最可貴的一面當然不是純粹的討巧逗樂,而是借用娛樂這解構主義的天性為波瀾不平的社會環境提供一片無傷大雅的緩衝地帶。天將亮未亮之時,唯有綜藝不易觸及最敏感的神經,唯其可作思想啟蒙意義上最低成本的試驗田。回憶起在臺灣「老三臺」的經驗,王偉忠提的最深也正是這個點:只要你作為製作人,真的敢想敢幹,真的有感情、有套路,懂得循序漸進的道理,即便一些媒體長官或者決策者和你的想法不一致,他們也會支持你做一些新的突破。社會就是這麼一點一點進步的,如果時代的某些行業永遠失去了這樣的嘗試,改變也就永遠不可能自然而然地發生。

 


王偉忠建言大陸綜藝用心觀察社會,才能做好節目

 

外部環境的鬆動或者促進固然重要,但王偉忠更關心的是綜藝行當自身的積累和意識是否到位了。當大家都習慣於在糊弄觀眾的磁場裡呆得紙醉金迷,在與簇擁的共謀中呆得自我感覺良好,有一天社會真的需要綜藝節目來全方位地彌補基礎常識普及上的虧空了,卻發現各就各位的從業者都不知道門把手長什麼樣,這才叫做深刻的尷尬。

 

這個時代扶搖直上的綜藝節目大都停在了一個很淺的層面,卻自詡已經另立教派(所以無需教父),自詡已經見過天地、見過眾生了。靠在這些節目後面的製作人們正在成為主流,正在重新定義評判的標準,差不多就是在這個時候,王偉忠提醒他們「見天地、見眾生」那是後兩個步驟,在此之前到底見沒見過自己,難道心裡真的沒點數嗎?但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從他們面對壓力時的緊張和那種已經失去分寸的判斷上,我們就不難看出端倪。從前的王偉忠們是創造條件也要做節目,要推動;今天的主教們則是千人一面地在限娛措施後面噤若寒蟬,要自我審查,以至於忘記了溝通管道本身的建立並不觸及政治正確的紅線。

 

是時代需要綜藝,還是綜藝需要時代?或者說,時代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綜藝?綜藝的門把手又長什麼樣?推開那扇門更是何等天地,何種可能?一切的答案都在王偉忠那裡。他循循善誘、理性溫和,即便再深感知音難覓也不會逢人便施「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之類的高級譏諷。面對這麼一位可敬前輩,時代為何不去離他更近一些呢?

 

去《巔鋒問答》看看這期節目吧。

相關焦點

  • 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我是純粹的眷村人
    53 歲的王偉忠身形高大,聲音洪亮,很有「大哥」派頭   專訪臺灣電視綜藝節目「教父」王偉忠--「我是一個純粹的眷村人」    他是臺灣電視界名副其實的「大哥」:《連環泡》、《老實樹》、《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等王牌節目都出
  • 親歷四十年:臺「綜藝教父」王偉忠的兩岸情懷
    頭頂「綜藝教父」的光環,他一手締造了臺灣綜藝的黃金時代。  當人人都沉浸在嬉笑怒罵的綜藝時代之時,王偉忠卻依舊堅持著四維八德的溫情敘事。  如今的王偉忠年近花甲,但卻頻繁奔波於兩岸之間,為兩岸綜藝開疆拓土。  王偉忠的光陰故事從臺灣嘉義市的這個眷村開啟,雖然生活頗為拮据,不過每當他回憶當年時,眷村永遠是「留在曾經裡的家財萬貫」。
  • 和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吃夜宵
    調皮闖禍、逃學把妹,王偉忠都幹過,當年的壞孩子都曾被認定不會有什麼出息,有女孩的人家都不想把孩子嫁給同村的男孩。王偉忠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讀書固然是正道,「但愛搗蛋的人想法不一樣,他們更有做綜藝節目的天分!」王家這種不愛循規蹈矩的性格,估計來自父親。王偉忠很愛說起當年老爸怎麼泡老媽的事。那時他爸爸還只是一個「開發動機」的普通士官,冒充「開飛機」的飛行員博得老媽歡心。
  • 巔鋒問答 | 大陸綜藝遍地黃金?王偉忠:做節目靠的不是錢,是靈魂!
    普通人進入電視臺很難,王偉忠也不例外。「我都是靠打工進去的,做助理,當個小工賺學費。」到了1979年,臺灣電視開始實行「制播分離」,電視臺可委託製作公司做節目。但當時的臺灣只有兩個製作公司,一個做戲劇,一個做綜藝。王偉忠跟隨一家製作公司進了電視臺,師從知名製作人江吉雄籌劃《綜藝100》。到了1992年,有線電視興起,王偉忠跟著老師去了TVBS。
  • 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的家
    在電視圈闖蕩40多年,製作《康熙來了》、《大學生了沒》、《全民大悶鍋》、《超級星光大道》等節目,不僅紅遍兩岸,也是80、90後的共同記憶,憑藉源源不絕的創意和想像力,奠定綜藝教父的地位。王偉忠把廁所門拓寬為老年生活做準備除了保留一間客房外,我們把房間、書房、更衣室,全部整並成一個大空間,開放式的,反正這年紀也沒什麼秘密了,可以互相聽到對方,我摔倒的聲音她聽得到,廁所門改成對開的,以後輪椅好進去嘛
  • 「綜藝教父」王偉忠:順著天分做事,逆著個性做人
  • 人物|王偉忠:創作的養分,來自每個人的「光陰故事」
    臺灣知名製作人王偉忠近日在廈門的演講中坦言,「微博、自媒體等形式的出現,給每個人都提供了一方舞臺,每個人都能傳遞自己的光陰故事。」作為臺灣「外省第二代」,王偉忠的創意事業就從眷村的「光陰故事」裡汲取了不少養分。穿過臺灣嘉義「建國二村」不寬的街巷,籬笆牆圍著一個又一個「小世界」,每家每戶飄出不一樣腔調的方言,那是來自南北各省的軍眷住所。
  • 王偉忠:與眷村有關的日子
    一齣戲、一個村,讓我們感知到這位臺灣電視綜藝節目金牌製作人的眷村血脈,和無數個普普通通眷村人的家族脈動。王偉忠:《寶島一村》就像臺灣數百個眷村一樣,終究抵抗不了時代的流程,它被拆掉了。他們拆掉它的土牆磚瓦,拆不掉我們共同的回憶。您看,臺灣第一代的眷村人凋零了,有我們這一代來說故事,我們多麼希望這個屬於民族的故事,能夠在中國人的社會裡面,世世代代地傳下去。
  • 綜藝教父王偉忠:表裡一致是最好的表演 諾亞老友記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觀看視頻回放)來 源 | 諾亞財富(ID:noahgroup) 主持人 | 章嘉玉(諾亞正行總經理) 嘉 賓 | 王偉忠(華人綜藝教父、《康熙來了》製作人)以下內容根據嘉賓演講整理,有部分刪節:章嘉玉:今年對於諾亞比較特別,今年是諾亞成立15年,上市10周年。
  • 王偉忠:大陸還欠康熙來了六駕飛機
    王偉忠笑容開始侷促起來,細著眼睛盯著你。眼前的偉忠哥沒有了平日裡的插科打諢,也不是那個脾氣火爆的製作人,他更像是一位正在經歷中年危機的父親,少了幾分威嚴,讓你不至於慌張。9月的一個周末,王偉忠來上海參加一檔創業為主題的演講節目。身形高大的他,一出現就引發了人群不小的騷動。一身深灰色西裝,標誌性的灰白髮型,膚色比電視上顯得更黝黑一些。
  • 王偉忠:大陸還欠《康熙來了》六駕飛機
    王偉忠笑容開始侷促起來,細著眼睛盯著你。眼前的偉忠哥沒有了平日裡的插科打諢,也不是那個脾氣火爆的製作人,他更像是一位正在經歷中年危機的父親,少了幾分威嚴,讓你不至於慌張。9月的一個周末,王偉忠來上海參加一檔創業為主題的演講節目。身形高大的他,一出現就引發了人群不小的騷動。一身深灰色西裝,標誌性的灰白髮型,膚色比電視上顯得更黝黑一些。
  • 王偉忠的訪談,「出賣」了小可老師作品的去向
    前同事小毛突然發我一張截圖,是「一條」對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先生的採訪,他看到這個分享給我的原因我想一是裡面「植入」了小可老師的作品,另外一個是因為我們曾經一起在臺灣與王偉忠先生有過一面之緣。2017年初,我們去臺北採訪綜藝主持人歐弟,約的是在他籤約的公司辦公室,我們正聊得起勁的時候,突然在眼睛的餘光裡看到亂入了一個男人的鬼臉,歐弟也看到了,抬頭回敬了一個鬼臉:「偉忠哥!」我當時腦子裡想的全是採訪的事,都沒回過神來,所以歐弟回敬了一個鬼臉之後我們馬上又切回正題,等完事之後。我問小毛,剛才做鬼臉的那人是誰?小毛說:臺灣綜藝大哥王偉忠呀。
  • 王偉忠上海尋找「初戀女友」 《短波》內地首演
    搜狐娛樂訊(Lily/文)繼《寶島一村》之後,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將首次登場,帶著全新的舞臺劇《短波》做內地首輪演出,11月1日至4日在上海文化廣場演出6場。而該劇也是SMG東方娛樂在繼「中國夢之聲」之後再次攜手王偉忠推出的舞臺劇作品,將在通過選角模式確定內地版女主角。
  • 王偉忠全新節目即將上線 老男孩不想「講道理」
    王偉忠有時候像一個老男孩,他的團隊說:偉忠哥聊天習慣性的思維發散。    王偉忠是臺灣地區有名的電視節目製作人和經紀人,從《連環炮》、《全民亂講》到《全民大悶鍋》和《全民最大黨》,再到《康熙來了》,王偉忠的臺灣綜藝節目是最早一批也是最受歡迎的「下飯綜藝」。除此之外,他還導演了話劇《寶島一村》,12年,憑藉話劇《寶島一村》獲得第1屆北京丹尼國際舞臺表演藝術獎最佳編劇獎。
  • 王偉忠籌拍眷村電影
    本報訊(記者金力維)臺灣電視製作人王偉忠的新書《我住寶島一村》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日前在京舉行新書首發式,王偉忠透露正在籌備拍攝一部眷村題材的電影。王偉忠在臺灣被稱為「綜藝教父」,他是《康熙來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熱門電視節目策劃製作人,也是賴聲川風靡兩岸的話劇《寶島一村》的策劃製作人。
  • 攜手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網易嚴選為全球華人打造一場春節暖心...
    比起傳統趕市集的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線上採購年貨。與此同時,各大品牌與電商平臺也紛紛推出「一站式」購齊的「年貨節」,為消費者提供最大便利的同時,卻也成為電商促銷開闢的新「戰場」。在一片全品類促銷「混戰」中,用戶發現,網易旗下生活類自營電商品牌網易嚴選另闢蹊徑,抓住過年這個特殊時間節點消費者對「家的味道」的珍視,以一款承載了海峽兩岸情感傳承的「臺灣眷村醬面」,開啟了一場特殊的「家宴」。
  • 王偉忠:年紀到了就低頭吧,很多事情你一低頭就閃過了
    61歲的王偉忠是叱詫風雲的綜藝教父,從早期的《連環泡》、《週末派》,到近年來火紅的《康熙來了》、《超級星光大道》都是他製作的節目。監製或導演的戲劇作品《光陰的故事》、舞臺劇《寶島一村》、《往事只能回味》等,也都造成轟動。 他24歲就當上製作人,在第一線工作時既急又兇。
  • 王偉忠被指與韓紅不和 回應:衝突才有美感
    王偉忠:不知道我的人,一定不娛樂。(設計臺詞)  華西都市報:但凡對綜藝節目有一點關注的人,對「偉忠哥」的名號自然不會陌生。從挖掘出大小S、陳漢典到楊宗緯、蕭敬騰,臺灣地區最紅的節目幾乎有80%都出自他旗下,被稱為「綜藝教父」。極少願意從幕後走到臺前的他,加盟東方衛視《中國夢之聲》後,「教父」的導師首秀受到不少人的關注,也引發了熱議。
  • 當王偉忠當嶽父時,女兒嫁給了一個的富裕家庭,並與妻子分居
    王偉忠不舍的大女兒結婚了,為了當爺爺,她願意退休,幸福的家庭才是終極追求,據臺灣媒體報導,王偉忠的大女兒王玲已經結婚,結婚對象來自美國。從婚紗照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對新人非常般配,而且都露出幸福的表情。那麼王偉忠也比較模糊,只說女婿是普通人家,兩人是大學同學。
  • 「臺灣娛樂教父」王偉忠:伺候了很多大牌,我知道明星很為名利受苦
    30多年前,有一種叫「新聞綜藝」的節目形式,他用小品等方式將很多社會狀態綜藝化,藉此表達他對社會的嘲諷。這樣的小品,他「做了很多」。後來,他又做娛樂綜藝節目,原因仍然離不開錢。那時候最流行的綜藝節目,讓王偉忠能以最快的速度賺到錢去養家,因為要養家,他必須向現實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