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支付技術公司 Afterpay 在5月1日發布報告稱騰訊經過多天入市增持,目前已經持有公司5%的股權,成為Afterpay 的大股東。這一報告發布之後,Afterpay 的股價迅速飆升了35%達35.59澳元每股。Afterpay 的聯合創始人 Anthony Eisen 和 Nick Molnar 表示「非常榮幸」能夠吸引到像騰訊這樣對公司有著深遠戰略意義的投資者,並稱此舉將為兩公司可能的合作做好鋪墊。騰訊方面也表示期待與Afterpay建立長期的業務合作。
「先買後付」始創者Afterpay
Afterpay 創立於2014年,由於其大受年輕一代消費者歡迎的「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的支付理念,業務量快速上漲。Afterpay 「先買後付」的支付方式相當於無利率信用卡付款,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無需一次性支付全款,而可以最多分為2周為一期,最多分4期進行支付,且在未逾期前 Afterpay 不收取任何利率和手續費。雖然在逾期之後,需要支付罰款,但最高不會超過商品總額的25%並以68澳元作為上限。傳統信用卡則會在超過還款之後不但收取罰款,而且每日收取利息,Afterpay 與之相比為消費者節約了支付成本,也降低了負債的風險。
Afterpay 於2016年上市,並在2017年與其技術供應商,也是其最大的股東Touchcorp 合併,組建了Afterpay Touch Group,確立了Afterpay 和 Pay now 兩條服務線。Afterpay 延續之前「先買後付」的支付理念,Pay now 則為 Touchcorp 傳統的支付方式。發展到今天,Afterpay Touch Group 已經成為擁有600萬用戶,2萬家合作店,業務橫跨澳,美,英,紐西蘭四大市場的國際支付技術巨頭。
Afterpay 在已有眾多玩家和巨頭,競爭激烈且日新月異的支付市場上能獨闢一片天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符合年輕一代的消費觀
Afterpay 能在短短的6年時間裡能夠迅速建立起自己獨特的支付體系,並成為歐美年輕人最受歡迎的支付方式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先買後付」的商業模式順應了歐美千禧一代的消費需求。一方面,歐美國家民眾普遍都有一定的超前消費的習慣。另一方面,2008年的經濟危機則使得千禧一代相比較其父輩而言,在消費上更加謹慎,更願意使用儲蓄卡而不是信用卡消費來避免負債危機。而年輕人由於經濟能力有限,手上的存款往往較少,卻又渴望獲得購物的即刻滿足,Afterpay 無利率分期付款的「先買後付」方式很好地順應了這一需求,幫助他們實現了風險和成本較低的超前消費。除此之外,afterpay 對於消費者的初次信用度審核也簡單很多,用戶一旦註冊 Afterpay 就可即刻獲得500澳元的信用額度,這與審核較為嚴格的傳統信用卡相比,對收入有限的年輕人來說提供了不少便利。
2:刺激消費,帶來更多客源
除了受到千禧一代追捧之外,Afterpay 出現也給商家帶來了更多的收益。有65% 的Afterpay用戶表示這種「先買後付」的方式會使得他們更傾向於增大花銷。同時,分期付款減少了一些消費者的首付壓力,利於商家吸引更多潛在的新客戶。除此之外, Afterpay 會在顧客收到商品後直接支付商家商品的全款,避免了分期付款給商家帶來的逾期支付和壞帳的風險。
不過,這樣的益處可能更多地針對於奢侈品牌商家,一些小型零售商則表達了對於Afterpay又愛又恨的態度,Afterpay 雖然能夠吸引更多客源,但其也收取4%-6%的高昂服務費,大大削弱了他們的收益。
據悉,Afterpay 75%的收益來自於向商戶收取的費用,包括服務費和每筆交易0.3澳元的固定費用,25%來源於對逾期消費客戶的罰款。
3:技術平臺支持
作為一家支付技術公司,Afterpay 的支付科技是支持其發展的中流砥柱,其2017年與Touchcorp 的合併整合了二者分別在商業模式和技術開發上的優勢。Afterpay 的平臺主要包括兩個組成部分,Afterpay 交易誠信引擎以及Afterpay 操作平臺,實現了用戶對每筆交易更安全透明的監測。交易誠信交易引擎主要用於對客戶的還款能力和欺詐行為的監測,並能夠實時地根據這些信息自動確認是否給用戶提供分期付款的服務。不過,這套系統並不能為Afterpay 完全消除壞帳,據悉,Afterpay的壞帳率大概在2.2%左右,隨著系統自我學習和升級,這一比率在未來會更低。
騰訊+Afterpay =?
再談到此次騰訊撤資3億澳元入股 Afterpay, 雙方都在之後表達了明顯的合作意向。不少投資者認為這是在為騰訊進軍海外市場以及 Afterpay 拓展中國市場做鋪墊。騰訊除了投資 Afterpay 外,還投資了澳洲跨境支付公司空中雲匯(Airewallex),巴西金融科技銀行 Nubank、菲律賓的 PayMaya 和英國開放銀行初創企業 True Layer 等各種新興金融企業。由此看出騰訊進軍海外支付市場的意圖明顯。由於微信支付主要還是在海外華人中使用,較難拓展到本地的支付市場,所以可以解釋為什麼騰訊選擇入股國外支付公司而不是直接與之合作。其競爭對手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也在抓緊收購投資支付技術公司,在今年3月也收購了一家類似先買後支付商業模式的瑞典公司Klarna。
根據併購法規,股東只有持股超過10%才能對公司的決策產生影響,騰訊此次購入5%的股權更多地可能是對 Afterpay 以及市場反應的試探。而就Afterpay 方面而言,未來亞洲尤其是中國的潛在市場巨大,且中國市場與歐美市場的差異較大,中國的消費者能否接受這一支付理念,Afterpay 作為一個外國品牌如何打入本地市場都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此次騰訊拋來的橄欖枝,為 Afterpay 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嘗試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