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朱耷)全集(168幅)

2021-02-19 020藝術觀察
人生不長,需要懂點藝術,關注020,持續接收好文章

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約1705),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清初畫壇「四僧」之一。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

八大山人善畫山水和花鳥。

他的畫,筆情恣縱,不構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

他的一花一鳥不是盤算多少、大小,而是著眼於布置上的地位與氣勢。

及是否用得適時,用得出奇,用得巧妙。

這就是他的三者取勝法,如在繪畫布局上發現有不足之處,有時用款書雲補其意。

八大山人能詩,書法精妙,所以他的畫即使畫得不多,有了他的題詩,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畫,使人感到小而不少,這就是藝術上的巧妙。

八大山人乾擦而能滋潤明潔。

所以在畫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與別人放得不一樣,同是「滋潤」,八大山人與別人潤得不一樣。如畫魚、鳥,曾作「白眼向人」之狀,抒發憤世嫉俗之情。

其花鳥畫風,可分為三個時期,50歲以前為僧時屬早期,署款「傳綮」、「個山」、「驢」、「人屋」,多繪蔬果、花卉、松梅一類題材,以卷冊為多。

畫面比較精細工致,勁挺有力。

50歲至65歲為中期,畫風逐漸變化,喜繪魚、鳥、草蟲、動物,形象有所誇張,用筆挺勁刻削,動物和鳥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鳥多棲一足,懸一足。

65歲以後為晚期、藝術日趨成熟。

筆勢變為樸茂雄偉,造型極為誇張,魚、鳥之眼一圈一點,眼珠頂著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

他畫的鳥有些顯得很倔強,即使落墨不多,卻表現出鳥兒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觸,觸之即飛的感覺。

有些禽鳥拳足縮頸,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態,在構圖、筆墨上也更加簡略。

這些形象塑造,無疑是畫家自的寫照,即「憤慨悲歌,憂憤於世,一一寄情於筆墨」。

他在題黃公望山水詩中寫道:「郭家皴法雲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與宋山河。表現出他的民族意識。

八大山人的畫在當時影響並不大,傳其法者僅牛石慧和萬個等人,但對後世繪畫影響是深遠的,他的藝術成就主要一點,不落常套,自有創造。

他的大寫意,不同於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八大山人嚴整而能放。清代中期的「揚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現代的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等巨匠,莫不受其薰陶。

學者黃錦祥贊其:「筆筆精奇妙不言!」評論家王進玉說:「如果你真正讀懂了八大,你會發現雖然揚州八怪風貌各異,且成就非凡,但他們加在一起卻終究抵不過一個八大。」

八大山人的詩文因其古怪幽澀的格調而充滿了神秘性和諷刺性,向來為人所費解。

總的來說,八大山人57歲以前所有書畫作品上的題畫詩文,總體特徵和傾向是借書畫抒發自己的遺民思想、人品氣節,往往將禪家遏語和歷史典故雜糅在詩文之中,因而詩文隱晦曲澀。如《傳綮寫生冊》中的《題畫湖石》:擊碎需彌腰,折卻楞伽尾:渾無斧鑿痕,不是驚鬼神。又如52歲作的《梅花圖冊》中的《題折枝梅》:三十年來處士家,酒旗風裡一枝抖。斷橋荒蘚無人間,顏色於今似杏花。這首詩,幾乎像作自似的描述了詩人的人品和氣節。

而八大57歲還俗後,其詩文的風格特點則呈現出以「無懼為勝」,大膽超越前人和自我的面貌。這一時期八大有許多真知灼見的詩文湧現,如《書法山水冊》的題識之中,就有「畫法兼之畫法」兩節題文,而「書法兼之畫法」的明確提出,則是前無古人的。

可以認為八大山人晚年藝術上的傑出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與後期詩文風格特點的轉變是密切相關的。正如八大在《書法山水冊》中一節題識反問:「文章非人間世之書畫也耶?」八大晚年詩文的突出特點,就是建立在其藝術觀與人生觀相互統一的基礎上,這也正是八大晚年詩文的精髓。


 行草書唐詩





引首【釋文】安晚。少文反所遊履,圖之於室,此志也。甲戌夏至退翁先生屬書 八大山人 【鈐】黃竹園(白文方形印)八大山人(白文方形印)

瓶花 【花押】個相如吃【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玉蘭 【款】 八大山人 【鈐】禊堂(白文長方形印)

山水 【題識】向者約南登,往復宗公子。荊巫水一斛,已涉圖畫裡。八大山人畫並題【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竹石 【款】 八大山人【鈐】個相如吃(白文方形印)

 鱖魚 【題識】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河。更求淵注處,料得晚霞多。八大山人畫並題 【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禊堂(白文長方形印)

鳥石 【款】黃竹園畫 八大山人【鈐】黃竹園(白文方形印)

荷花 【花押】個相如吃【鈐】在芙山房(白文方形印)

貓 【題識】林公不二門,出入王與許。如公《法華》疏,象喻者籠虎。八大山人題【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荷花小鳥 【花押】個相如吃【鈐】在芙(白文長方形印)

 葡萄 【花押】個相如吃 【鈐】艾(朱文長方形印

小魚 【題識】到此偏憐憔悴人,緣何花下兩三旬。定昆明在魚兒放,木芍藥開金馬春。八大山人畫並題【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巨石 【題識】聞君善吹笛,已是無蹤跡。乘舟上車去,一聽主與客。八大山人題【鈐】可得神仙(白文方形印)

瓜鼠 【款】黃竹園畫 八大山人【鈐】可得神仙(白文方形印)

花 【花押】 三月十九日 【款】 八大山人【鈐】個相如吃(白文方形印)

芙蓉 【花押】個相如吃【鈐】忝鷗茲(朱文長方形印)

水仙 【款】拾得【鈐】何園(朱文方形印)

雙禽 【花押】個相如吃 【鈐】艾(朱文長方形印)

水仙 【花押】個相如吃【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書法【鈐】在芙山房(白文方形印) 八大山人(白文方形印)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鑑藏印】 武林袁氏春圃珍藏印泥門寶秘

鵪鶉 【題識】竟作一日談,胸懷若雄雌。黃金並白日,都負五坊兒。甲戌重陽八大山人畫並題【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山水 【題識】蓬萊水清淺。為退翁先生寫 壬午一陽之日拾得 【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拾得(白文長方形印)









八大山人以繪畫逃避和抗議自己的命運,孤獨、寂寥、清冷、傲岸,不僅將筆墨張力發揮到了極限,而且抵達了人畫合一。

在其極簡、極淡的形式背後,是一張拉滿的弓,數百年引而不發。

後人學其畫,至多學到皮毛,難以望其項背,更無從抵達其畫道之微奧。

他是徐渭之後另一座傲然的孤峰。

哈姆雷特王子曾有過驚世的發問: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就明皇室遺民朱耷的結果看,他在清朝初年就以其鈍禿的畫筆給出了答案。

這個半僧半道、半哭半笑,失去了水、土和空氣,身心均無所附麗的前朝貴胄,最終在繪畫中找到了生命的根脈和依託,成為永存於藝術星空的「王子」。

其繪畫取法於法常、陳淳、徐渭的造型筆墨,對客觀物象(花鳥魚蟲果蔬等)進行大膽誇張或簡化,以凸顯其強烈、噴薄的生命意志,創造了堪稱睥睨萬古的藝術形態。


既展示了繪畫的純粹性與個人性,又呈現了水墨本身的力量——一種可以和米開朗基羅的石頭相比肩的力量。

就其文本而論,可謂滴水藏海,把無限秘密留給了觀眾,留給了時間。


後人缺少化腐朽為神奇的稟賦、孤憤悽苦的境遇和超群絕倫的材質,如何去追隨他的步調與心靈。

縱然青春揮筆,皓首案頭,學來學去,也只能徒具形式,全無他半點魂魄氣象。(李恢弘執筆)









行楷臨《興福寺半截碑》 (冊 ・廿頁)

 行草書白居易《北窗三友詩》 (三頁)


行草書臨黃道周尺牘 (兩冊頁)


草書耿湋《題清源寺詩》 (軸)


 行楷書《臨河集序》 (冊頁)


 行楷節錄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 (冊頁)


 行楷書孫逖《奉和李右相中書壁畫山水詩》 (冊頁)


行楷書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詩》 (冊頁)


 行楷書張九齡《題畫山水障詩》 (冊頁)


行楷臨王寵書閻防《夕次鹿門山作詩》 (冊頁)


 行楷書曾鞏《山水屏詩》 (冊頁)


《文化參考報•藝術周刊》

主管: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辦:嶺南美術出版社
國內統一刊號:CN44-0071

常年徵稿、徵訂,索樣報後臺留言


更多熱讀(點擊直接閱讀)

林風眠•黃賓虹•傅抱石•張大千•齊白石•李可染•石魯•高劍父•關山月•楊善深•黃胄•關良•陸儼少•葉淺予•程十髮•楊之光•盧沉•王學仲•于右任•高永堅•林散之•李苦禪•劉濟榮•吳作人•趙獸•王肇民•貝聿銘•龐薰琹•賴少其•趙無極•劉文西•東山魁夷•黃雲•陳白一•蔣兆和•黎雄才•潘天壽•鍾增亞•林豐俗•關良•吳冠中•楊福音•黎明•陳炳佳•林墉•陳新華•陳金章•葉其嘉•徐章•麥華三•林藍•張志祥•劉三齊•範迪安•梁江•孫其峰•陳丹青•何婉薇•羅寒蕾•方楚雄•楊堯•劉紹薈•張闖•吳正斌•吳山明•詹鴻昌•司徒綿•王琨•劉巨德•賈博鴻•劉其敏•賈又福•孫洪敏•金城•黃永玉•陳衍寧•楊佩璇•韓書力•王來文•葉綠野•靳尚誼•毛焰•李勁堃•何家英•艾軒•莫肇生•司徒立•方土•黨禺•區廣安•林秋霞•邱大尉•潘喜良•楊雪來•廖學軍•陳湘波•劉春潮•林崢明•侯一民•馮遠•劉小東•劉革•郭子良•徐芒耀•黃中羊•鍾涵•王季華•梁欣基•於小冬•潘鶴•梁器奇•曾憲錦•劉國輝•許欽松•邱健彬•梁世雄•冷軍•梵谷•石虎•蘇華•馬順先•黎柱成•何利榮•崔小冬•徐悲鴻•郭潤文•馮少協•周剛•杜滋齡

齊白石來廣州了!

黎雄才又進北京!

趙少昂來廣州了!

1年1張,100年重慶

1年1張,100年西安

家裡為什麼要掛書畫?

太牛!黃胄速寫手稿 100張

達文西手稿全集

林風眠:我喜歡單純和乾脆

敦煌莫高窟線稿大全

郭潤文:寫實不等於保守

崔小冬:畫人體,要的就是生猛

據說畫畫的人都有的30個優點,不信?

馬蒂斯:真正的藝術不是一場「秀」 而是一場修行

為什麼你畫不好?看看畫家成功的六個級別

馬順先:寫生不在於畫什麼、畫多少,而在於體驗多少,感受多少

重磅!李勁堃當選新一屆廣東省文聯主席

020藝術觀察2018年200篇精華推送匯總

創於2014,相伴已成為習慣

平臺已進駐網易、搜狐、鳳凰同步更新

商務合作、轉載事宜請在後臺留言

廣州541794294@qq.com(微信)

深圳517172580@qq.com(微信)

 

2005年零伍老餅茶(普洱熟茶)

100元/盒,點擊購買

在看的正在變好看!

相關焦點

  • 他比八大山人多「一大」,自稱九大山人,書法繪畫水平如何?
    稍有一些藝術情懷的人大概都知道「八大山人」,這位明代落魄王孫以其空前絕後的繪畫造詣,在傳統藝術史上創造了一個時代的筆墨巔峰。自朱耷之後的三百餘年間,即使出了如齊白石這樣的繪畫大師,他也保持著對八大山人的仰視姿態不敢逾矩,迄今為止,也僅有當代大師範曾敢放豪言稱自己有可能超過朱耷。
  • 朱耷《行草題魚圖軸》,平淡天成,不著一絲人間煙塵氣
    #書畫家#朱耷(1626-1705),譜名統,字刃庵,江西南昌人。名號甚多,晚年號八大山人,一直用到去世。朱耷兼善詩、書、畫,詩的格調古怪而幽澀,充滿神秘性和諷刺性。書法源於歐陽詢、董其昌、黃庭堅等人,晚年尤好臨寫王羲之、鍾繇、索靖,而能以禿筆傳達出傲岸不馴的情態和流暢秀健的風神,自創一格。八大山人是古代畫家中的巨匠,元明以來寫意派畫家中的大師。八大山人對楷、行、篆、隸各種書體都有涉獵。
  • 冷眼看世界的畫家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1626—1705)字雪個,原名朱耷,號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又用過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人屋、道朗等號,後又入青雲譜為道。
  • 徐渭、朱耷之狂
    這個「青藤」就是徐渭,「雪個」即八大山人朱耷。齊白石老人甘願當他們的「走狗」,當然白石老人是自謙了,但無論是磨墨理紙還是願當「走狗」,都表明了徐文長與八大山人對後輩影響之深遠。朱耷 《花果冊》局部朱耷還俗後,對人不交一言,遇有人要說話,便以「啞」字示人——據說朱耷的父親喑啞,而他本人卻是
  • 八大山人朱耷:墨點無多淚點多,荒誕書畫,孤絕於世,白眼向天
    八大山人其人:跌宕波折的唏噓身世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號雪個、個山、驢屋、道朗、八大山人等等,出家時釋名傳綮。網圖,侵刪直到59歲時,朱耷開始用「八大山人」這個名號,題詩作畫。八大的深意源自「朱耷」二字,拆開來解,「朱」字去掉「牛」就是「八」,而「耷」字去掉「耳」則是「大」。
  • 「畫者東西影」——八大山人的藝術哲學與人生哲學
    《畫者東西影:八大山人藝術中的生存智慧》與《八大山人研究》這本書的相似之處在於,朱良志先生通過文獻資料與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尤其注重曹洞宗思想對八大山人的影響,而不同之處在於《畫者東西影:八大山人藝術中的生存智慧》更加側重於從八大山人的藝術哲學,朱良志先生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中國哲學與藝術之間的關係,所以用12個章節,從多個視角解析八大山人的藝術思想,繼而從中探尋八大山人乃至宇宙中人的生命價值。
  • 翻白眼的鳥,會瞪人的魚,怪異的山水畫家「八大山人」是幾個人?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身為王孫貴族,卻才華橫溢,早年參加功名考試就在同輩當中脫穎而出,連當地年高德碩者均對他稱讚有加。明亡後削髮為僧,隱居避禍。
  • 【擬峴人物三十四】朱耷:贔屓情願出蒿萊
    八大山人,又名朱耷,本名朱由桵,可見他與崇禎皇帝同輩,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寧王朱權的後裔。「朱耷」為其僧名,至於其來歷,一說「耷」乃「驢」字的俗寫;一說八大山人出生時耳朵特別大,父母給他取了乳名「耷子」。「八大山人」是他60歲左右還俗後題詩作畫的署名,從此以前的別號都棄之不用。他在署款時,常把「八大山人」四字連起來寫,前兩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後兩字則類似「之」字。他有詩句「無聊笑哭漫流傳」,可見「八大山人」這個名字是他故國淪亡,哭笑不得心情的隱晦表達。朱耷出生於一個藝術世家。
  • 『每日一畫』率意含蓄 空靈一片——朱耷《枯枝孤鳥圖》
    「四僧」中的朱耷獨創冷逸、含蓄、簡括、空靈相融合的畫風,將大寫意花鳥畫推向了一個高峰。  朱耷,江西南昌人,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明亡時19歲,是一個遭滅國之災,經歷了亡國之痛的人。明亡後,他遁入空門,有雪個、個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別號。他擅畫水墨花卉魚鳥,畫法受明代林良、陳淳、徐渭的影響,構圖簡潔明了,不落俗套,落墨不多,卻顯得奔放而精緻。
  • 「每日映畫」2020.06.04 朱耷(八大山人)作品(上篇)
    來源於「故宮博物院網站」本幅自識:「癸未冬日寫,八大山人。」鈐「八大山人」、「何園」、「真賞」印。「癸未」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鑑藏印:「白門李氏珍藏」、「米舫平生之真賞」。裱邊有狄平子題記二則,鈐「狄平子」印等。此圖是朱耷80歲所作。此時他的繪畫作品多表現出一種痛定思痛的空寂和寧靜。圖中楊柳以力透紙背的功力展示,墨氣乾濕濃淡盡在變化之中。
  • 八大山人:一生坎坷歸於淡泊
    他另一個名字叫朱耷,為何取這個名字,眾說紛紜,卻不見他自己用過這樣的署名。倒是「八大山人」的名號,他用了二十多年直至去世。八大山人,哪八大?流傳的說法之一:山人是高僧,曾持《八大人覺經》,因以自號。還俗後的八大山人,以售賣字畫為生。程廷祚記下了其父與八大山人相交的情形:山人遣興作畫,任人攜取,人亦不知貴。府君為之謀,掛山人畫於壁間,題箋曰「公畫超群軼倫,真不朽之物也」。由是人爭以重資購其畫。
  • 八大山人 | 一顆極度孤傲心,創造了美學的永恆
    朱耷(1626—約1705),字雪個,號八大山人。清 八大山人 竹石鴛鴦 立軸最後的輝煌(23歲之前)八大山人原名朱統鑾,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獻王朱權的後人。清 八大山人 松鹿圖 立軸陳鼎《八大山人傳》說他「性孤介,穎異絕倫。八歲即能詩,善書法,工篆刻,尤精繪事。」還說他「善恢諧,喜議論,娓娓不倦,常傾倒四座。」
  • 八大山人:一顆極度孤傲心,創造了美學的永恆
    也不要問八大山人是哪八大。八大山人只有一人,就是大名鼎鼎朱耷。朱耷(1626—約1705)字雪個,號八大山人明朝宗室寧王朱權後代祖父、父皆能詩善畫從小耳濡目染,八歲即能詩善書法,工篆刻,尤精繪畫清 八大山人 松鹿圖 立軸陳鼎《八大山人傳》說他「性孤介,穎異絕倫。八歲即能詩,善書法,工篆刻,尤精繪事。」還說他「善恢諧,喜議論,娓娓不倦,常傾倒四座。」
  • 清 · 朱耷《貓石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 朱耷《貓石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文章來源_網絡此圖為朱耷71歲所作。全幅景致簡潔,繪一隻白貓蹲於石巔上拱背縮身,與山石渾然合成一體。它閉目養神,全然無心觀賞四周荷花、蘭花等俏麗的景致。作者顯然運用了象徵隱喻的手法,將客觀的意象與主觀的意識作了巧妙而含蓄的結合。
  • 八大山人的一生
    提起八大山人,我們的心中會湧現出太多的迷惑和不解:支離的身世,怪誕的畫面,禪偈般的詩文,天書樣的題款。這也讓他除去「統鑾」的譜名(族名)之外又多了一個「賜名」——朱耷。這一刻,八大山人只有十九歲。生活的序幕才剛剛拉開。
  • 你知道八大山人中「八大」的意思嗎?
    他另一個名字叫朱耷,為何取這個名字,眾說紛紜,卻不見他自己用過這樣的署名。倒是「八大山人」的名號,他用了二十多年直至去世。還俗後的八大山人,以售賣字畫為生。程廷祚記下了其父與八大山人相交的情形:山人遣興作畫,任人攜取,人亦不知貴。府君為之謀,掛山人畫於壁間,題箋曰「公畫超群軼倫,真不朽之物也」。由是人爭以重資購其畫。
  • 賞畫 | 清 朱耷《荷花小鳥圖》
    朱耷(1626年—約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譜名統託[quàn,上林下金],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人屋、道朗、刃庵等,出家時釋名傳綮,漢族,江西南昌人。清 朱耷《荷花小鳥圖軸》縱182釐米 橫98釐米上海博物館藏荷花小鳥是朱耷最擅長也最喜愛的題材。
  • 八大山人的水墨江湖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生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 210、八大山人還有一隻懶得理你的《鳥》
    《花鳥冊》之九《鳥》,《八大山人全集》第4冊818頁,江西美術出版社2000年版。
  • 八大山人信札30封,無意於佳乃佳!
    八大山人畫像 朱耷(約1626-1705),號八大山人,又號雪個、個山、入屋、驢屋等,入清後改名道朗,字良月,號破雲樵者。漢族,南昌(今屬江西)人。明末清初畫家,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繪畫以大筆水墨寫意著稱,並善於潑墨,尤以花鳥畫稱美於世。在創作上取法自然,筆墨簡煉,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 八大山人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