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八大山人中「八大」的意思嗎?

2021-02-08 一點書畫

火堆旁,正煨烤著毛芋頭,他用細木棍撥弄著殘灰,以助火勢。寒風吹起菸灰,他連忙用手擋在額前。破門外,雪已積的很厚了。

已是佛門長老的傳綮和尚,十餘年來,時時讓他從夢魘中驚醒的那一幕,如在眼前。

他的譜名叫朱統口(上「林」,下「金」,讀「勸」),明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譜名的第一個字是朱元璋給寧王朱權定的世系二十字中的「多謀統議中」的「統」字,第二個字的偏旁是按「木火土金水」序列輪迴。標準的王孫。

那年,清軍攻佔南昌城,他棄家逃入奉新山中避難。一個「善詼諧,喜議論,娓娓不倦,嘗傾倒四座」的翩翩公子,一下子喑啞不言了。那個象徵明藩王王孫的榮耀的名字,就此隱沒。而日後的山寺中則多了一個「禪林拔萃之器」的僧人。

他另一個名字叫朱耷,為何取這個名字,眾說紛紜,卻不見他自己用過這樣的署名。倒是「八大山人」的名號,他用了二十多年直至去世。

八大山人,哪八大?流傳的說法之一:山人是高僧,曾持《八大人覺經》,因以自號。其款題「八大」二字必筆畫連綴,「山人」二字也如此,形似「哭之笑之」。

「八大人覺經」,講的是「世間無常……、多欲為苦……、心無厭足……、懈怠墜落……、愚痴生死……、貧苦多怨……、五欲過患……、生死熾然……」。

而八大山人自己不作解釋。就像朋友說他的那 樣,「浮沉世事滄桑裡,盡在枯僧不語禪」。一日,他在門上大書一「啞」字,自是對人不交一言,代之以手勢或筆談。

《個山小像》

他在自題《個山小像》中,自比「羸羸然若喪家之狗」,「莫是悲他世上人,到頭不識來時路」。 他靜心修禪,隱於書畫,而題跋意多晦澀。

1678年,清康熙帝詔令開博學宏詞科,「優撫故國之遺賢」。這年,在臨川的八大山人突發顛狂,哭笑無常。

又過了一年多,逃禪三十多年後的他,終於回到了「世居」的南昌,以這樣的方式:撕裂僧衣並焚之,在市肆裡間佯狂行走。被族侄認出,領回了家。之後,病癒還俗,蓄髮娶妻。

山人嗜酒,醉後潑墨廣幅間,灑上去的如破掃帚狀,塗抹著的像破帽子,滿紙骯髒,簡直不堪入目。而後捉筆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鳥竹石,一一入妙。

還俗後的八大山人,以售賣字畫為生。程廷祚記下了其父與八大山人相交的情形:山人遣興作畫,任人攜取,人亦不知貴。府君為之謀,掛山人畫於壁間,題箋曰「公畫超群軼倫,真不朽之物也」。由是人爭以重資購其畫。

《崇山聳翠圖軸》

盛名之下,求畫者眾。張潮向八大山人求畫以作家珍,除寄去筆資外,另附上自己的幾種著述。山人回信中也極稱之:先生立言功德,以為天下後世子孫傳遠之書,自此,天下後世子孫何幸而享此耶?

邵長蘅曾通過朋友介紹訪晤八大山人,約好在一山寺相見。那日風雨大作,他以為山人不會去了,一會兒朋友的簡訊到:山人一大清早就到了。於是急忙冒雨前往。

二人相見握手,熟視大笑。夜宿寺中,剪燭而談。山人意之未盡,作手語,又索筆書几上相酬答。門外,雨勢愈急,簷溜潺潺,風搖窗扉,竹樹怒號。

此刻的邵長蘅,感愧自己不是方鳳、謝翱、吳思齊輩,不然早與山人相扶而慟哭失聲了。

既以書畫為生,山人也不得不與當事的權貴交往,但筆墨間的不屑依然流露出來。

有一縣令求屏畫四幅,他回信說,掛畫掛四幅,俗。不是春夏秋冬,就是漁樵耕讀。我只畫三幅。

《孔雀竹石圖》

對於地方大員宋犖,山人以一幅《孔雀竹石圖》極盡嘲弄,兩隻孔雀踞於危石上,屁股上畫了三眼花翎(三眼花翎:皇帝賜給高官的頂戴),旁邊的竹樹有葉無節。還在畫上題詩一首:

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意思是,隨時隨地聽候主子吩咐的奴才,恨不得長出三隻耳朵;皇帝五更才到,奴才二更就已經候著了。

「時惕乾稱」

八大山人寫過「時惕乾稱」四字,大約就是慎言謹行,以保無虞之意。

而身世浮沉,家國易姓之痛,最終讓他縱浪大化,不喜不懼。

他的還寫過一幅書法:吾室之中,勿尚虛禮。不迎客來,不送客去。賓主無間,坐列無敘。率真為約,簡素為具。有酒且酌,無酒則止。不言是非,不聞官事,持已以敬,讓謙以禮。平生之事,如斯而已。

石濤評價八大山人「淋漓奇古」,「書法畫法前人前」。並在寫給他的信中深表羨慕:「聞先生七十四五登山如飛,真神仙人也……」

晚年的八大山人,一生坎坷歸於淡泊。生不滿百,變滅須臾。倒酒既盡,仗藜行過。


相關焦點

  • 八大山人:蕩盡人間的風煙,刊落世界的浮華
    清 八大山人 仿倪山水 立軸 紙本 成交價8400萬元王東聲:這樣的小荷畫法,真是未之前聞。朱良志:八大有一幅《巨石微花圖》,我們知道,八大是一位畫石高手,他畫石,用的是自己特有的筆墨,單畫石不夠,還畫了一朵在石縫中生長的小花。在嚴酷的環境中,這朵小花淡然開放,沒有任何的驚慌。
  • 「畫者東西影」——八大山人的藝術哲學與人生哲學
    但是兩人的表現出的藝術特色卻又不同,八大山人的畫特別好辨認,尤其是花鳥畫,但凡畫得孤零零的、又翻白眼的那肯定差不離,因此他勝在孤傲;而石濤而不同,石濤的山水代表作《搜盡奇峰打草稿》,你在現實之中是看不到這樣的山峰存在的,但是你不會覺得他畫的不是山峰,他畫的自信、畫得自在,看似不經心的筆畫,皆於出處,他的「無法而法」的藝術思想在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所以石濤的繪畫妙在狂。
  • 210、八大山人還有一隻懶得理你的《鳥》
    我看,八大山人就是這種派頭與姿態,你看他的這隻鳥,它在說:你這種人,哼,我都懶得理你。這隻鳥的悲愴神態還是很像八大山人的呀。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的一個夜晚,八大山人和一個叫邵長蘅的人在南昌北蘭寺會面,剪燭夜談,整整聊了一個通宵。邵長蘅(1637—1704),一名蘅,字子湘,自號青門山人。江蘇武進人。工詩,尤致力於古文辭,常常借寫景、弔古來寄託懷念明室的情緒。
  • 八大山人(朱耷)全集(168幅)
    八大山人的詩文因其古怪幽澀的格調而充滿了神秘性和諷刺性,向來為人所費解。竹石 【款】 八大山人【鈐】個相如吃(白文方形印)鳥石 【款】黃竹園畫 八大山人【鈐】黃竹園(白文方形印)荷花小鳥 【花押】個相如吃【鈐】在芙(白文長方形印)
  • 八大山人的蔬果,味道就是不一樣
    八大山人 枇杷八大山人是近代多位名家爭相學習的對象,他的畫大多小而精妙,其筆墨和形式簡練的背後,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審美空間,使後人們在翻閱畫卷時意猶未盡。八大山人 蔬果圖卷-梨今天來看看他筆下的蔬果圖,味道的確不一樣,極簡的筆墨,奇絕的構圖,獨特的意境,很是耐人品味!
  • 八大山人:一生坎坷歸於淡泊
    倒是「八大山人」的名號,他用了二十多年直至去世。八大山人,哪八大?流傳的說法之一:山人是高僧,曾持《八大人覺經》,因以自號。其款題「八大」二字必筆畫連綴,「山人」二字也如此,形似「哭之笑之」。「八大人覺經」,講的是「世間無常……、多欲為苦……、心無厭足……、懈怠墜落……、愚痴生死……、貧苦多怨……、五欲過患……、生死熾然……」。而八大山人自己不作解釋。
  • 八大山人信札30封,無意於佳乃佳!
    八大山人畫像 朱耷(約1626-1705),號八大山人,又號雪個、個山、入屋、驢屋等,入清後改名道朗,字良月,號破雲樵者。 八大山人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以下是八大山人30通信札,因是私人信札,往往無意於佳,更能體現八大書法的真實面貌!
  • 八大山人的一生
    ,裝聾作啞,隱姓埋名,出入佛老,結果卻非僧非道;中過秀才、做過和尚、或稱狂士,或曰高人,忽隱世,忽玩世,時而清醒時而迷狂,最後索性「不名不氏,惟曰八大」,「溷跡塵埃中」,「人莫識也」,成為以賣畫為生的畫家。
  • 八大山人 | 一顆極度孤傲心,創造了美學的永恆
    朱耷(1626—約1705),字雪個,號八大山人。,變為殘山剩水之身;為求生存,裝聾作啞,隱姓埋名,出入佛老,結果卻非僧非道;中過秀才、做過和尚、或稱狂士,或曰高人,忽隱世,忽玩世,時而清醒時而迷狂,最後索性「不名不氏,惟曰八大」,「溷跡塵埃中」,「人莫識也」,成為以賣畫為生的畫家。
  • 觀點︱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
    白石老人曾有詩曰:「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遠凡胎,缶老(吳昌碩)當年別有才。我原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其傾倒如此。今天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欣賞和理解他藝術的人越來越多。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
  • 冷眼看世界的畫家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1626—1705)字雪個,原名朱耷,號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又用過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人屋、道朗等號,後又入青雲譜為道。
  • 八大山人畫蔬果,筆墨滋味耐人品!
    八大山人 枇杷 八大山人是近代多位名家爭相學習的對象,他的畫大多小而精妙,其筆墨和形式簡練的背後,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審美空間,使後人們在翻閱畫卷時意猶未盡
  • 八大山人與石濤:骯髒不平之氣,發之於詩書畫
    其實八大山人傳以邵長蘅《青門簏稿》中一篇最詳實,後轉載於《碑傳集》,《先正事略》亦因之,惟稍刪略。其次是張浦山的《國朝畫徵錄》所記,異為後來諸書所依據。此外還有陳定九一篇,見所著之《留溪外集》。  八大山人大概是明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生。甲申之變,時年二十歲。他是明寧藩後裔。邵《傳》云:  世居南昌,弱冠遭變,棄家遁奉新山中,薙髮為僧,不數年,豎拂稱宗師。
  • 八大山人的書法核心筆法是什麼筆法?
    八大山人的書法核心筆法是什麼筆法?不知道。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筆法無非提按頓挫,逆藏衄露,鉤盤折轉。所有的人都學這些筆法。但應用組合不一樣,輕重、時機的分寸千差萬別。沒有學習過八大山人的我,去說出人家的核心筆法,對你說了就是在欺騙。
  • 「每日映畫」2020.06.04 朱耷(八大山人)作品(上篇)
    來源於「故宮博物院網站」本幅自識:「癸未冬日寫,八大山人。」鈐「八大山人」、「何園」、「真賞」印。「癸未」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鑑藏印:「白門李氏珍藏」、「米舫平生之真賞」。裱邊有狄平子題記二則,鈐「狄平子」印等。此圖是朱耷80歲所作。此時他的繪畫作品多表現出一種痛定思痛的空寂和寧靜。圖中楊柳以力透紙背的功力展示,墨氣乾濕濃淡盡在變化之中。
  • 劉孟浩:鄭板橋為何棄石濤而選擇八大山人?
    由此感悟後,他選擇了八大山人。為什麼?鄭板橋分析,石濤精於繪畫,題材涉獵很多,蘭竹不是主要繪畫對象。石濤有好幾個別號,如苦瓜和尚、大滌子等等,而八大只有八大,無二名。所以說,八大名滿天下,石濤名不出揚州。
  • 你知道cast是什麼意思嗎?
    cast這個單詞最常見的意思是使人懷疑、拋。今天我們就一起看一下cast的用法。首先,我們看一下cast做動詞的用法。1、 She cast a welcoming smile in his direction.她向他微笑以示歡迎。這句話中cast是cast的過去式,意思是向…投以(視線、笑容等)。
  • 拍賣前瞻 | 日本頂級私藏再釋出:是我們都愛的八大山人
    視頻來源:佳士得官網所以,大可知道,為什麼澄懷堂能夠成為2019年春拍賣市場的第一熱搜。鈐印:八大山人、何園八大山人晚號「何園」,有數枚不同形狀的「何園」印章,時間大約在1698年之後。這件八大山人晚年《山水圖》別開生面,「縹緲無痕,一切都似有非有,山在依稀迷離中,水在茫然無著處,這有點像倪瓚。倪瓚筆下的山水,總是疏林特立,淡水平和,遙岑遠岫,淡嵐輕施,一切似乎都在不經意中。八大山人用淡墨中鋒,輕輕地敷過,飄忽而瀟灑,既不凝滯,又不飛動,筆勢疏鬆而靈秀,他的皴法苔點,控筆而行,划過紙素,似落非落,如鳥跡點高空。
  • 德雲社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剛,你知道嗎
    德雲社現在人才濟濟,人聲鼎沸,管理這麼大個團隊,德雲社也有自己的組織架構,那麼你知道德雲社的四大天王和八大金剛嗎德雲社的四大天王,就是郭德綱,于謙,嶽雲鵬和孫越。郭德綱和于謙就不用說了,一個是德雲班主,一個是相聲皇后,德雲社最賣錢的一對搭檔,我想應該毋庸置疑。
  • 俗語:人中一條線,有子也難站,人中寬又長,兒女站滿堂,在理嗎
    我們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相由心生的說法,而老一輩人更是相信這個說法。像是農村的這句「眉毛一根長,能抵萬擔糧」,人們通關觀察身體的一些特點,來判斷這個人的運勢怎麼樣。今天小智就和大家分享一句關於面相的民間俗語,叫做「人中一條線,有子也難站,人中寬又長,兒女站滿堂」,這句話說得有道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