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蕩盡人間的風煙,刊落世界的浮華

2020-12-25 國際藝術之大觀

八大山人

——

朱良志訪談錄

朱良志:八大山人的魅力,我覺得至今還沒有很好發掘,他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的畫給我感覺像《金剛經》一樣,蕩盡人間的風煙,刊落世界的浮華,直接切入到人生命的真實世界。隨著他人生過程的痛苦展開,他的思考越來越深,他把中國古代繪畫的傳統,用得那麼嫻熟,來表達自己內在的困境,表達自己對命運的詠嘆,這是了不起的。八大告訴我的東西,簡直可以說超過了蘇格拉底。

清 八大山人 竹石鴛鴦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187億元

魏廣君:您為什麼這樣說呢?

朱良志;當然,我並不是說蘇格拉底不及八大,而是說,就我個人來說,八大所給予我生命的啟發,是蘇格拉底所沒有的。比如說人的尊嚴問題,這是蘇格拉底關心的重要問題,他說人的生命的根本意義,就在於人的尊嚴。畢得格拉斯也說過:「自尊是人最要緊的因素。」關於人的尊嚴,我從八大那裡得到更深刻、更具體的詮釋。

八大山人喜歡畫荷花,他有一幅畫,畫面上只有一枝菡萏,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那種,而像一柄斧頭,傲然挺立,那種傲氣,那種自尊,給人極深的印象。

清 八大山人 仿倪山水 立軸 紙本 成交價8400萬元

王東聲:這樣的小荷畫法,真是未之前聞。

朱良志:八大有一幅《巨石微花圖》,我們知道,八大是一位畫石高手,他畫石,用的是自己特有的筆墨,單畫石不夠,還畫了一朵在石縫中生長的小花。在嚴酷的環境中,這朵小花淡然開放,沒有任何的驚慌。這種泰山壓頂而心靈寧定的情境是八大最喜歡畫的。一朵小花是一個不可辱沒、不可凌視的生命,它自身就是一個圓滿具足的世界。

八大山人 《野荷清趣》

魏廣君:八大山人對人尊嚴的闡釋,是不是有禪宗的因素?

朱良志;是的,日本一位著名的禪宗研究者鈴木大拙說:「從禪的觀點看,宇宙就是一個沒有周邊的圓,我們每個人都是宇宙的中心,更具體的說,我即中心,我即宇宙,我即是創造者。」禪讓人告別隨波逐流的庸俗、隨性佔有的貪慾,告別人云亦云的附屬,告別猥瑣的人格,讓你在深心中發現自我的價值。禪宗有所謂「獨坐大雄峰」、「心月孤圓」的意象,就表達了這樣的思想。

清 八大山人 1697年作 歲寒三友圖 立軸 紙本設色 成交價2128萬元

王東聲:我感覺到,八大的藝術有一種傲岸的氣度,有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風骨。

朱良志:是的,這是傲岸,不是傲慢。認為自己比別人高明,那是傲慢。而八大強調,一個存在物,哪怕是一個卑微的人,他也有生命存在的理由。佛教就強調諸法平等,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我的生命與你的生命具有同等的價值,對他人的尊重,是一個文明人應該具有的素質。

清 八大山人 孤禽圖 成交價6272萬元

王東聲:不光是八大,石濤也說,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就是強調人的尊嚴。

朱良志:人的生命尊嚴,是人生命存在的唯一理由。人來到這個世界,就有我存在的價值,有我的意義,有我存在的因緣。我來到世界上,就「註冊」了自己,尊嚴是人生命的符號。儒家哲學強調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就是一種生命的尊嚴。尊嚴是人區別於一般動物的根本特點。就自我來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人的自尊,是人對自我的信心,人必須有對自我生命的信念,沒有這樣的信念,生命就會處於隨風披靡、隨波流蕩的境地,生命沒有了恆定的東西。苟且的生,委瑣的生,奴隸般的生,蠅營狗苟的生,這都是生。生命有生命的尊嚴,委瑣是對尊嚴的背叛。精神的自甘奴役,是尊嚴的喪失,人淪為物質的奴隸、理性的奴隸,就是生命價值的失落。

我覺得,灰塵可以遮蔽八大山人晚年的小屋,卻不能遮蔽八大澄明的心。

清 八大山人 山水 立軸 水墨綾本 成交價3611萬元

魏廣君:八大強調人生命尊嚴的思想,反映了中國思想中的重要內容。

朱良志:西方有些哲學家認為中國長期是專制的國家,人的尊嚴思想不明顯。其實這是誤解。黑格爾甚至認為中國是沒有哲學的,他說:「如果孔子的書沒有翻譯成我們西方文字,那是一件很好的事。」他說中國人一點尊嚴也沒有,一個人在街上被打,打了以後,他笑笑就走了,別人看了都很快樂,他也很快樂,絲毫沒有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看法。

八大山人 《荷花翠鳥圖》

王東聲:西方從16、17世紀的傳教士時代,就存在著對中國文化的曲解,一直到今天並沒有根本的改變。

朱良志:我通過三年八大的學習——雖然我不是一個專門做中國繪畫研究的專家,但是八大給我的啟發是很大的。我現在從事中國哲學和美學研究,八大給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思路,通過圖像語言表達人生的智慧,繪畫也是表達思想的手段。我在八大那裡看到他的體驗和思考達到如此程度,這是令人震驚的。你讀他的作品的時候,經常感到想哭,他直指你的生命深層,那些很少人能夠觸到的東西,他觸及到了。

讀八大山人的東西,還給人痛快淋漓的感覺。你不願意丟失它,它就像明燈一樣,可以指導你的行為方式,待人接物,世界上充滿了蠅營狗苟,充滿了汙穢,人在虛與委蛇中,喪失了真性,八大山人為你指出這一點。世界像一個冰層一樣,人與人之間缺乏真正的溝通,八大山人為你指出這一點,並嘗試為你搭起一道溝通的橋梁。世界充滿了冷漠,八大的畫在冷然的外表之下,給你溫情,你去諦聽他畫中微妙的聲音,原來這裡有這樣溫情和悠長的靈魂絮語。

八大山人《荷花圖》

王東聲:他起了很多的號,是因為一種自貶的心態嗎?如他的「驢」號,是不是另有深意?

朱良志:起驢號的時候,就是他人生最困苦的時候,而且他還有「驢屋」、「人屋」、「驢屋驢」等相關的號。我感覺這至少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對他處境的描述,他連驢都不如。另外就是對人的生命價值的思索,這正是禪宗裡面的思考。禪宗將外在存在的現實分成三種,一個是驢屋,一個是人屋,第三個是佛屋。驢屋最差,人屋是我們住的地方,佛屋是佛住的地方,是人的理想的淨界。人討厭驢屋,願意住在人屋,人屋還不夠,還仰望佛屋,這是自然之勢。但禪宗是強調無分別的,一有分別,即起高低,有了高低尊卑,就喪失了平等的覺慧。由驢屋到人屋再到佛屋,是沒有階級的,即驢房即佛屋,我就是一隻驢,但是我還是佛,即驢即佛,我覺得八大山人在這裡就是尋找生命的價值,他並沒有覺得貧窮卑微就能剝奪他的人生價值。

八大山人《荷花圖》

王東聲:在八大山人眼中,都是一樣的。

朱良志:是的,隨處皆為屋,實際上一個人是沒有屋的,人永遠在漂泊中的。從外在空間來說,你不是主人,你永遠不是主人,你是世界的客人,惟有心靈的寧定才會是真正的主人。

相關焦點

  • 八大山人的一生
    提起八大山人,我們的心中會湧現出太多的迷惑和不解:支離的身世,怪誕的畫面,禪偈般的詩文,天書樣的題款。  一、最後的輝煌(23歲之前)  八大山人原名朱統鑾,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獻王朱權的後人。在朱元璋頒賜給朱權這一支的譜系字「磐奠覲宸拱,多謀統議中,總添支庶闊,作哲向親衷」中屬統字輩。朱權是明初著名的曲家,其所作《太和正音譜》迄今仍是後世研究元明戲曲的寶貴資料。
  • 八大山人(朱耷)全集(168幅)
    八大山人能詩,書法精妙,所以他的畫即使畫得不多,有了他的題詩,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畫,使人感到小而不少,這就是藝術上的巧妙。八大山人乾擦而能滋潤明潔。所以在畫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與別人放得不一樣,同是「滋潤」,八大山人與別人潤得不一樣。如畫魚、鳥,曾作「白眼向人」之狀,抒發憤世嫉俗之情。
  • 八大山人的水墨江湖
    八大山人作品幽深玄遠,寧靜純潔,超塵脫俗,混然天成。其水墨大寫意花鳥畫向以筆簡意賅,以少少許勝多多許而膾炙人口,稱美於世。>他的行裝非僧非俗,裹著幾分偷生的愜意而燈火消解為盡的地方,遊弋著順治皇帝的馬隊
  • 冷眼看世界的畫家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1626—1705)字雪個,原名朱耷,號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又用過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人屋、道朗等號,後又入青雲譜為道。
  • 八大山人 | 一顆極度孤傲心,創造了美學的永恆
    朱耷(1626—約1705),字雪個,號八大山人。清 八大山人 竹石鴛鴦 立軸最後的輝煌(23歲之前)八大山人原名朱統鑾,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獻王朱權的後人。「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秉承著這樣的宿命,他意氣風發地在大明最後行將沒落的年代中成長。15歲,他就不顧王室只能世襲勳爵而不得參加科舉考試的規定,毅然參試,並靠自己的力量一舉高中秀才。這也讓他除去「統鑾」的譜名(族名)之外又多了一個「賜名」——朱耷。
  • 觀點︱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
    白石老人曾有詩曰:「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遠凡胎,缶老(吳昌碩)當年別有才。我原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其傾倒如此。今天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欣賞和理解他藝術的人越來越多。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
  • 八大山人:一生坎坷歸於淡泊
    倒是「八大山人」的名號,他用了二十多年直至去世。八大山人,哪八大?流傳的說法之一:山人是高僧,曾持《八大人覺經》,因以自號。其款題「八大」二字必筆畫連綴,「山人」二字也如此,形似「哭之笑之」。就像朋友說他的那 樣,「浮沉世事滄桑裡,盡在枯僧不語禪」。一日,他在門上大書一「啞」字,自是對人不交一言,代之以手勢或筆談。
  • 八大山人的蔬果,味道就是不一樣
    八大山人 枇杷八大山人是近代多位名家爭相學習的對象,他的畫大多小而精妙,其筆墨和形式簡練的背後,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審美空間,使後人們在翻閱畫卷時意猶未盡。八大山人 蔬果圖卷-梨今天來看看他筆下的蔬果圖,味道的確不一樣,極簡的筆墨,奇絕的構圖,獨特的意境,很是耐人品味!
  • 「畫者東西影」——八大山人的藝術哲學與人生哲學
    朱良志與他筆下的八大山人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家朱良志眼中的八大山人是怎樣的呢?不妨在《畫者東西影:八大山人藝術中的生存智慧》這本書中一窺究竟吧!其實這不是朱良志先生第一次寫八大山人了,他曾在報刊、雜誌中多次發表關於八大山人與石濤的的藝術研究文章,出版過《八大山人研究》一書,在那本書中著重對八大山人的家室淵源、生平事跡、交遊等方面收集了大量的資料進行研究、考辨。
  • 八大山人信札30封,無意於佳乃佳!
    八大山人畫像 朱耷(約1626-1705),號八大山人,又號雪個、個山、入屋、驢屋等,入清後改名道朗,字良月,號破雲樵者。漢族,南昌(今屬江西)人。明末清初畫家,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繪畫以大筆水墨寫意著稱,並善於潑墨,尤以花鳥畫稱美於世。在創作上取法自然,筆墨簡煉,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 八大山人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
  • 210、八大山人還有一隻懶得理你的《鳥》
    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神,看不到它的表情,只看到一個後腦勺,只看到一個黑駝背,但我們清晰地感覺到了它對這個世界失望極了,厭惡透了,它有一種幻滅感,更像是有一種高傲感、一種輕蔑感,記得魯迅先生說過,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子也不轉過去。我看,八大山人就是這種派頭與姿態,你看他的這隻鳥,它在說:你這種人,哼,我都懶得理你。
  • 蝶戀花,唱盡人間相思情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評: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簾影無風,花影頻移動。半醉騰騰春睡重。綠鬟堆枕香雲擁。翠被雙盤金縷鳳。憶得前春,有個人人共。花裡黃鶯時一弄。日斜驚起相思夢。評:海燕成雙,花影頻動,春興微燻,憶往昔,怎能不起相思情?
  • 八大山人的書法核心筆法是什麼筆法?
    八大山人的書法核心筆法是什麼筆法?不知道。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筆法無非提按頓挫,逆藏衄露,鉤盤折轉。所有的人都學這些筆法。但應用組合不一樣,輕重、時機的分寸千差萬別。沒有學習過八大山人的我,去說出人家的核心筆法,對你說了就是在欺騙。
  • 你知道八大山人中「八大」的意思嗎?
    八大山人,哪八大?流傳的說法之一:山人是高僧,曾持《八大人覺經》,因以自號。其款題「八大」二字必筆畫連綴,「山人」二字也如此,形似「哭之笑之」。就像朋友說他的那 樣,「浮沉世事滄桑裡,盡在枯僧不語禪」。一日,他在門上大書一「啞」字,自是對人不交一言,代之以手勢或筆談。
  • 于台煙《人間山水》
    她是于台煙。  她出道很早(1986年臺灣第五屆「金韻獎」脫穎而出),在內地的知名度一直都不高,但是她在演唱方面的功底值得稱道,她的聲音對於情感的表達總是恰如其分。正如她的老師梁弘志先生在製作她的第一張專輯時推薦道:「我們聽過太多渲染的聲音,有修飾過的甜美,有濃烈的吶喊,有撩人的風情,有深沉的感傷,還有一些可有可無的幹擾雜音。
  • 八大山人與石濤:骯髒不平之氣,發之於詩書畫
    八大山人大概是明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生。甲申之變,時年二十歲。他是明寧藩後裔。邵《傳》云:  世居南昌,弱冠遭變,棄家遁奉新山中,薙髮為僧,不數年,豎拂稱宗師。住山二十年,從學者數百人。臨川令胡君亦堂,聞其名,延之官舍,年餘,意忽忽不自得,遂發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還會城。
  • 翻白眼的鳥,會瞪人的魚,怪異的山水畫家「八大山人」是幾個人?
    文章素材部分來源於浦君名人字畫藝術館「魚香肉絲」裡沒有魚,「老婆餅」裡也沒有老婆,不過,這「竹林七賢」有七個人,「揚州八怪」也有八個人,那「八大山人」是不是也有八個人?八大山人,姓朱名耷(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身為王孫貴族,卻才華橫溢,早年參加功名考試就在同輩當中脫穎而出,連當地年高德碩者均對他稱讚有加。明亡後削髮為僧,隱居避禍。
  • 他比八大山人多「一大」,自稱九大山人,書法繪畫水平如何?
    稍有一些藝術情懷的人大概都知道「八大山人」,這位明代落魄王孫以其空前絕後的繪畫造詣,在傳統藝術史上創造了一個時代的筆墨巔峰。」,大有「八大山人算什麼,我比八大還多一大」的英雄氣概。原本這個宋莊「九大山人」還真如「山人」一般不為人知,但近期他畫的一幅山水欲賣一億的消息傳開,書畫圈一下轟動,大家奔走相告:古有「八大山人」算什麼呀,大家都來看看宋莊的「九大山人」啦……
  • 「津門網」八大山人這套冊頁當不僅有山水也有花鳥,就是沒有色彩
    一個好的畫家,往往他不太去湊熱鬧,因為世間的各種繁雜會擾亂一個人的心性,所以很多的畫家往往走到最後是比較孤獨的,他會更加專注自己眼中所觀察到的東西用自己的心與世界作交流,用自己的筆墨來寄託個人的情懷,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八大山人的一套冊頁。
  • 八大墨荷,一個不受人間驚擾的彼岸世界
    八大山人的墨荷藝術獨步古今,純以筆墨取勝,罕見用色,其筆墨和形式簡練的背後,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審美空間。 八大山人 荷花翠鳥圖 八大山人筆下的荷葉最具如是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