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孟浩:鄭板橋為何棄石濤而選擇八大山人?

2020-12-21 蘭清竹韻

在鄭板橋33歲那一年,他離開了北京駐足揚州,那時揚州已經聚集了大批成名的書畫家,而此時的鄭板橋還是個無多大名氣的人,儘管他很有文採,能寫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但人們似乎並不看好他。

面對現實,鄭板橋對自己進行了重新審視。他畫竹來自日光月影,來自大自然給他的啟發,與後來的藝術成就相比,甚至談不上入室,算是初學吧。

鄭板橋蘭竹圖

在今天看來,鄭板橋當初選擇石濤作為師法對象是極其正確的。他學習石濤也是從竭力模仿入手,後來發現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由此,他提出了一個「學七拋三」的學習法則。

就是不「學七」就不能繼承傳統,不「拋三」就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由此感悟後,他選擇了八大山人。

為什麼?

鄭板橋分析,石濤精於繪畫,題材涉獵很多,蘭竹不是主要繪畫對象。石濤有好幾個別號,如苦瓜和尚、大滌子等等,而八大只有八大,無二名。所以說,八大名滿天下,石濤名不出揚州。

鄭板橋清醒地認識到,在繪畫題材上,貴在「專」;在筆墨風格上貴在「減」;在名號上只用「板橋」。他的結論是:

「彼務博,我務專,安見專之不如博乎!」

之後,鄭板橋踐行了這一結論,一生只畫蘭竹石。

縱觀當代藝術家,有如此般清醒者甚少。放在今天來說,這個結論仍然可行,貴在「真幹」。

我喜歡畫蘭,該題材在書畫圈裡定義為最難畫的,很多藝術家都繞道而行,但在學習中國畫中,這一課題最關鍵,因為中國畫最終還是落在線條上。

畫蘭對基本功要求很嚴格,尤其是書法造詣上,這點對自己來說不見的是壞事,畫的人少就不會像畫牡丹那樣俗,留給自己的空間就大。

半世竹子,一生蘭。畫一輩子蘭肯定就比一輩子什麼都畫的人有成績。

我想,這也是對自己的勉勵。心思用在哪裡,哪裡就會有成就。

劉孟浩

2020年6月13日寫於蘭清閣燈下

相關焦點

  • 清代八大山人之一,多才多藝,難得糊塗鄭板橋
    鄭板橋,是清代八大山人之一,多才多藝,詩文、書法、繪畫等造詣很高,為人也好,做官也好,都很正直,甚至可以說是狂狷,名垂後世。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漢族知識分子是沒有多少出路的,尤其象鄭板橋這樣正直的知識分子,更是如此,在歷經社會的沉浮洗禮之後,其處世名言——難得糊塗,也就問世了,雖然不見得驚天動地,但也是影響深遠。正所謂,渡盡劫波生命在,人世如夢糊塗過!
  • 八大山人:一生坎坷歸於淡泊
    他另一個名字叫朱耷,為何取這個名字,眾說紛紜,卻不見他自己用過這樣的署名。倒是「八大山人」的名號,他用了二十多年直至去世。八大山人,哪八大?流傳的說法之一:山人是高僧,曾持《八大人覺經》,因以自號。還俗後的八大山人,以售賣字畫為生。程廷祚記下了其父與八大山人相交的情形:山人遣興作畫,任人攜取,人亦不知貴。府君為之謀,掛山人畫於壁間,題箋曰「公畫超群軼倫,真不朽之物也」。由是人爭以重資購其畫。
  • 八大山人的一生
    提起八大山人,我們的心中會湧現出太多的迷惑和不解:支離的身世,怪誕的畫面,禪偈般的詩文,天書樣的題款。這一刻,八大山人只有十九歲。生活的序幕才剛剛拉開。  陳鼎《八大山人傳》向我們描畫出他發瘋的情狀——「未幾病顛,初則伏地嗚咽,已而仰天大笑」,「或鼓腹高歌,或混舞於市,一日之間,顛態百出。」伏地慟哭,仰天大笑,非壓抑悲苦到極致不能有此狂恣之聲容。
  • 「畫者東西影」——八大山人的藝術哲學與人生哲學
    朱良志與他筆下的八大山人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家朱良志眼中的八大山人是怎樣的呢?不妨在《畫者東西影:八大山人藝術中的生存智慧》這本書中一窺究竟吧!其實這不是朱良志先生第一次寫八大山人了,他曾在報刊、雜誌中多次發表關於八大山人與石濤的的藝術研究文章,出版過《八大山人研究》一書,在那本書中著重對八大山人的家室淵源、生平事跡、交遊等方面收集了大量的資料進行研究、考辨。
  •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是醜書嗎?我們都知道鄭板橋是一位畫家,一位非常有個性的畫家,一生只畫「蘭、竹、石」3種畫,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尤其擅長畫竹子,畫竹子已經成為鄭板橋的代表,他通過長達四十多年的觀察和實踐,總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畫竹理論,正符合我們現在所說的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理論。
  • 八大山人 | 一顆極度孤傲心,創造了美學的永恆
    朱耷(1626—約1705),字雪個,號八大山人。清 八大山人 竹石鴛鴦 立軸最後的輝煌(23歲之前)八大山人原名朱統鑾,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獻王朱權的後人。清 八大山人 松鹿圖 立軸陳鼎《八大山人傳》說他「性孤介,穎異絕倫。八歲即能詩,善書法,工篆刻,尤精繪事。」還說他「善恢諧,喜議論,娓娓不倦,常傾倒四座。」
  • 八大山人與石濤:骯髒不平之氣,發之於詩書畫
    (八大山人)  筆頭那識祖師禪,寂照虛空近自然;但覺淋漓元氣溼,不知是墨是雲煙。(石濤宏濟)  ——居巢《今夕盦讀畫絕句》  《鄭板橋集·題屈翁山詩札,石濤、石谿、八大山人山水小幅,並白丁墨蘭,共一卷》詩云:  國破家亡鬢總皤,一囊詩畫作頭陀;橫塗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
  • 超凡脫俗的美感,鄭板橋的竹子,為何寫得如此俊俏?
    超凡脫俗的美感,鄭板橋的竹子,為何寫得如此俊俏?文/風流佳畫竹子作為清高自潔的象徵,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志士借物抒情的憑藉,成為證明自身品格的利器。而也有對竹子格外鍾愛的畫家,能夠藉助於竹子的特徵,描繪出精妙的竹子世界,讓後人從中也有所感悟,其一便是鄭板橋。 縱觀其畫作之精妙奇特,不免讓人發出感嘆,他的竹子為何生得如此俊俏?
  • 八大山人信札30封,無意於佳乃佳!
    八大山人畫像 朱耷(約1626-1705),號八大山人,又號雪個、個山、入屋、驢屋等,入清後改名道朗,字良月,號破雲樵者。漢族,南昌(今屬江西)人。明末清初畫家,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繪畫以大筆水墨寫意著稱,並善於潑墨,尤以花鳥畫稱美於世。在創作上取法自然,筆墨簡煉,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 八大山人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
  • 八大山人(朱耷)全集(168幅)
    八大山人能詩,書法精妙,所以他的畫即使畫得不多,有了他的題詩,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畫,使人感到小而不少,這就是藝術上的巧妙。八大山人乾擦而能滋潤明潔。所以在畫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與別人放得不一樣,同是「滋潤」,八大山人與別人潤得不一樣。如畫魚、鳥,曾作「白眼向人」之狀,抒發憤世嫉俗之情。
  • 八大山人的蔬果,味道就是不一樣
    八大山人 枇杷八大山人是近代多位名家爭相學習的對象,他的畫大多小而精妙,其筆墨和形式簡練的背後,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審美空間,使後人們在翻閱畫卷時意猶未盡。八大山人 蔬果圖卷-梨今天來看看他筆下的蔬果圖,味道的確不一樣,極簡的筆墨,奇絕的構圖,獨特的意境,很是耐人品味!
  • 冷眼看世界的畫家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1626—1705)字雪個,原名朱耷,號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又用過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人屋、道朗等號,後又入青雲譜為道。
  • 八大山人的書法核心筆法是什麼筆法?
    八大山人的書法核心筆法是什麼筆法?不知道。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筆法無非提按頓挫,逆藏衄露,鉤盤折轉。所有的人都學這些筆法。但應用組合不一樣,輕重、時機的分寸千差萬別。沒有學習過八大山人的我,去說出人家的核心筆法,對你說了就是在欺騙。
  • 八大山人的水墨江湖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生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 你知道八大山人中「八大」的意思嗎?
    他另一個名字叫朱耷,為何取這個名字,眾說紛紜,卻不見他自己用過這樣的署名。倒是「八大山人」的名號,他用了二十多年直至去世。八大山人,哪八大?流傳的說法之一:山人是高僧,曾持《八大人覺經》,因以自號。其款題「八大」二字必筆畫連綴,「山人」二字也如此,形似「哭之笑之」。
  • 210、八大山人還有一隻懶得理你的《鳥》
    這隻鳥的悲愴神態還是很像八大山人的呀。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的一個夜晚,八大山人和一個叫邵長蘅的人在南昌北蘭寺會面,剪燭夜談,整整聊了一個通宵。邵長蘅(1637—1704),一名蘅,字子湘,自號青門山人。江蘇武進人。工詩,尤致力於古文辭,常常借寫景、弔古來寄託懷念明室的情緒。
  •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為何只畫「蘭竹石」?
    同樣是詠物詩,鄭板橋的《竹石》也同樣展示了詩人的不屈精神及頑強品格。今日小覓分享:竹石—清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鄭板橋原名鄭燮,號板橋。他不僅是個詩人,還是個畫家。且他一生只畫蘭竹石,現如今不少鄭板橋所畫的竹石圖依然留存於世。鄭板橋早年家道中落,雖生活困苦,但一直立志於科考,無奈屢試不中,只能以賣畫為生。過了10年,終於高中,卻只在山東做了兩任縣令便辭官歸了家。
  • 八大山人:蕩盡人間的風煙,刊落世界的浮華
    八大山人——朱良志訪談錄朱良志:八大山人的魅力,我覺得至今還沒有很好發掘,他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的畫給我感覺像《金剛經》一樣,蕩盡人間的風煙,刊落世界的浮華,直接切入到人生命的真實世界八大山人 《野荷清趣》魏廣君:八大山人對人尊嚴的闡釋,是不是有禪宗的因素?朱良志;是的,日本一位著名的禪宗研究者鈴木大拙說:「從禪的觀點看,宇宙就是一個沒有周邊的圓,我們每個人都是宇宙的中心,更具體的說,我即中心,我即宇宙,我即是創造者。」
  • 翻白眼的鳥,會瞪人的魚,怪異的山水畫家「八大山人」是幾個人?
    文章素材部分來源於浦君名人字畫藝術館「魚香肉絲」裡沒有魚,「老婆餅」裡也沒有老婆,不過,這「竹林七賢」有七個人,「揚州八怪」也有八個人,那「八大山人」是不是也有八個人?八大山人,姓朱名耷(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身為王孫貴族,卻才華橫溢,早年參加功名考試就在同輩當中脫穎而出,連當地年高德碩者均對他稱讚有加。明亡後削髮為僧,隱居避禍。
  • 他比八大山人多「一大」,自稱九大山人,書法繪畫水平如何?
    稍有一些藝術情懷的人大概都知道「八大山人」,這位明代落魄王孫以其空前絕後的繪畫造詣,在傳統藝術史上創造了一個時代的筆墨巔峰。」,大有「八大山人算什麼,我比八大還多一大」的英雄氣概。原本這個宋莊「九大山人」還真如「山人」一般不為人知,但近期他畫的一幅山水欲賣一億的消息傳開,書畫圈一下轟動,大家奔走相告:古有「八大山人」算什麼呀,大家都來看看宋莊的「九大山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