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卓睿
幾年前熊貓TV剛剛入局遊戲直播之時,鬥魚、虎牙、熊貓等直播平臺互相挖角知名主播的故事曾為人津津樂道,直播用戶也一直面臨著「跟著平臺走還是跟著主播走」的困難抉擇。
不過,隨著一年前熊貓直播關站,騰訊增加對鬥魚和虎牙的持股比例,很多人猜測這場「三選一」的競爭正在逐漸走向盡頭。
虎魚還是「豆芽」?鬥魚虎牙合併後還有多少未知數
10月12日晚,據多家財經媒體報導,直播平臺鬥魚和虎牙宣布接受第一大股東騰訊提出的合併邀約,進行戰略合併。合併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新公司將採用聯席CEO制度,由鬥魚CEO陳少傑和虎牙CEO董榮傑共同擔任。
這次的合併早有預兆。今年4月鬥魚和虎牙分別向美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Form 20-F文件顯示,騰訊及其全資子公司對兩個平臺的持股比例已經分別達到38%和36.9%,均為第一大股東。
在今年8月份,騰訊又向鬥魚和虎牙發出了非約束性提議函,提議兩家公司進行合併。同時,騰訊增加收購歡聚時代手中的3000萬虎牙普通股,持股比例進一步上升至51%。
如今,合併消息終於正式到來。從形式上看,鬥魚將在與企鵝電競合併後,由虎牙收購,成為虎牙的私有全資子公司,並從納斯達克退市。不過,合併後鬥魚和虎牙的股東將各佔50%經濟權益,管理層後續的變動還未可知,因此光從收購關係上說「虎牙吃掉了鬥魚」,不符合實際情況。
從兩家公司發布的2020中報來看,虎牙半年間營收達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3%;鬥魚在這兩項上的表現則為營收近48億元,同比增長約42.4%。無論從體量還是增長速度上來看,兩家明裡暗裡對抗多年的公司基本處在伯仲之間。
公司層面的調整無疑還有很多路要走。據報導,預計合併完成後,騰訊通過全資子公司Linen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的新公司的投票權按全麵攤薄計算將為67.5%。進一步增大對兩個平臺控制權的騰訊,對於兩個平臺的未來發展策略一定也會有新的規劃,畢竟現在二者的直播內容重合度高,如果不做適當的差異化,吸納新用戶的能力就會受限制。
但是對於直播用戶來說,公告發出後,新公司的名字才是討論焦點:「豆芽」?虎魚?還是叫虎紋鯊魚?在變數很大的時候,吃瓜就好了。
更多與平臺用戶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也被提了出來:合併之後其中一個應用會不會停止運營,而現在免費看的直播會不會轉為部分收費的形式?據現有消息來看,鬥魚和虎牙的產品和品牌暫時還將維持獨立運營的狀態,但未來仍未可知。
平臺間的「搶人」大戲告一段落
除了握手言和的平臺管理層以及一群吃瓜群眾之外,合併這件事也讓人想起不少曾在兩個平臺間「跳槽」過的主播,以及隨之而來的多起法律糾紛。
就在合併公告發出幾天前,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剛剛判決,樂遊公司(即RNG運營主體)需要向鬥魚支付3000萬元違約金,原因之一就是其上單選手劉志豪(別名:姿態)在合同期內到虎牙進行直播,損害了鬥魚的商業利益。
在主播行業逐漸火熱的幾年來,平臺間天價搶人乃至鬧上法庭的情況並不少見。2016年,鬥魚曾經的爐石區一哥、一姐安德羅妮和板娘被虎牙用3年1億的籤約費用拿下,但鬥魚也轉頭就因合同糾紛起訴當事主播,一年半後法院裁決安德羅妮需賠償鬥魚近千萬元。
絕地求生主播蛇哥的故事,更是主播違約的「經典案例」。在2018年初,他先是因違約跳槽至鬥魚被判賠償原直播平臺虎牙2400萬元,又因聲稱鬥魚「欠薪」、在合約期內於企鵝電競開播等問題,再被鬥魚索賠4000萬元,一時間從絕地求生一哥的位置跌落至谷底。
不可否認,過去幾年的主播違約事件有其個人的原因在,法律意識的淡薄以及不尊重合同是糾紛發生的直接原因。但也要看到,在平臺互相高價挖角頭部主播的大背景下,不少主播的經歷也只是直播平臺資源爭奪的縮影罷了。彼時那番天價籤約費、天價違約金屢次上演的景象,對於直播行業的長遠發展來說,無疑是不健康的。
騰訊對兩家公司股票的增持再到這次的合併建議,都旨在為這樣的內耗畫上句點。鬥魚虎牙合併以後,直播屆尤其是遊戲直播領域的兩大平臺聯手,從主播個人的具體待遇到工會的組織、直播時長的要求等方面,都可以期待有一個更統一的規定。
直播行業新的挑戰者已經到來
也有人傳達了自己的擔憂,如果平臺面臨的競爭壓力變小,平臺給主播的待遇會不會下調,激勵會不會減少?
但有一個大前提不能忘記,這樣的情況只有在外部壓力真的消失的時候才可能出現。鬥魚和虎牙雖然是最早起家的幾個直播平臺中勝出的佼佼者,但新的入局者也將為直播行業帶來鯰魚效應。
視頻領域的佼佼者嗶哩嗶哩彈幕網(B站),顯然也在近期對自己的直播區有了點想法。
去年12月19日,前鬥魚一姐馮提莫宣布成為B站直播籤約主播,在差不多的時間,她的B站帳號也開始投稿視頻,如今粉絲已有258萬。
同樣在去年年末,B站更是豪擲八億元購得此後三年英雄聯盟S賽的中國地區獨家轉播權。雖然後來B站將第一年的轉播權分銷給了鬥魚和虎牙,但製作包括賽事點評、第二演播廳等衍生欄目的權益依然握在B站手中。
B站2019年報顯示,其直播業務營收已逾16億元,同比增長約180%,佔總營收比重上升到24%,而兩年前,這個數字還僅僅是7.1%。
短視頻平臺也想分直播行業的一杯羹。和以往鬥魚、虎牙等偏重遊戲直播,短視頻平臺偏重帶貨、聊天的印象不同,快手也集聚了一批和平精英、王者榮耀的主播,他們一方面錄製下自己的精彩操作發短視頻,另一方面也在固定時間於直播間開播,這樣粉絲想要了解他們,就有了短視頻和直播間兩個入口。
在今年5月底,快手宣布其遊戲直播月活用戶超過2.2億,遊戲類短視頻月活用戶更是突破3億。相比之下,鬥魚、虎牙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兩個平臺的月活用戶數也都才僅僅在1.5億上下。
由此看來,鬥魚虎牙合併之後,就能擁有行業壟斷的地位嗎?兩家幾年來的爭鬥劃上了句號不假,但直播領域的格局仍然未定。
在資本對電競市場熱情高漲的當下,這次合併只能說是整合的開始,而直播領域的風雲變幻不會有片刻的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