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經叛道》猶太女孩出走紐約,離經叛道震驚世界

2020-10-08 二師兄

如果在路上碰到這樣一群人,你一定不會選擇無視。

無論四季,男人穿著及膝的黑色長袍,白襯衫,黑馬甲,黑褲子,絡腮鬍,黑色寬簷帽下遮掩著不修剪而自然捲曲的鬢髮。

圖片來源於網絡

女人永遠都是高領,長袖,裙長過膝,以頭巾或假髮示人。

他們說著酷似德語的奇怪語言(意第緒語Yiddish),總是行色匆匆,從不和外族人交流。

光看造型,你可能誤以為他們是穆斯林的一支,但他們不是穆斯林,他們是猶太極端正統教的一支——哈西迪(Hasitic)。

除以色列外,世界上最大的哈西迪社區在美國。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你能想像嗎?

在當今如此發達的社會,有這樣一群人固守著傳統。

無論生活在哪裡,他們都聚集在一起,把自己隔絕在世俗世界之外,不看電視,不會上網,拒絕使用智慧型手機,所做的一切都以千年流傳下來的經典為準則。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紐約布魯克林,世界上最發達城市的文化中心。

根據Deborah Feldman 2012年暢銷回憶錄《Unorthodox: The Scandalous Rejection of My Hasidic Roots》改編。

海報

作者也是這部劇的女主原型,如今生活在德國柏林。

故事還要從這一天,一個叫Esty的19歲的女孩決定出走開始。

成長在傳統哈西迪家庭的Esty,謹守著自己族群的準則,等待那些早已被規劃好的事情一一發生,包括在17歲的時候嫁給一個見面不超過五次,認識不超過30分鐘的男人。

劇照

《塔木德》經裡說:一個丈夫應該給他的妻子幸福歡愉。Esty深信不疑,期待著自己全新的生活。

和周圍所有哈西迪新娘一樣,她希望可以儘快為丈夫生下孩子,但是在婚前少有接觸又缺乏教育和實踐的猶太少男少女之間總是不得法。

加上自己身體原因,他們一直沒能成功。

丈夫每天向自己的母親Mirriam匯報工作進度,兒子沒能得償所願這件事讓婆婆甚為惱怒,主動提出幫助兩個不得法的孩子。

劇照

本是兩個人的秘密,變成了一個家族的議題。

婚後一年未能生下孩子在哈西迪社區是極其少見的。

Esty令丈夫的家族蒙羞,飽受婆婆冷眼,一直不孕的事實讓她心生愧疚,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嘗試過各種痛苦的方法之後,Esty終於懷孕了,她滿含熱淚,感謝上帝,準備向丈夫宣布這一遲來的消息......然而,最終她卻選擇遠走他鄉。

別人都說她是繼承了她媽媽Leah那個瘋女人的基因,但是從未離開過社區的Esty身無分文能去哪裡?

面對世俗世界,從未和現實世界有過交集的她要如何應對?

顯然,這些都不是「他們」要考慮的問題。

當他們知道Esty以有孕之身逃跑後,他們要找回哈西迪的孩子。

Esty的丈夫Yanky和表兄弟Moishe對Esty展開了一場跨越大陸的「追捕」。

這部迷你劇只有4集,3月26日在德國首播,自上映以來,評分已達到8.8,儘管從豆瓣數據上來看,看過的人數只有不過千人。

本文原發於4月初,圖片是當時的截屏

要理解Esty這次令哈西迪社區「蒙羞」的出逃,我們需要先簡單了解一下哈西迪的「特別之處」。

哈西迪最早出現在1740年代的東歐,當時的猶太人也在經歷著一場迫害。

猶太精英們從研讀《塔木德》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而受教育程度稍差一些的人也急需一種方式來釋放自己。

逐漸,「拉比派」被「神秘主義」取代,他們鼓吹不需要太高的學識,用情感也可以與上帝共情。

二戰結束後,猶太倖存者來到的紐約,組建起了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社區。

他們的著裝拷貝了18世紀當時的衣著風格,也完整地繼承了當時和德語有著極深淵源的意第緒語。

在哈西迪猶太社區裡,女孩子從小就被教育她們是不潔的,特別是到了青春期以後,她們不能再穿緊身的衣服。

極端猶太教要求人必須謙卑,所以著黑色衣服,特別是女人。

集體誦經的時候,男人要站在前頭,女人只能靠後。

婚後,極端猶太教要求女人必須遮住自己的頭髮,因為露出頭髮相當於LUO身示人,極為不敬。

劇照

而哈西迪則認為,唯一能夠保證女性會一直保持謙卑的方法是,包裹頭髮的同時必須削髮。

為了補充在大屠殺中失去的600萬人,哈西迪女性淪為baby machine。

和其他備受爭議的宗教一樣,女性在哈西迪社區沒有地位,她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贖清自己性別的罪。

全世界人民都在批評聲討穆斯林讓女性戴上了頭巾,剝奪了她們選擇的權力,有幾個人想到過極端正統猶太教的女性正在剃去自己的長髮?

即使這樣,在哈西迪內部女性之間也存在著鄙視鏈。

女性在生孩子之前在家庭中是沒有地位的,那些已婚育的女性就有權對你指手畫腳。

你的子宮是家庭中所有人的討論主題,也是你存在的唯一價值。

劇照

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又承受著婆婆的步步緊逼,Esty的焦慮值爆表。

想到母親Leah兩年前的忠告,她知道只有離開,才有可能成全自己。

她來到了柏林。

在柏林她結識了一群音樂學院的學生。

年輕人總是可以很快的融入彼此,不問出身,不問宗教信仰,不問來自哪裡。

長久以來第一次,Esty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心跳,嶄新的一切讓她總是熱淚盈眶。

如果說婚前的那次虔誠的浸禮,Esty充滿緊張與惶恐。

儘管她相信自己洗去了所有罪孽,以潔淨之身走入婚姻,一定會迎來不同的生活,但最終事與願違。

劇照

這次和這群學生來到湖邊,赤腳走入湖水中,看著她的背影,就像是求死的人,但她的臉上卻泛著夕陽的霞光。

劇照

當她摘掉假髮,以自己的真面目示人的那一刻,Esty感到了釋放,她終於可以坦然做自己。

這是一次讓她重獲新生的浸禮。

劇照

在柏林的生活當然不是一張機票那麼簡單。

開始的時候,她食不果腹,居無定所,同時還要躲避Yanky和表兄弟Moishe的強勢追捕和威脅,以及各種洗腦式的軟磨硬泡。

劇照

但也感謝這些」困難」,Esty有機會釐清了與媽媽之間的誤會,接受了媽媽現在的身份。

宗教剝奪了猶太女生歌唱的權力,但她要成為這所音樂學院的學生,和她的新朋友一樣,她也擁有平等的權力,選擇的權力。

劇照

入學考試,Esty在臺上飽含深情唱出那首宗教歌曲,平靜的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她沒有抱怨任何人,沒有痛哭賣慘,沒有埋怨上帝對她不公。

在這一刻,她完成了與自己「哈西迪女孩」的身份和解,實現了奶奶的心願,也向世人宣布:我要在這裡拋棄過去,我想在這裡重新開始。

Esty的表現打動了她的新朋友,她的媽媽,以及在臺下默默旁聽的Yanky。

Yanky重新認識到了Esty的不同,為了挽回,他願意為Esty 做出改變,一把剪斷了自己的鬢髮。

那一刻是震撼的,這在猶太教看來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劇照

可是,他們還能回到過去嗎?

《離經叛道》是一個猶太女孩勇敢出走找回自己的故事。

在現實生活中離我們很遙遠,畢竟,我們身邊很少有這種極端的宗教團體。

關於哈西迪的爭論也有很多,面對宗教的禁錮,每個人都是輸家。

Esty只是其中的特例,還有很多選擇妥協,或者出走又回到起點的人。

生活中更常見的是,當一個女孩有所追求的時候,你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勸解:一個女孩子,這麼辛苦幹什麼?嫁得好就行了。

婚姻也許是條出路,但白馬王子是稀缺資源。

要想改變命運,終究還是要靠自己。

沒有人可以定義你,也沒有人知道你的極限,夢想不應僅僅是一針XF劑。

如果這世界的天平傾斜了,那就親手把他擺正,甚至不惜親身站上天平,才是決絕的態度。

真正的女權,不是擺擺樣子,秀秀花拳繡腿,喊幾聲口號,就能獲得尊重和社會地位的。

勇敢追求你想要的,無論結果如何,不要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我想,這才是除了宗教批評以外,這部劇引起廣泛共鳴的意義。

也許,此時此刻,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女孩正在準備出發。

本文首發於Z_CHANNEL

相關焦點

  • 《離經叛道》豆瓣8.7,是什麼迫使一位女孩「離經叛道」?
    (Hasidic Judaism, 猶太教極端正統派)的女孩的故事,目前豆瓣評分8.7,IMDB也有8.1分。社區裡的居民沒有手機,不用網絡,這要是在第三世界國家裡,也不會讓人感到意外,但你很難想像,眼前的一切發生在世界上最現代的城市之一——紐約市。
  • 《離經叛道》豆瓣8.7,是什麼迫使一位女孩「離經叛道」?
    (Hasidic Judaism, 猶太教極端正統派)的女孩的故事,目前豆瓣評分8.7,IMDB也有8.1分。社區裡的居民沒有手機,不用網絡,這要是在第三世界國家裡,也不會讓人感到意外,但你很難想像,眼前的一切發生在世界上最現代的城市之一——紐約市。
  • 《離經叛道》何為離經叛道
    故事說來並不複雜,大致講述了一位來自紐約19歲的哈西迪猶太女孩Esty與自己保守封閉的家庭社區決裂,繼而在異國他鄉的柏林破繭成蝶的故事。一旦入坑,欲罷不能 (謝天謝地只有四集!!!)。1. 哇喔,光怪陸離的平行世界想必大部分小夥伴們一開始跟我一樣, 第一次帶著放大鏡走進哈西迪猶太世界。一聲哇喔,對他們生活點滴的與眾不同一邊無比著迷一邊又大呼難以置信。
  • 《離經叛道》時光交錯在威廉堡,布魯克林,和紐約
    當猶太女子。背負厚重的過去,被束縛在經文與約束裡,活得小心翼翼,為傳宗接代奉獻自己的微弱力量。像劇中所說,補償那缺失的六百萬人口,駐紮在這來之不易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偷窺且傳遞這低調又富裕的秘密,和深沉的隱藏大智慧的力量。卻沒有想過他們本人的感受,是虔誠或是厭倦。所謂的離經叛道,居然不過是一個十九歲女孩,買機票出行,交新朋友,學習音樂,和在湖裡過夏天。
  • 《離經叛道》剃頭結婚、婚內強姦,18歲少女讓人心酸
    上個月網飛新上線的德劇《離經叛道》,更是帶著觀眾探尋了猶太教的世界。但是,《離經叛道》中出現的哈雷迪猶太教,顛覆觀眾認知。哈雷迪猶太教,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哈雷迪猶太教,又稱極端正統派猶太教,是猶太教正統派中最保守的一支。男性信徒,著裝具有明顯的辨識度。無論他們走到哪裡,在哪個國家,出門在外總以一席黑色禮服,搭配白色襯衫、黑色皮鞋並且帶著黑色高帽,臉上還留著長長的鬢角。
  • 《離經叛道》婚後被強姦!18歲少女的經歷讓人哀嘆與憤慨!
    我看完了這部《離經叛道》之後,對於猶太教這一宗教產生了些許震驚。猶太教有5個主要的教派,其中一個哈西迪猶太教派,又叫做極端正統派。女主艾斯緹,就是一個生活在美國布魯克林的哈西迪猶太教家庭。紛紛指責這個離經叛道的猶太女人。在艾斯緹逃離布魯克林之前,時時刻刻都在活給別人看。家人要求艾斯緹佯裝在超市中購物,讓她的未來婆婆躲在暗處細細觀察。
  • 《離經叛道》哈西迪猶太教的Culture Shock
    雖然在哈西迪猶太教社區工作過,接觸過他們的文化,但這部片還是給了我很大的culture shock。有一些片中不解的問題還專門去請教了一個猶太教學弟。以下內容給大家分享,共同探討。猶太教義,安息日不僅不能生火,任何可能和工作和生火有關的東西均屬於禁止觸碰之物。所以他們乾脆把這些東西都包起來了。不確定椅子是不是也給綁住了。因為安息日不能幹活,也不能移動家裡那些不需要移動的東西,比如搬桌椅之類。要捆起來可能是為了不搬動。
  • 《離經叛道》哈西迪猶太教的Culture Shock
    雖然在哈西迪猶太教社區工作過,接觸過他們的文化,但這部片還是給了我很大的culture shock。有一些片中不解的問題還專門去請教了一個猶太教學弟。以下內容給大家分享,共同探討。猶太教義,安息日不僅不能生火,任何可能和工作和生火有關的東西均屬於禁止觸碰之物。所以他們乾脆把這些東西都包起來了。不確定椅子是不是也給綁住了。因為安息日不能幹活,也不能移動家裡那些不需要移動的東西,比如搬桌椅之類。要捆起來可能是為了不搬動。
  • 《離經叛道》一種新的diaspora
    19歲的女孩Esther來自紐約的正統猶太人社區,社區保守封閉,經歷了不幸福的包辦婚姻和生育壓力,她逃到了母親所在的柏林。她在這裡結識了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音樂學生,在自由寬容的氛圍裡開始重新認識自我和探索人生可能性。這部劇根據Deborah Feldman的真實自傳改編。
  • 《離經叛道》把宗教擺在世人面前的典範
    《離經叛道》譯音也非常貼切,全劇就是讓深陷古猶太教女子衝出教義和規範的束縛,走上判道絕離的原生主線。宗教是統治人類靈魂的意識形態,不論那種宗教都有其宗旨和教民,不能把宗教神話,也不能把宗教妖魔化,從人類祖先開始直到今天,世界各地都存在著多種宗教,可以說適者生存,存著造福人類。影片在非常正宗的宗教氛圍中展開,給觀眾帶來外星世界般的神秘。
  • 猶太女孩的「賣蟬」思維,能夠給你啟發,值得試試
    沒錯,猶太人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名族,據統計世界上猶太人的數量大約有一千六百萬人,只佔世界總人口的0.3%,但世界各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猶太人佔了22%,這個比例太令人震驚了。近年來。科學家說現在的教育偏重左腦訓練,嚴重存在左右腦失衡的狀態。
  • 《離經叛道》看不見的囚牢
    網飛四集的「離經叛道」非常可以。和預期的觀感很不一樣,沒有不必要的賣慘賣哭,可以說是非常貼近現實了。有的時候你根本想像不到,有些人在一些封閉的社群裡過著與我們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我們甚至難以理解在現代社會有這等的觀念束縛存在,但它確實也活生生地、真實地以各種權力、宗教壓力、極端情緒等方式塑造著、粘合著一群又一群的人。
  • 胡因夢:大美人離經叛道的情愛往事
    (都沒有與原配離婚哦~)這麼離經叛道的行為,放在現在都說不過去,更何況是在1950年的時代呢?就在這樣的結合下,胡母在四十四歲高齡生下了胡因夢。但那個保守的年代,中國女孩跟洋人談戀愛,是會被人投來異樣眼光的。胡因夢的第一段戀愛雖說甜蜜,但卻時常遭受很多白眼。胡因夢的母親也對這個混血男孩微詞頗多。覺得這小夥子太窮了!胡因夢倒是毫無畏懼,滿不在乎,外在的阻力根本撼動不了她。正逢此時,Don接受了校方邀請去寮國當一段時間的交換老師。兩人得以短暫分開。
  • 要付出多少才能擁有為愛而離經叛道的勇氣
    類型: 劇情 / 愛情 / 同性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 / 愛爾蘭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7-09-10(多倫多電影節) / 2018-04-27(美國)片長: 114分鐘又名: 叛逆性百合(港) / 離經叛愛(臺)IMDb連結: tt6108178劇情簡介 · · · · · ·  攝影師蘿尼像個典型紐約客,獨立自在
  • 【秘籍】《錫安長老會紀要》 猶太貨幣操控世界的百年大計
    紐約民眾開始集會號召禁止共濟會員進入政府系統,運動很快與反傑克遜總統 anti-Jackson 政治運動結合起來,因為他也是共濟會員。1921年2月,福特在接受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採訪時表示,「對這部《紀要》我只是想說,它符合正在發生的一切。」"The only statement I care to make about the Protocols is that they fit in with what is going on."
  • 二戰時期,猶太民族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德國一定要針對猶太人?
    對於猶太民族來講,二戰是一段永遠不會忘記但也是不願回憶的歷史。因為納粹德國對猶太民族進行慘無人道滅族迫害,在二戰期間,差不多有600萬的猶太人被納粹殺害,佔到歐洲猶太人總人數的2/3,其罪行罄竹難書。猶太人是沒有祖國的遊走民族,是隨資本流向而出走的一群善於操縱政治的人,猶太人非常有商業頭腦。在今天,只要提到猶太人,很多人會想到富豪、財團,畢竟連今天華爾街也是猶太人的天下,這些只佔美國2%的猶太人,卻擁有美國70%以上的財富。
  • 少兒影院 | 《猶太女孩在上海2-項鍊密碼》《小雞快跑》
    本周的少兒影院為您準備了兩部富有教育意義的動畫電影,一部是反戰題材的《猶太女孩在上海2-項鍊密碼》,另一部是經典黏土動畫《小雞快跑》。
  • 猶太畫家夏加爾的現代啟示錄
    1941年,夏加爾、貝拉以及他們的女兒伊達(Ida)和女婿,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協助下逃亡到了紐約。戰後,伊達偶然認識了情報局分析員康拉德·凱倫。在後者的協助下,留在法國的夏加爾作品被運送到美國。然而,1944年,貝拉因一場風寒而去世,悲痛的夏加爾在數月內都沒再創作。他極度自責,認為自己一心逃亡到美國,是致使愛妻患病的源頭。
  • 柏林猶太博物館兒童世界
    世界那麼大,為防走散,請大家點擊上方 「兒童設計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