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消息:美國資助湄公河中國水壩水位監測項目,或加劇兩國關係

2021-01-18 和訊網

美國支持的湄公河監測項目將於周二(12月15日)正式啟動,此舉可能進一步考驗本已令人擔憂的中美關係。

「湄公河大壩監測」(Mekong Dam Monitor)是一個開源在線平臺,承諾利用遙感和衛星圖像每周更新湄公河主要河段13座大壩以及15座發電能力超過200兆瓦的支流大壩的水庫水位。

根據其網站,該項目進一步尋求每周發布「中國在湄公河上遊的11個梯級大壩」的可視化和分析,以及有關溫度、積雪、降水和河流全程其他指標的地圖和數據。

該合作項目由總部設在華盛頓的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智庫的東南亞項目和地球之眼公司(Eyes On Earth Inc.)共同發起。多年來,湄公河沿岸國家一直對中國在分享此類信息方面缺乏透明度感到不滿。

它將於周二在一個在線活動中發布——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局的助理國務卿David Stilwell將發表主題演講——就在幾周前,中國啟動了一項類似的倡議,旨在「應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以顯示「中國作為負責任的上遊鄰國的善意和誠意」。

此前,中國政府只公布了汛期信息,但承諾將於11月公布其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臺,以共享全年水文數據。

據該機構網站稱,該機構旨在通過「持續、透明和基於證據的監測」,「糾正有關湄公河流域大壩和水庫的狀況、運行以及水流的不準確說法」。

該監測項目負責人、史汀生中心東南亞、能源、水和可持續發展項目主任Brian Eyler說,相比之下,中國的信息共享平臺只提供離泰國邊境最近的中國大壩的少許更新。

「新的中文網站每天提供位於大壩下方的水位測量信息,但水位數據和大壩運行數據是完全不同的指標,」他補充說,中國在湄公河上遊的11個梯級大壩的運行知識,包括上遊水庫的狀況和水流可用性的數據,仍然不得而知。

Eyler表示,中國的平臺是否能像上個月推出時承諾的那樣,提供可靠的洪水和乾旱預警,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因為這些系統「顯然還沒有投入使用」。

全長4350公裡(2700英裡)的湄公河流經中國——在中國境內被稱為瀾滄江——然後流經柬埔寨、寮國、泰國、緬甸和越南。它被生活在其沿線的6000多萬人所依賴。

多年來,中國在湄公河上遊的水電站一直被指責破壞環境,損害下遊居民的生活,造成洪水和乾旱,但北京方面否認了這些指責。

今年4月,「地球之眼」(Eyes on Earth)公布了一項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結果,稱儘管上遊水位高於平均水平,但中國的水壩一直在截留湄公河的大量水量。然而,中國政府否認了這些說法,稱去年季風季節中國境內部分河段的降雨量較低,是導致水量減少的原因。

來源:FX168財經

相關焦點

  • 挑撥離間,美國指責中國截留湄公河水量,將派衛星監控中國水電站
    就在前不久,當中國公布雅魯藏布江上遊水電開發計劃後,就引起了下遊印度的強烈反應,不過中國態度堅決,不會因為外界的一些雜音就改變目標。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印度這邊的麻煩事還沒解決,美國就又在另一個方向擺了我們一道。據外媒在12月14日報導稱,美國國務院資助的一項所謂「湄公河水壩監測項目」將在15日正式啟動。
  • 【深度】揭底美借湄公河對華大打「水輿論戰」圖謀,還原湄公河流域...
    除了將水資源列在新調整後的「湄公河下遊倡議」中的第一序位、繼續炒作「中國水壩威脅論」「中國環境破壞論」外,還不斷藉機挑事:2018年7月,由韓國公司承建的一座寮國水壩發生嚴重潰壩,美國卻將矛頭指向中國,轉移輿論視線;2019年7月,自然因素導致泰國嚴重乾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卻將其歸咎於中國在湄公河上遊修大壩。此外,美國還炒作「湄公河是下一個南海問題」。
  • 藉口水文數據「不透明」,美用衛星追蹤水位,盯上我國11座大壩
    臨下臺前,他領導的美國政府仍在抓緊對華打壓,除對4家中企和我國一些官員發布制裁令外,最近又以「操控水資源」為由,用衛星緊盯我國11座水壩,並大肆挑撥地區國家和我國的關係。據觀察者網12月14日報導,美國國務院資助的一項「湄公河水壩監測項目」將於15日正式啟動。美政府稱,該項目將利用衛星遙感數據,「追蹤」湄公河主要河段上13座大壩的水庫水位。
  • 美要搞「湄公河大壩監視」項目 外交部:堅決反對惡意挑撥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據路透社12月14日報導,美國資助的「湄公河大壩監視」項目將啟動,該項目計劃通過衛星來監控瀾滄江流域中國大壩的水位,並公開有關信息。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記者有關提問時表示,中方歡迎域外國家對瀾湄國家開發利用水資源提出建設性意見,但我們堅決反對惡意的挑撥。汪文斌指出,近年來,中國與湄公河國家排除外界雜音幹擾,不斷推進瀾湄水資源合作,取得了許多實實在在的進展。一是信息共享合作不斷深化。
  • 技經觀察|中美戰略競鬥升級將加劇關鍵領域競爭
    2020年5月18日,美國「外交政策」網站發布題為《中美競爭加劇的五種方式》文章,認為中美均已將對方看作主要競爭對手,並正在軍事、經濟、科技、國際秩序及信息五大關鍵領域開展競爭,而新冠疫情將進一步加劇雙方對抗。
  • 這條400公裡鐵路建成,中國在亞洲南進將會更快,美國挑唆也沒用
    而寮國作為我國鄰國,自然率先在此「一帶一路」的倡議下受益,一條中國援建的400公裡長的鐵路,也離開通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據《參考消息》12月14日報導,寮國在中國援助下建設的鐵路,預計明年12月開通,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這是寮國期待已久的建設項目,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代表性項目,建成後將加速中國在亞洲「南進」的步伐。
  • 中方發起對等反制4天後,美國開始打上中國水壩的主意
    美國政府為了遏制中國,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面對美國政府的遏制措施,中國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而是採取了對等的反制措施。然而,中國所採取的對等反制措施,並不能澆滅美國政府進一步遏制中國的野心。日前,美國又將目光投向了中國與東協國家合作建立的湄公河大壩。
  • 中美關係不斷惡化!論中美兩國短期內爆發戰爭可能性有多大?
    當成了中美關係緊張,中美戰爭一觸即發的證據,在網絡傳播。對此,東歌在此呼籲:如果有讀者,看到此類消息,千萬不可信謠傳謠。那麼趁此機會,我們從世界局勢,中美兩國局勢,中美關係等多方面。理性、客觀的分析下,中美之間有沒有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我們從以下幾點來分析,中美之間是否會爆發戰爭?
  • 水位超警戒線 韓國漢江上遊水壩開閘洩洪
    中新社首爾8月5日電 (記者 曾鼐)連日暴雨致水位暴漲,韓國漢江上遊一個主要水壩5日下午開閘洩洪。近一周來,韓國多地持續大到暴雨,頻發洪澇、泥石流等災害事故。據韓國水資源公社消息,暴雨導致昭陽江壩(SoyangRiverDam)水位超過警戒水位,為防止發生次生災害,決定於當地時間5日15時起開閘洩洪,洩洪能力將達每秒3000噸。昭陽江壩1973年投入使用,這是近三年來首次開閘。該水壩位於北漢江支流昭陽江上,有「漢江的最後堡壘」之稱。
  • 第七屆中美安全生產對話在京舉行 為中美兩國關係注入動力和內涵
    第七屆中美安全生產對話在京舉行 為中美兩國關係注入動力和內涵     慧聰消防網訊    CFIC2018中國消防安全產業大會回顧     消防十大品牌和匠心榮耀頒獎現場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美國勞工部副助理部長希爾維出席相關活動。本屆對話重點圍繞安全生產執法基礎建設、監管推動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安全生產執法效能提升、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戰略資源管理等議題交流信息和分享經驗。     孫華山介紹,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
  • ...由美國國務院出資的「湄公河大壩監視」項目啟動,該項目計劃...
    2020-12-17 08:53:24來源:FX168 【中國推動瀾湄水資源合作不容抹黑】最近,美國又想就瀾湄水資源合作問題「興風作浪」。
  • 美將用衛星監控中國瀾滄江大壩?14日汪文斌斬釘截鐵,話說得很剛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府頻頻炒作湄公河水資源問題,這回果然直接把手伸到中國和湄公河國家之間來了。美國務院資助的兩個機構最近又推出了一項「湄公河水壩監測項目」,故意將中國在湄公河上遊瀾滄江的11座水電站列入了「重點監測對象」。
  • 朱峰教授:中美基本基調仍是穩定和發展兩國關係
    中國日報網消息: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就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問題答記者問,中國日報網聯合新浪網邀請專家外交問題進行解讀。今日,邀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朱峰教授進行訪談。以下為內容實錄:    這次楊外長的發布會裡面有兩個問題是講中美關係的,我們想問一下您,您覺得這一次楊外長有沒有什麼新的提法,或者是新的亮點?
  • 美國用衛星監視中國大壩,在水資源方面「興風作浪」
    近日,美國國會審議通過了「太平洋威懾計劃」,而這一切都是川普為了牽制中國和為拜登政府製造更多的執政難題。除此之外,川普政府又在湄公河水資源的問題上大做文章。美國為了監視、壓制中國,手段可謂是層出不窮。
  • 美國「政治病毒」損害中美關係 美前高官:中國不會屈服於美國的頤...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夢旭 本報記者 張旺 李司坤 任重 柳玉鵬】「政治病毒為害甚於新冠病毒。」對於美國政府在疫情危機中對內加劇兩黨政治分裂,對外破壞世界多邊抗疫合作,進一步損害中美關係,新加坡前國會議員吳俊剛13日撰文形容,華盛頓染上了「政治病毒」。這種病毒仍在擴散。
  • 一天內,美國對華接連打響兩槍!中國立場堅定寸步不讓
    編輯:供奉美國大選加劇兩黨對立,加之疫情嚴峻,可謂「亂成一鍋」。但在這種情況下,川普政府依然不忘針對中方,僅僅在12月4日這一天,美國對華採取了兩次「大動作」。蓬佩奧無端指控中國官員並限制籤證美現任國務卿蓬佩奧於4日當天宣告稱,美國將針對一部分中國官員及積極參加統戰部活動的人實施籤證限制,這一決定援引美國《移民和國籍法》中某一條例。就其限制理由更是毫無說服力,蓬佩奧更污衊稱這些中國官員從事間諜活動、嚴重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去世,曾表示拜登當選為中美關係帶來新...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朝日新聞消息稱,當地時間20日,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亨利·福特二世社會學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F.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當日在推特證實了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推文寫道,傅高義長期以來支持研究中心,是一位智慧的學者和出色的朋友,將會深刻懷念他。此外,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東亞項目主任史文(Michael D. Swaine)也在推特上表示,"傅高義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人物"。
  • 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深度解讀美國大選|風向
    2、王文:在11月初美國大選最終投票日之前,兩國之間的分歧一定會不斷地加大,而且在媒體上的引爆點還會越來越多。但是隨著美國大選結果揭曉以後,中美會出現短暫的調和期,還會對前段時間中美之間大規模的摩擦做出一定的反思和調整。3、何偉文:如果拜登上臺的話,根據民主黨現在公布的政策綱領,有兩方面可以預見。
  • 日媒問我大使:希望日本在中美關係中保持中立?還是靠攏中國?
    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10月20日消息,10月16日,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接受日本富士電視臺《重磅新聞》(Prime News)直播節目專訪,全面介紹中日關係,並就中美關係、中國軍力發展、釣魚島等熱點問題闡述中方立場。專訪實錄如下:
  • 中美兩國投資額跌至低點?商務部:中國仍是各國理想投資地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中美兩國投資額跌至低點?商務部:數據統計存差異,中國仍是各國理想投資地 華夏時報記者徐芸茜北京報導近日,榮鼎諮詢公司一份關於中美兩國雙向投資情況的報告引發了商務部的關注。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6月,中美兩國之間的投資,包括公司的直接投資和風險資本的流入,較上年同期下降16.2%,至109億美元,這與2016年和2017年半年度近400億美元的總額相去甚遠。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響。對此,9月24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中國仍然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投資者理想的投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