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口水文數據「不透明」,美用衛星追蹤水位,盯上我國11座大壩

2020-12-19 白鯨防務

川普離自己的總統任期結束,已經只剩下一個多月了。臨下臺前,他領導的美國政府仍在抓緊對華打壓,除對4家中企和我國一些官員發布制裁令外,最近又以「操控水資源」為由,用衛星緊盯我國11座水壩,並大肆挑撥地區國家和我國的關係。

據觀察者網12月14日報導,美國國務院資助的一項「湄公河水壩監測項目」將於15日正式啟動。美政府稱,該項目將利用衛星遙感數據,「追蹤」湄公河主要河段上13座大壩的水庫水位。並專門提到了中國,特地針對中國在瀾滄江(湄公河上遊)幹流的11座,推出了一個「數據可視化分析」業務。

此前,該項目研究員就多次無端攻擊中國,稱中方「操控水資源,給下流鄰國帶來災難性後果」,指責中方提供的水文數據「不夠透明」。對美國頻繁拿湄公河「做文章」的行為,中國外交部強調,美國為挑撥中國和地區國家的關係,反覆炒作湄公河水資源問題,這完全違背事實,毫無科學依據,也十分霸道。

美國出資支持的這個項目,說白了就是在沒有徵求中國意見的情況下,擅自用衛星監控中國大壩的水位,並直接對外發布。美國稱這樣做,是為了使湄公河流域的水文信息更透明,促進保護湄公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理由倒是說得冠冕堂皇的,還特意將下遊國家給拿出來說事,稱我國建大壩「沒有考慮對下遊國家的影響」。

實際上,美國的這種做法,就是在給中國拉仇恨,挑撥我國與地區國家之間的關係,與我國爭奪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

此前,我國計劃在雅魯藏布江上遊修建水電站時,印度也是十分不爽,稱我國將「水壩武器化」,一方面控制了水資源,另一方面還可以直接影響下遊經濟。對此,中方表示,說「水壩武器化」完全是無稽之談。拿美國做文章的湄公河流域來說,透過上遊水壩的調蓄功能,可以將汛期的水量存入水庫,有效削減洪峰;同時在旱季增加下洩流量,使下遊來水多於天然來水,為下遊防洪抗旱發揮積極作用。

由於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許多起源於此的河流我國都是上遊國家, 而且上遊地區地勢複雜,落差也更大,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和水電使用大國,放著這樣的有利條件不利用,根本沒有任何道理。但即便修建大壩,我國也會首先考慮此舉對生態以及下遊國家的影響。因為我國的外交政策就是「與鄰為善,以鄰為伴」。

美國為什麼要挑唆,看看湄公河下遊這幾個國家就明白了,他們分別是柬埔寨、寮國、越南、泰國、緬甸。

除了越南在中美間兩邊押注,兩頭討好外,其他幾個國家都是跟中國更為友好。柬埔寨此前拆除美軍援建基地設施時,美國就十分不滿,稱這是為了給中國「騰地方」。首相洪森則直白表示「除了中國外,現在又有哪個國家願意真正幫我們」。此前,泰國挑美國務卿蓬佩奧訪問越南時,與中國籤訂幾百億高鐵大單,更是令美國不滿。而緬甸近年來與中國的基建合作越來越多,美國非常失落,此前美軍還準備在緬甸建軍事基地遏制中國。所以,美國不希望這些國家與中國交好,湄公河正好成了一個可以利用的道具。

相關焦點

  • 挑撥離間,美國指責中國截留湄公河水量,將派衛星監控中國水電站
    美國政府表示,這一項目將利用衛星遙感數據,追蹤湄公河主要河段幹流以及支流上的數十個大壩的水庫水位,並專門將中國在湄公河上遊瀾滄江建設的11座水電站列為了重點監測對象。據悉,湄公河發源於中國,在我國境內被稱為瀾滄江,總計流經中緬泰老柬越6國。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各國在湄公河流域建了300座各型水電站,但偏偏中國的就被「重點照顧」,這肯定是不正常的。
  • 中美消息:美國資助湄公河中國水壩水位監測項目,或加劇兩國關係
    「湄公河大壩監測」(Mekong Dam Monitor)是一個開源在線平臺,承諾利用遙感和衛星圖像每周更新湄公河主要河段13座大壩以及15座發電能力超過200兆瓦的支流大壩的水庫水位。根據其網站,該項目進一步尋求每周發布「中國在湄公河上遊的11個梯級大壩」的可視化和分析,以及有關溫度、積雪、降水和河流全程其他指標的地圖和數據。
  • 美國用衛星監視中國大壩,在水資源方面「興風作浪」
    前段時間川普政府要求對中國企業在美上市時,要進行一定的審查程序,除此之外,美方還打算建立新「反華聯盟」。近日,美國國會審議通過了「太平洋威懾計劃」,而這一切都是川普為了牽制中國和為拜登政府製造更多的執政難題。除此之外,川普政府又在湄公河水資源的問題上大做文章。
  • 美將用衛星監控中國瀾滄江大壩?14日汪文斌斬釘截鐵,話說得很剛
    美國務院資助的兩個機構最近又推出了一項「湄公河水壩監測項目」,故意將中國在湄公河上遊瀾滄江的11座水電站列入了「重點監測對象」。針對美國將用衛星監控中國瀾滄江大壩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2月1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作出斬釘截鐵的回應,話說的很剛。
  • 南方四水文站水位破1998年歷史極值!恐發生流域性大洪水,江西防汛...
    7月11日21時,江西饒河鄱陽站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極值22.61米,達到22.65米,比預測提前了16小時。7月11日21時,江西鄱陽湖康山站水位超過1998年歷史實測最高水位22.43米,達到22.44米。7月12日0時,江西鄱陽湖星子站水位超過1998年洪水位22.52米,達到22.53米。這標誌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 「三峽大壩變形」?網友:黃世聰榨菜吃多了
    不得不說,這個謠言真的說出了新高度,連官媒證實的標題都打出來了,先給大家明確一下,明顯是不可能的,中國高分六號衛星親測圖片也來進行了闢謠,大家完全不要被這些消息誤導了,完全沒有的事情。並且在去年針對相同的問題就已經說明了,同時所謂的大壩變形和防大洪水之間也沒有必然關聯,拼接在一起,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
  • 三峽大壩的水位落差110米,下面的魚是如何遊到上遊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多樣,因此不同地區利用當地的地形地貌進行發展,三峽水電站的建立就是基於巨大的水位落差。在當今世界上,說到水電站一般繞不開三峽水電站,因為它不僅是我國工程量最大、發電量最大的水電站,同樣是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從1994年開始動工,到2006年正式竣工,三峽水電站歷時12年最終建成。三峽水電站的主要功能是發電,根據統計每年從三峽水電站輸送出來的電量超過1000億度,佔全國每年發電量的3%左右。
  • 我國全面入汛!水利部解答汛期5大關注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 題:我國全面入汛!水利部解答汛期5大關注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時下,我國已全面進入汛期。目前具體汛情如何?今年會有大洪水嗎?防汛面臨哪些重要風險點?9.8萬多座水庫都能防洪擋水嗎?
  • 今年洪水有點大,武漢已到警戒水位,三峽大壩有何防洪作用
    當然,一旦洪水到達了防洪限制水位以上,三峽大壩為了自身的安全就不得不向下洩洪。 》三峽大壩作用是消滅頻繁的小規模水患,並且降低最大洪水的危害。 武漢是中國中部的交通樞紐和經濟支撐點,號稱9省通衢。
  • 美國利用衛星惡意挑事,外交部回應
    有記者問,美國國務院今日啟動一個自主項目,利用衛星監測湄公河大壩水位,並將公布相應數據。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汪文斌 資料圖對此,汪文斌表示,近年來,中國與湄公河國家排除外界雜音幹擾,不斷推進瀾湄水資源合作,取得了許多實實在在的進展。
  • 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極值!521萬人受災,恐發生...
    據新華社消息,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內,湖水漫過一道紅色標記——「1998年洪水位22.52M」,這標誌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極值。受持續強降雨和上遊來水疊加影響,江西境內河流水位暴漲。截至7月11日,全省河道超警戒站數達32個,河水匯聚導致鄱陽湖水位迅速上漲。
  • 百度搜索大數據:「洪水」相關內容搜索熱度突破近10年峰值,同比...
    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武漢、九江等長江中遊城市網友更愛搜索「長江水位」,或因長江水位不斷上漲令其擔憂。而長江下遊的浙江、上海其水位仍有餘裕,為保護大壩多個水庫進行開閘洩洪,當地網友則對「洩洪」相關內容表現出更強的搜索興趣。
  • 新時期我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若干思考
    來源:《水利水電快報》2020年第1期「長江治理與保護70年專輯(上)」論文英文摘要及參考文獻部分未在此列出,詳見原文。引用格式:譚界雄,李 星,楊 光,等. 新時期我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若干思考[J]. 水利水電快報,2020,41(1):55-60.
  • 美要搞「湄公河大壩監視」項目 外交部:堅決反對惡意挑撥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據路透社12月14日報導,美國資助的「湄公河大壩監視」項目將啟動,該項目計劃通過衛星來監控瀾滄江流域中國大壩的水位,並公開有關信息。中方自上月起開始向湄公河國家提供瀾滄江全年水文信息,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臺也於近日開通運行。瀾湄六國還通過水資源合作聯合工作組機制及時通報水電站重大調度情況,分享有關數據。瀾湄水資源合作領域的信息透明度不斷提升。二是上遊水電站充分發揮「調豐補枯」作用。瀾滄江水電站建成以來,通過「雨季蓄洪、旱期放水」,有效避免了下洩流量大起大落的情況。
  • 建於1931年的美國胡佛大壩,對比我國三峽大壩,究竟誰更勝一籌?
    入汛以來,南方地區暴雨洪水集中頻繁發生,長江、黃河上遊、珠江流域、鄱陽湖先後達到預警水位。我們知道雨量偏多易形成洪澇災害,那麼這時水庫大壩就顯得尤為重要。說到大壩大家一定會想到我國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是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而我們把美國的第一大壩胡佛大壩和三峽大壩來做個對比,看看兩者究竟誰更出色。胡佛大壩胡佛大壩是美國綜合開發科羅拉多河(Colorado)水資源的一項關鍵性工程,位於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交界之處的黑峽,具有防洪、航運、發電、供水、灌溉等綜合效益。
  • 連續40餘天發布暴雨預警,大數據還原南方水情
    洪澇災害嚴不嚴重?記者通過水利部歷年《水資源年報》、中國氣象局歷年《中國氣候公報》、長江水文網等多資料綜合梳理,用數據展現南方水情。漢口站史上最高洪峰水位出現於1954年8月18日,達到29.73米。長江下遊大通站13日21時出現洪峰水位16.24米,超警1.84米,位居歷史最高水位第3位,相應流量81700立方米/秒。大通水文站史上最高水位出現於1954年8月,達到16.64米,1998年8月次之,為16.32米。
  • 幹部學習會|用漫畫講述水文故事,沂源「小文」科普大講堂開課啦
    大家好,我是淄博市水文局沂源水文中心(沂源縣水文局)的「小文」,一名水文工作者,也許你們對水文工作並不熟悉,但其實水文工作是很重要而且與大家息息相關的。水文小數據,服務著大民生呢。那麼,到底什麼是水文呢?
  • 湖南水文人:鏖戰「峰」頭浪尖 風雨之中見擔當
    湖南水文人向水而行,將黨的信念根植於心,肩負起保衛安瀾的責任與使命,一個又一個動人的身影行走在濤峰浪尖,搶測數據,忠誠詮釋著「誠實、主動、準確、及時」的職業操守。6月20日開始,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水來襲,在湖南漵浦,全站水文職工主動放棄休息,連續奮戰在測洪前線,頂風冒雨精心施測,收集實時水文數據。
  • 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8月20日,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該星的投入使用標誌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精度觀測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初步形成,將進一步滿足用戶在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鄉建設監測評價、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的數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