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對於一個高中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考的面前,所有人都要放下自己的個性,付出自己的努力爭取在卷面上拿到一個共性的高分。
但是當年偏偏有這樣一個考生,他並不走尋常路,在19年前的夏天,寫下一篇《赤兔之死》的高考滿分作文佔據了所有人的視線。
人們紛紛爭相點開這篇傳奇一般的高考作文,都想知道一個高中生的水平,怎麼能寫出全篇文言文的高考作文而且竟然拿到了滿分,而19年過去,其現狀如何?
1、 認識《赤兔之死》的作者
寫下這篇《赤兔之死》的高考生,來自江蘇南京,他叫蔣昕捷。在2001年那場高考語文作文中,他另闢蹊徑,沒有使用我們平時的白話文,而是用中國的古文,寫就了一篇洋洋灑灑的古文。
蔣昕捷對古文的熱愛,還要從他五歲那年說起。對於一個五歲的小孩,還處於文字啟蒙的時期,大多數小孩都在這個年齡讀一些幼兒的繪本這種淺顯易懂的書籍。
但是蔣昕捷在這個時候就顯現出了與常人不一樣的文學的天賦,他在偶然的一次讀到了《三國演義》,從此對古文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
對於《三國演義》,蔣昕捷不只是喜歡這麼簡單。在蔣昕捷讀小學的時候,就把這本書翻來覆去地看上了好幾十遍,就連他玩遊戲,都選擇與《三國演義》有關的類型,可以說對於這本書的喜愛到了一種迷戀的地步。
在蔣昕捷上了初中之後,接觸的古文類型多了起來,陸陸續續讀到了像《論語》、《莊子》之類更加高深的文言文。他並沒有覺得枯燥,反而在這些古人的文字中找到了樂趣。
雖然他學的是理科專業,但是並不妨礙他大量閱讀古代文學。正是在這種日常的閱讀中有了堅實的積累,使得他在高考時寫下《赤兔之死》十分輕鬆。
2、 是什麼原因,他寫下這篇《赤兔之死》
在蔣昕捷對《三國演義》的理解中,赤兔馬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在這本書裡,關於赤兔馬的描寫讓蔣昕捷為之痴迷。
形容一個人十分年輕有作為,我們會使用"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來誇讚一個人。在三國時期,傳說董卓賞賜了一匹絕世好馬給呂布,這匹馬就是赤兔馬,但是關於赤兔馬的死因卻眾說紛紜,至今沒有確切的結論。
呂布在曹操手下時,被曹操用計去除後,赤兔馬就被曹操賞給了關羽。之後關羽又被呂蒙所害,赤兔馬就流落到馬忠手裡,至此赤兔馬就結束了短暫作為一匹馬的生命。
但是後世的史料又指出赤兔馬是為了關羽而死,赤兔馬是無比忠誠戰馬,它在關羽被害死後,不願意跟隨奸詐的馬忠,於是含恨而死。
其實根據科學的說法,馬的壽命不過短短二十幾載,在歷經數場戰爭然後死去也是正常的事情。
史書中和《三國演義》關於赤兔馬的描寫多少都帶有個人主義的色彩,對這匹馬賦予了情感上的寄託,而正是這樣的情感,讓蔣昕捷有了創作的靈感,並且在高考的考場上一筆揮就。
在2001年的高考語文考試的考場上,作文的題目是圍繞誠信展開寫一篇作文,對於作文的體裁,使用的文字是否是白話文或者文言文並沒有限制,這就給了蔣昕捷極大的鼓舞。
因為他本來就有文學功底在,而且加上他對文言文的多年以來的積累,使用文言文敘述對於他來說並非一件困難的事情。更巧的事情是,就在這篇作文前的閱讀理解中就有赤兔馬的內容。這難道不是天註定麼?蔣昕捷心想。
於是他定了定神,拿起筆就開始用文言文敘述起赤兔馬與誠信的故事,在這篇作文裡,他讓赤兔馬和關羽,因為信任永遠地在一起了。
寫完這篇作文,蔣昕捷長舒一口氣,還沒交卷,他已經看到這篇文章將會使他一舉成名天下知。多麼奇特的構思,多麼另闢蹊徑的寫法,這將會成為高考作文上有史以來最特別的高分。
當閱卷老師拿到他的作文,通篇讀下來,對這個才十幾歲的高中生能用古文敘述出這樣宏大的故事感到十分吃驚。
幾個閱卷老師拿著這篇作文互相傳遞,於是消息在閱卷組傳開,在各大高校傳開,有一個少年用古文寫成一篇作文,拿了高考作文的滿分。
3、 年少輕狂寫下全篇古文的他,如今現狀如何
當年因為這篇《赤兔之死》,蔣昕捷收穫了全中國惜才的目光,都認為寫下這篇古文不僅僅因為才氣,更因為他有打破傳統,敢於創新的勇氣,而且他的年齡還這麼小,以後肯定會有更大的成就。
雖然蔣昕捷的高考作文是滿分,但是加上其他學科的分數,仍然低於他想考的南京師範大學的分數線。在南京師範大學知道了蔣昕捷的情況後,破格低分錄取了這個有才華的年輕人,因為學校在他身上看到了不一樣的品質,這是應試教育所沒有的。
成名後的蔣昕捷一切都很順利,他也成功讀上了他自己想讀的新聞系。在畢業後,因為當年的滿分作文也被《中國青年報》青睞。
在《中國青年報》工作的時候,他也寫出了幾篇精彩的報導,如《是什麼讓揭開地溝油'蓋子'的教授改口》,他研究社會中的現象,與古文漸行漸遠,慢慢地淡出了大眾的視線。
當蔣昕捷再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是以天貓雙十一的發言人這樣的方式。從新聞記者到阿里集團的公關代言人,蔣昕捷就像他當年在高考作文中另闢蹊徑一樣,大眾總是能發現他不走尋常路,總是和普通人不一樣。
對於高考這場戰役來說,蔣昕捷是成功的,他在高考作文中用文言文寫作給後來的考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是,成功並不能被模仿,每個人都需要在積累的基礎上才能有所輸出。在事業上,蔣昕捷也是成功的,他一直都在嘗試找到自己的路。他同時也在用自己的經歷證明《赤兔之死》的作者不是一閃即逝的天才,而是一直在用自己的雙手繼續開創人生的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