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著名導演沙蒙嗎?戰爭電影《上甘嶺》由他執導,卻英年早逝讓人遺憾,妻子歐陽儒秋

2021-02-18 解讀娛樂圈

No.1

11月2日,是執導《上甘嶺》《趙一曼》等電影的著名導演沙蒙誕辰113周年的紀念日,在此,娛文娛視向沙蒙導演藝術家致敬!

說起沙蒙,許多人可能沒有印象,但如果說起他執導的電影如《上甘嶺》《趙一曼》《上饒集中營》《汾水長流》等,許多中老年朋友都一定會有印象。

尤其是沙蒙執導的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更是永遠駐紮在人們心中的一部英雄史詩:「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儘管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早已遠去,但愛祖國、愛和平 的 「上甘嶺」精神依然銘刻在人們心間。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一部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張亮等主演。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以驚人的毅力堅守陣地24天,最終取得戰鬥勝利的故事。

現在看來,《上甘嶺》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當年沙蒙目光如炬發現了《上甘嶺》這一題材,才有了這部電影。今天,咱們來了解一下沙蒙。

No.2

沙蒙,1907年11月2日出生於河北省玉田市孫各莊鄉,原名劉尚文。1933年,他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後曾先後加入新地劇社、晨曦劇社、大地劇社等文藝團體,參加過《羅密歐與朱麗葉》等舞臺劇的演出。

作為演員,沙蒙參演的第一部電影是袁牧之執導,唐納、周伯勳、吳茵主演,1935年上映的喜劇電影《都市風光》,他在其中飾演了一位商店店員。

1937年,沙蒙又先後在《夜半歌聲》中飾演團主一角,在《十字街頭》中飾演東北流亡青年劉大哥一角。1938年,沙蒙擔任第五戰區青年團藝術組教員。

1944年,沙蒙與許多進步青年一起來到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教員兼魯藝實驗劇團團長。

1948年,受組織派遣,沙蒙進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在東影期間,他先後獨立或與他人一起執導了《趙一曼》《上饒集中營》《豐收》《上甘嶺》等。

其中,《上饒集中營》和《豐收》分獲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二、三等獎。

No.3

沙蒙執導的最重要影片,顯然是取材於真實上甘嶺戰役的電影《上甘嶺》。

1953年底,東影廠導演沙蒙聽了剛剛隨第三批祖國赴朝慰問團回國的中央電影局藝委會秘書長林杉,對慘烈的上甘嶺戰役故事的介紹,十分激動,緊緊握住林彬的手:咱們到朝鮮去!

沙蒙很快向廠裡和上級做了匯報,經批准,第二年的3月-5月,他和林彬赴朝鮮,採訪了上甘嶺戰役參戰部隊的數十位指戰員。由於工作過於疲勞,沙蒙經常失眠頭痛,部隊首長便送給了他一把上甘嶺戰役中指導員用過的水壺,後來,沙蒙一直用那把水壺,並且影片中也使用了。

1955年夏天,由沙蒙、林彬執筆的電影文學劇本《24天》創作完成。後來,片名改為《上甘嶺》。

《上甘嶺》上映後,引起巨大轟動。該片也成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歷史的縮影,成為中國電影史上一部裡程碑式的作品。

然而,1957年,沙蒙被錯劃為「右 派」。1960年,他調至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到了北影后,他與傅傑聯合執導了劇情電影《汾水長流》。

沙蒙的妻子是表演藝術家、教育家歐陽儒秋,作為演員,她的代表作有《巴山夜雨》《櫻》《月亮灣的笑聲》《趙一曼》《創業》《葡萄熟了的時候》等。1956年,她任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教師、系主任等職。

然而,遺憾的是,1964年6月26日,沙蒙因病在北京英年早逝,年僅57歲;2007年12月27日,歐陽儒秋也因病去世,享年89歲。

向沙蒙、歐陽儒秋藝術家致敬!

相關焦點

  • 電影《上甘嶺》與惠州的「秘密之緣」
    70年後的今天,我們深切緬懷志願軍英雄,緬懷抗美援朝中「最可愛的人」,銘記這場正義之戰的偉大勝利,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同樣值得我們銘記的,還有在那個年代記錄和書寫「最可愛的人」的人。他們有寫下《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作家魏巍,有歌唱《我的祖國》的音樂家郭蘭英,也有電影《上甘嶺》的導演之一沙蒙。
  • 「雷劇」有軍事顧問嗎?看看《上甘嶺》的軍事顧問是怎麼幹的吧
    趙毛臣當時正在補習班學習文化,他一聽到這個消息就急了:「這不是亂點鴛鴦譜嗎,我哪裡懂拍電影這件事啊?」軍首長的話不留半點餘地:「不懂就學嘛!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老傳統。就說上甘嶺戰役吧,沒有哪本兵書教我們應該怎樣打,我們不也打贏了嗎?」
  • 記得《上甘嶺》女衛生員嗎?一曲《我的祖國》震撼人心,今在何方
    而電影中唱起這首歌的,是女衛生員王蘭,王蘭的飾演者則是劉玉茹。當然,歌曲的真正演唱者,是著名歌唱家郭蘭英。 電影《上甘嶺》取材於朝鮮戰場真實的上甘嶺戰役,長影拍攝,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
  • 電影背後的故事:電影《上甘嶺》最早的名字叫《二十四天》
    沙蒙(1907-1964年),原名劉尚文,河北玉田人。沙蒙為寫劇本去了三次上甘嶺。劇本寫了兩年多,拍攝用了將近一年時間。是韓戰中的一場著名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歷時四十三天,我志願軍與敵軍對兩個高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最終以我方勝利結束。
  • 《上甘嶺》唯一女性劉玉茹,為啥一生只此一部電影,今還好嗎?
    這首《我的祖國》其實是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它也是1956年電影《上甘嶺》的插曲。事實上證明作為這部電影的導演沙蒙太有先見之明,他曾經就表示:即使人們不再記得電影,但仍有人會唱起這首歌。
  • 首部抗美援朝系列電影《上甘嶺》,時隔64年,還是讓人印象深刻
    2020年10月25號是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最近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電影也層出不窮,尤其是近日上映的電影《金剛川》更是引起熱議。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國早有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電影還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它就是1956年上映的電影《上甘嶺》,
  • 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並非《上甘嶺》
    劇本最初起名為《24天》,由導演林杉、沙蒙以及時任志願軍文化部文藝科長的曹欣和十六軍文工團長崔家駿(筆名肖矛)共同創作,講述了志願軍某部八連忍飢挨餓、頑強堅守上甘嶺24天,終於迎來大反攻的最後勝利。「景明大樓」和「如此紀律」等5個段落組成,由楊村彬擔任總導演,朱端鈞、胡導、何兆璋、許秉鐸和謝晉等5位導演各負責一個段落,當時謝晉年僅27歲,這是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
  • 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創作背後的故事!
    在《上甘嶺》拍攝中,導演沙蒙找到延安時代的戰友劉熾,讓他承擔影片的音樂創作。劉熾是新中國最著名電影音樂人,代表作我的祖國、電影《英雄兒女》主題歌《英雄讚歌》、電影紀錄片《祖國的花朵》插曲《讓我們蕩起雙槳》等優秀歌曲。看過電影腳本,劉熾大為振奮,欣然從命,投入全部精力,完成了《上甘嶺》的配樂。
  • 還記得電影《喜盈門》中陳家的大兒子嗎?他有何演藝經歷?
    1981年上映的國產老電影《喜盈門》是一部經典影片,演員們的表演都樸實自然,相信許多觀眾都還記得。對於王玉梅主演的仁文媽和溫玉娟主演的水蓮等演員,有許多媒體的文章都寫過了,今天本文介紹的是甚少被人提及的陳家老大陳仁文以及飾演者的演藝經歷。
  • 上甘嶺唯一女性劉玉茹,為啥一生只此一部電影,今87歲還好嗎
    這首《我的祖國》其實是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它也是1956年電影《上甘嶺》的插曲。,他曾經就表示:即使人們不再記得電影,但仍有人會唱起這首歌。《上甘嶺》是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它取材於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影片通過對戰役進程、戰鬥故事進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現,將這場氣壯山河的戰役真實地烘託出來。
  • 六十年經典重溫!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完成4K精緻修復
    1956年12月1日,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黑白故事片《上甘嶺》成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
  • 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完成4K修復,或於不久後上映
    《上甘嶺》上映於1956年12月,至今已整整64年!它的誕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book管理員了解到上甘嶺事跡後,親自下令將該戰役改編成電影,鼓舞民心!因此《上甘嶺》還具備不可複製性,它太特殊了。拍攝的重任自然就落在擅長拍攝大場面戰爭片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沙蒙以帶病之軀帶領領團隊重登上甘嶺實地考察,採訪了100多位戰士寫成了長達數十萬多字的紀實資料。考察結束後沙蒙決定放棄宏觀正面描寫戰場,將視角鎖定在上甘嶺戰役的一個連隊和一條坑道,以小見大反應志願軍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毫無意外這是個無比英明的決定。
  • 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完成4K修復,或於不久後上映
    它的誕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book管理員了解到上甘嶺事跡後,親自下令將該戰役改編成電影,鼓舞民心!因此《上甘嶺》還具備不可複製性,它太特殊了。拍攝的重任自然就落在擅長拍攝大場面戰爭片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沙蒙以帶病之軀帶領領團隊重登上甘嶺實地考察,採訪了100多位戰士寫成了長達數十萬多字的紀實資料。
  • 《上甘嶺》何以不朽
    在由中國電影文學學會組織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電影劇本和典型人物形象表彰大會上,《上甘嶺》位列榜首。電影文學劇本《上甘嶺》1955年創作完成,之後林杉由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調入長春電影製片廠,與沙蒙共同導演了該片。1957年4月全國公映。有評論說,「它與同時期世界各國戰爭名片相比並不遜色」,「它將中國戰爭片創作推向一個新高峰」。
  • 老電影《上甘嶺》《奇襲》的主角原型現身屏幕 戰後他們曾任何職
    在電視新聞報導中,欣喜看到了老電影《上甘嶺》中張忠發連長的真實原型張計發,還有老電影《奇襲》中方連長的真實原型張魁印。 兩位老英雄都是九十以上高齡,說起七十年前朝鮮戰場的往事,仍是那麼思路清晰,表達流暢,在哪打了幾仗,犧牲了多少戰友,都記得清清楚楚。真是歲月如歌,英雄不老。
  • 他是新中國首位百花「影帝」,執導《小兵張嘎》,兒子早逝讓人嘆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108)——崔嵬】 No.1 剛剛過去的10月4日,是著名表演藝術家、著名導演崔嵬誕辰108周年的紀念日,在此,娛文娛視向崔嵬老藝術家致敬!,大家應該記得並肅然起敬的,因為他是集演、導、編於一體的電影大家。
  • 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畫卷的四部影片:大家喜歡哪部影片?
    一、1956年12月1日上映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上甘嶺》,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曹欣、沙蒙、 肖矛做編劇,由沙蒙林杉任導演的創作班底!另外劇中由郭蘭英演唱的插曲《我的祖國》在渲染氣氮、表現主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流傳甚廣,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二、1960年上映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的戰爭片《奇襲》,由許又新執導,由張勇手、邢吉田、黃煥光、曲 雲、張鍾英主演。
  • 安震江:《糧食》飾四和尚,《偵察兵》演王德標,英年早逝讓人痛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128)——安震江】 No.1 10月14日,是北影著名反角安震江誕辰92周年的紀念日,在此,娛文娛視向安震江藝術家致敬! 1951年,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北京電影學院前身)表演班招生,安震江與李亞林、賀小書、趙聯、孫敖、柏瑞桐、葉琳琅、武豫梅、周森冠等32人考入演員二班,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批專業電影演員。
  • 記得《滿意不滿意》演員嗎?一群優秀喜劇明星,卻大多都英年早逝
    196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嚴恭接到了該片的拍攝任務。為了拍好該片,他還曾專門到蘇州的一家飯店,做了一個月的服務員。而正是這種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才使得影片上映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好評如潮。該片的演員主要由兩隊人馬組成,一隊是來自常州、蘇州、無錫等地的滑稽劇明星,另一隊是來自長影和上影廠的專業電影明星——他們在其中主要扮演配角,或跑龍套。而如今,57年的時間過去了,各位還記得他們嗎?
  • 電影《上甘嶺》4K修復版專場放映活動在寧舉辦
    新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4K 修復版專場放映 " 在南京舉辦,該活動由江蘇省電影局指導,江蘇省電影創作中心主辦,現代快報 + 承辦,中國電影資料館特別支持。這場放映活動,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70 周年而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