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11月2日,是執導《上甘嶺》《趙一曼》等電影的著名導演沙蒙誕辰113周年的紀念日,在此,娛文娛視向沙蒙導演藝術家致敬!
說起沙蒙,許多人可能沒有印象,但如果說起他執導的電影如《上甘嶺》《趙一曼》《上饒集中營》《汾水長流》等,許多中老年朋友都一定會有印象。
尤其是沙蒙執導的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更是永遠駐紮在人們心中的一部英雄史詩:「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儘管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早已遠去,但愛祖國、愛和平 的 「上甘嶺」精神依然銘刻在人們心間。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一部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張亮等主演。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以驚人的毅力堅守陣地24天,最終取得戰鬥勝利的故事。
現在看來,《上甘嶺》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當年沙蒙目光如炬發現了《上甘嶺》這一題材,才有了這部電影。今天,咱們來了解一下沙蒙。
No.2
沙蒙,1907年11月2日出生於河北省玉田市孫各莊鄉,原名劉尚文。1933年,他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後曾先後加入新地劇社、晨曦劇社、大地劇社等文藝團體,參加過《羅密歐與朱麗葉》等舞臺劇的演出。
作為演員,沙蒙參演的第一部電影是袁牧之執導,唐納、周伯勳、吳茵主演,1935年上映的喜劇電影《都市風光》,他在其中飾演了一位商店店員。
1937年,沙蒙又先後在《夜半歌聲》中飾演團主一角,在《十字街頭》中飾演東北流亡青年劉大哥一角。1938年,沙蒙擔任第五戰區青年團藝術組教員。
1944年,沙蒙與許多進步青年一起來到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教員兼魯藝實驗劇團團長。
1948年,受組織派遣,沙蒙進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在東影期間,他先後獨立或與他人一起執導了《趙一曼》《上饒集中營》《豐收》《上甘嶺》等。
其中,《上饒集中營》和《豐收》分獲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二、三等獎。
No.3
沙蒙執導的最重要影片,顯然是取材於真實上甘嶺戰役的電影《上甘嶺》。
1953年底,東影廠導演沙蒙聽了剛剛隨第三批祖國赴朝慰問團回國的中央電影局藝委會秘書長林杉,對慘烈的上甘嶺戰役故事的介紹,十分激動,緊緊握住林彬的手:咱們到朝鮮去!
沙蒙很快向廠裡和上級做了匯報,經批准,第二年的3月-5月,他和林彬赴朝鮮,採訪了上甘嶺戰役參戰部隊的數十位指戰員。由於工作過於疲勞,沙蒙經常失眠頭痛,部隊首長便送給了他一把上甘嶺戰役中指導員用過的水壺,後來,沙蒙一直用那把水壺,並且影片中也使用了。
1955年夏天,由沙蒙、林彬執筆的電影文學劇本《24天》創作完成。後來,片名改為《上甘嶺》。
《上甘嶺》上映後,引起巨大轟動。該片也成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歷史的縮影,成為中國電影史上一部裡程碑式的作品。
然而,1957年,沙蒙被錯劃為「右 派」。1960年,他調至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到了北影后,他與傅傑聯合執導了劇情電影《汾水長流》。
沙蒙的妻子是表演藝術家、教育家歐陽儒秋,作為演員,她的代表作有《巴山夜雨》《櫻》《月亮灣的笑聲》《趙一曼》《創業》《葡萄熟了的時候》等。1956年,她任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教師、系主任等職。
然而,遺憾的是,1964年6月26日,沙蒙因病在北京英年早逝,年僅57歲;2007年12月27日,歐陽儒秋也因病去世,享年89歲。
向沙蒙、歐陽儒秋藝術家致敬!